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10月周测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历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北京时间2024年6月5日12时10分迎来了北半球的芒种节气(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北京时间迎来芒种节气时,处于6月5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3/4 B. 1/3 C. 1/2 D. 2/3
2. 芒种日后一个月内,昆明 的正午太阳高度 ( )
A. 持续变大 B. 持续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3. 芒种节气时,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农民应及时( )
A. 种植水稻 B. 抢收小麦 C. 采摘棉花 D. 收获玉米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于2022年2月4日北京时间19:30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是一场世界瞩目的盛会。据此完成4~5题。
4.当开幕式开始时,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22°55′S,43°12′W)的观众收看电视转播实况,当地的区时为( )
A.7:30 B.8:30 C.9:30 D.19:30
5.开幕式开始时,下列四地中正处于夏季正午的是( )
A.40°S,7.5°E B.40°N,7.5°E
C.40°S,172.5°W D.40°N,172.5°W
图2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其中①为断层。据此完成6~8题。
6.该区域①②③④地理现象或事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③②④① D.①②③④
7.N处岩石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A.含有化石 B.纯净如玉
C.气孔构造 D.层理分明
8.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下降,遭受侵蚀 B.地壳间歇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相对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持续抬升,接受沉积
灵璧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该地在震旦纪期间为一片浅海海滨,在海相沉积作用下发育成各类岩石矿体。进入古生代,发生火山喷发活动,原有岩石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灵壁石。图3为灵璧石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形成灵璧石的地质过程依次是右图中的( )
A.⑤——乙——③ B.⑥——丙——②
C.③——乙——⑥ D.⑤——乙——④
10.下列岩石与灵璧石成因相同的是(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白龙堆雅丹地说位于罗布泊东北部,是在以灰白色沙泥岩夹石膏层为主的河湖相沉积物器础上发育,高10—20m,长200—500m,弯角延伸,远望就如熔伏在大漠上的白色巨龙。下图示意白龙堆雅丹地饱及周边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白龙堆雅丹地貌的延伸方向为 ( )
A. 西北—东南方向 B. 东北—西南方向
C. 南北方向 D. 东西方向
12. 关于白龙堆猴丹地狼形成过程的推测,正确的是 ( )
A. 地壳抬升—湖水干涸—地面龟裂—地壳下沉—风力、流水侵蚀—岩层沉积
B. 地壳抬升—岩层沉积—地壳下沉—湖水干涸—地面龟裂—风力、流水侵蚀
C. 地壳下沉—岩层沉积—地壳抬升—风力、流水侵蚀—湖水干涸—地面龟裂
D. 地壳下沉—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湖水干涸—地面龟裂—风力、流水侵蚀
地质构造能够反映地壳运动过程,下图为朝鲜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甲处地貌( )
A. 由火山喷发形成 B. 差异侵蚀作用显著
C. 地质构造为向斜山 D. 由断层上升形成
14. 各沉积岩层中( )
A. M层化石结构最复杂 B. N层形成时间晚于 O层
C. O层经历了岩层错断 D. P层垂直层理发育典型
15. 该地最后经历的地质作用是( )
A. 沉积作用 B. 岩浆活动 C. 褶皱作用 D. 断层作用
在贵州省德江县藏金洞中,科学家发现一枚类似“溏心荷包蛋”的地貌景观(下图),其中间颜色略深,如黄澄澄的“蛋黄” (硫化物沉淀),周围一圈黄色最浅,逐渐和外围的“蛋清” (碳酸钙) 融为一体。研究表明,它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6. 形成“溏心荷包蛋”需要 ( )
①洞顶含硫的水不断滴落 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
③四周碳酸钙的不断沉积 ④地下径流快速流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2分)
17. 下面图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6分)
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该日, 出现极昼现象。(4分)
(2)该日,游客在泰山观日出时,日出方位应位于泰山的 方向,日落方位应位于泰山的 方向。(4分)
(3)此刻,M地昼长为 小时。Q地夜长为 小时; 与北京时间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占比为 ;(6分)
(4)该日正午时分杭州 (30°N) 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上图) 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 。(2分)
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板块挤压影响,青藏高原地壳仍整体处于抬升中,但高原内部的抬升并不均匀,高原内部河流地貌的演变也深受其影响。雅鲁藏布江地处青藏高原南部,该流域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向半湿润、湿润气候的过渡区,汛期显著,冬春季节多大风。两岸坡面多分布有沙丘,这些沙丘以江心洲、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雅鲁藏布江有一半的流程是在宽谷与窄谷交替出现的峡谷中,被称为“峡江”,野外考察发现,在雅鲁藏布江干流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峡谷(宽度200米以下)段和宽谷(宽度3000米以上)段相间分布。图8甲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乙图为雅鲁藏布江干流在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的河谷宽度和沉积物厚度统计图。
雅鲁藏布江两岸多沙丘景观,试说明该景观形成的过程。(8分)
根据河谷宽度和沉积物厚度统计图,推测雅鲁藏布江干流宽谷段和峡谷段地壳抬升速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
雅鲁藏布江干流加查以下河段沿岸山体崩塌、滑坡现象多发,产生的大量石块易堆积在河道内形成堰塞体。推测在堰塞体形成后堰塞体上游段河谷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4分)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下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及地貌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干旱型冲积扇(旱扇) 和湿润型冲积扇 (湿扇) 示意图。
(1)指出左图中岩体①②的形成顺序及①②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6分)
(2)简要描述右图中冲积扇形成的原因,并说出我国西北地区旱扇发育最活跃的季节。(6分)
简述旱扇和湿扇沉积物颗粒变化的共同特征,并说明旱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的主要原因。(6分)
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D C B B A B B C B A B D
题号 13 14 15 16
选项 B C D A
4.根据经纬度计算,里约热内卢位于西3区,北京位于东八区,里约热内卢位于北京的西部,相差11个时区,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北京时间19:30时,里约热内卢为8:30,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2月南半球为夏季,B、D错误;正午指的是12点,由材料可知120°E为19:30,则12:00位于7.5°E,A正确,C错误。故选A。
6.根据图中岩层和地质构造的特征分析,该地最先发生沉积岩层的挤压,产生褶皱④:后岩层受张力作用,出现断层①:随地壳抬升,岩层受到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后随地壳下沉,在侵蚀面上堆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熔穿沉积岩和砂砾石层,喷出地面在砂砾石层上冷凝形成玄武岩台地③,B正确。故选B.
7.N处岩层位于玄武岩两侧,是早先的石灰岩在岩浆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变质岩,可能具有的特征是纯净如玉,B正确:含有化石、层理分明是沉积岩的特征,有气孔构造是玄武岩的特征,A、C、D错误,故选B。
8.砂砾石层的下界相对平坦,说明该区域地壳运动稳定,但砂砾石层的下界面有明显岩层缺失痕迹,可能是岩层遭受侵蚀,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根据材料可知,灵璧石是原有岩石在火山喷发的高温作用下形成的。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甲为变质岩、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岩,丁表示岩浆,②表示沉积作用,③表示重熔再生作用,④表示变质作用,⑤表示固结成岩作用,⑥表示冷却。海相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⑤)形成沉积岩(乙),进入古生代发生火山喷发活动,原有岩石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灵璧石,说明经过变质作用(④)形成变质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与灵璧石成因相同,B正确: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A错误: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C错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D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
17.(1)(21°S,105°W) 69°S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东南 西南
16 24 7/24
(4)39°
18.(18分)
(1)(8分)雅鲁藏布江落差大,夏季丰水期,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河流挟带大量泥沙;
(2分)进入中游宽阔河谷后,流速减缓,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江心(沙)洲和河漫滩;
(2分)冬春季节气候干冷,河流水位下降,河漫滩,江心洲大面积裸露,且干燥松散;
(2分)冬春季节大风侵蚀河漫滩,江心洲泥沙搬运到河岸两边遇山地地形阻挡,风力下降堆积形成沙丘。(2分)
(2)(6分)差异:峡谷段抬升速度快(或宽谷段抬升速度慢)。(2分)
理由:峡谷段沉积物厚度小(或峡谷段宽度小),说明河床坡度大,河水流速快,下切侵蚀严重:(2分)堆积作用微弱,而峡谷段抬升速度快可导致上述结果。(2分)
(从宽谷段进行说明也可得分)
(3)(4分)河流排水暂时受阻(流速减慢),河床下切速度减缓;(2分)堆积作用增强,河谷拓宽。(2分)
19.
②早于①;(体现先后顺序就可得分)(2分)
①形成的地质作用:岩浆侵入、冷却凝固(或内力作用);(三点任答一点即可得分)(2分)
②形成的地质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或外力作用)。(三点任答一点即可得分)
原因:河流在山区带来大量泥沙;(2分)在山口处流速变缓,泥沙沉积。(2分)
季节:夏季。(2分)
共同特征;沉积物颗粒直径都是自扇顶向扇缘逐渐减小。(2分)
主要原因:旱扇由时令河冲积形成;湿扇由常流河冲积形成;(2分)
常流河流量较大,时令河流量较小,因此旱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2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