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汉
的
东
兴
衰
课程标准:了解西汉末年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
【时空观念】
梳理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通过东汉形势图,了解东汉的疆域。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了解光武中兴的内容,知道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了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豪强大族势力膨胀的史实,运用史料说明这两大问题与东汉衰亡的关系。了解黄巾起义。
【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社会安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前提。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三、黄巾起义
衰
兴
名词解释
外戚:是指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东汉的外戚,一般都是功臣宿将,名门大族。
宦官:又称太监,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东汉中后期的宦官往往因帮助皇帝除掉外戚、夺回政权有功而被封侯赐爵,成为专权的另一种政治力量。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壹
由于外戚专权,西汉在汉宣帝之后,开始走向衰落……
性格优柔寡断,体弱多病,宦官专权。
生活奢靡无度,沉迷酒色,朝政荒废,外戚专权。
沉迷酒色,宠信佞董贤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壹
1、新朝建立
材料:(西汉成帝时期)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百姓财竭力尽,流散冗食,馁(něi饥饿)死于道,以百万数。——《汉书·谷永传》
材料:(西汉哀帝)昏庸透顶,对他的幸臣董贤尊崇备至,“赏赐累巨万”。哀帝死后,董贤被迫自杀,官服变卖其家产,竟达数十亿之多。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
阅读材料,说说西汉后期的政治状况如何?百姓生活状况怎样?
背景: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壹
西汉后期
朝政腐败,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公元25年
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公元
9 年
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
饭都吃不起,还是要征税,要搞啥子嘛!
王莽改制: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土地、币制、商业和官名县名改革。“改制” 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社会动荡。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壹
东汉初年“祸拏未解,兵连不息,……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后汉书》
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人们流离失所,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呢?结果如何?
社会经济凋敝,阶级矛盾尖锐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壹
3、光武中兴:(1)措施
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民族关系
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减轻田租
经济
减轻刑罚,赦免囚犯;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加强监督,惩处贪污
政治
增加了劳动力,
缓和了阶级矛盾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整治了官场风气
加强了民族团结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壹
【相关史事】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初期,人口和垦田的数目有所恢复,出现了“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rěn),百姓殷富,粟斛(sù hú)三十,牛羊被野”的情景。
3、光武中兴:(2)含义
【历史解释】: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反映东汉民间生活气息,百姓安居乐业,生活丰富多彩。
中兴:指国家由衰弱而重新兴盛。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壹
牛耕画像石拓片
(3)经济发展表现:
①农业: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搞了农业生产效率;
王景受命治理黄河。
景之治河,修渠筑堤……功成,历晋、唐、五代千年无恙。其功之伟,神禹后所再见者。——《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
管用八百年!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壹
水排: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提高了冶铁质量。约早于欧洲一千多年。
②手工业:冶铁、制瓷等手工业发展较快。
杜
诗
制瓷: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
青釉水波纹双耳瓷扁壶
【课后活动】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指出统治者政策的共同之处及启示。
治世 背景 措施 影响
文景 之治 社会经济凋敝,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注重农业生产,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轻徭薄赋(三十税一),赈济灾民。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光武 中兴 东汉初建,社会经济凋敝,阶级矛盾尖锐 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减轻田租;减轻刑罚,赦免囚犯;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监督,惩处贪污;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共同点: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启示:①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关注民生;
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然而好景不长……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贰
【思考1】观察右表,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皇帝即位年龄小,在位时间短
政权更替频繁
【思考2】年少登基的幼主有能力治理国家吗?如果不能,谁会帮助幼主处理国政?
不能;太后干政,外戚掌权。
【思考3】年幼的皇帝长大后会甘心被外戚操控吗?他会依靠什么人来除掉外戚?
【思考4】请结合表格,绘制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示意图。
不甘心,想亲自行使君权;宦官。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贰
东汉中后期政局动荡的原因一: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宦官专权的实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皇位世袭制的产物
皇帝早逝
幼主继位
太后听政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外戚专权
大权旁落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贰
【相关史事】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作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再转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个“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
跋扈将军
东汉末年,朝中大臣上书提出: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在皇帝左右侍候的宦官)多放义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搜刮)财利,侵掠百姓。——《后汉书》
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给东汉的统治带来了什么影响?
影响: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民生困苦,社会混乱。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贰
刘秀靠什么人的支持才当上的皇帝?
豪强地主
京汉车马出行壁画(局部)
东汉绿釉陶水亭
◎经济上:兼并土地,占有田庄,拥有巨额财富。
◎政治上:操控地方政权
长期担任朝廷要职,世代为官。
◎军事上:拥有私人武装。
东汉中后期政局动荡的原因二: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贰
▲坞堡生活想象图
想一想: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以及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对东汉统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影响:政治上,导致朝政混乱,政治腐朽不堪,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社会上,外戚与宦官集团、豪强大族都竭力搜刮民财,导致民生困苦,社会动荡,最终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黄巾起义
叁
1、背景
观看视频,思考东汉末年为什么会爆发农民起义呢?
(1)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时局动荡,社会危机加深,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2)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3)准备:张角创立太平道
黄巾起义
叁
时间
领导者
组织
口号
特点
结果
影响
184年
张角
太平道
精心策划、长期准备、有组织
失败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使其名存实亡。
2、概况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黄巾起义
叁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臣出任,统领地方军政。州牧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
课堂小结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社会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建立
25年、刘秀(光武帝)、洛阳。
衰
兴
措施:课本64页①②③④⑤⑥
黄巾起义
时间:东汉中期后
东汉的兴衰
瓦解了东汉政权。
光武中兴
经济发展表现:农业、手工业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定鼎(建国)帝王”与“中兴之君”两个头衔的皇帝。和他两个头衔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A.西汉建立,“文景之治”
B.西汉建立,盐铁专卖
C.东汉建立,“光武中兴”
D.东汉建立,黄巾起义
课堂检测
【2024 重庆中考B卷】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劳动者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谷物加工的场景:左边2人扶在栏杆一头,借用身体下压的力量启动杆头,达到舂米的效果。据此可知
A.四川地区经济较发达
B.劳动者精通力学理论
C.实用技术应用于生产活动
D.政府组织大规模集体劳动
课堂检测
“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于是权势太盛。”这反映了东汉王朝
A.外戚专权,政治腐朽
B.宦官专权,社会混乱
C.黄巾起义,政权瓦解
D.“光武中兴”,社会安定
课堂检测
阅读表格信息,完成以下两题:
1.分析表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东汉初年到末年,人口不断减少
B. 从东汉初年到末年,人口不断增加
C. 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人口的增加
D.东汉初年通过“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力
2.表格反映了东汉初年与东汉末年人口锐减的共同原因是
A.疾病流行 B.自然灾难
C.战乱不休 D.严刑苛法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