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汉族
汉语
汉人
汉字
“汉学热”
汉服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41年
汉武帝刘彻即位
公元前180年
汉文帝刘恒即位
公元前157年
汉景帝刘启即位
“文景之治”
汉文化圈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相关史事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继续实行郡县制,为巩固统治,又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这些诸侯王封地广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势力强大。汉景帝接受晁错建议,下令削夺王国的部分封地,划归中央管辖。公元前154年,吴王联合其他六个诸侯王举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根据“七国之乱”的相关史实概括汉武帝即位之初的社会形势。
诸侯王势力强大
私人控制经济命脉
匈奴袭扰
政治
——加强集权
壹
材料一: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推恩令
主父偃
内容: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
结果: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名为推恩德,实为削你国”
材料二: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平准书》
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
地方官员不作为
译文:那时候,法网宽疏而百姓富实,因而产生了利用财物作骄奢不法事的人,兼并土地的人家以及土豪巨党,以威势武力横行于乡里。
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地方上除了诸侯王势力强大,还有什么威胁大一统的因素存在?
强制迁徙郡国豪强
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豪强强占田宅超过定制,以强凌弱;
长官背公向私,侵渔百姓;
长官不恤百姓,肆意杀人;
长官任人不当,徇私弃贤;
长官的子弟付势欺人,为非作歹;
长官与豪强勾结,背令枉法。
——改编自《刺史六条》
建立刺史制度
经济
——统制财权
贰
应对措施:
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
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材料三: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其后卒以叛逆。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史记·平准书》
经济问题:
私人铸币
豪强掌握盐铁经营权
富商大贾控制社会经济
重农抑商
五铢钱
汉代“渔”字铁斧
注重农业生产的表现:
六辅渠、白渠示意图
耧车
重视兴修水利
新兴播种工具耧车
思想
——尊崇儒术
叁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根据材料分析董仲舒认为当时社会思想上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问题: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人们思想不统一
应对:禁止其他学说,以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
译文:如今老师所述的道理彼此不同,人们的议论也彼此各异,诸子百家研究的方向不同,意旨也不一样……臣认为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学术的学说都一律禁止,不许它们同样发展。邪僻的学说消失,然后学术的系统可以统一,法令制度就可以明白,人民也知道服从的对象了。
董仲舒
任用儒士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汉代讲经图
“举孝廉”
大一统——国家运转的真理
君权神授——确立了皇帝的绝对权威
天人感应——限制皇权的无限扩张
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
董仲舒
儒家五经
西汉初期,汉文帝采用由地方各地推荐人才的方法选官,但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汉武帝在位时期,将这种新的选官方法加以完善,形成察举制。各郡国每年按照人口比例向朝廷推举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皇帝也下诏让公卿大臣举荐人才,经过考察,授予官职。
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军事
——北击匈奴
肆
卫青
霍去病
凭三尺青锋寒,守大汉锦绣河山
霍去病暮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卫青墓
汉武帝茂陵
北击匈奴
南平百越
通西南夷
东定朝鲜
经营西域
秦朝形势图
西汉初年形势图
西汉形势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中华文明的政治体制就此定型
中华文明的经济体制就此定型
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就此形成
中华民族的主体疆域就此形成
经济——统制财权
军事——开拓边疆
政治——加强集权
思想——尊崇儒术
当代中国赋予汉文明以现代力量,汉文明赋予当代中国以深厚的历史底蕴。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