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10月周测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称为天体,天体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完成1-2小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地球 ②河外星系 ③天空中飘动的云 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⑤陨星 ⑥流星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⑥
2.下列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体都是由固态物质组成的 B.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C.晴朗的夜空,肉眼所见的多是行星 D.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是卫星
太阳活动增强时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太阳发脾气”时地球上发生的变化但仍有很多领域的问题难以解决。据此完成3-4小题。
3.“太阳发脾气”时可能导致( )
①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②靠磁场来识别方向的信鸽迷途
③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④地球高层大气高速散逸到星际空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到下列哪个国家旅行有可能欣赏到因“太阳发脾气”而形成的极光( )
A.加拿大 B.英国 C.意大利 D.巴西
河口处河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下图为某河口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颗粒( )
A.由河口向海洋变细 B.大小混杂分布 .
C.由海洋向河口变细 D.粗细完全一致
6.三角洲所在河段( )
A.以“V”形河谷为主 B.河谷呈槽形
C.河流落差大 D.河谷深而窄
石老人位于青岛市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在石老人村西侧海域的黄金地带,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图左)。2022年10月3日凌晨4点10分左右,石老人上半部分突然坍塌(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石老人”景观属于( )
A.海蚀崖 B.海蚀柱 C.海蚀穴 D.石笋
8.推测“石老人”上半部分坍塌的原因可能是( )
A.海浪侵蚀 B.冰川侵蚀 C.河流侵蚀 D.风力堆积
约2.52亿年前,地球曾发生史上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在海洋中生存数亿年的古珊瑚等生物灭绝。下图是古珊瑚的化石照片。据此完成9~10题。
9.形成含古珊瑚化石地层的地质年代是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太古宙 D.中生代
10.古珊瑚化石指示其所在地层形成时的环境特征最可能是
A.寒冷的深海环境 B.温暖的陆地环境
C.寒冷的陆地环境 D.温暖的浅海环境
下图为地球上大气中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11~12题。
11.地质时期,地球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人类出现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12.下列叙述中,反映中生代自然环境重要特征的是
A.蕨类植物繁盛 B.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
C.形成现代地貌格局 D.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
下图是我国某地的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地貌主要成因是近地面( )
A.风力较大,风蚀作用更强 B.冰川更多,刨蚀作用更强
C.砂石更多,磨蚀作用更强 D.径流更大,水蚀作用更强
14.该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①昼夜温差大,年较差大
②空气稀薄,紫外线强
③河流稀少,没有淡水湖
④地表多沙漠和戈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去除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表1示意25 km以下的干洁空气中部分气体成分。据此完成15—16题。
表1
气体 按容积百分比
① 78.084
② 20.948
③ 0.934
④ 0.033
15.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表示氮气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近年来,空气中气体④的含量不断增多,导致
A.两极臭氧层空洞 B.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C.大气能见度降低 D.全球气候变暖
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2分)
17.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12分)。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 界面,其判断依据是 ;该面以上C代表 ,该面以下E代表 。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 ,地震波B速度 并继续往深处传播,F面是 界面,G表示 。
(4)岩石圈的范围包括 。
(5)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是 。(写圈层名称)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观测结果表明,绿洲农田上不同高度层的气温,昼夜均比附近的戈壁显著要低,最高气温甚至可低30℃左右,蒸发量约小一半。这说明绿洲在夏季相对于周围环境(戈壁或沙漠)是一个冷源和湿源,即相对独立的“冷岛”。城市“热岛”效应和绿洲“冷岛”效应都是热力环流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下图为我国某绿洲与邻近荒漠近地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1)在下图所示横线处标出气流运动箭头,表示白天绿洲“冷岛”效应的大气运动状况。
(2)说明沙漠绿洲局地热力环流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3)经过多年的探索,绿洲瓜农常在种植瓜果的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粗砂或砾石。请分析覆盖层对瓜田水热条件的作用。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雅鲁藏布江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北起西藏米林县南至墨脱县,全长504.6千米,深6009米。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下图)。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1)简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过程。(4分)
(2)描述丹娘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6分)
(3)推测丹娘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并分析该沙丘的形成过程。(8分)
参考答案
1.D 2.D
【解析】1.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①地球、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⑥流星体都属于天体;②河外星系是天体系统,③天空中飘动的云和⑤陨星都是地球上的物质,不属于天体。①④⑥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天体可能是由固态或气态物质组成,A错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B错误。晴朗的夜空,肉眼所见的多是恒星,C错误。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是卫星,如月球是地球的卫星,D正确。故选D。
3.A 4.A
【解析】3.太阳活动增强时,会释放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等,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使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①正确。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靠磁场来识别方向的信鸽会迷途,②正确。极光主要出现在高纬度地区,不是地球各地都能出现极光现象,③错误。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太阳活动增强会使地球高层大气高速散逸到星际空间,④错误。故选A。
4.极光主要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加拿大纬度较高,有机会看到极光,A正确。英国纬度相对较低,看到极光的机会较少,B错误。意大利纬度较低,看不到极光,该C错误。巴西位于低纬度地区,看不到极光,D错误。故选A。
5.A 6.B
【解析】5.由材料“河口处河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可知,三角洲是在河流入海口附近,河道变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流速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因此该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颗粒由河口向海洋随着流速的减慢颗粒由粗变细,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在河流的上游,因地势通常较陡,水流速度较快,以下切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V”字型,A错误;在河口地区,水流速度减慢,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侧蚀)为主,河床宽而浅,横剖面呈槽型,B正确,D错误;由材料“河口处河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可知,三角洲所在河段水流速度慢,泥沙沉积形成的,因此三角洲所在河段落差小,C错误。故选B。
7.B 8.A
【解析】7.“石老人”是位于海面上矗立的石柱,是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柱地貌,B正确;海蚀崖、海蚀穴和海蚀拱桥一般分布在海岸边缘,ACD错误。故选B。
8.“石老人”上半部分坍塌的原因主要是上部风化出现裂缝,受海浪侵蚀而崩塌,A正确;此处没有冰川、河流,BC错误;风力堆积不会导致倒塌,D错误。故选A。
9.B10.D
【解析】9.由材料可知“约2.52亿年前,地球上曾发生史上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在海洋中生存数亿年的古珊瑚等生物灭绝。”,约2.52亿年前属于古生代,故选B。
10.珊瑚化石是珊瑚虫的沉积物,珊瑚虫是生活在温暖浅海中的动物,故可以推断当时的沉积环境是温暖的浅海,D正确,ABC错误。
11.D12.D
【解析】11.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正确。人类出现,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A、B、C错误。故选D。
12.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且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A、B错误;现代地貌格局形成于新生代,C错误;中生代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D正确。故选D。
13.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图示地貌呈蘑菇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地貌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该景观近地面较细,主要是由于砂石更多,风力扬起与岩石碰撞,磨蚀作用更强,C正确;近地面摩擦力较大,风力较小,A错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地貌,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与冰川、流水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C。
14.答案:C
解析: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地貌,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年较差大,①正确;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干旱区,但分布海拔不一定很高,空气不一定稀薄,②错误;气候干旱地区,河流稀少,淡水湖数量少,但不是没有淡水湖,③错误;气候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烈,地表多沙漠和戈壁,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 A 【解析】空气中氮气含量最高,表示氮气的是①。故A 选项正确。
16. D 【解析】根据气体④的含量可知,该气体是CO ,该气体含量不断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故D选项正确。
二.综合题。
17.(1) 横 纵
(2) 莫霍 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 地壳 地幔
(3) 消失 突然变小 古登堡 外核
(4)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5) 大气圈
【详解】(1)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横波波速慢,纵波波速快。据图可知,A波波速较慢,为横波,B波波速较快,为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据图可知,D为地壳和地幔的界面,为莫霍面,经过该界面时,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该面以上为地壳C,以下为地幔E。
(3)据图可知,F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为古登堡界面,经该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波速下降。G位于古登堡面以下,说明是外核。
(4)结合所学知识,岩石圈的具体范围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
(5)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包括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大气圈的厚度达1000千米以上,厚度最大的圈层是大气圈。
18.【答案】
(1)(逆时针方向)如图:
(2)绿洲和沙漠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可以降低温度;绿洲和沙漠之间进行水汽交换,可以增加湿度;绿洲具有削减风力的作用。
(3)覆盖层阻挡太阳辐射,阻挡空气流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阻挡地表径流,有利于水分下渗;粗砂比热容小,利于增大昼夜温差。
19.答案:(1)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板块挤压,地壳抬升;后经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2)谷坡陡峭(坡度),相对高度大(高度),谷底较为平坦开阔(形状、起伏)。
(3)东南风。①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江心洲(河床)的泥沙裸露,为沙丘的形成提供物质条件;②冬春季多大风,江心洲(河床)泥沙被吹到北岸山麓堆积而形成。
解析:(1)首先,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该地位于板块边界附近,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使青藏高原抬升隆起;其次,从外力作用来看,该地长期受雅鲁藏布江流水下切侵蚀影响。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了雅鲁藏布大峡谷。
(2)由图中信息可分析河谷的特征,相比于其他地区,该段河道宽、较弯曲,且有沙洲出露。
(3)从材料中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可知该地降水受来自南面的夏季风影响明显;地形上,东部有缺口,有利于印度洋水汽进入,故推测丹娘沙丘所在河谷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形成沙丘的原因可从沙源、动力基础两方面来分析,该河段河道曲折,河谷平坦开阔,水流缓慢,利于泥沙淤积。该区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河床(江心沙洲)裸露,为沙丘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地处大峡谷内,狭管效应显著,加之山谷风显著,风力大,使得河床沙丘中的物质被吹到河岸堆积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