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 学情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这次备课,我们把重点放在了燃烧与灭火背后的思考:本节课怎样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这样一种化学观念——控制反应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我想,燃烧与灭火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不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更没有从微观的层面审视过变化的本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从化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具体的说,就是把学生所知道的灭火和促进燃烧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并能借助微粒观洞察万变之宗,从而树立“控制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变化使之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前布置了前置性作业:观察生活中的灭火方法,思考其灭火的原理,通过小组有效的合作交流总结出知识。观察燃烧的现象,充分交流所已有的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梳理得到系统的知识。学生充分的体会到交流分享和获取知识的快乐。
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到位,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设计环节中也充分体现了学生为本的主体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自主导学课堂高效,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课堂教学能够按照预期的设想完成学习目标,多数同学能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教学设计很美妙,过程清晰,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实用性强,学习效果好;设计合理,教材分析到位,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资源丰富而且有针对性,图片、视频、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学习能力,提高学生防火、逃生意识,小组学习、讨论积极,提高了小组学习的效率。设计简洁清晰,突出学生自身经验;拓展延伸环节,体现了知识服务于生活,化学来源于生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设计环环相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符合新课改主题,是新课改大环境下的优秀案例。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
屏幕显示:火的视频, 出示课题
引入课题:同学们,火有用吗?举例说明。(显示图片三幅:火对人类的益处)
同学们,火有害吗?举例说明。(显示图片三幅:火对人类的害处)
教师:火能给我们很多帮助,但火灾也能带给我们深重的灾难,一旦发生火灾,我们首先考虑到的是如何灭火。其实在生活中并不是只有发生火灾的时候才需要灭火,(显示图片)吹灭蜡烛、熄灭酒精灯,关掉燃气炉灶的火等等也是灭火。
请同学们参照图片回想一下,在不同的情形下都用过哪些灭火的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整理。
教师板书:灭火的方法和灭火的原理
教师:灭火采用的方法要注意因地制宜,如果遇到下列一些情况,我们该如何处理?
在线测试:1、油锅起火
2、课桌椅起火
3、吸烟引起被子着火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教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在灭火的过程中,灭火的三个原理是否要同时具备?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分析,交流,用英文单词“or”表示。
教师:我们刚才讨论的都是怎样灭火,同学们都知道,火灾一旦发生,不管灭的如何及时,都会对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有句话叫做“防患于未燃”,(屏幕显示)怎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燃呢?
学生:讨论,分析,交流。
结论:应从源头上阻止火灾的发生。
教师:大家回答的很好,就象预防疾病一样,要找出哪些因素可以使我们得病:不好的卫生习惯;无节制的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等。找出这些致病因素来,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预防。
阻止火灾发生的道理同预防疾病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要找出哪些因素能引起燃烧,即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汇报:
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
(2)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教师:解释着火点的概念: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启发:同学们对着火点这一概念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否相同?物质的着火点能否改变?
学生:交流,共享。
教师:同学们分析,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分析,必须同时具备,可用英文单词“and”表示。
屏幕显示:图片,燃烧的三要素。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质可以燃烧,我们做过哪些实验?
屏幕显示:图片:镁的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实验探究:火柴的燃烧
教师:结合燃烧的条件和共同点,
尝试说一说到底什么是燃烧,
看看谁的说法更准确,更科学
学生:讨论,回答,补充
屏幕显示: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学生:结合燃烧的条件,思考下列问题:
1烟头在森林大火中的作用
2钻木为什么能取火?
教师:灭火的实质就是想办法破坏维持物质燃烧的条件,从而使这种氧化反应停止。
在线测试:宾馆或者商场图片,假如你现在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宾馆,为了防范火灾,你应注意哪些事项?一旦发生火灾,你该采取哪些自救措施?(学生安全教育)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消防安全自救知识,终生受用
学生交流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教师:控制条件控制燃烧
抑制燃烧就达到灭火的目的: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
满足燃烧的条件:燃烧就发生了。
自我检测:
1要使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的原理主要有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空气增加
C.使蜡烛着火点降低
D.温度低于蜡烛着火点
4下列灭火方法和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
C.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隔绝空气或氧气
D.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5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物质在氧气中就一定能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黑烟
D.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可能 燃烧
挑战自我:
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 ?
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俩同学进行了实验条件,——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生活中的化学:用扇子扇煤炉火时,为什么越扇越旺?
而用扇子扇蜡烛火焰时,为什么一扇就灭?
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促进燃烧的方法和爆炸]做好铺垫
课件31张PPT。第六单元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小组交流你所发现的灭火的方法
讨论所用的方法为什么能灭火? 走进生活 降低温度隔绝氧气移走可燃物or思考和总结
谈谈下列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1.油锅起火
2.课桌椅起火
3.熄灭蜡烛
4.熄灭酒精灯 学以致用 防火于未燃对照灭火的原理,思考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and思考和总结 试着找一找
它们的共同点结合燃烧的条件和共同点,
尝试说一说到底什么是燃烧,
看看谁的说法更准确,更科学交流与讨论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结合燃烧的条件,思考:
1烟头在森林大火中的作用
2钻木为什么能取火?
深度思考 深度观察 假如你现在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宾馆,为防范火灾,你应注意哪些事项?一旦发生火灾,你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逃生方法逃生方法逃生方法逃生方法逃生方法 隔绝氧气 降低温度 燃烧
条件 总结 移走可燃物 物质具有
可燃性 可燃物与
氧气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
达到着火点要使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灭火的原理主要有(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可燃物温度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自我检测 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空气增加
C.使蜡烛着火点降低
D.温度低于蜡烛着火点自我检测 下列灭火方法和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
C.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隔绝空气或氧气
D.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自我检测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物质在氧气中就一定能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黑烟
D.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可能 燃烧
自我检测 挑战自我 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 ?
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甲乙俩同学进行了实验条件,——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用扇子扇煤炉火时,为什么越扇越旺?
而用扇子扇蜡烛火焰时,为什么一扇就灭?
生活中的化学 燃烧与灭火 教材分析
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本课题从燃烧的视频和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入手,进一步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交流思考生活中灭火的方法和所用的原理,总结出知识,然后通过比较燃烧的现象,找出燃烧的共同点,从而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和交流得到燃烧的定义和燃烧的条件,总结出控制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然后又进入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了一些有用的消防安全知识,从而将知识融汇于生活,内化为能力。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在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在第二单元关于氧气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一些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了解到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及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有关系;再加上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理论上的升华的能力和条件。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以后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2、教材处理
对于灭火的原理,燃烧的定义和燃烧的条件主要通过学生通过生活的中的感官体验,小组交流讨论得到。
学生对课外知识有浓厚兴趣,我将教材的内容略为拓展,增加了火灾自救常识,进行了安全教育,体现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的相互渗透,真正做到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3、教学目标的确立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方面制定如下:
A.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B.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观评记录
组织者: 孙学武?????????????????记录人?: 胡 建
研修主题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主持人
孙学武
参与教师
全校化学教师
研修时间及地点
小会议室?
活动过程记录
1、胡晓芳老师授课
2、评课探讨交流
3、反思修改
活动小结
通过胡晓芳老师的授课和大家评课,对《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讨论如何设计好这一节课,让更高效率进入化学课堂教学。
?
????? 评课意见:学目标制订全面、具体、适宜,课堂上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有个别地方需要修改:
1、每组同学的观点应归纳到黑板上,在学完燃烧条件后,可分组讨论学生所说摩擦、钻木、放大镜起火的原因,干的着、湿的不着、纸锅烧水的原理,使学生对燃烧条件认识更深。
2、对于灭火方法或火灾逃生措施配上一些关于指错找错的画面效果更好。今后再上这节课,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3、加大练习力度,学以致用。
4、 让学生谈收获。并生成新的问题,引出下节内容,让学生对下节化学课产生期待。
评课者:全体化学教师??
_燃烧和灭火__导学案
课型:___新授___ 主备人:胡晓芳_ 日期:2015-4-14
(2分钟)
1.知道并记住燃烧的定义。
2.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灭火和逃生自救的常识。
一、自学指导一:自学课本P123,完成下列问题。同时在课本上标划出要点。(6分钟)
1、通常所说的燃烧,指可燃物跟________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的氧化反应。
2、物质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讨论:燃烧三个条件需要同时俱备,还是俱备其一就可以?______________。
4、着火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教师总结,结合投影。
二、自学指导二:自学课本P122(活动天地6-1),完成下列表格。(7分钟)
灭火的方法(填序号)
灭火原理(采取这些方法的目的)
1、吹灭蜡烛2、熄灭酒精灯3、伐木隔离4、用锅盖盖灭油锅5、关闭燃气灶6、用水枪灭火7、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8、湿被褥灭火9、沙子覆盖灭火
展示交流,教师总结,结合投影。
假如你现在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宾馆,为防范火灾,你应注意哪些事项?一旦发生火灾,你怎样报警?采取哪些自救措施?(10分钟)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引导点拨)
(12分钟)
1、要使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的原理主要有
(1)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炒菜时,油起火,应该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 )
A.盖上锅盖 B.倒入凉水 C.撒入沙土 D.立即端下油锅
4、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空气增加C.使蜡烛着火点降低 D.温度低于蜡烛着火点
5、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的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
6、下列灭火方法和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C.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隔绝空气或氧气
D.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7、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现厨房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油烟机通风唤气B、油锅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
C、油库、矿井一定要严禁烟火D、扑救电器着火时首先要做的是切断电源
8、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填对、错 )
①发光发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 )
②氧化反应都会引起燃烧。( )
③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
(回顾教学目标,组内讨论本节课学了什么?此时若某小组能提出本节学习后产生的疑
问,会获得特别加分。)(3分钟)
(一点也珍贵)
燃烧与灭火 教学反思
在《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教学时,我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部分内容做为一课时来学习,其余内容放在课下学习。并设想了改进措施。??? 本课的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二)通过实验的方式突破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在实验中去体验、去感受,使学生能通过身边常见的物质,简单的化学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降低了难度,使学生较轻松的得出燃烧的条件,并分析出灭火的方法。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更准确、深刻的认识。灭火的实战演习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三)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情景。影片的引入,直观、形象、生动,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消防队员灭火片段的放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对灭火的方法有更深刻地了解,学生表现强烈的极大的兴趣。??? (四)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利用燃烧为人类服务。根据燃烧条件得出灭火方法,分析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及所用原理。实战演习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生活能力。火中逃生方法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增长了学生生存本领,使其受用终生,是化学知识更有效的应用于生活。??? 不足之处及改进设想:??? (一)虽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课堂的开放度不够,仍然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设计的思路活动,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还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教学环节设计还需进一步改进,燃烧条件的得出,和演示实验交换前后顺序,更顺理成章,更符合逻辑。??? (三)??在学完燃烧条件后,若由学生讨论钻木、放大镜起火的原因,干的着、湿的不着、纸锅烧水的原理,会更加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对燃烧条件认识更加深刻。
一、课标要求
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认识发生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1.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2.交流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等现象。
二、课标解读
“认识发生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这既是课标的要求,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存技能。为使学生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趣味引入,激发兴趣
对于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学生已经见怪不怪,但却较多学生不能准确说出其中的道理,正是这种“半生不熟”的状态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倦怠。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合适的情景,通过有冲击力的视频,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小组交流讨论总结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前布置了前置性作业:观察生活中的灭火方法,思考其灭火的原理,通过小组有效的合作交流总结出知识。观察燃烧的现象,充分交流所已有的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梳理得到系统的知识。学生充分的体会到交流分享和获取知识的快乐。
此外,交流后的及时反思也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3.多措并举,让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安全无小事”,让学生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仅凭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教师)讲述身边事、视频资料播放、教师演示实验等手段达到这一目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防火措施或失火预案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虽然学生的某些想法还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加以完善,但通过这一活动无疑能促进消防安全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当然,这一活动的落实还需要老师积极的鼓励和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