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上 第21课 小圣施威降大圣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语文七上 第21课 小圣施威降大圣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6 00:0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小圣施威降大圣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中国古典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西游记》想象丰富,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作者以种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课文记叙了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过程,写得既紧张又诙谐。其中,孙悟空的多般变身和二郎神的随之转变写得曲折详细,充满了趣味。孙悟空不屈不挠,反应敏捷,小说真正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美猴王形象。
核心素养
快速阅读课文,体会情节曲折的特点;品味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把握孙悟空形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梳理小圣和大圣变身斗法的过程,体会故事情形节的跌宕起伏。
2.品读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分析孙悟空的形象特征。
3.感受古典神话文学的诙谐的语言特点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对传统经典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默读课文,梳理小圣和大圣变身斗法的过程,体会故事情节的跌荡起伏。
2.品读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分析孙悟空的形象特征。
难点
感受古典神话文学的诙谐的语言特点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对传统经典的喜爱之情。
教学突破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小说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三个方面仔细研读文章,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在合作探究中深入学习这篇文章。
教学设想
本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熟悉文本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理清课文结构,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并能流利复述故事情节。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描写,精读课文,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感受神魔小说诙谐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
播放《西游记》主题曲.让学生谈谈《西游记》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回。
教师以前五回的故事梗概导入本课(小圣降大圣的原因)。
二、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自幼喜爱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官场的失意,生活的闲顿,加深了他对封建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吴承恩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不仅内容丰富,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形象鲜活,想象丰富,语言朴实通达。更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三、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新词。
掣(chè)   鹚(cí) 翎(líng) 青鹞(yào) 嗛(xián) 窗棂(líng) 鹳(guàn)
鳜鱼(guì) 鹭鸶(lù sī) 鲂鱼(fáng) 撺(cuān) 蓼汀(liǎo tīng)  哪吒(né zhā)  
幌(huǎng) 提防(dī) 花鸨(bǎo) 愕然(è) 擎(qíng) 木木樗樗(chū)
2.理解重点词语。
关注课下注释。
3.整体感知,理清故事情节。
(1)你从课文标题“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课文标题点明了人物  事件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小圣”即二郎神杨戬.“大圣’即孙悟空。二郎神,天庭大将,玉帝外甥,玉鼎真人的大弟子,变化无穷,神通广大,肉身成圣。早年劈山救母,视天界兵将如无物,受封清源妙道真君。
(2)高手过招,大伙儿必然迫不及待地希望一睹两位风度。请看一段简短的动画,了解一下大战经过(看视频)。
(3)默读全文,试着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的过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一阶段:孙悟空变禽鸟、游鱼  蛇等,二郎神相应地变为其克星来对付。
第二阶段:孙悟空变成土地庙,被二郎神识破,悟空使了隐身法,逃跑了。
第三阶段:孙悟岔去了灌江口,变做二郎神,二郎神赶回来,二人又缠斗起来。
【教师点拔】画出关键词语,并试着借用这些关键词语复述课文。
大圣:麻雀一大鹚老一鱼儿一水蛇一鸦鸨一土地庙一二郎神。
真君:饿鹰一大海鹤一鱼鹰一灰鹤一现原身。
四、熟读课文,走进文本
1.孙悟空的每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服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让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
明确:“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让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就会使文章显得平铺直叙,无法吸引读者,文章的曲折性就没有了。
2.文中作者的叙述语和二郎神等人的话语中,对悟空有多种不同的称呼,请找出来并说说其中含有什么意蕴
明确:作者称呼悟空为“大圣”,带褒义;称呼“猴王”,是对悟空本来身份的真实反应,没什么感情倾向。二郎神等人对悟空的称呼有“泼猴猴精猢狲、畜生、(那)猴儿、猴王、(什么)齐天大圣”  其中,“泼猴、猴精、猢狲、畜生、(那)猴儿、(什么)齐天大圣”等含贬义,或用于当面称呼悟空,或用于二郎神与其兄弟之间对话时,突出表现了二郎神瞧不起、敌视悟空的态度。“猴王”为中性语(原著中别人有称悟空为“猴妖”的),这是二郎神向李天王发问时对悟空的称呼,表明二郎神注意自身身份,在和天上大神沟通时,注意言语的规范有礼。
3.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悟空 二郎神又是怎样的形象 作者是如何生动刻画这二人的形象的
提示;关注人物描写。
明确:(1)①写孙悟空在和二郎神斗“法天象地”时,见到猴兵猴将被杀被捉,“自觉心慌”,表现了孙悟空顾念同类、有情有义的特点。
②“捏”“藏”“变”“飞”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③“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内告病的良愿。”既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又刻画出了一个机敏、可爱的大圣形象。
(2)二人赌变化时,变做什么,孙悟空没有什么特别的顾虑,比如他变做花鸨,而花鸨在旧时被认为是低贱的鸟类;二郎神却自重身份,不愿与花鸨斗,于是现了真身。这个情节表现了孙悟空无所顾忌,没什么成见的性格特点,而二郎神则矜持,不肯纡尊降贵。
(3)方法:①直接描写,如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②间接描写:用武艺相当的二郎神衬托悟空的明见与机智。
五、归纳升华,精导总结
复述课文,要抓住课文主要情节进行复述,复述时,记住一些关键词语,使复述尽量接近课文内容。品读人物形象,可以抓人物描写,从具体语句中去解读人物。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师: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情节有了初步了解,现在请同学根据关键词,回顾一下课文的故事情节。
指一名学生回答。
明确:面对玉帝派来的二郎神,孙悟空看他武艺相当,怕惊扰众猴,就潜逃。孙悟空分别变成禽鸟、游鱼、蛇,二郎神相应地变作其克星饿鹰、鱼鹰、灰鹤来对付。接着,孙悟空变成一只花鸨,二郎神觉得它是低贱的,没有再变,就直接用弹弓打,后来,孙悟空变作土地庙,被二郎神识破,正准备捣窗棂,踢门窗时、悟空得知后使了隐身法,逃走了、最后,孙悟空去了灌江口,变作二郎神。二郎神赶到时,对着悟空劈脸就砍。二人缠斗起来,打出庙门,半雾半云,且行且战,后打到花果山,美猴王被众天将围绕。
二、熟读课文,深入文本
1.细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一两处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反复品读,并试着将其妙处批注在边。
可从情节的紧张语言的诙谐用词的生动和准确角度进行思考。
①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②小组交流、分享。
③班内展示,教师评价。
明确内容如下:
(1)紧张而有趣的情节。文中写二人赌各种变化,笔法灵活,同中有异,富有想象力。3次变化都由孙悟空开始,变的事物不同,二郎神的应对方法也不同,一连串的变化在你追我赶中进行,令人目不暇接。
(2)语言活泼、诙谐。例如,孙悟空变作二郎神,跑到二郎神的庙里,端坐中间查看香火。二郎神赶回来时,正好撞个正着,孙悟空被迫现形,并调笑:“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好像他真有意接替二郎神的位置。
2.孙悟空神通广大,可在课文中,却一直被众神围绕着不得脱身,是否有损“齐天大圣”的形象
明确内容如下。
(1)因为大圣是根据打斗时的战况和周围环境因时因地改变的。例如,课文第2自然段二郎神“变做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赚”。这时.大圣为了麻痹对方,“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做一个鱼儿”。再如,课文第3自然段,大圣依据地势变为土地庙。
(2)众神仙中的每一员都神通广大,法器非凡,在此情急之下,孙悟空能多次逃脱,就足见其不同凡响。好汉不吃眼前亏。他逃,是机智之举,我们从中依然可见他的武艺和性情,未减光彩照人的形象。
3.神魔小说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到了神奇的想象
(1)神奇的角色。
(2)神奇的形貌。
(3)神奇的法术。
(4)神奇的法器
三、归纳升华,拓展应用
师:我们品析了课文生动、有趣的语言,也感受了神魔小说丰富的想象力。在这篇课文中,孙悟空有万般变化,在前往西天取经这段历程中,孙悟空的心性更是经历了大“变”,同学们课下可以阅读《西游记》全文,感受孙悟空的成长变化。
板书设计
小圣施威降大圣
特点:语言诙谐、有趣
想象神奇、丰富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既注重问题引导,也提供学习支架,让学生在方法引领下自主思考。先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复述故事,把握故事内容,再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关注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最后品析小说的语言特色和想象丰富的特点,实现了本课教学目标。
- 1 -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