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题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 型
使用人
教师
寄语
如果你有贪玩的童年,必然会有辛苦的中年和悲惨的晚年。努力吧,让成功在此起步!
讲学
目标
知识目标:能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树立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难点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
教法与学法指导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教、学具准备
PPT
主备内容
个人修改内容
讲 学 过 程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
1、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思考:人从生物圈中获取 、 、 。
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 ,仔细比较了 与 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 有着共同的祖先—— 。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 、 、
等地区?它们的过着 生活,吃的是 。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讲 学 过 程
二、合作探究
(一)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3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
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
3、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 、
三方面不同。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
。
4、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是 。
(二)请同学们观察第4、5页课本内容及插图,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请你推测一下古人类当时的生活状况?
1、“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有什么异同点?
2、在你们观察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后,请指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逐渐变化的?
3、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
三、拓展创新
1、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结合本节课,应当怎样理解?
主备内容
个人修改内容
讲 学 过 程
2、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20世纪7年代之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古人类起源于亚洲,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如“北京猿人”化石等。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其后又在这一地域发掘出了大量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而其他地区一直没有发现这么多古老的人类化石。由此,1987年国际学术界形成了比较普遍的看法,即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上从非洲迁移过来的。
近年来,随着新的化石证据的发现,以及对古人类和现代人群基因的比较研究,对人类的起源又有不少争议。有人对非洲起源说提出争议,不少人仍然赞同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
根据上面的短文,你能判断下列陈述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1)古人类“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5)亚洲的直立人上从非洲迁移过来的。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主备内容
个人修改内容
中考链接
对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B.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面发展
C.森林古猿之间在下地之前就有本质的区别
D.环境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当堂诊断
1、人类起源于(??? )
A.猴子???? B.黑猩猩????? C.类人猿??????D.森林古猿
2、从“东非人”使用的石块推测,此时代的古人类(??? )
①使用工具? ②获取食物,防御敌害? ③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一般认为,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标志是(??? )
A.直立行走?B.手足分工?C.会使用天然工具?D.会制造工具
4、“露西”被认定属于古人类而不是类人猿的主要原因是(??? )
A.后肢站立?B.直立行走?? C.能制造简单工具??D.能食用各种食物
5、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 )
A.黑猩猩? B.长臂猿? C.猕猴?? D.大猩猩
6、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是(???? )
A.化石证据? B.胚胎发育的证据?
C.解剖证据?? D.结构方面的证据
课堂小结
人类的起源:
1、进化论的建立者__________
2、人类起源于______________
3、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课件15张PPT。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 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化来的。
2. 尝试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四种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异同、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人类的形态特征,描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重点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教学难点
采取对比的方法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总结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黑猩猩
会变成人吗? 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问的问题呢? 19世纪时,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Charles R. Darwin, 1809-1882),在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从那时起,曾经流行于世的人是神创造的观点,就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我从哪里来?”这是你孩提时代就会问爸爸妈妈的问题。现在你长大了,通过学习,你将了解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奥秘。
“人类从哪里来?”尽管历史悠远,扑朔迷离,但科学的发展,正在为此勾画出日益清晰的轮廓。 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对它们的研究,为解开人类起源之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观察与思考请你观察下图所示的四种类人猿,并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一是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是直立行走。二是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一般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和使用简单和复杂的工具。三是脑发育程度不同。类人猿脑质量为1500g,无语言文字能力;人脑质量达到4500g,语言文字能力强。
?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现代类人猿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丛林中,适于树栖生活。它们虽然能下地,但不能真正直立行走,手也远不如人类的灵巧,大脑和智力还远逊于人类。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曾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欧洲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从猿到人的进化 地质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1千万至2千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地球上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全长6 000多千米的大裂谷。当时的气候也发生剧烈变化。在地形和气候的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人类就是起源于这一地区。 森林古猿在热带丛林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这和现代类人猿一样。森林古猿的一支,由于特殊的原因,走向了演化为人类的艰难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与猿不同的特征,并且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从猿到人的进化,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 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fossil),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其中有距今3 0 0 万年前的少女露西(Lucy)的骨骼化石。从化石可以看出,露西的髋骨较宽阔,上肢骨和下肢骨在形态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下肢骨更粗壮,有利于直立行走。根据这些化石资料和其他有关证据,科学家认为,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比露西生活年代更晚近一些的化石证据还表明,后来的古人类能够使用工具,如石器。这相当于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类遗物——石器髋骨股骨研究人类进化的证据化石生活在300万年前的人类远祖——露西(Lucy)的化石说明露西能直立行走说明古人能够使用工具 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脑的发达,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使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就这样,在同猛兽环伺、风雨无常的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从自然界的弱者逐渐变成了强者。人类现在已经强大到能够改变生物圈的面貌。人类是否应当更加理智地发展和运用改造自然的能力呢?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请你说说发生哪些变化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在
三方面发生很大的改变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森林古猿
证据——化石森林古猿气候变化生活在草原进化人类生活在森林进化现代类人猿体形——从半直立到直立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不会到会着衣——从赤身裸体到穿衣遮羞明确以下知识点森林减少 不能。理由一,现在的黑猩猩不是以前的森林古猿;理由二,地球的环境与以前的也大不一样。黑猩猩
会变成人吗? 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问的问题呢?1.关于人类的起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B.森林大量消失与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C.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D.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
2.2005年8月,“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宣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这个事实可以说明:
A、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人类是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C、人类和黑猩猩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
D、现在的黑猩猩若干万年后有可能进化成人类
考考你B3、进化论的建立者 提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在树上生活的 。
4、下图是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请观察并分析:
(1)从图中我们观察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中,在 、 、 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2)古人类能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 ,有利于 的发育。 达尔文森林古猿体形着衣制造和使用工具身体的营养脑技能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判断下列陈述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古人类露西的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
?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事实事实事实观点观点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
(2)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
(3)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 )
2.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
A.黑猩猩 B.长臂猿 C.猕猴 D.狒狒×√√A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能力目标:
1.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教学难点: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们幼小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从而引出课题。
任务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区别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借助相关图片及文字,进行自主探究,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为什么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 而类人猿的数量却在日益减少呢?
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借助资料,共同分析、感悟、提升。
【链接资料】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的赤道地区;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雨林中;长臂猿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它们依靠从森林中获取的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类那样进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3.我们对森林古猿的一支转变成人类做了初步的分析,那对此是否有什么证据呢?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
任务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借助P4的资料分析和相关文字,解决以下问题:
(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2)“东非人” 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观点,提出新的疑惑。
2.通过观察分析,说出“露西”少女的运动方式。
3.观察观察“东非人”头骨化石及复原像得出:“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4. 根据上述化石以及它们的遗物,请推测一下古人类当时的生活状况。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1.分组表演:请一位同学选择三位好朋友,自己想好一句话并告诉其中一位,要求他只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给第二位,由第二位再用同样的方式传给第三位朋友。最后由第三位朋友用语言表达出原意来。
2.小结:通过这样的过程,原话的意思改变了没有?由此可见,语言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语言使我们大家能进行很好的交流。没有语言而仅用肢体去表达,会产生很多的误会。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语言。强调:语言交流是动物与人的本质区别之一。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从弱者变成了强者,现在人类已经强大到可以影响生物圈的面貌。
【巩固训练,自我检测】
1.完成巩固训练,进行自我检测。
(1)人类最初起源于 ( )
A.类人猿 B.黑猩猩
C.森林古猿 D.金丝猴
答案:C
(2) 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的是( )
A.有复杂的语言 B.使用工具 C.直立行走 D.大脑发达
答案:B
(3)根据“露西”少女的化石下列猜测符合化石特征的是( )
A.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工具
B.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不能直立行走,前肢和后肢是一样的
C.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的手臂已开始变得灵巧
D.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大脑已经很发达
答案:C
(4) 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 )
A.由于其他动物入侵 B.为了躲避敌害
C.为了扩大领地 D.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答案:D
(5)人类进化四个阶段中,最关键的阶段是 ( )
A南方古猿 B能人 C直立人 D智人
答案:C
2.推荐学生代表回答,学生互评。(个别题目说出做题思路)
【梳理总结,反思升华】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将本节知识进行梳理。
2.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3.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除了化石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请你们课后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并与同学交流。
课题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 型
新授
使用人
教师
寄语
如果你有贪玩的童年,必然会有辛苦的中年和悲惨的晚年。努力吧,让成功在此起步!
讲学
目标
知识目标:能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树立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难点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
教法与学法指导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教、学具准备
PPT
主备内容
个人修改内容
讲 学 过 程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
1、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思考:人从生物圈中获取 、 、 。
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 ,仔细比较了 与 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 有着共同的祖先—— 。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 、 、
等地区?它们的过着 生活,吃的是 。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主备内容
个人修改内容
讲 学 过 程
二、合作探究
(一)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3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
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
3、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 、
三方面不同。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
。
4、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是 。
(二)请同学们观察第4、5页课本内容及插图,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请你推测一下古人类当时的生活状况?
1、“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有什么异同点?
2、在你们观察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后,请指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逐渐变化的?
3、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
三、拓展创新
1、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结合本节课,应当怎样理解?
主备内容
个人修改内容
讲 学 过 程
2、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20世纪7年代之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古人类起源于亚洲,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如“北京猿人”化石等。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其后又在这一地域发掘出了大量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而其他地区一直没有发现这么多古老的人类化石。由此,1987年国际学术界形成了比较普遍的看法,即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上从非洲迁移过来的。
近年来,随着新的化石证据的发现,以及对古人类和现代人群基因的比较研究,对人类的起源又有不少争议。有人对非洲起源说提出争议,不少人仍然赞同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
根据上面的短文,你能判断下列陈述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1)古人类“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5)亚洲的直立人上从非洲迁移过来的。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主备内容
个人修改内容
中考链接
对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B.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面发展
C.森林古猿之间在下地之前就有本质的区别
D.环境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当堂诊断
1、人类起源于(??? )
A.猴子???? B.黑猩猩????? C.类人猿??????D.森林古猿
2、从“东非人”使用的石块推测,此时代的古人类(??? )
①使用工具? ②获取食物,防御敌害? ③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一般认为,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标志是(??? )
A.直立行走?B.手足分工?C.会使用天然工具?D.会制造工具
4、“露西”被认定属于古人类而不是类人猿的主要原因是(??? )
A.后肢站立?B.直立行走?? C.能制造简单工具??D.能食用各种食物
5、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 )
A.黑猩猩? B.长臂猿? C.猕猴?? D.大猩猩
6、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是(???? )
A.化石证据? B.胚胎发育的证据?
C.解剖证据?? D.结构方面的证据
课堂小结
人类的起源:
1、进化论的建立者__________
2、人类起源于______________
3、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
一、课程资源分析
神创论和进化论的观点,是可开发利用的有效课程资源。两种观点的争论至今还在延续,有效开发利用学生知道的相关内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最佳途径。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自古以来就一是个被人们关注的问题,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生活中学生关注这类问题,所以可以从学生的记忆中挖掘课程资源,用于课堂教学。
一些关于类人猿的图片和影象资料是可开发和利用的良好的课程资源,学生对类人猿的形态、生活习性、喜怒衰乐的表情等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猜想潜能,让学生通过对类人猿和人的比较总结猜想,类人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早期人类的化在图片做为一种证据,让学生分析,早期人类的化石能否证明学生自己的分析与猜想。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开篇内容。人的由来与人的发展情况,会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历史的渊远与进步。会设想今后人灯将怎样发展。想到了人类的发展,就会想到与人类发展相关的生物圈中的各种问题:首先要了解人类自己,如人类自身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人类的健康问题等等;人类的发展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环境的质量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对把把学生引入对本单元的学习起着领航作用。
三、学情分析
人的起源中,关于神创论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或其他途径也多少知道一点。只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都能说出一些。关于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学生也知道一些,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让学生看一看,这些类人猿的形态,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类人猿的图片,比较现代人类与类人猿的根本区别,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与陈述能力。
五、教学目标
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难点: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七、教学流程
引导学生讲故事,导入新课
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在很多人小的时候都问过,学生们正是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年龄,提出问题后学生们纷纷讲他们听说过的,有关人是从哪里来的故事。例如:女娲做泥人的故事;亚当和夏娃的故事等。
传说故事引领学习兴趣
根据根据学生讲故事的情况,补充一部分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故事。
讲述: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於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
关於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当然不同的也不少,在这些神话里头,很有趣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和进化论不谋而合之处。
归纳各种神话,人类的起源可以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
教师简单介绍人类起源的五种神话传说。
科学教育巩固人类进化观念
师生讲完故事后问:人类的起源是不是真的就象传说故事中说的那样呢?(回答:不是)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出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像图,让学生看图说话,分析森林古猿的生活状况,并与现代类人猿的生活进行比较。讨论教材中的三个讨论题。
播放人类起源过程的动画片,使学生了解人类进化的过程。
介绍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情况。
讲述: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於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为止,人类起源问题仍然是谜团重重。其中比较让人信服的说法是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考古学家在这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分析教材中的资料,讨论教材中的两个问题。
播放人类起源的科教片,使学生对人类的起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图片欣赏与分析,建立科学发展观
观看部分人类发展的佐证图片:耙与犁、斗笠与棕衣、扬谷机、高楼与环境
通过对图片的观察,让学生分析人类的发展情况,并提示分析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人类应当理智地发展和运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建立科学的发展观。
总结:人类的进化与发展的观念,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起源与发展问题,可能还会出现新的推测依据,不断丰富与发展人类的进化理论。所以同学们应当不仅在学习期间关注这个问题,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当关注这个问题。
八、教学反思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是学生们很关注的问题,也是使学生建立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课程,是学生竖立科学发展观的良好教材。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有了全面的认识;巩固了进化观念,感受到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各种变化。
学生们对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过程比较感兴趣,对教材中出现的几种类人袁生活在什么地方,生活习惯等不是很感兴趣。可能是由于学生们的知识量还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造成的。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本节课开发的有关人类起源的各种传说故事,引起了学生的很大兴趣。丰富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人类起源与发展的影象资料,使学生对人类历史长河的发展有了整体的认识。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设计及追问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目标】1、知道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2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3、概述从猿到人的大致进化过程
【预习案】
认真阅读教材P2-P5,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是 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森林古猿
3、下到地面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 环境 的改变和自身 形态结构 的变化,一代一代的向 直立行走 的方向发展,后来的古人类会使用和制造 工具 。
4、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 复杂 ,并且会使用 火 , 大脑 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中产生了 语言 。
【探究案】
1、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共同完成教材第二页的观察与思考。
2、对照P4“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图,思考;它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仔细观察P5“东非人”石器图,思考,“东非人”用石块做什么?说明东非人已经具有什么能力?P5人类进化过程图,表明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概述从猿到人的进化大致过程。
3、想一想,议一议: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还能进化成人吗?
区分事实和观点:判断教材第6页的陈述,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练习案】
1、下列不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 C )
A、大猩猩 B、黑猩猩 C、金丝猴 D、长臂猿
2、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B )
A、由于其他动物入侵 B、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C、为了扩大领地 D、由于身体结构发生变化
3、森林古猿从树上下到空旷的地面上生活后,身体结构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是( A )
A、四肢行走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 B、前肢从行走和支持中解放出来C、使用天然工具和制造工具 D、脊柱从弓形变为S形
4、下列陈述不属于观点的是( C )
A、“露西”少女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B、生活在东非地区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类已经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C、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的化石
D、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纠错归纳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