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6 20:0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嗔怒(zhēn) 贵胄(zhòu) 蓼溆( xù) 不省人事 (xǐn)
B.聒噪(ɡuō) 愧赧(bào) 解元(jiè) 箪食壶浆 (dān)
C.星宿(xiù) 拜谒(yè) 纶巾(lùn ) 顿开茅塞(sè)
D.桑梓(zǐ) 存恤(xù) 恁地(nèn) 面面相觑(q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歇息 鄙贱 不由分说 无可奈何
B.分晓 疏懒 如雷官耳 狗血喷头
C.颠倒 促狭 今世奇才 尖嘴猴腮
D.作揖 傲漫 今非昔比 忍气吞声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夕阳西下,莲花湖湿地公园的湖面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B. 一个时代需要一些怀揣理想的人,他们能够耐得住寂寞,兀兀穷年地做学问,干事业。
C. 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向他们喜欢的运动员表达内心由衷的赞赏。
D. 颁奖典礼上,小州同学意外得到了一本心仪很久的书,真是妙手偶得啊!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今年5月,德国的52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作者画下句点的那一刻起,“书”就开始一段漫长的旅程:在编辑室里,为自己找到适合的式样,在推介会上,被爱书人不辞辛苦地推广,在书店里,与读者产生美好的碰撞。
B. “楼台广厦千万间,直插云霄接玉颜。”一位援鄂新疆医务工作者看到武汉的夜景时吟诗后感慨,“武汉真美!武汉真棒!”
C. 视频短片《后浪》的演讲者,用一句“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的评语,激发了年轻人追逐梦想的热情。
D. 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革命旧址群、红安革命烈士陵园……一件件实物、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都记录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7.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中“世先生”是对有长辈的敬称、用“桑梓”比喻故乡
B.《智取生辰纲》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的后半部。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而"智取生辰纲"则是起义农民的集体行动,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
C.《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顾茅庐》讲述的是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的故事,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D.《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是本书中最有趣的情节“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既可用来揶揄那些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也可用作自谦或者自嘲。
8.根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的导师; , , ;成功,不只是滴落的汗水,更是失败的结晶。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
名著阅读
美国作家赛珍珠翻译《水浒传》时,将书名译成“All Men AreBro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鲁迅先生认为这个书名译得不够妥当,因为梁山泊的人是“并不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的”。对鲁迅先生的这一观点,有同学表示不太理解。请在下面三个故事中任选
一个,概述相关内容并作简要分析,帮助同学理解鲁迅先生的观点。
①林冲递交投名状 ②武松血洗鸳鸯楼 ③李逵江州劫法场
10.综合性学习
双减政策后,同学们都表示作业少了,周末空闲时间更多了,终于有时间读一读喜欢的名著。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也一起参与进来吧!
(1)活动创意:为这次活动拟一则主题词。
(2)小说人物大家猜。
九(1)班在小说人物大家猜的活动中,郭佳同学拟了几道知识竞赛题,你能说出其中的人物形象吗?
①眼望着两根灯芯,硬是不肯咽气的吝啬鬼是 。
②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塑造了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是 。
(3)人物评说
九(2)班准备开展题为“小说人物我评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仿照下面资料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介绍你所要评说的人物
例如:孙悟空,你的故事家喻户晓,取经路上你是师傅的好帮手,三打白骨精,你穷追猛打,绝不手软,三借芭蕉扇,你有勇有谋,化险为夷,你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本领高强,你是艺高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
供选人物:孔乙己,鲁智深,鲁滨逊,一丈青大娘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 ”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 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 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 ”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 ”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后人有诗赞曰: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11.本段文字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 写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12.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 ”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13.“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中的“美玉”和“顽石”分别指谁



诸葛亮对当时天下形势有怎样的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唯有垂杨管别离
李修文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 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 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 ”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
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有删改)
15.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 请简要概括。
16.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请具体分析。
17.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A】 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 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8.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 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自行车之歌
苏童
①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黑色车身,造型憨厚坚固。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星期天的早晨,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用纱线擦拭他的自行车。现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
②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上。曾经有一次我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骑了二十里路,去乡村寻找一个握有家传秘方的赤脚医生。我难以忘记这二十里路,大约十里是苏州城内的那种石子路、青石板路,另外十里就是乡村地带如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也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
③多少中国人对父亲的自行车怀有异样的亲情!多少孩子在星期天骑上父亲的自行车偷偷地出了门!去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去骑车!我记得我第一次骑车在苏州城漫游的经历。我去了市中心的小广场,小广场四周有三家电影院,一家商场。等我从商场出来,突然感到十分恐慌:我发现广场空地上早巳成一片自行车的海洋,每辆自行车看上去都像我们家的那一辆。我拿着钥匙在自行车堆里走过来走过去,头脑中一片晕眩,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永久”自行车的坐垫和书包架上,都散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气息。
④1980年我中学毕业前夕,父亲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他说:你假如考不上大学,这车就给你上班用。但我考上了。我父母又说:车放在家里,等你大学毕业了,回家工作后再用。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回家乡工作。于是我父母脸上流露出一种失望的表情,说:那就只好把车托运到南京去了,反正还是给你用。
⑤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从南京西站的货仓里找到了从苏州托运来的那辆自行车。车子的三角杠都用布条细致地包缠着,是为了避免装卸工的野蛮装卸弄坏了车子。我摸了一下轮胎,鼓鼓的,托运之前一定刚打了气,这么周到而细致的事情一定是我父母合作的结晶。 。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天起,生活将有所改变,我有了自行车,就像听到了奔向新生活的发令枪,我必须出发了。
⑥那辆自行车我用了五年,是一辆黑色的凤凰牌自行车,与我父亲的那辆“永久”何其相似。自行车国度的父母,总是为他们的孩子挑选一辆结实耐用的自行车,他们以为它会陪伴孩子们的大半个人生。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五年以后我的自行车被一个偷车人骑走了。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卸却负担的轻松心情,跑到自行车商店里,挑选了一辆当时流行的十速跑车,是蓝色的,是我孩提时代无法想象的一辆漂亮的威风凛凛的自行车。
⑦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我们的人生。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我仍然喜欢打量年轻人的如同时装般新颖美丽的自行车,有时我能从车流中发现一辆老“永久”或者老“风凰”,它们就像老人的写满沧桑的脸,让我想起一些行将失传的自行车的故事。
⑧我曾经跟在这么一辆老“凤凰”后面骑了很长时间,车的主人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的身边是一个同样骑车的背书包的女孩,女孩骑的是一辆目前非常流行的橘红色山地车,很明显那是父女俩。两辆自行车在并驾齐驱的时候仿佛也在交谈——
⑨黑色的老“凤凰”说:你走慢一点,想想过去!
⑩橘红色的山地车却说:你走快一点,想想未来!
(有删改)
19. 作者满怀深情回忆有关“自行车”的往事,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作答。
20. 文章第⑤段空缺处原有一段描写,下面给出的哪一个选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仍然热辣辣的,我的心也是热的。
B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清风拂过我的脸颊,轻轻地踩着踏板,我的心也是轻松的。
21. 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22. 文末用⑧⑨⑩三个段落写一对陌生父女,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草根饭店(节选)
阿城

安丰饭店是一家小饭店,和老爸的家隔着一条街。在这条街上类似的小饭店很多,什么火锅、面条、水饺、包子、大众熘炒等等,就是为草根层服务的。平常在这里吃饭的都是在附近打工的各种各样的手艺人,包括出租车司机、进城运莱的农民,偶尔也有附近住户。这儿的服务也是草根式的,非常近便,非常义气,也非常实在。
我在临出国之前,就常到这家小饭店去给老爸老妈订餐,老爸老妈毕竟已经退休多年,又身体多病,上下楼不方便了。所以我每次去的时候,都要在这家小饭店叫两个菜,当然是老人家喜欢吃的莱,一个是炸茄盒,再一个是滑溜里脊。
饭店的老板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厨师。他的手艺好,服务又精到,招人喜欢的是既干净又卫生,且童叟无欺。这里面除了职业操守之外,毕竟大家都是邻居。
老板一家就三口人,老伴儿加上他儿子。儿子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街坊邻居都认识,他整天在街上晃。也可能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他也能炒两个莱,就是不爱干。他爹对此也没有办法。他反过来还做他爹的思想工作,说,老爸,时代不同了.什么溜肉段儿、锅包肉、渍莱粉儿,现在全改成麦当劳、披萨、奶汁肉饼了,知道不 我们这代人将来要吃的是这个,你们那代人不过是吃一种回忆,吃一种缺心眼儿。老板操起茶壶就要打他,他噌地就溜了,临出门之前诚恳地说,老爸,你再好好想想,我说的是不是这么个理。
老爹还真想了,觉得儿子说得有点儿道理,就咧嘴苦笑起来。然而,街坊邻居,那些老顾客还是点这几种莱。儿子心血来潮,琢磨的那几款断花样,除了个别年轻人,根本没人点。尤其是逢年过节,换句话说,逢年过节就是吃传统菜,年是传统的年,饭是传统的饭,人是传统的人。这样的年在老板这一代人的眼里,才是名副其实的年。
我出国之前,决定到安丰饭店请老板喝两盅。老板说,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可我一开小饭馆儿的,能替你办什么事呢 顶多就是炒俩菜,别的本事,没了。我说,这就足够了。我要出国了,我这一走,老爸老妈就没人照顾了。我也不是求你照顾他们,就是每个星期天,您给他们送上两个菜去,一个炸茄盒,一个滑溜里脊,两碗大米饭,再整碗热乎乎的鸡蛋柿子汤。老板说,没问题,包我身上了。
头几年往家打电话,老爸老妈说,饭店老板按时按点给我们送饭,逢年过节还给加两个不要钱的菜,挺好的。我一听,乐了。
话分两头。饭店这头在我走后的第三年春上,一天大清早,老板使劲一推门,魔术一样人就软了,不行了。儿子毛了,立刻送医院抢救。临终前,老板交代完了后事,说,还有一件事,别忘了每个星期天给对面老王家送莱送饭,汤一定要热乎乎的。儿子说,还扯呢,你都快死了,说点重要的,存款呐,古玩呐,都秘在哪儿啦 他爹苦笑着对儿子说,记得我那双毡疙瘩吗 银行存单都在那里呢,鞋垫下面,用塑料纸包着。
老板儿子凭着毡疙瘩里老爹留下的那几张存单,对小饭店进行了彻底的改造,还盘下了楼.上的那家,分上下两层,重新请了厨师。出人意料的是,依旧是大众熘炒。一街人都啧啧称奇,说,瞅见没,爹死,小子出息了。但对我而言,我爹妈的那俩菜,老板儿子照例按照他老爹的遗嘱一次不落地送上去。八年后我回来,是因为老爸老妈双双过世了。
之后,我决定去街对面的安丰饭店去给老板请个安。真没想到老板已经去世了,老板的儿子已经是新老板了。我俩坐在卡座上喝茶。
老板儿子奇怪地问我,你老爸老妈和我老爸啥关系
我说,没关系。就是我临走之前托你爹每周给他们送两个菜上去,我把钱打到你爸的卡里,后来就打不进去了,才停的。
小老板说,嘿,我还以为我爸玩赠送呢。兄弟,我可是一次也没差地送啊。
我说,没问题,差多少钱我都给你。
小老板一挥手说,扯是不 就算我替你孝敬你爹妈啦。
(有删改)
2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安丰饭店是一家小饭店”开篇,自然引出了饭店与“我”家的关系,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和对人物的塑造。
B.“我”是一个很孝顺的年轻人,出国前委托饭店老板每周日给“我”父母送一次饭菜,老板一直信守承诺,直到老板去世才停止送餐。
C.老板儿子是个知错能改的青年,先前眼高手低、游手好闲,后来子承父业、恪守传统,受到街坊邻居的交口称赞。
D.小说取材于市井生活,人物语言充满着生活的气息,故事虽无波澜,却于平凡朴实中闪现着底层人们的人性光辉。
24.“我”在作品中起到什么作用 请加以简析。
25.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安丰饭店的故事,却为何取名为“草根饭店” 请简要分析。

三、写作
26. 题目:
山坡在山脚和山顶之间。行至山坡,身边有好友偕行,远方有烟岚可眺,峰顶有未知待探索,来路有满满的收获.行至山坡,可以一鼓作气,勇攀高峰;也可以驻足小憩,调节身心……
请以“走在山坡上”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不少于600字;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4)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
1.D 2.A 3.B 4.A 5.A 6.B 7.A
8.示例1:朋友,不只是顺境中的锦上添花,更是困境中的雪中送炭。示例2:读书,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远足。更是心灵的远足。示例3:成长,不只是成长年龄的增长,更是心智的成熟。
9.示例一:梁山泊要林冲递交投名状时,林冲并不为杀人犯愁,愁的是只怕没人过。说明林冲为得到梁山泊的接纳,视他人性命如草芥。
示例二:武松血洗鸳鸯楼,连马夫、丫鬟也不放过,直杀得心满意足。说明武松眼里,普
通人死不足惜。
示例三:李逵江州劫法场时,晁盖提醒他不要伤及百姓,李逵并不听从,一斧一个,排头
儿砍去。说明他眼中只有“哥哥”宋江的命,没有老百姓的命。
10.(1)插上想象翅膀,遨游小说天地 (2)严监生;别里科夫
(3)示例一:鲁滨逊,你的故事家喻户晓,你在孤岛上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没有粮食时,你开垦荒地,种植植物,烘烤面包。没有他人的陪伴时,你自己利用岛上材料书写日记,保持着文明人的习惯。当星期五面临被吃掉的危险时,你有勇有谋,拯救了这个最忠实的伙伴。你爱冒险、爱闯荡,聪明大胆,勇敢机智,即使在海上碰到一次又一次的危险,但却从来不会打败你那永不服输的精神!
示例二:孔乙己,你的故事家喻户晓,你穿着那一袭破烂不堪的长衫形象深入人心。你穷困潦倒但又十分迂腐,你曾读过书,但不曾考上秀才,端着读书人的架子,又不肯自己劳作赚钱。你善良温和,你认真地教孩子写字并分给他们茴香豆。你这样的性格这是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你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你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封建文化教育的牺牲品。
11.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写出了诸葛亮儒雅脱俗、胸怀天下、洞察时世、足智多谋、见识卓越的特点。
12.从侧面表现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13.“美玉”指司马德操、徐元直,“顽石”指诸葛亮自己。
14.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三分天下,成三足鼎立之势。
15.①岳老师在病房里给从未踏足过学校的小病号上课。②岳老师在小病号愤怒发问后,不仅教他更多,还给他喂饭,让他喝水,陪他采花。③岳老师听说小病号要转院,为小病号编写教材。④岳老师听到小病号离别时背出了那两句诗,大哭起来。
16.第一次大哭的原因:①小病号“反正活不了几年”的话深深刺痛了她;②为自己只顾教学,忽视了小病号的感受自责。
第二次大哭的原因:①为与小病号分别而伤感;②为小病号背出诗而欣慰、激动。
17.【A】示例 从“终年苍白”到“一丝红晕”,抓住脸色变化这一细节,表现出了岳老师成为小病号老师后的成就感和喜悦之情。
【B】示例 “每一天”“一输完液”“马上”等词语连用,写出了岳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抓紧给小病号上课的情形。
18.①暗示文章的主要情节是岳老师教小病号背诵这句诗。②奠定了全文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③凝聚了小病号对岳老师的留恋、感激之情。④诗意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19. (1)童年多病,自行车维系着我的生命。(2)笫一次骑车,自行车让我感受到异样的亲情。(3)长大后,自行车开启我的新生活。(4)后来,自行车令我感伤又欣喜。
20. A这句话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我从车站提货,看到父母合作精心包裹的车,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与期待;下启后文对生活的感受,我骑着父母的车,仿佛听到向前的“发令枪”响,奔向阳光下的新生活。所以我的内心情感应该是“热”而不是“轻松”的,与之相应的环境描写也就是相配的“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和“热辣辣”的。
221这是一个转折句。表而看是五年后我的车被偷令人感伤,但我可以买一辆流行而威风漂亮的新车,又感到欣喜。深层是父母寄托在老式自行车上的爱让孩子感到“负担”,总会有一天卸去,所以感伤,而孩子也总会面向未来找到自己向往的新生活,所以欣喜。
22. 深化主题,通过父女新旧自行车的对比,暗示了文章时代发展与情感传承的主题,用陌生父女的事例作为结尾,体现一种社会普通性;2.升华情感,通过父女自行车“仿佛也在交谈”,表达了作者对自行车的深厚情感;3.引发读者对文章蕴含的情感和主旨的思考。
23.A
24.①“我”是故事的讲述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把安丰饭店老板父子两代人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坚守传统、服务邻里的草根故事具体而生动地讲述出来,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读者的代入感。②“我”又是故事的参与者,因为“我'的存在,安丰饭店老板父子二人急人之困、热情善良的品格得以彰显。③“我”还是故事的见证人,耳闻目睹“小饭店.大格局”的温暧故事,有利于作品展现城镇里草根民众身上的人性光辉。
25.①饭店是小饭店,所供饮食是为“草根”阶层服务的家常菜,守的是传统习俗。②厨师是普通厨师,饭店的服务义气.实在,体现了“草根'特点。③发生在饭店里的故事体现了作为“草根”人物的普通人——饭店老板父子的诚恳、守信的可贵品质,彰显了普通人的光辉。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