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诫子书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 诫子书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6 00: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总有一封家书,
能引领我们重看历史人物,阅尽传奇人生;
总有一封家书,
能打动我们共证殷殷期盼,感受父爱深沉;
总有一封家书,
能启发我们立志修身守静,传承儒家风骨。
尺素传情深,片箴寄心肠
尺素传情深,片箴寄心肠
见字如面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国·诸葛亮
诫子书
诫子书
作者知多少?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人称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早年隐居隆中,后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尽心辅佐,被封为武乡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人称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早年隐居隆中,后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尽心辅佐,被封为武乡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晓作者
解题目
劝勉,告诫
书信

诵佳篇
(1)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相关资料,注上拼音。
(2)根据朗读示范,用“/”划出语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夫君子之行( fú )
险躁( zào )
淫慢( yín )则不能 lì( 励 )精
遂成枯落( suì ) 悲守穷庐( lú )
自读课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诸葛亮)
知君子义
要求:(3分钟)
再次识记课下注释,尝试翻译全文。
自学检测
重点句子翻译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节俭。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选自《诸葛亮集》卷一。诫,告诫,劝。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理文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修养性情。治,修养。
增长。
连词,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
振奋精神。励,振奋。
译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理文意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又怎么来得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译文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最后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理文意
古今
异义
一词
多义
(动词,学习)
(名词,学业)
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非志无以成学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今义:多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字词积累
成语
积累
词类
活用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①俭以养德:
②淡泊明志:
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优良品德。
指不追求名利以表明高尚的志趣。
文言
句式
①倒装句: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式应为“将复及何”)
字词积累
②判断句:夫学须静也
(“……也”表判断)

这封家书写于诸葛亮去世之前。是54岁的诸葛亮临死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遗书。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有担忧、劝诫、期盼、疼爱。
第一个条件是立志
第二个条件是学习
第三个条件是惜时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立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惜时学习修身。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在绝笔信中还告诫儿子不能怎样?否则会有什么后果?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在绝笔信中还告诫儿子不能怎样?否则会有什么后果?

在这份遗言里,诸葛亮对年仅八岁的儿子寄寓了很多深切的期望。
请用心观察,说说诸葛亮想给儿子留下的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告诫是哪个?
我认为最核心的告诫是 ,因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我认为最核心的告诫是 ,因为……

诸葛亮跨越五十四个春秋的一生,共有两个二十七年。
前二十七年中,他隐居隆中,修身养性,沉心读书,静观天下。这是立志用世的准备和积累阶段,用宁静来修身就是他的活法。
后二十七年中,他跟随刘备,建言献策,竭尽忠诚;后辅佐后主,用兵南中,七擒孟获,五伐曹魏,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身体力行,实现抱负,鞠躬尽瘁的奉献阶段,是用行动来诠释志向,这又是他的另一种活法。
诸葛亮死后,只为儿子留下“桑田数亩”,在他的再三交待之下,丧事办的也极为简单。
他的一生,“静,俭,淡泊,宁静,学,志”从来皆而有之;但观其一生,不管是“未显达”时的默默努力韬光养晦也好,还是“显达”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好,背后支撑他的都是“宁静专一”的人格魅力。
只有“静”下来,才能……
263年冬,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督率军队前往抵抗。邓艾长驱直入,蜀军前锋被打败,诸葛瞻退守绵竹,邓艾遣使送信诱降诸葛瞻:"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为琅邪王。"诸葛瞻大怒,严词拒绝了东吴大将邓艾的招降,斩杀邓艾使者,率军出战。
随后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在绵竹之战中双双阵亡。
诸葛瞻死时年仅三十七岁,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随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诸葛家以三代满门忠烈成就了诸葛家族的千年美名。
诸葛瞻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明君子志
诵读入情
夫 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 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 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 励精,险躁 则不能 治性。年 与时驰,意 与日去,遂 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 复何及!
诫子书
让我想到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等到回顾一生时才发现自己什么贡献都没有。告诫我们一定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不要等到老年一事无成之时才悲叹浪费的时间。
— 关于 —








悟精神
你觉得《诫子书》中哪句话对你启发最大?说说理由。
我们要高质量地学习,就需要静,不静,我们就做不到严谨治学;我们要陶冶性情,也需要静,只有在静的时候,才能屏除杂念,审视自己的内心,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这对处于终身学习时代的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走出“舒适区”,不断完善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关于 —

悟精神
悟精神
3.结合现实,共谈收获
我看到学校有很多攀比现象,比穿的衣服是不是名牌,比吃的是不是进口的,比穿的鞋子是不是明星款的,这种现象反映了学生热衷于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容易受到外界物质的诱惑,造成虚荣、自私等心理,不利于我们优秀品质的培养。
我明白了立志很重要,志当存高远,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立志,即树立人生理想。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不会奋发向上,也无法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有志者,事竟成。青春年少的我们,应树立自己的志向和梦想。
— 关于 —

我明白了只有勤学才能增长才干。拥有自己的才能,才能在社会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
— 关于 —

悟精神
3.结合现实,共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