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选择题
1.新鲜水草在鱼缸里的主要作用是( )
A.美化鱼的生活环境 B.增加鱼缸内的氧
C.增加鱼缸内的养料 D.增加鱼缸内的二氧化碳
2.植物在白天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而在夜间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
B.白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在夜间进行,光合作用在夜间停止
D.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3.严重干旱时,会造成庄稼颗粒无收,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来看,表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阳光 B.水 C.二氧化碳 D.无机盐
4.“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中,甲、乙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A.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B.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C.吸收干净二氧化碳 D.耗尽叶片内的淀粉
5.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一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植物只有绿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水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光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6.在蔬菜大棚内输入二氧化碳,有利于( )
A.吸收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7.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8.合理密植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其主要原因是( )
A.充分利用阳光 B.充分利用土壤肥力C.增加植株数目 D.充分利用土壤水分
二、填空与分析作答
9. 以下是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回答:
(1)在蔬菜生长旺盛时期,要定期补充一定量的水分。你认为这些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 。
(2)菜农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常利用增施有机肥的方法来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这样做的目的和原理 。
(3)在可控温室内,可采用白天适当增强光照,夜晚适当降低室温的方法来增加蔬菜的产量,这是为什么? 。
(4)无土栽培也称溶液栽培,你认为作为培养液应该满足哪两个条件?
① 。
② 。
10.如图是四组分别用来验证植物某项生命活动的原料或产物的实验装置。请分析推断:
(1)实验A验证的是 。
(2)实验B验证的是 。
(3)实验C验证的是 。
(4)实验D验证的是 。
(5)如果上述四种推论都得到实验验证,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 。
11.根据下式回答
(1)过程a和b分别表示植物的 和 。
(2)过程a的能量变化是 。
(3) 过程对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恒定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4)当a过程大于b过程时,植物体内的物质得以 ,并使植物体表现出
现象。
12.一天,两位同学在一片树林里散步。李明说清晨树林里的空气最清新;张涛说傍晚时分树林里的空气才是最清新的。请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评判一下,哪一个同学说的话有道理,并说出理由。
答案:
1-8BBBDD,CBA.
9、(1)蒸腾作用(2)有机肥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给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3)白天增强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夜晚降低温度,减弱呼吸作用,有机物分解减慢。总的来说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4)浓度;矿质元素之类齐全。
10、(1)呼吸作用需要氧气(2)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4)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11、(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光能-化学能;(3)光合作用(4)积累,生长。
12、略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如果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这个工厂的产品为( )
A.光和叶绿素 B.二氧化碳和水
C.淀粉和氧气 D.二氧化碳和糖类
2.人们常在清晨和下午到草地或树林中锻炼身体。下列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最多的是( )
A.清晨的草地 B.下午的草地
C.清晨的树林 D.下午的树林
3.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之间的相对平衡称为碳—氧平衡。下列人类活动最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 B.发展畜牧养殖业
C.发展淡水养殖 D.减少农药使用量
4. 将经暗处理后的植物上的一片叶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瓶套住,瓶口密封,放到阳光下(如下图)。几小时后,将叶摘下,经酒精脱色后滴碘液,发现整片叶都不变蓝。主要是因为( )
A.氧气太多 B.缺乏二氧化碳
C.缺水 D.温度太高
5.正常情况下,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能够维持,是因为( )
A.呼吸作用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
B.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光合作用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C.燃料燃烧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
6.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种植农作物应( )
A.尽量稀疏,留出空地,有利于农作物接受阳光
B.尽量密植,提高单位面积的种植量,提高产量
C.合理密植,让阳光尽量多地照在农作物上,植物间相互遮光
D.合理密植,让阳光尽量多地照在农作物上,植物间又不相互遮光
7.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________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__。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__。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D 3.A
4.B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本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故不能制造有机物。
5.D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氧,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并且消耗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6.D 为了提高产量,既要充分考虑植物之间的间隔,又要保证所有植物都能在光下进行照射,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要合理密植。
7.解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主要是在叶片中进行,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如淀粉)和氧气。
答案:(1)叶绿体 (2)水 二氧化碳 (3)淀粉 氧气 (4)叶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选择题
1.下图中甲是在有光照条件下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乙和丙是另外两个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装置的是( )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 D.甲和丙
2.下列有关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在含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而呼吸作用在所有活细胞中都进行
B.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昼夜都进行
C.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所贮存的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矛盾,又相互依存
3.夏天的中午,光合作用不强,其原因是( )
A.叶绿素被破坏 B.气孔关闭C.叶片萎蔫 D.叶蒸发水分过多
二、分析说明
4.下图是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的一个有名的实验(此实验均在光照下进行),请据图回答:
(1)图A是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现象是 ,原因是 。
(2)图B是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现象是 ,原因是 。
(3)图C是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现象是 ,原因是 。
(4)此实验能表明生物的两种生理功能,它们是 和 ,请你写出其中一种生理功能的表达式 。
5. 甲乙两地出产同一品种葡萄,甲地的葡萄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葡萄的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见下表:
甲地平均温度(℃)
乙地平均温度(℃)
白天
33
33
夜里
12
25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推理,因为甲地昼夜温差 (大/小),白天光合作用 (强/弱),夜间呼吸作用 (强/弱),分解有机物少,积累有机物 ,瓜果甜。所以甲地的葡萄比乙地的含糖量高。
答案:1-3ADB
4、(1)蜡烛熄灭,老鼠死亡,缺少氧气;(2)蜡烛继续燃烧,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3)小白鼠能够存活一段时间,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4)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5、大 强 弱 多
课件25张PPT。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知识预览
2.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3.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光合作用知识精讲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点燃的蜡烛和小白鼠与绿色植物分别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
缺少氧气 蜡烛和小白鼠得到氧气,绿色植物得到二氧化碳问题:蜡烛和小鼠为什么会熄灭和死亡? 得出的结论:
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那么二氧化碳是不是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呢?探究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1.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2.做出假设: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制定方案
(1)材料用具:
两个玻璃皿、两个广口瓶、两个烧杯、两枝带叶子的枝条、氢氧化钠溶液、清水。得出结论: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除此之外还有水。 ①实验一与实验二各取一片叶,分别用碘液处理,哪个装置中叶片不变蓝?
实验一
②光合作用和二氧化碳有无关系?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是不是真的释放了氧气?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问题:
1.在金鱼藻照光后试管中出现什么现象?
水中出现气泡问题:
2.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试管后发生哪种实验现象?
卫生香复燃问题:
3.分析实验结果,该实验结论是?
金鱼藻在光下产生氧气结论: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 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三、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 轮种间种 套种 产量低 产量高 产量低学以致用例1( 无锡 )
鱼缸内放一些水草,在阳光照耀下,水中会有气泡冒出,这些气泡里的主要气体是( )? 例2(枣庄)
2012年枣庄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营造绿色宜居家园。大量植树造林既能美化环境、绿化环境,还能控制温室效应。其控制温室的依据是( )
课堂小结合理密植,套种,间种,轮种课件14张PPT。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复习1、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______。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______思考: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什么原料呢?
2、光合作用除了制造有机物,还产生了什么物质呢?有机物叶绿体光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海尔蒙特实验(1579-1664年)思考与讨论:他把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每天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海尔蒙特认为这是因为柳树除吸收了土壤中少量无机盐外,还吸收了大量水,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想一想,他是忽否略了其它因素呢?(P121)答:空气普利斯特利实验(1773年) 答:蜡烛燃烧和动物呼吸都会,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二变得污浊的空气。讨论:这个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呢?P122乙甲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的二氧化碳。各取一叶片-酒精脱色-滴加碘液-清水漂洗。
现象:甲叶片变蓝,乙叶片不变色。思考与讨论:乙甲1、甲、乙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2、甲叶滴加碘液变蓝、乙叶不变蓝,说明了什么?
3、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答: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乙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答:二氧化碳答: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还有什么产物?讨论分析:1、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阳光下制造的气体立刻燃烧起来,为什么?2、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还能看到这一现象吗?
答:不能,因为金鱼藻只有在光下才能够产生氧气。答:因为金鱼藻在阳光下释放的气体是氧气,而氧气有助燃的作用。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思考与讨论: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
2、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讨论:在大棚蔬菜的种植过程中,如果你是一个农民,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如何提高蔬菜的产量?答:1、增加光照强度;2、增加二氧化碳浓度;3、提供足够的水分;4、合理密植;5、提高白天温度,降低晚上温度。小结:
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合作用的实质:制造_____,贮存____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叶绿体光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有机物能量课件12张PPT。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学习目标
1.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重难点)
2.光合作用的实质
3.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有怎样的应用海尔蒙特实验是什么物质使柳树增重了呢?柳树增重80多千克
土壤减少不到100克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普利斯特利得出的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接下来该怎样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1、从实验装置一和二中各取一片叶,分别用碘液处理,你认为哪个装置中叶片不变蓝?
2、光合作用和二氧化碳有无关系?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讨论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演示实验实验结论: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阅读课本P123演示实验注意,氧气助燃光合作用的实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能
叶绿体(储存着能量) 1、比较一下三种种植方法,看看其生长状况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从利用光合作用角度分析)。三、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轮作是指前后两季种植不同的作物或相邻两年内种植不同的复种方式。 2、其它应用,如间作、套种和轮作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 当堂检测1、判断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 )
(2)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
(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
(4)合理密植可以保证作物的叶子都能充分地接受光照,又不互相遮挡。( )
2、请用恰当的形式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和产物。√××√3、课本P126图示为某农场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大棚中安装这种仪器的目的是什么?原理又是什么?
目的是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原理:通过增加原材料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最终目的。
4、见课本P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