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新桥中学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6.1 食物链课件+教案(打包5套)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江阴市新桥中学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6.1 食物链课件+教案(打包5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2-24 09:01:17

文档简介

食物链
一、教材分析:
食物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第6章的内容,在第5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人体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食物最终从何处而来?”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的问题,所以《食物链》这一课是顺利成章、一环扣一环的。同时体现了“生物与环境密切关系”的核心思想。教材以“做中学”→“学中用”→“用中思”为线索安排内容,注意到不仅仅是单个知识点的阐述,而是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来综合考虑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在教学中给予思维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给予有效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能力目标: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建立食物链的概念,理解食物链的特点
四、课前准备
游戏卡片、线、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1)播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视频
(2)想一想:生物间存在什么关系?
生:(1)说出视频所描述的谚语。
(2)思考回答:吃与被吃。
(二)、分析农田中的生物
师:(1)播放农田生态系统视频
(2)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①将画面上出现的动植物名称写在卡片上。
②按照你发现的现象进行卡片“接龙”。
(3)指导学生将卡片“接龙”写下来。“→”表示捕食关系,写到最后一种生物才叫完整。
(4)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①像这6种生物那样,彼此间串联起来的食物关系像什么?
②你所连的食物链各有几个环节?
③位于不同环节的动物所吃食物有何不同?
④比较这几条食物链,你还发现了哪些共性问题?
生:观看视频,思考画面出现了哪些动植物?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学生分组活动,比一比哪组进行的“接龙”多。
记录本小组的卡片“接龙”并汇报。如:青草→鸡→鹰。
①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②观察出一般3—5个环节。
③查阅信息库,了解动物的食性分三类。
④讨论归纳出各种食物链一般所具有的特点。
(三)、分析食谱中的生物
师:(1)在上述农田生态系统视频中引入“人”,并配以字幕:
民以食为天,食物何处来?
(2)指导学生探究:你的午餐从哪里来?
(3)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CAI展示出与人有关的食物来源。
(4)CAI展现丰富多彩的食品,展现信息库中的“生态农业”。思考人与动物获取食物方式的根本区别何在?请谈谈你的认识。
生:观察思考。
①列出某一顿午餐吃过的各种食物。
②分类思考其中哪些食物来源于植物?哪些来源于动物?
连出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并汇报展示。
学生明确人是靠劳动获得食物的。很早人们就懂得了农业,用各种方式改造植物,办起绿色工厂,利用食物链知识造福人类。
(四)、设计生物防治方案
师:1、(1)展现含啄木鸟、猫头鹰捕食的场景。
(2)说明1只啄木鸟1年能啄食3000多条害虫,1窝猫头鹰可消灭1000多只老鼠,相当于从老鼠嘴里夺回1吨粮食。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3)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的天敌?
2、如果放鸡治菜青虫可以吗?
3、(1)指导分组设计:指导学生通过上网百度搜索查找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方案。
(2)组织学生进行方案发布,并进行评价。
生:学生讨论。
(1)思考回答。懂得自然界的动物都互有天敌,保护好这些相生相克的食物链关系对人类大有裨益。
(2)举出生活、生产实践中“巧借天兵”的事例。
分析此方法的不合理性,从而明确设计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百度搜索】
①根据信息库和课前查阅的资料,从松毛虫的危害,灰喜雀的生活习性、管理和调教、灭虫能力等方面设计方案。。
②小组分工合作,名负其责
③方案展示,学习他人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总结
(1)评价:采取不同学习方法获取更多知识。
(2)能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链补充完整吗?
六、教后感
本节课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对大家熟悉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分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有待以后的课堂中提高。
食物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碱普遍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难点: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案。通过对食物链,特别是与人有关的食物链的分析,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任务一:创设情境
展示课件1:观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配乐朗诵,并配上动画)
我国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展示课件2:一群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视频)
提问:
1、第一画面描述了怎样一个成语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通过两个画面,说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捕食关系、吃与被吃关系)
任务二:了解什么是食物链
【学生游戏活动】:谁吃谁?
请几个学生上台戴上印有不同生物图片的小头饰,来扮演各种生物,并在“人群中”迅速找到“自己”喜爱的食物。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学生完成每组活动后,请下面的学生按上面学生的活动写出相应的食物链,并请学生上黑板写出各条食物链。)
★注意:一定要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它的动物排在后面,并在它们之间画上箭头,箭头必须指向后面的动物。
第一组:鼠、粮食、猫(粮食→鼠→猫)
第二组:青菜、鸡、蜘蛛、鹰、昆虫
(青菜→鸡→鹰;青菜→昆虫→鸡→鹰;青菜→昆虫→蜘蛛→鸡→鹰)
讨论:(1)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连在一起,像什么?(食物链)
(2)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食物链?(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做食物链。
(3)在食物链中,连接各种生物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被吃关系)
第三组:青草、蛇、蚱蜢、鹰、青蛙(青草→蚱蜢→青蛙→蛇→鹰)
如果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又增添了一种生物——公鸡,那食物链会不会有什么变化?会有怎样的变化?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公鸡,并寻找“自己”所在的食物链的位置。
(青草→蚱蜢→鸡→蛇→鹰 ;青草→鸡→蛇→鹰;青草→鸡→鹰;青草→蚱蜢→鸡→鹰)
师: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所以,存在的食物链也会有很多条。每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环节越多食物链越复杂。
【小组分析】:通过分析以上几组游戏,相信同学们对食物链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大家结合屏幕上显示的这几条食物链和讨论题,总结一下食物链有哪些特点?(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1) 食物链一般由哪几类生物构成?(绿色植物和动物)
(2) 它们分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生产者、消费者)为什么?(生产者:可以利用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不能自已制造有机物,要从外界获取)
(3) 从屏幕上的这几条食物链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起始端均为植物,第2、第3及以后的环节均为动物)
(4) 第2、第3环节的动物有何不同?
第2环节的动物大多为植食性动物,第3环节的动物大多为肉食性动物)
(5)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鸡既可以位于第2环节,又可以位于第3环节,说明什么?(说明鸡既可以吃植物,又可以吃动物,是杂食性动物。)
学生总结食物链的特点:①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的。
②位于食物链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③位于食物链其它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教师将完整食物链的特点展示在屏幕上:
生产者→消费者(植食性动物)→消费者(肉食性动物)→消费者(肉食性动物)……
【学生活动】:下面请各小组将P74农田中的生物制成卡片,并将卡片用针线将各条食物链串连起来,看哪一组的同学连的又快又准。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将这些“链”小心地夹在笔记本里保存好,下节课还要用到。)
超链接到课件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请一学生上黑板画出一条符合诗意的食物链。
(树→蝉→螳螂→黄雀→人)
师:可见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联系。那人类参不参与这种食物链关系呢?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人的食物从哪里来呢?
展示课件3:丰富多彩的食物(图片)以及学生在食堂用膳的情景。
【学生探究】:我请大家“吃”大餐
师:请每一位同学为自己选一份午餐食谱,分析每种食物分别来自哪种动物或植物。对于动物,请接着写出它们的食物,别忘了把自己的名字写上,然后用箭头把它们连接起来。你能发现些什么问题呢?你这顿午餐从哪几条食物链中获了物质和能量?写出你午餐所涉及的食物链。请学生上台通过实物投影,汇报展示。
学生总结:我们发现自己处在食物链的最高位置。
师:非常正确。人类是食物链中的最高阶层,应当属于消费者。
讨论:从食物链角度考虑,人会受到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吗?
展示课件3:生态农业图
人与动植物之间有着复杂的食物联系。人的食物种类很多,因此与人有关系的食物链,实际上要比我们画的复杂得多。
通过大家所画的食物链可以看出: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是一环扣一环,相互依赖生存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生物受到影响,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们人类自己。因此我们应该要对它们加以保护,其实也是为了我们人类自身更好的生存。
任务三:了解天敌与农林害虫,学会设计生物防治方案
展示课件4:(视频)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啄木鸟;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猫头鹰;稻田里的青蛙;庭院里的猫的捕食行为。
讨论:(1)请找出画面中的食物链并表示出来。
(2)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的天敌?
师:科学家从生物的食物链中得到启发,想出了利用天敌对农林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
展示课件5:展示生物防治农林害虫的成果:“森林医生”啄木鸟;“农田卫士”猫头鹰;松毛虫、金龟子等害虫的天敌灰喜鹊;防治棉蚜虫的七星瓢虫等等。
想一想:用生物防治农林害虫有什么意义?
讨论:小红家菜园里的青菜上长了许多菜青虫,小红把家里的几只老母鸡放在田里去,用母鸡来防治菜青虫。你认为这样的方案可行吗?为什么?
师:那么,在设计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案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学生查阅信息库中“天敌的选择”)
★提示:设计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案,不仅要选择有效天敌,还要充分考虑这些天敌的饲养,以及这些天敌放飞的时间和方法有的时候还要考虑怎样回收天敌以便下次防治时再利用。
师:根据天敌选择的原则,请各小组选择一种松毛虫的天敌,并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来防治松毛虫。
学生分工合作,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和信息库的资料进行整合,设计出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方案,并在全班进行交流。评选出最佳方案。
五、教学反思
课件12张PPT。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刘向 《说苑》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老鹰捉小鸡 通过这两个例子,你能说一下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捕食关系,吃与被吃关系第一节 食物链要求:同学们按照各种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它的动物排在后面,并用“→” 连接各种生物谁吃谁1.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连在一起像什么?2.什么是食物链呢?3.在食物链中,连接各种生物的“→”表示什么意思?呈链状,所以我们称它为食物链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食物链“→”表示生物之间的被吃关系讨论: 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食物链所包含的环节少,食物链就简单,反之,食物链就复杂。(1)食物链一般有哪几类生物构成?(2)它们分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 (3)从黑板上的这几条食物链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4)第2、3环节的动物有何不同?(P84动物的食性)绿色植物和动物讨论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从外界获取第1环节均为植物,第2,3以及其后环节均为动物第2环节的动物大多为植食性动物,第3环节的动物大多为肉食性动物生产者:可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消费者:食物链的特点:(1)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的(2)位于食物链第2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3)位于生物链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树蝉螳螂黄雀人由此可见,我们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联系。那人类参不参与这种食物链关系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的食物又是从哪里来呢?水果分析食谱中的生物猪肝面包蜂蜜牛奶胡萝卜猪肉芹菜鸡蛋花生米饭菠菜植物油番茄鱼马铃薯 通过大家所画的食物链可以看出:人与动植物之间有着复杂的食物关系。人的食物种类很多,因此与人有关的食物链,实际上比我们画的要复杂的多。
此外不难发现,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是一环扣一环,相互依赖生存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生物受到影响,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们人类自己,因此我们应该要对它们加以保护,其实也是为了我们人类自身更好的生存。再见!动物的食性 根据动物摄取的食物不同,可以将动物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肉食性动物 又叫食肉动物,是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一般来说,它们的体型比被捕食的动物大而强壮,例如狮、虎、豹的体型比被它们捕食的斑马、黄羊等动物强壮的多。有的动物体型虽小,但能吃掉比它大的动物。
植食性动物 又叫食草动物,是以植物为食的一类动物,例如马、牛、羊以及池塘里的草鱼等。
杂食性动物 既以植物为食,又以动物为食的动物,如猪、鸡等。课件29张PPT。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1节 食物链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思考:螳螂、蝉、黄雀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蝉螳螂黄雀吃与被吃注意: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它的动物排在后面。捕食谁吃谁?分析农田中的生物在卡片上写出以上图片的名称,用箭头标出吃与被吃的关系1、小组分工;
2、写卡片(将图片中出现的动植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种多写几张);
3、排序(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它的动物排在后面。)
4、卡片接龙(按照“吃和被吃”关系的用线或纸条等连起来。 )
卡片接龙我们一起做例如:青草蚱蜢鸡在一定地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概念:提示:按照“吃和被吃”的关系,将被吃的生物写在前面,吃的动物写在后面在他们之间画上“ ”,箭头指向后面的动物。 )
我会写例如:青草蚱蜢鸡合作讨论: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生物是什么?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
2、每条食物链中的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根据它们所吃的食物不同,可以将它们分成哪几类?
(注:动物食性可参照教材84页的信息库。)3、各条食物链组成上有哪些共同特点?青草生产者消费者根据动物摄取的食物不同:肉食性动物:动物以其他为食植食性动物:以植物为食杂食性动物:既以植物为食
又以动物为食食物链的特点:1. 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的.
2. 位于食物链中第二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3. 位于食物链中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吗?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不是.树汁蝉螳螂黄雀考考你:螳螂螳螂黄雀螳螂1.图中有几条食物链?哪几条?其中最多的环节有 个 2.图中几条食物链的起点生物都是_,它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__. 3.图中植食性的动物是___,鸡的食性是___,其中肉食性的动物是___. 民以食为天,食物何处来 ,如今,我们的餐桌上有哪些食品呢?分析食谱中的生物今日午餐食谱: 猪肉大排、炒青菜、金玉满堂(玉米、豌豆、胡萝卜)、甜不辣(猪肉、面粉)、米饭天敌与农林害虫科学家从生物的食物链中得
到启发,想出了利用天敌对
农林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
法森林医生农田卫士灰喜鹊蚜虫天敌 1只啄木鸟1年能啄食3000多条害虫,1窝猫头鹰可消1000多只老鼠,相当于从老鼠嘴里夺回1吨粮食。 你知道吗?连线找天敌狐狸
瓢虫
穿山甲
黄雀
灰喜鹊蚂蚁
螳螂
松毛虫
松鼠
蚜虫松毛虫 松毛虫在啃食 被毁坏的松树我们如何防治松毛虫?说一说: 2.田里的青菜上长了许多菜青虫, 一位同学的妈妈养了几只母鸡放到田里去,用母鸡来防治菜青虫。你认为这样的方案可行吗?为什么? 考考你:不行。鸡不仅吃青菜虫还吃青菜等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我来小结:1、食物链的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2、食物链的特点:绿色植物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3、食物链的应用:
生物防治方法
第1节 食物链(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时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活动和动脑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概念教学,从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着手,增加学生对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互联系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卡片接龙游戏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构建食物链的概念,在知道什么是食物链的基础上,通过探究、讨论、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是“做中学” “学中用” “用中思”。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描述食物链的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农田生态系统中找动物,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会绘制简单的食物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PPT课件、卡片、双面胶,白纸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视频。
2.问题:猜猜视频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您能猜出视频中的成语吗?说一说其中生物的关系。
3.谈话1:在视频中,谁吃谁?“谁”被“谁”吃呢?谈话
4.过度: 你能举出生活当中的这种例子吗?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
1.学生观看课件
2.发挥想象,猜出成语
3.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5.明确“谁”被“谁”吃
1.以动态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食物链
2.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自己提出探究问题。
3.感知生物间的关系。
二、提出问题,引入研究
1.再现生活
(1)大家一定非常喜欢美丽的大自然,让我们现在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大自然吧。(课件展示一幅农田生态系统的画面,画上有青草、青蛙、蛇、老鹰、鸡等。)
(2)大家能根据自己的见闻说说田野里的这些动物,它们谁被谁吃了?
2.深入研究
(1)探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卡片接龙
将画面上出现的动植物写在卡片上,每种多写几个,请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相关的卡片用( )接龙起来。
它们由于食物关系联系起来排成一队,大家能给它起一个名字吗?你能把他们之间谁被谁吃了的关系连起来吗?(注意把被吃的生物放在前面,吃它的生物排在后面,并在它们之间画上箭头,箭头的方向必须指向后面的动物。)
(3)课件出示学生所写食物链。
青草→虫子→ 青蛙→ 蛇→ 鹰
板书: 食物链
3.提问: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食物链?
4. 课件出示食物链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食物链。
1.学生辨认图中几种动植物,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学生说出途中的生物之间“谁”被“谁”吃。
3.学生动手制作卡片。
4.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探究:
这五种动植物之间有着十分密切食物联系,就像一条由很多连环组成的的锁链一样;
5.学生观察后,用箭头的形式写出这些动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的关系。
6.学生归纳概括出食物链的概念。
1.展示具体事例和活动素材,引发探究任务。
2.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具体形象地看到各种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进一步感知食物链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食物链的概念。
三.归纳与质疑
1.归纳食物链的特点。
再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上的画面,这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些生物,把你看到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用食物链连接起来
①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看看谁连的食物链最多。
②汇报展示(把学生所写的食物链归纳整理后展示)
青草 → 兔 → 鹰
青草 → 兔 → 狐
青草 → 鼠 → 狐
青草 → 鼠 → 鹰
青草 → 鼠 → 蛇→ 鹰
③比较归纳食物链的特点
讨论: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生物是什么?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
2.各条食物链中的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什么成分?根据它们所吃的食物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成哪几类?
④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能总结出食物链有什么样的特点吗?
1.学生独立写出自己知道的食物链。
2.汇报所写出的食物链。
3.小组合作归纳概括出食物链的特点。(课件出示)
①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的。
②位于食物链中第二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③位于食物链中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都是肉食性动物.
4.学生回答问题。(鸡和人是杂食性动物)
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进一步理解食物链的含义。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实际应用
1.?“民以食为天, 食物从何而来?”
列出一份你午餐的食谱,分析其中的食物涉及了哪些生物?并将这些生物的名称填写在课本的表格中。
2.根据这些动植物之间的关系,连出包括你自己在内的食物链。
3.倡导保护大自然
(1)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的活动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中的其它生物的生存。例如:1.动植物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食物联系,其中有一种生物消亡,对链上的其它生物影响大吗?
(2)假设这条食物链:庄稼、害虫、麻雀。麻雀被人捕杀后,接下来会出现什么现象?
(3)人的食物主要来自植物和动物,大量捕杀野生动物,最终会破坏良性的食物链。大量施用农药,排放废气、废水,污染物最终也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危害人类的健康。
(4)根据以上的关系我们以后该这样做?
1.学生自己写出一份午餐食谱,进行分析,然后写在课本的表格中。
2.学生自己尝试,指名说出所连食物链。?
学生讨论回答。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了解食物链被破坏所带来后果。以身边的事例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五.归纳总结
我们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回答质疑。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能力和反思意识。
六.作业
同步练习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