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2-24 08:5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2课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教学
目标教学
重难点教法
设计学法
指导教学
过程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本课是九年级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的第2课,它主要讲述了人类早期的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三国的文明,在全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课富有人文素材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从全球的角度,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和共荣性,学会尊重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单击添加大标题
Your text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教学
目标教学
重难点教法
设计学法
指导教学
过程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初三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辨证的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为此,要通过各种情景资料和丰富的图片来启发学生思维,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教学
重难点教法
设计学法
指导教学
过程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通过导游设计文明古国之旅,介绍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培养学生辨证地看待问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埃及金字塔等建筑,不仅体现奴隶主残酷奴役广大奴隶和劳动人民,更体现的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的结晶,并且孕育人类文明的大河是我们要珍惜的自然环境。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
目标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教学
目标教学
重难点教法
设计学法
指导教学
过程金字塔 和 《汉谟拉比法典》亚非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
种姓制度的认识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教学
目标教学
重难点教法
设计学法
指导教学
过程
启发式教学法 故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效能。 为学生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环境,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历史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教师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思考。 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大胆探究,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观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声、文等形式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智能得到空前释放。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教学
目标教学
重难点教学
设计学法
指导教学
过程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通过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积极主动表达合作交流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任务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教学
目标教学
重难点教学
设计学法
指导教学
过程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课前准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任务布置,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设计思路:对这一段历史有所了解,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进入课堂,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教学
目标教学
重难点教学
设计学法
指导教学
过程视频激趣 情境导入启发点拨 讲授新课知识小结 巩固运用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发散思维 突破难点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 视频激趣 情景导入播放视频:四大文明古国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自西向东,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 大河文明号班机即将开往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中国设计思路:先入为主,首先给学生以视听的刺激,以导游的形式连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示四大文明古国,让学生对本课有大致印象。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一站----- 遨游金字塔的国度(二)启发点拨 讲授新课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文明之木乃伊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金字塔群  从左到右依次为第四王朝门卡乌拉(胡夫之孙)、哈佛拉(胡夫之子)、胡夫三位法老的金字塔,小金字塔是孙子的几个妻子。金字塔大小代表财富和实力。金字塔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教学
目标教学
重难点教学
设计学法
指导教学
过程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创设情境一: 时空连线古埃及法老:
采访问题:
1、统一的古埃及国家什么时候建立和灭亡的?
2、为什么你们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3、你们的金字塔是什么的象征?
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国家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公元前15世纪 地跨亚非埃及的灭亡:公元前6世纪 波斯埃及金字塔统一的古埃及国家什么时候建立和灭亡的?Egypt is “the gift of the Nile.”希罗多德为什么说埃及是
尼罗河的馈赠?埃及与尼罗河的紧密关系,泛滥后留下的黑土为埃及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条件胡夫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高146.5米边长230多米230万块巨石每块2.5吨权力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教学
目标教学
重难点教学
设计学法
指导教学
过程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创设情境二:七嘴八舌
古代埃及金字塔工程浩大,规模宏伟。很多人怀疑5000年前的人类是否有这种建造能力,各位游客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金字塔是谁建的?1.火星人。理由是现代科学发现火星上可能有
和人类一样高智慧生物。
2.“大西洲人”。西方有学者认为远古时候,
在大西洋中有一个大西洲,那里的人曾经
创造了很高的文明,可惜后来大西洲沉陷
了。
3.古埃及人。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它是埃及
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见证,更是埃及人民智
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迹。  (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为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奴隶修建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设计思路:通过设置情境时空专访和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突破本课第一个重点金字塔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教学
目标教学
重难点教学
设计学法
指导教学
过程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创设情景一:哪位游客能根据旅游指南(课本)和图片展示介绍你所了解的古巴比伦导游过渡:结束了神秘的埃及之旅,我们的第二站开往美丽的古巴比伦第二站-----穿梭于两河流域的摇篮幼发拉底河
Euphartes River底格里斯河
Tigris River新月沃地古巴比伦“空中花园”想象图1.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500年 苏美尔人
2.两河流域的统一 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古巴比伦城遗址《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君权神授”《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教学
目标教学
重难点教学
设计学法
指导教学
过程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创设情境二:模拟法庭,
为了更好的了解法典的内容进行一场模拟法庭角色扮演,各位游客可以自由结合,扮演法官、理发师和奴隶以及奴隶主 奴隶主:法官大人我要状告理发师把我奴隶的标识剃去
理发师:我不是故意的
奴隶:是理发师剃去的
法官:我来看看法典第16条:自由民藏匿宫廷或穆什钦努(指被征服地区的人)之逃奴于其家,而据不交出者,此家家主应处死。
第226条,倘理发师未告知主人而剃去其奴隶之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第282条,倘若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根据《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法官会怎么判,谈谈你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汉谟拉比法典》想一想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设计思路:通过情景的设置和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探究法典的基础上,通过法官的判决,体现该法典的阶级性,帮助学生理解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教学
目标教学
重难点教学
设计学法
指导教学
过程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三站------探索神秘的古印度导游过渡:各位游客,我们的旅行已走完一半,大家感觉怎样?(学生畅所欲言)让我们带上快乐的心情出发吧。
创设情境一:导游介绍印度的相关内容雅利安人入侵 公元前20世纪中叶,雅利安人逐步征服了印度.之后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古印度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教学
目标教学
重难点教学
设计学法
指导教学
过程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创设情境二:
见识广的游客说出一个虚拟小故事(学生课前准备)一位国王在街上看到一位衣冠楚楚的祭司,始终陪着笑脸。 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的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为什么?设计思路:情境的设置和故事的讲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种姓制度激起了兴趣,便于下文的展开。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教学
目标教学
重难点教学
设计学法
指导教学
过程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创设情境二:如何理解种姓制度
学生表演有关种姓制度的小话剧设计思路: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本课的难点,通过组织学生排练有关的小话剧,学生分别扮演四个等级中的人物,反映出他们等级地位的差别,加深学生对枯燥知识的了解,并引出对种姓制度的认识及影响。梵 天婆罗门(第一等级)吠 舍(第三等级)刹帝利(第二等级)首陀罗(第四等级)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掌握神权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印度的种姓制度吠舍刹帝利
婆罗门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种姓制度的特点1.种姓界限森严;2.种姓职业世袭;3.种姓实行内婚。种姓制度的影响严重地阻碍
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教学
目标教学
重难点教学
设计学法
指导教学
过程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三)、发散思维 突破难点各位游客,我们游历了世界的三大文明古国以后,即将踏上回国的路途,我们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样文明也是诞生于大河流域,提出合作探究的问题:亚非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原因大致有:第一,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第二,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并最终升华情感我们要珍惜孕育我们的大河大江,落实难点的同是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教学
目标教学
重难点教学
设计学法
指导教学
过程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四) 知识小结 巩固运用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黄河流域古埃及王权的象征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古印度利益的圣经地位的鸿沟课堂练习:金字塔是____国家国王的陵墓,这个国家位于____河流域,金字塔象征着___。
《汉谟拉比法典》是____国家的,它的世界地位是________,它反映了___阶层的利益要求,这个国家位于___和__河流域。
印度位于___河流域,该国种姓制度将人分为___、____、____和___四个等级,对印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导学生归纳本课内容,梳理知识,加深印象,课堂练习。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教学
目标教学
重难点教学
设计学法
指导教学
过程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说教学反思历史图片、资料的运用,营造神秘气氛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用文化之旅的形式把教材各个环节实现了有效的链接。通过学生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并且培养学生辨证的看待问题,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谢谢各位专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