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5 09:1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周时期我国在天文、历法和医学等方面的成就,知道二十四节气、名医扁鹊和《黄帝内经》。
2.知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了解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关系。
3.掌握我国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主要成就,了解金文和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成果。
4.知道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诗经》和“楚辞”。
5.通过学习夏商周时期我国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原始社
一、科技篇—天文、历法和医学
天文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
周朝
春秋
先民们为什么要观察天文、制定历法?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思考】
从事农业生产
【任务1】
以时间轴的形式归纳夏商周时期的成就
《诗经》记载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夏四月辛卯夜,恒信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春秋· 鲁庄公七年》
历法
战国
商朝
夏朝
历法:历法是根据天象,以一定的单位对年、月、日的计量方法。
可能有了历法
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
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指导生产生活
远古传说
神农尝百草
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
战国时期
扁鹊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医学
二、文明篇—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
①含义:
商周时期,人们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②发现过程:
1899年 清朝官员王懿荣
③出土地点:
河南、陕西、山东等地
④内容:
龟甲
牛骨
王懿荣
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⑤造字方法
造字方法:象形、会意、形声、指事。
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象形


指事
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
把两个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
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的字。


汉字演变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繁到简。














看谁认得多
口耳相传
结绳记事
传说时代:口耳相传
原始刻画符号
甲骨文
文明时代:文字记录
材料: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尚书》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
夏朝:发展
商周时期:繁荣
陶寺遗址出土的铜璧形器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鼎
司母戊鼎
2.青铜器

斝jia





编钟
酒器
食器—礼器
兵器
乐器
金杖
青铜树
青铜面具
三星堆遗址
黄金面具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三、文学篇—《诗经》和“楚辞”
《诗经》——现实主义
《诗经》中,
“风” 是各地民歌;“雅” 是正声雅乐;“颂” 是祭祀乐歌,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楚辞——浪漫主义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
课堂小结
夏商周时期的的科技与文化
天文、历法与医学
甲骨文与青铜器
《诗经》和“楚辞”
历法:夏历、商朝历法、二十四节气
中医:名医扁鹊、《黄帝内经》
天文:记录日食、月食、哈雷彗星
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中国最早、体系较完整
青铜器: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与中原王朝联系密切
《诗经》: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爱国诗人屈原《离骚》
随堂训练
1、“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这几句谚语反映了二十四节气有利于( )
A.提高文化底蕴 B.指导农业生产 C.提升音乐素养 D.开展水利建设
2、商朝缔造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能够佐证这一论断的是( )
A.制作打制石器和保存火种 B.铸造青铜器和创造甲骨文
C.实行分封制和统一度量衡 D.使用铁制农具和推广牛耕
3、它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汇聚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保存了丰富的商周时期的史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光辉的地位。“它”指的是( )  
A.《诗经》 B.《离骚》 C.《论语》 D.《墨子》
4.《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节律、气血盛衰顺应时序的变迁,是有节律地运行的,并提出对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方法。据此可知,《黄帝内经》( )
A.论述辨证施治观念B.奠定中医理论基础C.凸显顺应自然理念D.蕴含儒家人本思想
B
B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