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2-24 19:5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背默旧知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2.相对性状 性状分离 测交实验
3.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4.Aa植株连续自交3代后,后代杂合子所占比例是多少?纯合子所占比例是多少?
5. 判断显隐性的方法。
6.写出Aa×Aa和 Aa×aa的杂交遗传图解。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
相同基因A、a
A、A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豌豆的高茎Dd例: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饲养员让两只杂合豚鼠杂交,其一胎所产生的小豚鼠可能是:( )
A. 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 B. 75%黑色,25%白色?
C. 有黑色也有白色????? ? D. 以上可能都有D3.若让某杂合体连续自交,那么能表示自交代数和纯合子比例关系的是: ( )2.一只杂合的黑毛家兔产生200万个精子,这些精子中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约有: ( )
A.25万个 B.50万个 C.100万个 D.200万个CD11.例:如图所示为某家族中白化病的遗传图谱。请分析并回答(以A、a表示有关的基因):(1).该病致病基因是 性的。(2)5号、9号的基因型分别是 和 。(3)8号的基因型是 (概率为 )或 (概率为 );10号的基因型是 (概率为 )或 (概率为 )。(4)8号与10号属 关系,两者不能结婚,若结婚则后代中白化病机率将是 。(5)7号的致病基因直接来自哪些亲体? 。隐AaaaAA1/ 3Aa2/3AA1/3Aa2/3近亲1/93号和4号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
的豌豆杂交实验 沭阳如东高级中学 杨辰F1黄色圆粒F2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粒色黄色种子绿色种子粒形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315+101=416108+32=140圆粒种子皱粒种子315+108=423101+32=133黄色:绿色接近3:1圆粒: 皱粒接近3:1黄圆与绿皱豌豆杂交实验分析图解YRyrYyRr F1配子黄色圆粒F1配子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黄色种子:Y绿色种子:y圆粒种子:R皱粒种子: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F1配子表现型:4YyRrYYRRyyRRYYrryyrr2YyRR 2YYRr2 yyRr2Yyrr基因型:9331纯合子杂合子双纯双杂单杂思考1:在F2中与亲本相同的组合( )?
占F2的比例是( )?
F2出现的新的性状组合是( )?
占F2的比例是( )?
思考2: F2中双显性状占( ),
双隐性状占( )。 F1黄色圆粒F2黄圆 Y R : 9/16双显绿皱 yyrr: 1/16双隐绿圆 yyR : 3/16黄皱 Y rr: 3/16一显一隐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YyRrYyrryyRryyrr比例: 1 : 1 : 1 : 1测交后代配子三 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四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1. 正确选择实验材料
2. 研究相对性状从 一对→多对
3. 采用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
4. 科学的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如何运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解题遗传学题的解题步骤:步骤一:写相对性状;步骤二:判断显隐性;步骤三:画遗传图解;步骤四: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 的结果,再用乘法原理解题;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F1配子表现型:4YyRrYYRRyyRRYYrryyrr2YyRR 2YYRr2 yyRr2Yyrr基因型:9331纯合子杂合子双纯双杂单杂YYRR
黄圆yyrr
绿皱×PYyRr×YyRrF1Yy×Yy基因型(1/4YY 2/4Yy 1/4yy)表现型(3/4黄 1/4绿)RrRr×(1/4RR 2/4Rr 1/4rr)(3/4圆 1/4皱)××F2YYRRYyRr……黄圆黄皱绿圆绿皱例1: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
A、 1/8; B 、 1/16; C、 3/16; D 、 3/8.解:P 易感矮秆 rrdd × RRDD抗瘟高秆F1 RrDd ?分解为: Rr × Rr Dd × DdRR 2Rr rrDD 2Dd dd1/4 1/2 1/41/4 1/2 1/4F2抗倒伏又抗病: 3/4 ×1/4 = 3/16 C抗瘟病抗倒伏例2: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能稳定遗传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
A、 1/8; B 、 1/16; C、 3/16; D 、 3/8.解:P 易感矮秆 rrdd × RRDD抗瘟高秆F1 RrDd ?分解为: Rr × Rr Dd × DdRR 2Rr rrDD 2Dd dd1/4 1/2 1/41/4 1/2 1/4F2 RRdd: 1/4 ×1/4 = 1/1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