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诫子书
诸葛亮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2、把握文章脉络,学习作者严密的论证方法。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避乱隐居,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始出,后助刘备联吴抗曹,成三分天下之势。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他被拜为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心辅佐后主刘禅,数次北伐,最后病死于军中,谥(shì)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陆游称赞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代表作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作者简介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诫 子 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整体感知
夫(fú)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
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连词,来
有才德的人的品行,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连词,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达到 远大目标
明确志向
内心恬淡,
不慕名利
屏除杂念和干扰
品行
不内心恬淡,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集中精神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增长才干
成就学业
轻薄,浮躁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振奋精神
立志
放纵懈怠
修养性情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成就学业。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意志
消失
随同
终于
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
疾行,指迅速逝去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又怎么来得及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1、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4.阐述“学”、“志”、“才”之间关系的句子是什么?
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在谆谆告诫的过程中,作者诸葛亮是从 和 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修身
治学
6.文本作者抓住一个“ ”字,围绕 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分别找出原句。
淡泊 立志 惜时
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静
学习
7、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样的句子文中有许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所以文章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后一句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
惜时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为本文补充论据
事实论据:
立志:1.毛泽东:从小立有远大志向——立志救国、献身革命,最终缔造了新中国。
2.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令世人敬仰的人。
3.张海迪:身残志坚,胸怀理想,她说:“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她发愤努力,学会了多门外语,成为当时青年人的楷模。
宁静: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精心研究,最终发现了镭,获得诺贝尔奖。
治学:苦学例子
8、诸葛亮告诫我们“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你能为本文的观点补充一个论据吗?(道理或事实均可)
居里夫妇的居室里简单到只有两把椅子,他们自己刚好每人一把。因为担心来访的客人在舒服的座位上逗留过久会占用她宝贵的研究时间。这就是“静”的最高境界。
居里夫人把英国皇家学会颁给她的金质奖章送给小女儿做玩具,她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著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这是因为居里夫人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所以她能在科学的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么你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爱迪生珍惜时间的故事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 ”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 助手的脸红了。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古诗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
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人人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
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四、课后作业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诚子书》全文。
1.解释下列标红词语的意思。
(1)后值倾覆 值: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以修身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悲守穷庐 穷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遇到,正好碰到
奔走效劳
用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静以修身
(2)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
(4)淫慢则不能励精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达到远大目标
增长才干
放纵懈怠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3.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乙两文都是诸葛亮脍炙人口的名篇。甲文集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忠心可鉴;乙文则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待殷切。
B.甲文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刚柔相济,富有音韵美;乙文则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有韵律美。
C.甲文内容丰富,情深辞切,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启发后主励精图治;乙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D.从甲文可以看出作者心忧汉室,劝后主广开言路,纳谏治国;乙文体现作者情操高洁,教育儿子修身养性,淡泊明志。
C
4. 乙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驰”和“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速度之快及一去不复返的状态,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坚定意志。
5.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几乎是神的化身。你了解的诸葛亮还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他的这些品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请任写两点谈启示)
品质:忠心耿耿,知恩图报,心系家国,以天下为己任,教子修身明志、重视德行等。
启示:①现代社会有些孩子不知道感恩,诸葛亮知恩图报的品质是一种美德,令人敬佩。
②诸葛亮爱家爱子、重视孩子德行的情怀令人感动。
同学们,通过这第二课时对《诫子书》的深入学习,我们有了很多的收获。
《诫子书》是诸葛亮对儿子的深情教诲,充满了人生智慧。在这一课时中,我们更加细致地分析了文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等名句的深刻内涵。我们认识到,保持内心的宁静可以帮助我们修养身心,摒弃浮躁,专注于自我提升;而崇尚节俭能够培养我们良好的品德,避免过度的物质追求。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则提醒我们,学习是增长才干的必经之路,而坚定的志向是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时,我们也领悟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深沉的父爱。他希望儿子能够以这些道理为指引,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有才华、有志向的人。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我们牢记《诫子书》中的教诲,努力做到宁静淡泊、勤奋学习、志存高远。以诸葛亮为榜样,用智慧和品德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