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诫子书
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也可以看作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从侧面表现了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的高风亮节。
核心素养
诸葛亮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这篇文章里体现的基本观念也都源于中国的思想传统。教学时,教师可适当介绍,不必求深,重在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通过注释理解文章内容,进而理解这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的深切期望,堤局字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观及父对子的殷切期望。
4.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潜心学习,提高修养。
5.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本文。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本文。
难点
1.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观及父对子的殷切期望。
2.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潜心学习,提高修养。
教学突破
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很容易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但要深入理解需要一定的思路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理解关键词语;另一方面,可联系实际,列举名人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句含义。同时,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不可死记硬背,要结合语境,善于梳理比较,借助相关文章的拓展,合理理解运用。
教学设想
本课最好采用以“读”贯穿课堂始终的方法,听读、朗读、跟读、默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综合运用,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问鼎逐鹿。请问,你最喜欢哪位英雄 为什么
2.“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提问:这副对联说的是谁 ——诸葛亮。
关于他的传世经典有《出师表》《隆中对》两篇文章。参照《三国演义》,你能否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评价一下诸葛亮
3.教师总结: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二、出示教字目标
1.熟读成诵,正确理解文中的字词句,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词。
2.赏析并积累名言警句。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三、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一共有七步。
1.学生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
(2)注意词句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
3.找学生个别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朗读节奏。其余学生认真听,做出点评。屏幕出示一些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字的读音和节奏。
4.学生齐读全文。
5.小组竞争,解决字词及翻译问题。
(1)小组合作解决重点字词解释。
①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广:使动用法,使……广。
非志无以成学成:使动用法,使……成。
多不接世 多;形容词用作名词,多数人。
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高远的目标。
②一词多义。
学:非学无以广才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③古今异义。
A.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今义:速度缓慢。
B.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今义:危险。题
(2)小组互点解词。
6.小组竞争翻译课文。
(1)小组合作解决重点句子翻译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品德的。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奋发向上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2)小组互点翻译。
7.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诫子书》是告诫儿子的家书,那诸葛亮在这封家书中告诫儿子注意哪些事情
明确: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四、精读品味
1.诸葛亮紧紧围绕一个“静”字,告诫儿子要做什么样的人
明确:
(1)品行高尚的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志存高远的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博学多才的人: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珍惜时间的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问题引申:联系现实世界,你认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对于今天的人们有无指导意义 “俭以养德”与“静”又存在什么关系
明确:第一问可让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静与德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3.朗读,积累词句: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 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五、内容回顾,课堂小结
1.总结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用意。
2.感受诸葛亮的高洁的人格魅力。
六、拓展延伸
提供给学生关于修身惜时、立志等的古今名句。
警句推荐:(教师出示)
(1)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2)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3)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整理与渚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诗词。
板书设计)
诫子书
诸葛亮
教学探讨与反思
《诫子书》文虽短小,然字字珠玑,富含哲理。因此,要在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义及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章主旨。板书的设计,也力求做到既能概括文:章内容,又具直观形象的特点,以方便学生理解文意,加深印象。
知识链接
有关作者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隆中对》等。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挥泪斩马谡 空城计 草船借箭 七擒孟获 火烧赤壁 六出祁山三顾茅庐舌战群儒
有关诸葛亮的诗句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杜甫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杜甫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
三顾茅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欲擒纵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浮
有关诸葛亮的对联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董必武
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题五丈原诸葛庙
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题成都武侯祠
三分天下四川地,六出祁山五丈原。———题成都武侯祠
诸葛亮名言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志当存高远。
- 1 -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