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梅岭三章
教材分析
《梅岭三章》是陈毅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本组诗是陈毅沿用旧体诗的格式进行创作的。“诗言志”在这三首诗中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用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自已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从眼前写到未来,从自己写到同志,层层深化,层层扩大,寥寥诗行是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因此,学生通过对这组诗的学习,既能学到诗歌方面的知识,又能够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
核心素养
《梅岭三章》是陈毅红军长征时期在梅岭被围困后,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作者用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自己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以及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本课的教学意义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1.探究诗歌意象,感悟诗人表现的情感,体会结构的魅力。
2.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再现诗中描绘的境况,理解诗中表达的革命豪情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3.查找并阅读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资料,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或学习心得,了解艰辛的建国历史,明白今日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培养爱党、爱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识记与诗人相关的文学常识。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诗歌。
3.在反复朗诵中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蕴含的情感。
4.联系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历史背景,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歌内容。
5.体会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表情达意的作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6.领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和哲思,体会诗人崇高的革命情怀。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理解诗的凝练、含蓄的语言及多种修辞手法。
2.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难点
1.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2.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要遵循两个原则:①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 知识讲解清楚,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②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付学生进行赏析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
教学设想
本课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陈毅面对险境时,对革命必胜的信念毫不动摇: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视死如归、至死不渝的革命品质,以及坚定革命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决心。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这组诗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一、任务一:导入新课
1.师:生与死的抉择是人面对的最严峻的考验。在这一关头,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梅岭三章》正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板书课题)
2.解题。
“梅岭三章”中的“章”字,原意是乐曲告一段落。“三章”就是三首,并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因此,这三首诗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每首诗各有侧重。其中,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次章写头悬国门;末章写取义成仁,皆从“断头”二字出发。
3.介绍作者。
陈毅,1901年生于四川;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因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7年,被任命为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1949年以后,任上海市市长,后又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等职;1972年1月4日,因病逝世。陈毅酷爱文学,一生创作了大量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革命诗词,留有《陈毅诗词选集》,被尊为“元帅诗人”。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这组诗及其创作背景。
4.引导学生参看注释阅读小序和诗文,理解诗文大意。
任务二:梳理生字新词
旌旗(jīng) 应有涯(yīng)(yá) 遍种(zhòng)
任务三:研读课文
1.指一名学生朗读小序后,引导学生口译小序,并分析它的作用。
(1)引导学生口译小序。
明确: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藏匿在树丛密草中20多天,估计不能脱险,作了三首诗放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解除了。
(2)小序对这组诗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小序不单介绍了创作此诗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缘起,尤为重要的是介绍了创作此诗的时代背景。深入了解时代背景,对我们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是在“梅山遇险”,面临“断头”的考验,又“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得诗”说明作者从容、镇定。诗“留衣底”以明志,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了解了上述情况,再读诗作,才能真正领略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死亡面前的乐观精神、浩然正气和崇高理想。
2.指一名学生朗读第一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第一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效果,运用的句式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断头今日意如何”中的“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觉察到必死的险恶处境时,仍坦然地面对这个设问句式的开头句奠定了一首诗乃至这一组诗的情感基调,慷慨壮烈。
(2)第二句是什么意思,具有什么样的含义
明确:“创业艰难百战多”表达出创业过程中经历了很多艰难,蕴含着对自己面临险境、尚未创业成功的憾恨。
(3)第三、四句运用旧时“泉台”“阎罗”等民间传说具有什么艺术效果
明确:“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现出即使自己牺牲了,死后还要召集旧部的英魂,和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这两句运用了“泉台”“阎罗”等旧时传说,把一定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表现出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阎罗”这个阴间暴君又有影射世间反动头子的作用,能唤起人们对反动统治者的仇恨。
(4)诗句中的“招”“斩”两个动词具有什么表现效果 “旌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招”这个动词表明要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召集起来,空间广阔,声势浩大。“斩”这个动词表现出毙敌干脆利落,情感色彩鲜明。“旌旗”原指旗帜,这里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借指军士,表现出部队的昂扬士气、浩大声势。
(5)这三首诗各自着重写了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明确内容如下。
第一首: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途,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召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至死不渝、誓死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二首: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英勇的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企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第三首: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寓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3.指一名学生朗读第二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第一句写了什么,内含什么情感
明确:“南国烽烟正十年”指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内含虽经十年激烈战斗但尚未彻底打败人的憾恨情感。
(2)第二句用了一个典故。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伍子胥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后来,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抉(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人灭吴也。”后吴国被越灭,这句诗引用典故,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效果
明确:“此头须向国门悬”表现出即使死了,仍关注革命,死不瞑目,要看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遇失败。
(3)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明确:“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表达诗人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和期盼得到胜利消息的强烈愿望。
(4)诗句中“飞”这个动词有何表现效果 “烽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现效果
明确:“飞”这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捷报轻快地、接连地传来,富有感彩。“烽烟”原指烽火台上报警的烟火,这里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表现出革命战争的激烈。
4.指一名学生朗读第三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
(1)这首诗前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投身革命即为家”是在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以革命为家。“投身”一词表现出将全部身心都献给了革命。“血雨腥风应有涯”是坚信反动派的血腥统治应该有个尽头,表达了反动统治终将被推翻的信念。
(2)第三、四句具有什么表现效果
明确:“取义成仁今日事”表现出在今天面对险境之时决心为真理、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人间遍种自由花”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
(3)诗句中的“应”这个副词具有什么表现效果 “血雨腥风”“取义成仁”“自由花”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现效果
明确:“应”这个副词表现出反动统治应该有个尽头,信念坚定,感情充沛。“血雨腥风”,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这里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借喻反动统治,表现出反动统治的无比残酷。“取义成仁”是“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的缩语,原为孔孟提出的道德标准,这里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的精神。“自由花”是虚构的花名,这里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借喻革命理想,表现出革命理想必将实现。
5.引导学生体会三首诗之间的关系及其表现效果。
明确内容如下。
第一首,起于现在,身在必死险境,抒发诗人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至死不渝的强烈感情。
第二首,起于回首十年革命战争,抒发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的强烈感情。
第三首,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战斗,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和乐观精神。
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酣畅淋漓地抒写了作者的壮烈情怀。
6.要求学生默读这组诗,进一步体会其艺术特点和表现效果。
7.指一名学生朗读这组诗。
要求:读出节奏和韵律,融入情感。
任务四:布置作业
背诵这组诗,进一步体会组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板书设计
梅岭三章
创作背景: 必死险境
坦然面对险境 继续战斗 至死不渝
回首战争 死不瞑目 勉励诸君
追溯革命 实现理想 坚定乐观
特点: 回环递进 酣畅淋漓
教学探讨与反思
教学时,应多给学生搭建知识平台:通过几组诗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分析诗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生动性;通过分析诗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体会到诗的语言的音乐性。
补充资料
陈毅诗词(摘录)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青松》
泰山积雪,沂水坚冰。冲破黑夜,奋迅行军。杀敌气壮,万众同心。擒贼擒王,共祝新春。
——《雪夜行军》
二十年来说是非,一生能系几安危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春蓓蕾。
——《赠同志》
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
——《过微山湖》
大战当年血海翻,今朝独上老营盘。荒台废址无人识,一抚伤痕一泫然。
——《车过兴国老营盘》
- 1 -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