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5 11:23:03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10月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7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阅读与鉴赏(6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在上一篇《论文字下乡》里,我说起了文字的发生是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
时间的阻隔的情境里。可是我在那一篇里只就空间阻隔的一点说了些话。乡土社会是个面对面的社
会,有话可以当面说明白,不必求助于文字。这一层意思容易明白,但是关于时间阻隔上怎样说法
呢?在本文中,我想申引这一层意思了。
所谓时间上的阻隔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会的世代之隔。让我先从
前一方面说起。
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他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
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
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
做法。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时间中的桥
梁-记忆。在动物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
准上。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
是它们并不靠一套象征体系的。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
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
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使我们从
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
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靠了概念,也
就是词,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他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
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时间的选择累积。
在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他的寿命是一连串的“当前”,谁也不
能剪断时间,像是一条水,没有刀割得断。但是在人却不然,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
的“过去”的累积。如果记忆消失了、遗忘了,我们的“时间”就可说是阻隔了。
人之所以要有记忆,也许并不是因为他的脑子是个自动的摄影箱。人有此能力是事实,人利用
此能力,发展此能力,还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需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我曾说人的
学习是向一套已有的方式的学习。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这套方式并不是每
个人个别的创制,而是社会的遗业。小白老鼠并不向别的老鼠学习,每只老鼠都得自己在具体情境里,
从“试验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个别的经验。它们并不能互相传递经验,互相学习。人靠了他的抽
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
法,就是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
高一语文学科试题第1页(共7页)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10月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1.C解析:“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小白老鼠走迷宫本质上是一样的”有误。原文是“人固然有很多习
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与小白老鼠走迷宫本质上一样的是“人类的习惯”,
并非“人类的学习过程”,选项张冠李戴。
2.B解析:“才能维持人类的生存”说法无中生有。结合“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
共同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
经验”“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分析,原文没有说“才能维持人
类的生存”。
3.D解析:A项,“每周例行”强调的是习惯性,是说每周都要做,使一个人惯于一种做法,属于
“习”。B项,“端午节吃粽子”,是说每年五月初五都要吃粽子,这是中国人的习俗,属于“习”。
C项,“定时定点”,强调时间和地点的惯常性,是说每到某个时间点人们要去某个地点做什么事,
属于“习”。D项,“新团员学团章”,是新团员刚刚入团时,要学习团章,这是一时的,不能属
于“习”。
4.C解析:“‘猛然醒悟地跳起身’表明‘我’乍一见到负重伤的通讯员极为震惊”错误。结合前
文“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一处可知,“我”从新
媳妇对通讯员伤势的处理方式中,突然想到得赶紧找医生过来帮忙,因此“猛然醒悟地跳起身”更
多的是“我”意识到要去找医生时候的状态。
5.D解析:“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错误。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不能将
小说中的人和事,理解为作者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6.①第一处表现小通讯员回部队时欢快的心情和天真质朴的心理。
②第二处表现新媳妇和“我”为小通讯员的牺牲感到万分痛惜的心情。
③第三处表达新媳妇对小通讯员无比悲痛、哀悼、崇敬的感情。
(1点2分,2点3分,3点4分)
7.①小说跳过了“革命的宏大叙事”,没有描写这次战役的宏大战争场面,而是选择了一个小通讯
员、新媳妇和“我”的经历来写。
②在革命战争的大背景下,小通讯员、新媳妇与“我”的个人经历只是“杯水微澜”,但他们身上
所体现的人性之美、性格之美是那个时代革命战士和群众身上所共同具备的特点。
③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发生的故事,在大时代背景下虽然不起眼,但也以小见大,反映了革命战争年
代让人感动的军民鱼水情。
(每点2分)
8.A解析:B项“重复”不是手法,《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运用反复、排比等手法。C项“工匠精神
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是对比论证。D项《喜看稻菽千重
浪》《“探界者”钟扬》《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等文章都属于特写式人物通讯。
9.D解析:《插秧歌》流露出诗人对劳动与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10.CH解析:根据断句方法,名词和名词需要断开,如罪和吾,位和韩子,名词和代词,分别作宾
语和主语。再结合上下文,这里的谓语是“起”,与“罪”构成动宾关系:第二句谓语“失”,与
后面“位”构成动宾:第三句谓语是“成”与“贪”构成动宾。“焉“可以作首语气词,所以第三
第1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