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课件+学案+练习(打包9套)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化学下册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课件+学案+练习(打包9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2-24 08:34:02

文档简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现有铁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在5.6g该混合物中加入1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混合物为Fe、Al,m可能是0.2 g
B.若混合物为Fe、Zn,m可能是0.2 g
C.若混合物为Fe、Zn,m可能是0.1 g,则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0%
D.若混合物为Fe、Al,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方案,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
A.Zn和Fe B.Cu和Au C.Zn和Cu D.Mg和Al
4、(2013广西柳州)现有锌粉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在6.5g该混合物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后,混合物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混合物为Zn,Mg,m可能是0.2g
B.若混合物为Zn,Fe,m等于0.2g
C.若混合物为Zn,Fe,m等于0.1g,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0%
D.若混合物为Zn,Mg,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
5、5.6g铁样品,溶解在足量的稀盐酸中生成0.2g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样品一定是纯净物
B.该样品一定含有镁、铝两种杂质
C.该样品一定是混合物
D.该样品可能含有锌和镁两种杂质
6、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B。
(1)若反应前后溶液质量不变,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B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不能确定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7、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可能有下列情况:
(1)若反应后锌有剩余,则此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
(2)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所得固体物质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固体物质中一定有 ,可能有 ;
(3)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8、制造航空母舰使用大量合金材料(如铁合金、铜合金和钛合金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设计简单实验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写出主要步骤和现象即可)._______________。
(2)钛(Ti)因其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与酸和碱都不发生反应、有很强的耐腐蚀性等优良性能而被认为是本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O和TiO2)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①步骤Ⅱ中,TiO2、炭粉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通入氯气(Cl2)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Ⅲ的反应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金属钛中含有少量的金属镁.若要除去金属钛中的少量镁,可加入的试剂是______(填试剂名称)。充分反应后,再通过 ______(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即可.
参考答案:
1、D【解析】假设6.5g全部为锌,设生成氢气质量为x,则:
Zn+2Cl=ZnCl2+H2↑
65 2
6.5g x

解得:x=0.2g
同理可计算出6.5g镁、铁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0.2g,所以可以判断不论是锌中含有镁或是铁,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都必然大于0.2g,故A和B都是错误的;C、若铁质量分数为50%,则锌的质量为3.25g,根据上述计算可以知道,3.25g锌能够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1g,同时铁也能够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必然大于0.1g,故C错误;D、从上述方程式中可以分析得出,6.5g锌消耗盐酸的质量为7.3g,即此时盐酸的浓度为7.3%,但是等质量的镁消耗盐酸的质量更多,所以若混合物为Zn,Mg,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故D正确,所以选D。
B【解析】要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利用的反应原理:1、金属与酸反应(根据是否会与酸反应及发生反应的激烈程度),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强置换弱”的原则来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A、把Fe加到CuSO4溶液中,会反应说明Fe的活动性比Cu强,把Ag加到CuSO4溶液中,不会反应说明Ag的活动性比Cu弱,可以达到目的,B、把Cu、Ag分别加到FeSO4溶液中,都不会反应说明Cu、Ag的活动性比Fe弱,但Cu、Ag的活动性比较不了,不可以达到目的,C、把Cu、Fe分别加到HCl溶液中,Fe会反应,而Cu不会反应,说明Fe的活动性比Cu强,再把Cu加到AgNO3溶液中,会反应说明Cu的活动性比Ag强,可以达到目的,D、把Fe加到CuSO4溶液中,会反应说明Fe的活动性比Cu强,再把Cu加到AgNO3溶液中,会反应说明Cu的活动性比Ag强,可以达到目的,故选B。
A【解析】A、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5,铁的中的原子质量是56,根据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可知,如果生成0.2g氢气时,单独消耗锌的质量是6.5g,单独消耗铁的质量是5.6g,如果铁和锌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成6g时,生成的氢气可能是0.2g.故选项正确;B、铜和金都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错误;C、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假设合金6g中全部是锌,生成的氢气质量也小于0.2g.故选项错误;D、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由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可知,如果生成0.2g氢气时,单独消耗镁的质量是2.4g,单独消耗铝的质量是1.8g,镁和铝不管以怎样的比例混合,生成氢气的质量都是大于0.2g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
D【解析】假设6.5g全部为锌,设生成氢气质量为沿则:
Zn+2HCl = ZnCl2 + H2↑
65 2
6.5g x
=
解得:x=0.2g
同理可计算出6.5g镁、铁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0.2g所以可以判断不论是锌中含有镁或是铁,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都必然大于0.2g故A和B都是错误的;C、若铁质量分数为50%,则锌的质量为3.25g,根据上述计算可以知道,3.25g锌能够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1g,同时铁也能够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必然大于0.1g,故C错误;D、从上述方程式中可以分析得出,6.5g锌消耗盐酸的质量为7.3g即此时盐酸的浓度为7.3%,但是等质量的镁消耗盐酸的质量更多,所以若混合物为Zn,Mg,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故D正确,所以选D。
5、D【解析】假设5.6g全为纯的铁
Fe+2HCl=FeCl2+H2↑
56 2
5.6g 0.2g
现在氢气的质量为0.2g=0.2g,说明该样品是纯铁或杂质与HCl反应时的杂质特点是:同质量时有比铁生成的氢气多的金属也有比铁生成的氢气少的金属存在;故排除AC;由于金属与酸的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相对原子质量)×金属的质量,所以同质量的镁铝生成的氢气都比铁多,而同质量的锌比铁生成的氢气要少,所以B错误,D正确;
(1)Ag和Cu (2)Mg2+和Zn2+ Cu2+和Ag+
【解析】
(1)Zn(NO3)2
(2)Ag ,Cu
(3)Zn(NO3)2 ,Cu(NO3)2 ,AgNO3
8、(1)将光亮铁钉放入少量硫酸铜的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2)①TiO2+2C+2Cl2高温 TiCl4+2CO;②防止钛或镁氧化; 稀盐酸;过滤【解析】(1)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实验方案较多,但常用的一种是将光亮铁钉放入少量硫酸铜的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2)①步骤Ⅱ中,TiO2、炭粉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通入氯气(Cl2)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O2+2C+2Cl2TiCl4+2CO;②步骤Ⅲ的反应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因为金属镁和金属钛较活拨,故为了防止钛或镁氧化,若要除去金属钛中的少量镁,可加入的试剂是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通过过滤、洗涤、干燥即可。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
1.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情境引入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______,但它的大规模开采、利用仅仅是200多年前的事情。它以其特有的优良性能,导致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它的开采、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这其中除了开采技术问题外,还有什么原因?
知识回顾
1.许多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
2.金属活动性的顺序是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决定置换反应能否进行的重要依据。
⑴金属与酸的反应,只有 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与酸反应就越 ,产生氢气的速率就 。
⑵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排在 金属能把排在 从它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3.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铁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盐酸:
③锌和稀硫酸: ④铝和稀硫酸:
⑤铁和硫酸铜: ⑥铜和硝酸银:
学以致用 应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决下列问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请你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回答:
⑴解释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配制原料是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即: (属于 反应)
⑵验证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应选用的溶液是
2.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用镁粉制作的烟花在夜空中发出耀眼的白光,其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铝常用来制做“铝合金门窗”,原因是 。
3.“祥云”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制作流程:a、在金属表面上镀一层防酸材料;
b、在防酸材料上刻出“祥云”图案;
c、再用稀盐酸对表面进行处理,盐酸能“吃掉”金属;
d、除去防酸材料层,金属板上显现出“祥云”图案。
根据以上上信息回答:
⑴制作火炬的金属可选用 合金(选填”铝”、“铁”或“银”)
⑵“祥云”图象是如何在金属材料上显现出来的? 例题解析
一、关于金属与酸的反应
[例1]等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与质量相同,质量分数也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放出氢气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判断:
1.产生H2质量最多的是 2.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
3.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是 4.反应不再发生时,最先用完的一种物质是
思考:通过该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二、关于金属跟盐溶液的反应
[例2]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多种方案,每种方案所需的试剂如下:
① Fe、CuSO4溶液、Ag; ② FeCl2溶液、Cu、AgNO3溶液; ③ Fe、Cu、AgNO3溶液;
④ Fe、Cu、稀盐酸、AgCl;⑤ FeSO4溶液、Cu、Ag
认为可行的方案是________(填序号)并说明理由。
[例3]在CuO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再向滤液中放入一粗铁丝,片刻后取出铁丝,发现粗铁丝无任何变化。据此,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提示CuO+H2SO4=CuSO4+H2O)
A.不溶物一定是铜 B.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也可能含有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H2SO4,也可能含有CuSO4 D.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也可能含有CuSO4 和H2SO4
思考:通过[例2] [例3]你知道了“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哪些规律?
一、达标测试 效果反馈
1.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铜,乙没有发生反应。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甲>铜>乙 B.铜>甲>乙C.乙>铜>甲D.甲>乙>铜
2.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Mn+H2SO4═MnSO4+H2↑ B、Mg+MnSO4═MgSO4+Mn
C、Fe+ MnSO4═FeSO4+Mn D、Mn+ CuSO4═MnSO4+Cu
3.某金属单质R,不能跟稀硫酸发生反应,但能与硝酸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则R可能是( )
A.铁 B.镁 C.银 D.铜
4.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用的药品是( )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硫酸锌溶液 D.硝酸汞溶液
5.请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的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请说明理由。
(1)银和稀硫酸
(2)铜和硝酸银溶液
(3)镁和氯化银
6.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的活泼性N>M
B.两个反应生成H2的体积相等
C.相对原子质量N>M
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
二、展示提炼 拓展延伸
7.除去括号中的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⑴Cu(Zn) ????????????????????????
⑵ZnSO4(CuSO4) ????????????????????????
三、中考链接 直击考场
1.(2013.宜宾市)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
A.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银的导电性强于铜
C.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D.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2.(2013.苏州市)为了验证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如右图所示取2支试管分别进行有关实验,若要观察到现象的显著差异,所用液体合理的是( )
A.蒸馏水 B.稀盐酸
C.酒精水溶液 D.硫酸钠溶液
3.(2013?长沙)金属M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2AgNO3=M(NO3)2+2A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 B. 金属M可能是铜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该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4.(2013.泸州市)A、B、C、D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已知:①A+BSO4=ASO4+B ②C+H2SO4=CSO4+H2↑ ③B+2DNO3=B(NO3)2+2D 请完成以下填空:
(1)金属C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 (填“前面”或“后面”)。
(2)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其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 (用字母填写)。
(3)若A、B、C、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金属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则金属A为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1)前面 (2)A>B>D (3)Zn Cu+2AgNO3=Cu(NO3)2+2Ag
四、知识点拨 总结升华
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
1、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来判断
2、金属与稀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能否与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五、参考答案
不同
位于氢之前 剧烈 越快 前面的 后面的金属
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 Zn+H2SO4=Zn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CuSO4+Fe=Cu+FeSO4 Cu+2AgNO3=Cu(NO3)2+2Ag
学以致用 CuSO4+Fe=Cu+FeSO4 应置 稀盐酸 2Mg+O22MgO 抗腐蚀性好、硬度大、密度小 铝 金属与酸反应
例题解析
一、关于金属与酸的反应
Mg Mg Fe Zn 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酸反应时,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快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氢气越多
二、关于金属跟盐溶液的反应
①②④ B 前面的金属能与后面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 设计三种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两头金属中间溶液或两头溶液中间金属
镁和铁与氧气反应 镁在空气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3Fe+2O2 Fe3O4
一、达标测试 效果反馈
1.A 2.C 3.D 4.D 5.不反应,因为银位于氢之后 Cu+2AgNO3=Cu(NO3)2+2Ag 3.不反应,因为氯化银不是盐溶液 6.C
二、展示提炼 拓展延伸
7. (1)Zn+2HCl=ZnCl2+H2↑ 或Zn+ CuSO4= ZnSO4+Cu
(2)Zn+ CuSO4= ZnSO4+Cu
三、中考链接 直击考场
1.B 2.B 3.C 4.(1)前面 (2)A>B>D (3)Zn Cu+2AgNO3=Cu(NO3)2+2Ag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导学知识目标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3条)
2、置换反应的概念。
3、金属与酸、盐性液反应现象。
4、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应用(3条)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铁能在纯氧气中燃烧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金属活动性顺序:

3、置换反应: 。
二、课堂导学:
1、金属与氧气反应
镁、铝常温下很容易反应,铜铁常温下反应很慢,金在高温下也不反应。
结 论: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
活动性:Mg、Al>Fe、Cu>Au
2、金属与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1:
金属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稀硫酸
稀盐酸
稀硫酸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Zn+2HCl=ZnCl+H2↑
Zn+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结 论: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活动性: 。
3、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与某些可溶性盐溶液的反应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溶液蓝色变浅,铝丝上附着一层红色固体
2Al+3CuSO4=Al2(SO4)3+3Cu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上附有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2AgNO3=Cu(NO3)2+2Ag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结 论: 。
活动性: 。
5、金属活动性有强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u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重要应用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K_____Ca Fe_____Zn Cu_______Ag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下列反应能否发生?为什么?
①Zn+HCl —— ②Mg+H2SO4—— ③Cu+HCl——
④Fe+ H2SO4—— ⑤Ag+ H2SO4——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下列反应能否发生?为什么?
①Zn+CuSO4—— ②Cu+AgNO3—— ③Ag+ ZnSO4—— ④Fe+CuSO4——
课堂练习: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_____的金属能把位于_____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_____里置换出来。
2、金属活动性大于铁,小于铝的是 ( )
A.Zn B.K C.Cu D.Mg
3、某同学为判断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
(1)将金属B放入C的盐溶液中,看能否置换出C
(2)将金属B放入酸中,看能否置换出酸中的氢
(3)将金属A放入B的盐溶液,看能否置换出B
(4)将金属C放入A的盐溶液中,看能否置换出A
你认为上述可以不做的实验是( )
A、(1) B、(2) C、(3) D、(4)
4、我们常说的“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是 ( )
A、金的熔点高 B、金的硬度大
C、金的密度大 D、金不活泼,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课外练习:
1、将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铁钉表面由___色变为____色;溶液由___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色。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设计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括号中为杂质)
混合物
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主要操作步骤
铜粉(锌粉)
FeSO4溶液(CuSO4)
4、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时,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黑,说明水中有
A.钾的化合物 B.钠的化合物 C.钙的化合物 D.铁的化合物
5.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上留下的金属是
A.Ag B.Fe、Ag C.Zn、Fe D.Zn、Fe 、Ag
6、将13g锌样品放入足量的硫酸中反应,放出的氢气是0.36g,则铁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 )
A.Mg B.Al C.Cu D.Fe
7、市售紫葡萄的表面常附有一种浅绿色的斑点,它是为了防止霉菌而喷洒的农药“波尔多液”,“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溶液与石灰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制成的;混合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配制时不能用铁制容器是因为
8、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到XCl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把X投入到Z(NO3)2溶液中,Z析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Z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X>Z>Y
C、X、Y、Z可能是:铜、锌、汞 D、X、Y、Z可能是:铁、镁、铜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提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及交流、汇报等方面的能力,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2.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乐趣。
  2.激发创新精神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的概念;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课前准备:铜丝,铝丝,金,铁丝,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现代考古中,发现从地下出土的文物里,金银器具总是比铁器保存得完整、完好,而且年代比铁器早。你知道为什么吗?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开始购买很多金银首饰。想一想,如何辨别真金和假金呢?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你知道这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新课学习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回顾学过的铁、镁等与氧气的反应,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再结合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设置学生讨论(老师可适当引导比较),得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和氧气反应。如果把金(Au)的化学活泼性与这两种金属比较,则金(Au)排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从这些实验现象我们知道,最容易和氧气发生反应的金属是最活泼的,你能试一试排列一下镁、铁、铜、金的金属活性顺序吗?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大家都排列出了这几种金属的活性顺序,接下来我们来探究几种常见金属的活泼性,验证一下大家的结论。
  1.金属与酸的反应
  选取4只试管,先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再依次向四只试管中加入Cu、Fe、Zn、Mg四种金属,来做这个对比实验。值得强调的是加入的顺序(Cu、Fe、Zn、Mg)很重要,这样实验现象有个递进的过程,便于学生观察、对比,把握内在联系,使学生能清晰地比较出这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从而比较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或播放视频:金属与酸、酸与金属的反应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通过该实验探究现象分析,能否得出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突出重点。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使学生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整理、展示结论:
  a.金属活动性:Mg > Zn > Fe > Cu
  b.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观察这些化学反应方程式,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其实它们都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学反应在我们化学学科里有专门的名称:置换反应。置换反应就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想想如果在实验室制取氢气,你认为选用那种金属最合适?为什么?
  2.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a.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
  b.铝丝进入硫酸铜溶液中
  c.铜丝进入硝酸银溶液中
  d.捅死进入硫酸铝同学中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学生分组探究,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结论:铝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银强。铁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金属活动性:Al > Cu > Agb.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
  通过以上三个探究过程的结果,以及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的真实结论,进而给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用途。
  你能设计实验比较铁铜汞的金属活动性吗?
  播放动画:金属活动性
通过我们的探究,发现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各种金属的活动性。人们在长期的的实验研究中,归纳和总结了各种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表,我们来对照一下,和刚刚我们得到的实验结果是不是一致。
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下: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比后面的金属活泼,也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活性顺序表可以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里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三、小结
  根据我们的探究发现,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或剧烈程度,可以判断出这种金属的活动性,也可以通过置换反应来比较2种金属的活泼型、性,比如铁、铜不能置换出铝,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铜强。
  我们还知道置换反应就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4.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
教学难点:
?1.? 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
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思路: 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
教学准备:
??? 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试管、镊子等。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引入
导读:提出思考问题。
读引言思考:铝为何具抗腐蚀性,其它金属如何?化学性质有什么共性和差异性?规律怎样?
明确课程目的,引导关注重点。
创设情景
导思:.通过课件演示发现,我们能粗略确定这些金属的活动性吗?
为了寻找差异性和规律性,我们是否还可以根据以前的学习、生活经验来寻找规律呢?
讨论金属的共性与差异性Mg、Al、Zn、Fe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剧烈程度不同,初步归纳
活动性:Mg>Al、Zn、Fe
?
讨论与发现:学生从教材及生活中经验:“真金不怕火炼”,铜制品(如铜锁)裸露保持光泽,铁制品裸露易生锈等事例归纳规律并互动评价。
活动性:Mg、Al>Fe、Cu>Au
或:Mg>Al、Zn、Fe>Cu>Au?
发现:仅凭上述探究,还很难更广泛找出金属的活动性规律。
这一过程,学生仅能 从最基本的认知层次初步归纳少量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存在的问题,继续为后续的探究留下悬念
问题链接
引导联想:上述探究初步找出了一些金属的化学性质和活动性规律,但要更广泛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须另辟蹊径进行探究。
多媒体引导:(在第七单元探究酸雨的模拟实验时已经留下伏笔)
?讨论:1、这一现象能否反映出镁、锌的活动性顺序?
2、能否类似用这一方法探究镁、锌、铁、铜等金属的活动性?
将不同的探究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搭建联结的桥梁,同时发展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在事物间建立联系,进行组合、移植等创新思维策略。
规律建构2
引导学生对新的探究进行猜想、设计、结果预测
讨论:探究目的;哪些金属可与酸反应?剧烈程度;原因如何?
猜想并预测:镁、锌、铁、铜在酸(盐酸、稀硫酸)中的可能化学行为?
设计:①用酸性的二氧化硫溶液探究不便,选择盐酸、稀硫酸;②控制的条件—酸足量,浓度同;③为观察较准确,金属质量大致等;④注意观察反应剧烈程度,可对反应时间作记录或估计。
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为规律的建构向更深层次发展
?
示范:操作的规范以及如何检验产生的气体
组内合作探究并填写探究记录表(打印)
表一:金属与稀盐酸反应:
金属
现象及反应时间
生成物
方程式
Mg
?
?
?
Zn
?
?
?
Fe
?
?
?
Cu
?
?
?
表二: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表略)
?
通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自己的猜想,发展合作精神,体验探究乐趣。
?
引导对信息进行处理,并获取结论。
各组交流获取的信息:
1.能与稀硫酸、盐酸反应的金属及不能反应的金属。
2.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速率(差异大的,进行讨论)
分组:
活泼金属(可与盐酸、稀硫酸反应):Mg? Zn? Fe
不活泼金属(不与盐酸、稀硫酸反应):Cu
活动性:? Mg>Zn>Fe>Cu
展示结论并互动评价:
使学生享受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更深层次对知识进行建构
?
导思:同学们,你们的观察真实可靠吗?
多媒体Flash动画:
“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观看动画,对照自己的探究反思:(惊呀,笑):
创设轻松和谐的探究氛围,发展学生想象力,将真实事物以“图景“形式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协调。
规律建构
问题延伸:
一些金属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如铜和银,如何解决确定它们之间活动性顺序的困难?
要求:对铝、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1、? 设计探究方案
2、? 预测实验现象
3、? 作出合理判断
讨论:
回忆第五单元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猜想:可用这种方法解决铜、银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确定的困难。
设计探究方案:
既可以按教材的方案设计,也可以自己创新设计,但记录必须真实。
(当学生提出用Ag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可否认方案的合理性,若有条件,教师应事先作好准备)
启迪学生客观真实的认识问题,发展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生的创新留下空间
?
提示:铝表面必须打磨
展示:铜与硝酸银反应样品—银树,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样品—铜树。(若有条件,演示银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学生探究并将探究结果填写于自己设计的探究记录表中(其中之一):
归纳活动性:Al>Cu>Ag?????
展示结论,互动评价:
实验
现象
方程式
铜与硝酸银溶液
?
?
铝与硫酸铜溶液
?
?
铜与硫酸铝溶液
?
?
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获得成功的愉悦
更深层次建构规律
?
导行:我们作出了这么多探究,但规律还是零碎的,请同学们用卡片将已经探究的规律归纳起来
进行“玩卡片”游戏:学生互动,将卡片按自己分析、归纳的活动性顺序粘贴成序列
展示、评价:
Mg>Al>Zn>Fe>Cu>Ag>Au
交流、讨论排序的理由和依据
以“玩“的形式用卡片排序创设一个思维的载体,发展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进行信息处理的科学方法和能力。并防止学生死记硬背。
规律建构
导思:更多的金属活动性怎样呢?
背景介绍:科学家类似于我们的探究,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总结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插入“Na、Ca”活动性纠正等故事)。
?
读教材(多媒体)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u Pt Au ──────────────────→
金属活动性由强渐弱
以背景介绍启迪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究精神。
形成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完整规律
?
启迪: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对判断金属活动性提供了什么依据?
讨论并确定简洁语言归纳:
越在前面越活泼,氢前金属置换氢;
金属之间互置换,溶液里面可探寻。
用简洁的语言转换和表述,解决记忆的困难并使认知深化。
运用与深化
问题:有X、Y、Z三种金属。1.X、Y、Z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放出氢气,Y、Z无变化;2.将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无变化;3.Z放入Y的化合物溶液中有Y析出:(1)则X、Y、Z的活动性顺序如何?
(2).科学家将氢的活动性与金属活动性进行比较并排序,当氢也排在里边时,活动性顺序如何?
?
完成问题的解答,互动评价:
答案:(1)X>Z>Y
(2)X>H>Z>Y
讨论:
(1)氢的活动性排X之后,Y、Z之前的依据?
(2)假如只告之“将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无变化”能否得出结论?你是如何思维的?
发展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对认知的自省与反思。
课时 小结
1.知道金属主要化学性质:活泼金属多共性,与氧与酸易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以氢为界,五字断句。
3.活动性判断与应用(见归纳)。
?
作业设计:?
1.课后习题3、6、8???
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 Zn > Fe > Cu
板书设计:?????
课题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和氧气的反应 4Al+3O2=2Al2O3
2Mg+O2=2MgO
3Fe+2 O2 点燃 Fe3 O4
镁铝常温下很容易反应,铜铁常温下反应很慢,金在高温下也不反应。
结论: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
活动性:Mg、Al>Fe、Cu>Au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Fe + 2HCl == FeCl2 + H2 ↑
Fe + H2 SO4 == Fe SO4 + H2 ↑
Zn + 2HCl == ZnCl2 + H2 ↑
Zn + H2 SO4 == Zn SO4 + H2 ↑
Mg + 2HCl == MgCl2 + H2 ↑
Mg + H2 SO4 == Mg SO4 + H2 ↑
三.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 2Al + 3 CuSO4 == Al2( SO4 )3+ 3Cu
Cu + 2AgNO3 == Cu (NO3 )2 + 2Ag( 置换反应 )
四.置换反应: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u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渐弱
结论: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置换反应的应用
越在前面越活泼 氢前金属置换氢 金属之间互置换? 溶液里面可探寻
课后反思:
本课以多层次科学探究为主线,渗透建构主义思想,多媒体演示的图片创设情景,互动评价激励探究热情,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参与主动,体验深刻。主要的缺陷是时间较为紧张,课堂上学生极为兴奋,控制探究的进程较难。课堂各种活动亦应作好更充分的准备,多媒体应用尽可能贴切,实验探究安排亦应更合理(如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以节约时间),效果可能更好。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能与 反应,有些金属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如 ,有些金属在高温时才能与氧气反应如 ,有些金属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如 。
2、“真金不怕火炼”的是因为 。
3、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是因为铝在常温下能与 反应,且表面有 ,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4、置换反应是指 。
5、 将金属镁点燃,放在空气中就能燃烧,现象是 ,
化学方程式为 ,而铝、铁必须在氧气中才能燃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由此可知,这三种金属中最活泼的金属是 ;又知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而铁却很难。综上所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6、将镁、锌、铁、铜四种金属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能观察到有气泡生成的是 ,其剧烈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不能观察到有气泡生成的是 ,有关化学方程式 、
、 。由此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7、填表: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
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有关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8、下列金属在空气中能燃烧的是 ( )
A.铁 B.铜 C.镁 D.铝
9、下列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最剧烈的是 ( )
A.铜 B.镁 C.铁 D.锌
10、下列物质中,铁显+2价的是 ( )
A.Fe B.Fe2O3 C.FeCl3 D.FeSO4
11、下列金属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黑色固体的是 ( )
A.镁带 B.碳 C.铁丝 D.铝
12、把下列金属投入相应的溶液中,有气泡产生的是 ( )
A.铁片投入稀盐酸中 B.铜片投入稀硫酸中
C.铝条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D.镁条投入稀硫酸中
13、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与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
A 、MgSO4 B、CuCl2 C、Fe2(SO4)3 D、ZnCl2
14、相同质量的下列金属,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产生气体最多的是
A.铁 B.锌 C.镁 D.铝
15、5.6g铁的样品(只含一种杂质),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0.21g氢气,则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 )
A.铜 B.镁 C.铝 D.锌
16、4g氧化镁和另一种氧化物的混合物,测得其中氧元素共1.8g,则含有的另一种氧化物可能为 ( )
A.氧化铜 B.氧化铝 C.氧化铁 D.氧化锌
17、下列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说法不正确是 ( )
A.铁能和稀盐酸反应,而铜却不能 B.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C.铁能与氧气反应,而铜不能 D.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
18、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不能用铁桶盛放稀盐酸
(2)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少量的硫酸铜
(3)铝很活泼,却很耐腐蚀
19、如图所示,将气球中的固体倒入锥形瓶中,气球将膨胀,则请你猜想,并填表(至少填两种):
产生的气体
固体
液体
化学方程式
1.
2.
3.
《金属的化学性质》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鉴于理解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而且金属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教法分析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教材的重点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再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年龄特征,所以我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使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了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突出重点。再结合使用一些辅助的教学方法帮助同学们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突破难点。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5学法指导: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实验是反映化学学科特点,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指引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6教学程序
为使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紧凑、有效,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把置换反应的概念放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之后讨论,并在教学程序的最后,通过反馈练习来巩固,以求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温故导新以科学事例创设情境,回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在现代考古中,发现从地下出土的文物里,金银器具总是比铁器保存得完整、完好,而且年代比铁器早。你知道为什么吗?(设计意图)以科学事例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寓示着本课题的重点。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1、金属与氧气反应;
2、金属与酸的反应(改进);
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置换反应:
设计意图:
通过三个探究过程: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采用实验——探究的模式让学生从探究中发现知识,通过对几种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用途,突破重点。在每个探究后都精心设计问题或列举事例,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加强对金属活动性运用的学习,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再紧密结合课后精选的反馈练习,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三)交流讨论、归纳小结。学生回顾、反思,课堂小结。
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突出重点。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使学生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四)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团结协作中获得成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通过反思,总结自身获得的经验和不足,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智慧,启发学生反思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使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联系实际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师总结、反思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发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补救措施。这样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不断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交流讨论归纳小结
【小结反思】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团结协作中获得成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通过反思,总结自身获得的经验和不足,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智慧,启发学生反思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使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联系实际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师总结、反思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发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补救措施。这样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不断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
结论:(1)根据反应剧烈程度可知同种金属活动性:
Mg > Zn > Fe > Cu
(2)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3、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2Al+3CuSO4 ==== 3Cu+Al2(SO4)3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结论:(1)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Al > Cu > Ag
(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置换反应
1、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A+BC=AC+B
7:教学理念:
侧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思路的综合评价。
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加强对金属活动性运用的学习,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再紧密结合课后精选的反馈练习,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课件33张PPT。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铝与铁比较,有哪些优良性质?
日常生活中的铝制品能否用钢刷、沙来擦洗?为什么?问题:联系生活为什么铝制品不易生锈?铝很容易跟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铝薄膜。这层薄膜可以阻止内部的铝跟氧气接触,从而对铝制品起到保护作用。4Al +3O2 = 2Al2O3你学过哪些金属能与O2反应?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3Fe+2O2 = Fe3O4点燃2Mg+O2=2MgO2Cu+O2 = 2CuO△点燃Mg温故知新Fe金属的化学性质1.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不相同 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
铁、铜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 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金即使在高温时不能与氧气反应。
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活动性:镁、铝 > 铁、铜 > 金 实验探究:
1.在4只试管里分别放入两小块镁、锌、铁、铜,再分别加入约5 mL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
2.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 发生的现象。 [研究2]金属与酸的反应 MgZnFeCu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探究一:注意分工、合作!
完成后填写学案一镁、锌、铁、铜与盐酸反应比较金属与稀盐酸 的反应无现象大量气泡,反应最快许多气泡,反应适中少量气泡,反应较慢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如何检验?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ZnFeCu看图回答问题:火眼金睛我最活泼!
所以我的金属活动性最强1、哪些金属与盐酸反应?
哪些不与盐酸反应?2、根据是否与酸反应,可把这四种金属分成几类?3、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谁最活泼?3.通过上述探究你能比较出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吗? (Mg > Zn > Fe) > ( H ) > Cu金属活动性由强减弱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
Fe+ CuSO4
Cu+ FeSO4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去分析,这个反应有什么特点?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二、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置换反应
实验探究
1.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
2.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研究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探究二: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CuSO4溶液AgNO3溶液铜丝铜丝Al2(SO4)3溶液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无现象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不反应 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Cu + 2AgNO3 =Cu(NO3)2 + 2 Ag铜丝上附着白色物质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2Al + 3CuSO4 = Al2(SO4)3 + 3 Cu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Cu + 2AgNO3 =Cu(NO3)2 + 2 Ag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能发生的条件:1、参加反应的金属必须比化合物中的金属活动性强。2、化合物必须是可溶的。溶液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勤记忆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强 弱锡铅铂金金属活动性—————————---------—————————--------—————————--------—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金光闪闪,全是假冒! 黄铜(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极为相似,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
你能帮助警察鉴别真假黄金吗?学以致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你还有区分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的方法吗?再展身手2.判断下列各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
(1)铜和硫酸锌溶液
(2)锌和硫酸铜溶液
(3)金和硫酸铜溶液
(4)铁和氯化银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不反应不反应能反应难溶物不反应其回收的原理是:
Fe+2AgNO3 = 2Ag+Fe(NO3)2C 《齐鲁晚报》一篇文章报道:有人利用照相馆废弃的定影液,每月可回收20万元的银。这个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致富小故事 金属的化学性质1、大多数金属能与O2反应2、 某些金属能与HCl、稀H2SO4反应置换出氢气。3、 有些金属能与 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H前面的前面的后面置换反应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长话短说:2. 在以下四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与其他三种金属都能发生置换反应,这种金属是 ( )
A Fe B Ag C Zn D CuB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1. 实验室的废酸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是因为 ;
工人师傅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画线是因为 。 会腐蚀金属管道Fe +CuSO4=Cu+FeSO4现有铁片、铜片、硝酸汞溶液和盐酸几种物质,欲确定Fe、 Cu 、Hg、 H 的活动性顺序,有如下三种方案:
A. Fe +HCl Fe + Hg(NO3)2 Cu +HCL
B. Fe + HCl Cu + HCl Cu + Hg(NO3)2
C. Fe + HCl Fe + Hg(NO3)2 Cu + Hg(NO3)2
试评价这三种方案:
(1)最好的方案是 ,理由是 。
拓展探究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1.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与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判断;2.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3.金属与能否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小结(二)课件69张PPT。 小明的奶奶花了2000元人民币买了两个金元宝,小明看到后怀疑是假的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你能帮他用化学的方法来识别真假元宝吗?
新闻: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AlHgAgFeMgZnCu(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了解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
3、知道置换反应的含义知识再现:提出问题:
前面我们曾经学过哪些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请写出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填写在学案表格中)
2Cu +O2= 2CuO 3Fe +2O2= Fe3O42Mg+O2= 2MgO (常温)点燃??自主学习1:
阅读课本第9页第二、三段,独立完成学案“分析讨论1-6题”1、根据上面的反应,你能得出金属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提出问题2、追问:所有的金属都能和氧气反应吗?如果不是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结论1: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3、铝在常温下可与氧气反应,为什么铝会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呢?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想一想抗腐蚀原因:4Al+3O2 ===2Al2O3 (常温) 4Al+3O2= 2Al2O3 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铁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铜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加热时才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了什么呢?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 )和( )是不同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 )比较活泼,( )次之, ( )最不活泼金属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顺序)
( ) >( )>( )结论镁、铝铁、铜金镁、铝铁、铜金结论:
根据金属( )与氧气反应,及反应的( )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否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查阅资料:
16世纪中叶,瑞士化学家帕拉塞斯和17世纪的一些化学家,都发现了有些金属和酸可以反应.提出问题:它们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
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你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 分组实验:
1、2、3组用稀盐酸分别跟Mg、Zn、Fe、Cu、反应,4、5、6组用稀硫酸跟Mg、Zn、Fe、Cu、反应,注意事项:1、用砂纸将镁条打磨光亮
2、向试管中倾倒稀盐酸,稀硫酸时小心实验步骤:
1、用镊子夹取相同数量的镁条、锌片、铁片、铜片分别放入4支试管中,并依此放在试管架上,
2、再向四只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稀HCl(1、2、3组)或稀H2SO4(4、5、6组),把你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书第10页表格中,同时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有没有不同,如果有气体生成,你推测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你推测的依据是什么?速度快速度慢速度适中有气泡产生,
溶液有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均无明显变化 锌金属活动性: > > >( )金属能与盐酸、硫酸发生反应,而( )不与盐酸、硫酸发生反应,( )反应最剧烈,( )较为剧烈,( )较为缓和思考:可根据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及快慢你能得出镁 、锌、铁、铜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吗?镁 、锌、铁铜镁铁分析得出:结论2:活泼的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镁锌铁铜1、很多金属能与盐酸、硫酸等发生反应, 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把金属分为( )金属和( )金属结论:2、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 ),及反应的( )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活泼不活泼快慢难易程度第1组写(镁+稀盐酸=氯化镁+氢气)
第2组写(镁+稀硫酸=硫酸镁+氢气)
第3组写(锌+稀盐酸=氯化锌+氢气)
第4组写(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
第5组写(铁+稀盐酸=氯化亚铁+氢气)
第6组写(铁+稀硫酸=硫酸亚铁+氢气)
试一试Mg + 2HCl == MgCl2 + H2↑Zn + H2SO4 == ZnSO4 + H2↑Mg + H2SO4 == MgSO4 + H2↑Zn + 2HCl == Zn Cl2 + H2↑Fe + 2HCl == FeCl2 + H2↑

Fe + H2SO4 == FeSO4 + H2↑学案129页基础练习11、定义: 由一种( )与一种( )反应, 生成另一种( )与另一种( )的反应。置换反应: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Mg、Zn、Fe的金属活动性位于H前面,而Cu位于H后面, 故Mg、Zn、Fe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而Cu不能。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H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直击中考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2H2O2 = 2H2O+ O2↑
B. CuO+CO = Cu+CO2
C. H2+CuO = Cu+H2O
D. CO2+H2O = H2CO3
C方法归纳: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角度分析置换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C+ 2 CuO== =2 Cu+CO2↑ 高温 2 Mg+ CO2 == = 2 MgO +C 点燃注意:1、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2、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H4+2O2===CO2+2H2O CO+ CuO === Cu+CO2△ 点燃∨∨××学案129页基础练习第2题2、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置换反应:
单质+化合物=另一单质+另一化合物
3、通式:置换反应:A + BC → AC + B4、常见的类型:①金属与酸的反应②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Fe+ CuSO4 =Cu+FeSO4 ③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的反应C+ 2 CuO== =2 Cu+CO2↑④非金属氧化物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高温 2 Mg+ CO2 == = 2 MgO +C 点燃Mg + 2HCl == MgCl2 + H2↑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谢谢指导!再见!如何判断Mg Zn Fe Cu 的活动性活动与探究:放出气泡速度最快,
反应最剧烈。放出气泡速度较快,
反应较为剧烈。放出气泡速度缓慢,
反应较为缓和。无明显现象Mg + 2HCl == MgCl2 + H2↑
Mg + H2SO4 == MgSO4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Zn + H2SO4 == ZnSO4 + H2↑Fe + 2HCl == FeCl2 + H2↑
Fe + H2SO4 == FeSO4 + H2↑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Mg、Zn、Fe、回答10页问题14、常见的类型:①金属与酸的反应②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③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的反应 Fe+ CuSO4 =Cu+FeSO4 Mg + 2HCl == MgCl2 + H2↑置换反应:
单质+化合物=另一单质+另一化合物
3、通式:置换反应:A + BC → AC + B③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的反应C+ 2 CuO== =2 Cu+CO2↑ 高温④非金属氧化物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2 Mg+ CO2 == = 2 MgO +C 点燃注意:1、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2、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H4+2O2===CO2+2H2O CO+ CuO === Cu+CO2△ 点燃4、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思考:你知道哪些反应类型请各写出一例?置换反应:A + BC → AC + B化合反应:A + B + … → AB…(多变一)
分解反应:AB →A + B + … (一变多)1.很多金属都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发生 但反应的剧烈程度 。置换反应不相同知识链接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2H2O2 = 2H2O+ O2↑
B. CuO+CO = Cu+CO2
C. H2+CuO = Cu+H2O
D. CO2+H2O = H2CO3
C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和种类的角度分析置换反应。1、很多金属能与盐酸、硫酸等发生反应, 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把金属分为活泼金属和不活泼金属课堂小结2、置换反应第二课时知识回顾:
1、见学案131页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铁钉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有何现象? 铁钉表面会有红色物质析出,若时间足够
长,则溶液会从蓝色变为浅绿色。Fe + CuSO4 = Cu + FeSO4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回忆:活动性: Fe﹥Cu这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它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这也是比较金属活动性的依据之一思考:所有金属都可以和化合物的溶液反应吗? 你还有其他方法来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谁强谁弱?将铁铜投放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又有何现象? 不反应说明什么呢? 活动性: Fe﹥Cu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你有什么方法来判断Al和Cu谁更活泼呢?三.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设计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得到的结论利用Al丝、Cu丝及CuSO4溶液、Al2(SO4)3溶液。如何判断Al、Cu的活动性谁强谁弱?讨论、交流:将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铝比铜活泼将铜丝浸入Al2(SO4)3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铝比铜活泼Al>CuAl > Cu方案 铝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比较Cu、Ag的活动性,谁强谁弱如何设计实验?设计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得到的结论将铜丝浸入AgNO3 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铜比银活泼Cu >Ag将银浸入Cu(NO3)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Cu >Ag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铝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无明显现象2Al + 3CuSO4= Al2(SO4)3 + 3CuCu +2AgNO3 = Cu(NO3)2 + 2Ag根据刚才的实验填写表格活动性:Al﹥Cu活动性:Cu﹥Ag活动性:Cu < Al以上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 )﹥ ( )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结论:AlCuAg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的金属能把位于( )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结论3:金属能与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前面后面学完了本节课你帮小明用化学的方法来识别真假元宝吗?方案一:取金元宝烧杯中,滴入少量盐酸(或稀硫酸),若有气体产生,则假的为黄铜;若没有气体产生,则为黄金。      
方案二 :将样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成黑色的为黄铜,不变色的是黄金,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
方案三1:将样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表面有红色的固体析出 的则假的为黄铜  
Al、Cu、Ag的活动性,谁强谁弱如何设计实验呢?2、可根据金属能不能把另一种金属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结 论:1、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了解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在金属活动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4、铁与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化合物。1、金属的化学性质:⑴大多数金属能与O2反应⑵大多数金属能与稀HCl或稀H2SO4反应⑶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2、判断常见金属活泼性的方法⑴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⑵金属与能否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⑶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小 结:1、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若能,
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⑴银与稀盐酸 ⑵锌与硫酸铜溶液
⑶铜与硫酸锌溶液 ⑷铝与硝酸银溶液
⑸银与氯化铜溶液 ⑹镁与硫酸亚铁溶液
解答:可发生反应的⑵ ⑷ ⑹
化学方程式:⑵ Zn + CuSO4 = Cu + ZnSO4⑷ Al +3AgNO3 = Al(NO3)3 + 3Ag⑹ Mg + FeSO4 = MgSO4 +Fe练习: 2、有X Y 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
稀硫酸中, X 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
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的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根据以上事实,判
断X Y Z的金属活动顺序.解答: 金属活动性顺序 X>Y>Z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讨论:Mg + 2HCl == MgCl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对于以下的反应,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何特点?将这一类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进行比较。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置换反应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A + B + … → AB…(多变一)
分解反应:AB… →A + B + … (一变多)
置换反应:A +BC →AC + B
实践与应用1.生活中很多人用钢丝球刷铝锅,这种方法妥当吗?为什么?
2.可否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3.下列化学变化属于置换反应的有:
(1)CO+Fe2O3→Fe+CO2
(2)C+Fe2O3 → Fe+CO2
(3)H2O2 → H2O+O2
(4)Fe+AgNO3 → Fe(NO3)2+Ag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金属越活泼,反应越容易,越剧烈)
2、氢前金属+盐酸(稀硫酸)(置换反应)
(金属越活泼,反应越容易,越剧烈)
3、位于前面的金属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
置换出来。
二、置换反应(A+BC==B+AC)
三、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应用
(判断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及反应的快慢)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课堂练习1、有X、Y、Z三种金属。X、Y、Z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放出氢气,Y、Z无变化;将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无变化;Z放入Y的化合物溶液中有Y析出:则X、Y、Z的活动性顺序如何?X>Z>Y2、实验室制氢气常选择锌与稀硫酸反应,
(1)选用的依据是什么?
(2)不选铜的理由?
(3)猜想:为什么也不选钾、钙、钠?
3、X、Y、Z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①Z+YSO4==ZSO4+Y ②X+ YSO4==XSO4+Y
③X+ H2SO4== XSO4+ H2↑ ④Z+ H2SO4不反应
A、Z>X>Y B、Z>Y>X 
 C、X>Y>Z    D、X>Z>Y
D4、现有X、Y、Z三种金属,若将Z放入X的盐溶液中,Z表面覆盖有X,将Y和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 溶解而Z不溶,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正确的是(   )
A、Y>X>Z   B、Y>Z>X 
  C、X>Y>Z   D、X>Z>YB5、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的质量会增
加 的是( )
A、稀H2SO4 B、FeSO4溶液
C、CuSO4溶液 D、稀HClC6、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酸反应直接生
成的是 ( )
A、 ZnCl2 B、 CuSO4
C 、FeCl2 D 、Al2(SO4)3B4、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会减少的是(   ) A、HCl B、H2SO4 C、Na2 SO4 D、CuSO4 5、为了测定Ag,Zn,Cu,H的化学活动性强弱,某同学利用Zn粉,Cu片,AgNO3溶液和盐酸4种物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 Zn+HCl Cu+HCl Zn+AgNO3
B、Zn+HCl Cu+ AgNO3 Zn+AgNO3
C、Cu+HCl Zn+AgNO3 Cu+ AgNO3
D、Zn+HCl Cu+HCl Cu+ AgNO3
6、在Cu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固体( ) A、只有Zn B、只有Cu C、有Cu和Na D、有Cu和Zn
7、把足量锌粉分别加入到含下列各组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是( )(双选)
A、MgSO4 CuSO4 B、CuSO4 H2SO4
C、Cu(NO3)2 AgNO3 D、HCl CuSO4
思考题:
相同质量的Mg、Zn、Fe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总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下图,则下图中a、b、c表示的金属分别为:a 、 b 、c 。
mtabc0MgFeZnt2t1t33.“药金”又称为“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在合金中各种金属仍然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不变)。由于“药金”外观与黄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药金”戒指是假黄金戒指。
4 为了测定某铁粉中杂质的含量,取该铁粉样品20克,放到盛有200克稀盐酸的烧杯中,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变成219.4克.求
⑴铁粉中纯铁的质量分数.
⑵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⑶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7分]小华想测定Cu-Zn合金和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
(1)根据现有的条件,你认为只能测出_____________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为了测定该合金的组成,小华称取10 g该合金粉末,在粉末中连续三次加入稀盐酸反应。每加一次盐酸,小华记录所得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连续加入盐酸的体积(ml) 10 10 1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8 0.08 0.04
(3)从上表数据分析,小华用10 g合金粉末总共收集到氢气_______g。
(4)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