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5 11:4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回忆我的母亲
教材分析
《回忆我的母亲》是-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本文最大特点就是选材精当,事例典型。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叙述顺序,以人物特为线索选材、组材,条理清晰。七年级学生喜欢辞藻华丽、情节曲折的文章,理解不了语言质朴、平实文章的长处。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却能深深打动读者, 正所谓“朴实见真情”。此文既是七年级学生学习写作记叙文的典范,也是一篇德育好教材。
核心素养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品味文章语言朴素、真情流露的魅力;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提高归纳概括能力;由朱德对母亲的挚爱之情,体会文章中记述的内容,把感受的视角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学会体会生活中的情感,珍视母爱,明白什么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情感,培养感恩的心态,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文叙议结合的特点,学习由确定主线选取典型事例,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抒情、议论的写法。
2.赏析文中有议论性质的句子,总结记叙文中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这种写法。
3.赏析课文质朴而真挚的语言,感受以母亲的勤劳为线索、以爱为感情基础来组织材料写作的方法。
4.学习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学会体会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培养感恩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了解记叙文叙议结合的特点,学习由确定主线选取典型事例,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抒情、议论的写法。
2.赏析课文中有议论性质的句子,总结记叙文中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这种写法。
难点
1.赏析课文质朴而真挚的语言,感受以母亲的勤劳为线索、以爱为感情基础来组织材料写作的方法。
2.学习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学会体会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培养感恩的心态。
本文难度不大,以学生自学为主,对课文不必做过多分析,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章语言朴素、优美的魅力,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可以先让学生在阅读中归纳朱德母亲的特点,然组织交流、讨论,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认识文章选材典型的特点。
教学设想
本文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问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课文通俗易懂,学习难度不是很大,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不需要做过多分析。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让学生感受语言朴素、优美的魅力,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并将其推广成热爱广大劳动人民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归纳母亲的品质,感受课文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任务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
1.提问:谁记得母亲的生日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集体吟诵唐代孟郊的《游子吟》。
3.提问:母亲无微不至地关心你们,你们认为怎样做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回报
学生举手发言,教师归纳。
师:天下母亲各有各的不同,但爱孩子的心是一样的!我们何以为报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看作者是如何问报母亲深恩的。(板书题目、作者)
任务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原名朱代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冶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朱德曾参加辛亥革命,1922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之后又参加了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后,任八路军总司令,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传记体回忆录《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
2.师: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于1944年逝世,朱德同志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回忆录,当时延安各界都为锺太夫人举行公祭。
任务三: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幻灯片显示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佃(diàn)农 韶(sháo)关 私塾(shú) 劳碌(lù)
妯(zhóu)娌 衙(yá)门 差(chāi)役 不辍(chuò)
(2)解释下列词语。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极度俭缩。
为富不仁: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东挪西借:到处挪借款项。
2.这是一篇回忆录,那么,什么叫回忆录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明确:回忆录是一种主要采用记叙文体裁,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同一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的文章。
3.播放范读,也可以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默读或跳读,思考:作者概括了母亲哪几个方面的品质 用几个词语来表达。
各小组内先交流,再派代表归纳总结,比如:“初读课文,我读出了一位_____________的母亲,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我读出了一位善良的母亲,表现在她虽然家庭贫困却还救济穷人上,
任务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找出文章叙事的顺序和线索。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后,教师明确:以时间为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纵横交叉,点面结合。本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2.提问:本文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情感 哪种情感是全文的基调
学生发言: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
教师归纳:“爱”是基本感情,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了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大意。
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明确。
本文可分为如下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2~15):回忆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16、17):抒发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任务五: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一)分析研讨第一部分
1.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这两句话写了哪几层意思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写文章的缘由。
(2)我爱我母亲。——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明确了全文叙事线索。
(4)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点明了题旨。
2.提问:回忆录既可以全面、系统地书写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只写人物事迹片段。本文写的是片段还是一生呢
明确:一生。
3.提问:贯穿母亲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明确:勤劳。
4.提问:“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明确;点明文章中心并引出下文。
(二)分析研讨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划分层级并概括层级大意。
教师指导: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叙述的事多而细.划分段落层级时要注重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母亲是一位劳动人民,因此,她具有普通劳动人民所具有的性格特征和优秀品质。
其次,母亲是一位好母亲,总是理解并支持儿子所从事的正义事业。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明确。
第一层(2~7)写母亲勤劳俭朴的生活习惯和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第二层(8~13):写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朴素的阶级觉悟,仇恨为富不仁者,慰勉和支持作者参加单命。
第三层(14、15):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第一层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 歌颂了母亲什么美德
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问答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明确:课文第2、3自然段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下,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4、 5自然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6自然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第7自然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作者通过这些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表达了作者敬爱母亲、怀念母亲的实感。
任务六: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朱德母亲勤劳的一生及伟大的母爱。我们也有母亲,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我们应像母亲爱我们一样去爱她们。
任务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完成教材“思考·探究·积累”第一、二题。
第一题参答案:学生默读课文,交流、归纳关于母亲事例的主要内容,概括母亲的优秀品质,如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等等。
第二题参考答案:《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母亲的一生,抓住“勤劳”来选取事迹;回忆母亲,其实就是爱母亲,怀念母亲。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任务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1.提问:上节课我们分析了作者回忆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那为什么要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明确:母亲是一个劳动妇女,是一个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从这些日常琐事入手;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使文章显得真实、亲切、感人,这正是本文选材的高明之处。
2.提问:通过对这些琐事的回忆,表现了母亲什么美德
教师请一名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等美德。
教师引出新课:作为一-位好母亲,对儿子的革命事业,她又是怎样理解、支持的呢 下面我们来继续研讨课文内容。
任务二:分析研讨第二层(8~13)
1.提问:课文第8~10自然段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写了哪四件事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点如下。
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经历了最悲惨的一次遭遇但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自发抗争,遭到了黑喑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这两件事放在课文第8自然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
第三件事,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了科举,为“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
第四件事,光绪三十四年(1908),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了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课文第9、10自然段中写的)
师:上述四件事充分表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2.师:写了上述四件事后,作者进一步回忆了自己离开母亲、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后母亲所的一些事。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思考,作者还写了哪些事 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寄寓了作者什么情感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明确:课文第11自然段写作者1919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回家继续劳动”。这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
课文第12自然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当1927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为了支持儿子革命,母亲“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当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时,母亲“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期望中华民族解放的成功,这充分体现了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对此,作者是深怀敬意,永不忘记的。两个“永远想念”使作品所表现的母子之情感人肺腑。当听到母亲想见作者一面时,作者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写道:“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个“竟”字,含义深刻,既寄寓了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托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
3.师: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并思考这一段追叙在强调什么、说明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明确: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直到晚年(1944)“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真可谓“勤劳一生”。母亲身上这种勤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就是对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请细读这一部分,体会文章语文朴素、简洁、平实的特点。
4.教师小结。
(1)母亲另一方面的美德是她深明大义,坚持劳动,理解儿子,支持革命。如果说母亲送子读书是为了“支撑门户”还比较狭隘的话,那么后来她理解并支持儿子革命,则是她的伟大所在。这样一位好母亲,怎不使儿子敬重、使儿子感激呢
(2)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大,但内容并不松散。文章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做到了详略得当,中心明确。
任务三:分析研讨第三层(14、15)
1.学生默读或齐读课文这两个自然段,并思考如下问题。
(1)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2)这两个自然段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3)这个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4)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明确。
(1)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这是母亲留给儿子最宝贵的财富。作者深深懂得这“财富”的价值及其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从而对母亲发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2)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
3.教师点拨:反复是指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可以分为接连反复和间隔反复。文中第14、15自然段属于“间隔反复”,反复的句子是“我应该感谢母亲”,主要是强调“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
(4)承上文的事实引发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作者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任务四:分析研讨第三部分(16、17)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2)如何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3)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
(4)这一部分给了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明确。
(1)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对母亲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
(2)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米)人类历史|物质财]了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为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些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
(3)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
(4)启示: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2.师生共同明确课文第三部分内容: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3.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否多余
学生自由发言。
任务五: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提问:学完这篇回忆录,我们应该向朱德同志学习什么崇高品质
学生思考,教师明确:热爱母亲,并把这种爱扩大到爱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崇高思想品质。
2.提问:朱德同志爱母亲,母亲勤劳一生中的那么多日常琐事,他都记得那么真切、清晰。你爱的父母吗 你认为爱自己的亲人与爱人民、爱祖国之间有联系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
3.请大家回顾全文,总结文章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
师生共同归纳,内容如下:
(1)选材典型、精练。作者对母亲一生的事迹做了精心筛选,如:拉扯八个孩子长大成人,整日劳碌,任劳任怨等集中反映了母亲两个方面的品德——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和反抗压迫、支持革命的精神。作者在叙述这些事件时不加修饰,点到即止,简洁明了。
(2)语言简洁,质朴无华。作者叙述母亲的事迹,用的都是通俗明白的语言,有的就是群众的大话,如“一手养大成人”“轮班煮饭”“穿不烂”“周济”等。歌颂母亲时,语言朴实,不夸饰,不拔高,如“母亲爱好劳动”“整日劳碌”“性格和蔼”“离开土地就不舒服”等。另外,朱德同志为人朴实诚恳,文章就自然留下了这方面的烙印。
(3)叙述与议论、抒情相结合。作者记叙母亲的事件,当然属于“叙述”;而在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时,则采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总结回忆录的特点。
师生共同归纳:回忆录就是回忆自己或者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的文章。这类文章取材范围广泛,可以写历史事件、人物片段,也可以写军事、文化和日常生活;可以写人为主,也可以记事为主。回忆录的写法比较灵活,因回忆的内容、题材和对象的不同,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写作这类文章,一般要求选材典型,叙事真实,感情真挚,语言简明
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教学时,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要多读、多思、多说。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怀想自己的母亲,学生要对作品中的形象有亲身的体验,才能对作品内涵有更深的领悟,并受到情感的熏染,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 1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