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2-24 14:1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1、唐德刚认为我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在某次战争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这次战争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揭贴、口号等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揭贴、口号与事件搭配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甲午战争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 D.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
3、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运动时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他所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4、
拆除山海关炮台 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 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 3000元…………

.1900年7月,八国联军组成“天津临时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委员会”,俗称都统衙门,负责管理天津城厢事务。右列款项是该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这批款项可能是用于履行下列哪一条约的?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辛丑条约》 C .《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与前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相比,主要不同在于(  )
A.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获取在华特权    D.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7、.1902年,北京城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家被八国联军洗劫过。”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见到过中华民国袁大总统。”赵洋说:“我曾在老佛爷60大寿的庆典中表演过呢。”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
A. 张义 B . 李辛 C. 王平 D. 赵洋
8、林旭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 ( http: / / www.21cnjy.com )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9、对于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有以下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巨大的灾难总是以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甲午战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另一种看法,甲午战争使中国在20世纪几乎遭到亡国之祸,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步。下列不能支持第一种观点的史实是( )
A、唤醒了先进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感,掀起救亡图存运动新高潮
B、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使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D、清政府开始自救运动
10、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
A.对鸦片战争失败的痛心 B.对俄罗斯侵占中国领土的不满
C.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 D.对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歌颂

11、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是
A.赔款 B.割地 C.开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14、有关《资政新篇》理解错误的是:
A、太平天国后期所颁布的 B、 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C、主张向西方学习 D、 表达了农民阶级的理想与追求
15、、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B、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C、它废除私有制,建立"人人不受私"的平均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得到农民拥护
D、它最后无法实施是因为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方向
二、非选择题
16、日本是近代侵略中国最凶残的国家,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甲午战争的爆发是由于清兵出兵朝鲜,威胁到日本安全,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5分)

(2)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中华民族已经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了……这的确是我重呼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祝贺。”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2分)

(3)1895年,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50年后,中国人民打败了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结合时事分析这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6分)
17、(12分)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叶,日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赴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据此梁启超认为“盖十九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以上关于甲 ( http: / / www.21cnjy.com )午战争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及所学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18、阅读下列图片: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日本帝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的逼迫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图一是中日双方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的场景。图二是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1945年9月9日,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并向中方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请回答:
(1)以上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直接与江苏有关,试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历史学家认为:《马关条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签订,反映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的要求。你在论证这一观点时会选取《马关条约》中的哪两点史实加以说明?
(3)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你认为造成图一和图二不同场景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19、一份对外“和约”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问题:
(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
(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
参考答案
1、B
2、A
3、B
4、D
5、B
6、B
7、C
8、C
9、D
10、C
11、D
12、D
13、D
14、D
15、C
16、(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久的,清军进入朝鲜适应要帮助镇压起义不会威胁日本的安全,日本挑起战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日本早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5分)
(2)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分)
(3)原因:①甲午战争中,清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腐败无能,单纯依靠官兵抗日;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②甲午战争中,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势单力孤;抗日战争中,中国得到海外华侨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6分)
【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3分。】
17、【参考答案】赞成:梁启超认为甲战胜负是双方实力对比的必然结果。
①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弱点。②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③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④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⑤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12分)
反对:认为甲战胜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双方实力对比:甲战前中日双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力相差不大,国际社会公认的亚洲强国是中国;战略战术:战前:甲战中方失败主要原因是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中方仓促应战,战前清政府战和不定,避战自保,寄希望于国际调停。战争期间:李鸿章战略战术失误,指挥不当,主动放弃制海权,避战保船。部分将领贪生怕死。(12分)
(第一层次,0—4分,观点不明确,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史实论述,逻辑关系不清楚。第二层次,5—8分,观点较清楚,只结合部分史实论证。第三层次,9—12分,观点明确,能结合史实多角度论证,史论结合,逻辑关系严谨,层次分明。)
18、第(1)问从图片中容易判断出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和日本投降仪式的举行地。第(2)问主要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第(3)问需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组织答案。第(4)问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词“根本原因”。
答案:(1)图一《马关条约》中苏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图二中的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2)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意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次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4)图一: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
图二: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19、(1)答案1:第八条-《马关条约》;第十九条-《天津条约》。其他答案:
(2)正义的要求
答案1:作出合理的概述或描述
收回国家主权、废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
保守的观念
答案1:能准确地对相关材料进行提炼。
恢复朝贡体系
实行闭关锁国
答案2:能进行简单概括
各国与中国的外交恢复到乾隆时期
答案3:基本照抄“合约”内容
日本照乾隆时期入贡
其他答案:未作答或与题意无关。
(3)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
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事实进行论述。(8--10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合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合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的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6--8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约”中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合约”中反映爱国精神与盲目排外的要求;“合约”中抵御外来侵略的要求与传统天朝观念(华夷观念)的要求;“合约”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要求与工业社会的要求。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3--5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合约”反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的排外心理(反帝、抗争、反对基督教文化);“合约”和与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合约”反映了作者的保守心理。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4;找出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和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