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2-23 19:56:39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 为了配合苏军对德作战,英美盟军开辟欧洲
第二战场的战役是?
3.为了协调军事行动,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什么会议?
4.以上三事件都涉及到两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美苏,
说明美苏两国二战时形成了什么关系? 历史知识竞答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1、何谓“冷战”?冷战的对象是谁?冷战的目的是?
2、“冷战”政策出台的时间、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的影响?
3、“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北约、华约的成立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苏联的解体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4、美苏争霸分为哪几个阶段?每阶段的争霸态势如何?相应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请结合预习题快速阅读课文,勾画知识点古巴导弹危机美战略收缩
苏积极进攻
深陷越南战争
苏联出兵阿富汗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强苏弱相对缓和
70年代
高潮50-60年代开始80年代
缓和①冷战政策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
②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美苏冷战的表现有哪些?
③美苏争霸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阶段的争霸态势如何?相应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预习检测: 合作探究一: 材料一 经济上,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工业产量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黄金储备更是达到了3/4,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军事上,战后初期,美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陆、海、空军,还拥有破坏力巨大的原子弹。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材料二 苏联在战后初期总兵力接近美国,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作战飞机的年产量达四万架,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结合材料说说美苏为何要发动“冷战”?一看问题,二看材料,圈划关键词句,三整理答案 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杜鲁门演说(1947)结合材料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他国内政。称霸世界。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 饱受战争浩劫的西欧,满目疮痍,生产凋敝,原料、燃料和生活必需品奇缺……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社会动乱。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材料二 “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分。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结合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控制西欧,(对抗苏联,称霸世界)华约北约合作探究三:材料一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美军侵略越南南方 苏军占领阿富汗
材料二 2014年11月19日,美日“利剑”联合演习落下帷幕。五角大楼专门派出F-22隐形战机参演,目的是“震慑中国”。俄罗斯地缘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希夫科夫称:“这种演习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是对海空登陆夺岛进行联合演练,另一方面是向中国宣示,如果中国试图从日本‘夺岛’,那么美国在与日本保护争议岛屿方面有坚定的立场。”
思考:?
1.结合材料中的三幅图片说说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2.冷战结束后,世界仍然并不太平,结合材料二说说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我们的希望【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美国总统奥巴马2014年4月的亚洲四国之行,避开中国,再次高调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说到底,就是在新形势下围堵、遏制中国发展的霸权主义战略。在60多年前,美国针对苏联实行了类似政策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遏制共产主义 D.冷战政策
2. 2014年乌克兰事态升级后,英国《卫报》指出:现在已经进入“第二轮冷战”。对上个世纪“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中心内容是要对欧洲国家进行经济援助
C.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D.冷战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结束
3.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小强选择了“冷战”作为学习主题。下面收集的材料中,与这一主题没有关系的是( )
A.古巴导弹危机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杜鲁门主义 D.联合国
4.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说,“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上述材料应该出现在A.美国独立战争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冷战期间5. “(美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帮助欧洲生产和生活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这句话说明了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的建立 D.欧盟的建立
6.今天,美俄在乌克兰的博弈让人不禁联想起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的冷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就在莫斯科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政治漫画(如图4):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主动谋求改善中美关系,目的是在于利用中国牵制和制约苏联,以便在对苏斗争中取得积极主动权。
——丁见民《美国主动改善中关关系的影响》
(1)材料一中“战争才刚刚开始”中的“战争”是指什么?这场战争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1991年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才宣告结束?(2分)
?
(2)冷战推动了国际关系的调整,根据材料二、三,请你从三个不同角度概括冷战的影响。(3分)
?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杜鲁门主义等主要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与美苏争霸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读材料,分析探究实行冷战的原因、杜鲁门主义的实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目的,来提高自己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任务驱动】
请结合预习题快速阅读课文,勾画知识点;若找不到,思考不出,请做好记录。
1.何谓“冷战”?冷战的对象是谁?冷战的目的是什么?
2.冷战政策出台的时间、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的影响?
3.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北约、华约的成立对世界格局有何
影响?苏联的解体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4.美苏争霸分为哪几个阶段?每阶段的争霸态势如何?相应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阶段
时间
争霸态势
(主要特点)
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拓展延伸】
探究一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的工业产量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黄金储备更是达到了3/4,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1945—196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还多。战后初期,美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陆、海、空军,还拥有破坏力巨大的原子弹。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材料二 苏联在战后初期总兵力接近美国,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作战飞机的年产量达四万架,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思考:依据材料一、二、三,思考美苏为何要发动冷战?
探究二
材料一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杜鲁门演说(1947)
材料二 饱受战争浩劫的西欧,满目疮痍,生产凋敝,原料、燃料和生活必需品奇缺……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社会动乱。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材料三 “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1. 依据材料一,思考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2. 依据材料二、三,思考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三
材料一

古巴导弹危机 美军侵略越南南方 苏军占领阿富汗
材料二 2014年11月19日,美日“利剑”联合演习落下帷幕。五角大楼专门派出F-22隐形战机参演,目的是“震慑中国”。俄罗斯地缘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希夫科夫称:“这种演习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是对海空登陆夺岛进行联合演练,另一方面是向中国宣示,如果中国试图从日本‘夺岛’,那么美国在与日本保护争议岛屿方面有坚定的立场。”
思考:
结合材料中的三幅图片说说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2.冷战结束后,世界仍然并不太平,结合材料二说说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美国总统奥巴马2014年4月的亚洲四国之行,避开中国,再次高调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说到底,就是在新形势下围堵、遏制中国发展的霸权主义战略。在60多年前,美国针对苏联实行了类似政策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遏制共产主义 D.冷战政策
2. 2014年乌克兰事态升级后,英国《卫报》指出:现在已经进入“第二轮冷战”。对上个世纪“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中心内容是要对欧洲国家进行经济援助
C.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D.冷战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结束
3.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小强选择了“冷战”作为学习主题。下面收集的材料中,与这一主题没有关系的是( )
A.古巴导弹危机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杜鲁门主义 D.联合国
4.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说,“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上述材料应该出现在( )
A.美国独立战争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冷战期间
5.“(美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帮助欧洲生产和生活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这句话说明了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的建立 D.欧盟的建立
6.今天,美俄在乌克兰的博弈让人不禁联想起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的冷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就在莫斯科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政治漫画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主动谋求改善中美关系,目的是在于利用中国牵制和制约苏联,以便在对苏斗争中取得积极主动权。——《美国主动改善中关关系的影响》
(1)材料一中“战争才刚刚开始”中的“战争”是指什么?这场战争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1991年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才宣告结束?(2分)
(2)冷战推动了国际关系的调整,根据材料二、三,请你从三个不同角度概括冷战的影响。(3分)
【拓展题】本课有一些地方涉及到中国历史,你能说说吗?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杜鲁门主义等主要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与美苏争霸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读材料,分析探究实行冷战的原因、杜鲁门主义的实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目的,提高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导入新课】(3分钟)
历史知识竞答:
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
2. 为了配合苏军对德作战,英美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
3.为了协调军事行动,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什么会议?
4.以上三事件都涉及到两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美苏,说明美苏两国二战时形成了什么关系?
过渡: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能否继续维持?形成怎样的局面?有位哲人说过: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当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美苏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再次选择了分道扬镳,在冷战的对峙中走过将近半个世纪。
出示课题。
【任务驱动】(8分钟)
请结合预习题快速阅读课文,勾画知识点;若找不到,思考不出,请做好记录。
1、何谓“冷战”?冷战的对象是谁?冷战的目的是?
2、“冷战”政策出台的时间、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的影响?
3、“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北约、华约的成立对
世界格局有何影响?苏联的解体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4、美苏争霸分为哪几个阶段?每阶段的争霸态势如何?相应的重大事件是
什么?
阶段
时间
争霸态势
(主要特点)
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最后2分钟学生讨论解决预习中的疑问点)
过渡:大家在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点?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了!
【学习展示】(5分钟)
预习检测:
冷战政策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2)美苏冷战的表现有哪些?
3)美苏争霸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阶段的争霸态势如何?相应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4)美苏在争霸过程中互有攻守,对外政策也有所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过渡:美苏曾经在二战中同仇敌忾,为什么二战后反目成仇,我们一起探究一下冷战的原因。
【拓展延伸】(13分钟)
探究一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的工业产量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黄金储备更是达到了3/4,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1945—196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还多。战后初期,美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陆、海、空军,还拥有破坏力巨大的原子弹。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材料二 苏联在战后初期总兵力接近美国,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作战飞机的年产量达四万架,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思考:依据材料一、二、三,思考美苏为何要发动冷战?
学生思考3分钟(一看问题,二看材料,圈划关键词句,三整理答案)讨论2分钟,最后教师用白板展示学生的答案,学生自主纠错与补充。
过渡:通过刚才预习,我们已经明确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在经济上是实施马歇尔计划。
从1948-1950年,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是不是真的是“慷慨的举动”?
现在,我们就来探讨杜鲁门主义的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探究二
材料一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杜鲁门演说(1947)
材料二 饱受战争浩劫的西欧,满目疮痍,生产凋敝,原料、燃料和生活必需品奇缺……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社会动乱。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材料三 “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1. 依据材料一,思考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2. 依据材料二、三,思考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答案,自主纠错。
过渡: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是成立北约,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针锋相对的建立了华约,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大军事集团日益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探究三
材料一

古巴导弹危机 美军侵略越南南方 苏军占领阿富汗
材料二 2014年11月19日,美日“利剑”联合演习落下帷幕。五角大楼专门派出F-22隐形战机参演,目的是“震慑中国”。俄罗斯地缘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希夫科夫称:“这种演习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是对海空登陆夺岛进行联合演练,另一方面是向中国宣示,如果中国试图从日本‘夺岛’,那么美国在与日本保护争议岛屿方面有坚定的立场。”
思考:
结合材料中的三幅图片说说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2.冷战结束后,世界仍然并不太平,结合材料二说说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答案,自主纠错。最后一问讨论解决。
【矫正总结】(2分钟)
强调冷战开始的时间标志,结束的时间标志,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结束的标志。1991年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的结束,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将独霸世界,还
是意味着世界将会和平了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依然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
素,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堂检测】(9分钟)
一、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美国总统奥巴马2014年4月的亚洲四国之行,避开中国,再次高调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说到底,就是在新形势下围堵、遏制中国发展的霸权主义战略。在60多年前,美国针对苏联实行了类似政策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遏制共产主义 D.冷战政策
2. 2014年乌克兰事态升级后,英国《卫报》指出:现在已经进入“第二轮冷战”。对上个世纪“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中心内容是要对欧洲国家进行经济援助
C.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D.冷战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结束
3.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小强选择了“冷战”作为学习主题。下面收集的材料中,与这一主题没有关系的是( )
A.古巴导弹危机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杜鲁门主义 D.联合国
4.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说,“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上述材料应该出现在( )
A.美国独立战争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冷战期间
5.“(美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帮助欧洲生产和生活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这句话说明了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的建立 D.欧盟的建立
6.今天,美俄在乌克兰的博弈让人不禁联想起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的冷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就在莫斯科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政治漫画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主动谋求改善中美关系,目的是在于利用中国牵制和制约苏联,以便在对苏斗争中取得积极主动权。——《美国主动改善中关关系的影响》
(1)材料一中“战争才刚刚开始”中的“战争”是指什么?这场战争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1991年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才宣告结束?(2分)
(2)冷战推动了国际关系的调整,根据材料二、三,请你从三个不同角度概括冷战的影响。(3分)
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答案,自主纠错。材料题教师利用白板投影学生答案,学生自主纠错与补充。
【拓展题】本课有一些地方涉及到中国历史,你能说说吗?
反思:
优点:1、突出学生自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2、合理利用了新的教学媒介,白板。3、语言利索,有激情。4、限时训练,利于学生专注学习。5、注意联系现实,以史为鉴,利用最新时政材料。
缺点:在时间把控上,由于看错时间,节奏偏快,造成中紧后松,有些小遗憾,以后应更细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