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学习主题 七彩生活
学 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一年级
学情分析 认知水平: 一年级学生在美术方面的认知还处于较为初步 的阶段。他们对色彩的认知主要集中在常见的鲜艳、明亮的颜 色,如红、黄、绿、蓝等,对于色彩的混合和变化理解有限。通 过幼儿园阶段的学习,能分辨线条、形状的不同。但是一年级的 学生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且兴趣浓厚,应注重引导学生感知 身边的美,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兴 趣。 能力水平:一年级学生大多能够用简单的线条来表达自己的 想法,线条可能不够流畅和稳定。能够画出一些常见的物体,但 造型较为简单、概括。能够大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描绘事 物,但可能还不太懂得色彩的搭配和协调。了解一些作画技法, 但运用得不够熟练。观察能力初步形成,能够注意到生活中一些 明显的色彩和形状特征。然而,观察的细致程度仍有待提高,可 能会忽略一些细节。对于材料的运用,如彩笔、油画棒、彩色纸 等,还处于初步尝试和探索阶段。 情感基础:学生对美术通常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他们 乐于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创 作过程中,他们能获得快乐和满足感,对于自己完成的作品充满 自豪。对美的事物有一定的感知和喜爱,容易被色彩鲜艳、形象 可爱的美术作品吸引。同时,他们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 可和赞扬,积极的评价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大观念 美存在于生活中
关键问题 如何用丰富的美术语言表现生活中的美
学生将知道: 1. 大自然和生活中不同事物的颜色和质感;
单元教学 目标 2. 大自然和生活中不同事物的线条美、形状美; 3. 自然和生活中对称与重复的形式原理。 学生将做到: 1. 在大自然和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 2.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 以及对称、重复等 形式原理,表现大自然及生活中的美; 3. 运用拓印和添画的方法,把丰富的美术语言组成快乐的画,创 造到生活用品之中。 学生将理解: 1. 大自然和生活中蕴含的色彩、线条、形状、肌理之美,以及重 复、对称的形式原理; 2. 美就在身边,等待我们去发现; 3. 通过寻找、发现、欣赏、探索身边的美, 初步形成审美感知能 力,体验美术造型活动带来的乐趣。
单元评价设计
单元表现性 任务 单元任务评估要点
通 过 不 同 感 官,感受大自 然中不同的色 彩、线条、形状 和肌理,用画 笔表现在《大 自然画册》中, 联系自然与生 活,运用拓印 和 添 画 的 方 法,将大自然 之美融入到自 己的生活物品 学生通过欣赏、寻找、探索,识别大自然和生活中不同的颜 色和质感,了解“美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形成审美感知能力。 (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将探索的色彩美、线条美、形状美、肌理美表现在 《大自然画册》中,能将大自然的美融入到生活用品中。(艺术 表现) 学生能够用拓印和添画相结合的方法,将大自然的美融入到 生活用品中,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创意实践) 学生体会大自然和生活之美,理解“美存在于生活中”,引 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在自然和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 创造美。(文化理解)
单元课时设计
课题 大自然多美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造型 ·表现 作者
教学目标
知道 大自然中不同事物的线条美、形状美、色彩美和肌理美,感受对称、 重复等形式原理。
做到 能与同学分享、交流对大自然中美的体会,用画笔表现出寻找到的线 条、形状、色彩和肌理。
理解 美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等待我们去发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发现大自然中不同的色彩、线条、形状和肌理,感受对称和重复形式 原理,并能表现出来。
难点 小组合作,表现出色彩、线条、形状、肌理的丰富性。
教学准备
教师 画具、《大自然画册》、PPT 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 水彩笔或马克笔、《大自然画册》。
作业练习
内容 小组合作,在《大自然画册》上表现自己发现的色彩、线条、形状和 肌理,并记录对称美与重复美。
形式 用水彩笔或马克笔在《大自然画册》中表现。
材料 水彩笔或马克笔,设计好的《大自然画册》。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活动 导学活动
第一环节 (初赏自 然之美) 欣赏视频,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 魅力,发现山川草木等,一年四 季的变化。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用眼、用耳、 用心去感受大自然。
相互交流对大自然的感受,用简 单的词语或句子形容大自然之 美。 小结: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美就在 我们身边,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 (初寻自 然之美)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校园中寻 找大自然的色彩,用手去感受大 自然中事物的不同肌理。 合理分组,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 形式到校园中寻找色彩,除了用 眼、用耳、用心去感受自然以外, 还可以用手感受大自然中的不同 事物。引导学生了解肌理的含义。
收集大自然中美的事物。 引导学生从色彩、线条、形状、不 同的肌理上去收集物体,并举例说 明。在收集的同时,注意保护自然, 不随意采摘。
回到教室,小组整理收集到的事 物。 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事物有序的 摆放在小组的桌子中间,便于观 察。
第三环节 (初探自 然之美)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小组交流 从大自然以及收集到的事物中 发现的色彩、线条、形状和肌理。 鼓励大胆表达,教师参与交流。
小组成员角色扮演,分别以“色 彩美”“线条美”“形状美”“肌 理美”来分享小组探索的成果。 引导学生探索色彩、线条、形状和 肌理的丰富性,并以小组分享为 例,以教师示范的形式,将色彩美、 线条美、形状美和肌理美记录在 《大自然画册》中。
作业一:小组合作,将探索的色 彩美、线条美、形状美和肌理美, 用水彩笔表现在《大自然画册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中》。
游戏:找找自然中的对称与重 复,并分享。 教师举例。
作业二:将对称与重复也记录在 《大自然画册》中。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中的 对称美与重复美。
作业展评:学生走动欣赏各小组 记录的《大自然画册》, 互相学 习、评价。 组织自评、互评。引导学生发现正 是多变的线条、有趣的形状、丰富 的色彩,独特的肌理,才让我们的 大自然如此迷人。
第四环节 (初享自 然之美) 欣赏放大镜和显微镜下大自然 事物之美。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大胆 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内容
大自然多美 丰富的色彩 多变的线条 对称美 有趣的形状 重复美 (范画) 独特的肌理
评价要点
1. 课前准备美术材料是否充分; 2. 上课认真,积极思考问题,善于表达,参加各项美术活动; 3.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并能与组员相互交流; 4. 能够用所学方法,表现大自然中的色彩美、线条美、形状美、肌理美,初步 感受对称和重复的形式原理; 5. 认真欣赏作品,积极交流想法。
单元课时设计
课题 生活多美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造型 ·表现 作者
教学目标
知道 可以把大自然的美融入到生活中。
做到 将点、线、面、色彩、肌理等组成快乐的画,融入到生活用品之中。
理解 热爱大自然和生活,发现美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生活中物品蕴含的大自然的美,运用点、线、面、色彩、肌理组 成画,装点生活。
难点 学习拓印的方法,并添画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完成对生活物品的装 饰。
教学准备
教师 收集到的大自然中的事物(如:形状、肌理独特的花、树叶、蔬菜、 贝壳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空白帆布包、团扇、 T 恤、大号纸 盘、湿巾、PPT 课件。
学生 收集到的大自然中的事物、丙烯马克笔、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湿 巾。
作业练习
内容 将大自然的美拓印在生活用品中,适当添加点、线、面,让画面更加 丰富。
形式 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拓印和添画的方法,将大自然的美融入到生活
用品之中。
材料 收集到的大自然中的事物、丙烯马克笔、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湿 巾、空白帆布包、T 恤、团扇、大号纸盘。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活动 导学活动
第一环节 (发现生 活之美) 观看魔术,交流:看到了什么? 联想到大自然中的什么事物? 小魔术,在室内变出彩虹光。
思考: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好看 的色彩吗? 小结:我们的生活像彩虹一样美 丽,并揭示课题。
第二环节 (寻找物 品之美) 1. 欣赏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 会塞尔维亚国家馆,说一说这一 建筑中蕴含的大自然的美。 2. 欣赏雕塑《童颜看世界》,交 流雕塑中蕴含的大自然之美。 3. 走进博物馆,欣赏陶器,交 流:除了色彩和形状,人们还将 哪些大自然的美融入到了自己 的生活用品中。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 的物品也蕴含着大自然的美吗? 教师小结:我们要像智慧的前辈们 学习,将活泼的点、流动的线、丰 富多彩的面、多变的肌理融入到自 己的生活用品中。
第三环节 (创造生 活之美) 欣赏生活中的物品,感受点、线、 面、色彩等在生活物品中的应 用。 出示多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交 流。
认真观察教师示范,交流拓印的 步骤和方法。 教师示范,在 T 恤上拓印多彩的肌 理。引导学生思考拓印的步骤和方 法。
作业一:两人为一组,每人选择 合适的大自然中的物体,将喜欢 的颜料均匀涂在物体的表面,将 物体的肌理拓印在 T 恤、团扇、 引导学生尝试拓印,有序活动,教 师巡视指导。
盘子或帆布包上。
欣赏同学作品,赏析不同效果。 深入感受拓印的正确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在拓印的时候 可以分开拓印,也可以稍有重叠, 这样画面中的色彩会有意料之外 的惊喜。
欣赏教师作品,思考:除了拓印 之外,我们还可以添画什么,让 装饰更加生动。学生交流。 出示对比图,引导学生思考,启发 学生可以运用对称和重复的形式 原理,让作品更精彩。
欣赏教师示范,完成作业二:适 当添画点、线、面, 完善生活中 的物品。 教师示范,给予学生适当指导。
作品展示:选出代表,身穿、肩 背或手持完成的作品,大胆展 示。 充分鼓励,引导学生说说同学作品 中的大自然之美,结合了哪些造型 元素。
第四环节 (体验生 活之美) 欣赏运用大自然的实物,做成的 生活中的装扮。 鼓励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美来源 于生活,更用于生活。
板书内容
生活多美 色彩 点 线 面 肌理 拓印 添画 (范画)
评价要点
1.课前准备美术材料是否充分; 2.上课认真,积极思考问题,善于表达,参加各项美术活动;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并能与组员相互交流; 4.学会拓印的步骤和方法,并能将图案清晰地拓印在生活物品上; 5.能够添画点、线、面,将作品完善得更生动; 6.能够大胆展示小组作品,并给予同学点评。
小学美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学习主题 奇妙的感官
学 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一年级
学情分析 认知水平: 一年级的学生天真可爱,充满童趣和想象力,但是对事物的 认知水平较低,处于发展中阶段。本单元主题为人体感官,涉及 自然科学内容,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新奇又有趣。学生通过幼年 时期对自身与生活的探索,已能初步认识到感官的神奇,像看、 听、摸、闻、尝等行为,都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 生也有了这方面的积累。但是对于感官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如 何运用感官去体验和感受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还处于初步 探索阶段。 能力水平: 一年级学生刚步入小学,在美术学习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他 们开始尝试用简单的线条表达所想,并对色彩有了初步的认识, 充满好奇。但是在对物体外形的把握和色彩搭配运用上,还是很 薄弱,这个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所以教师 在进行本单元美术作业设计时,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单一的表 现形式,以认识、感知身边的美为主,同时熟悉不同的美术工具、 材料,多用图文结合或动画的形式对科学类知识进行讲解,避免 出现过于晦涩难懂,学生对教师不知所云的情况。 情感基础: 丰富的感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一年级学生也对这 些感官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带 领学生从看、听、摸、闻、尝等多重角度感知、发现、欣赏自然 美、生活美、艺术美, 并学着用美术语言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之情。
大观念 我们要善用奇妙的感官体验世界,发现生活之美。
关键问题 如何运用奇妙的感官来探索世界,用美术语言表现我们的感受。
单元教学 目标 学生将知道: 1.我们的感官有哪些,怎样使用它们。 2.感官运作的基本原理。 3.不同点、线、面、色彩与不同感觉之间的联系。 学生将做到: 1.用感官捕捉感受,体会生活。 2.初步尝试画感官,记录有趣的发现,留下当下的感觉。 3.通过欣赏、体验, 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与色彩等形式来表达 感觉。 学生将理解: 1.感官帮助我们体会世界,享受探索的快乐。 2.感受人体像一台精密而复杂的机器,每个器官有其存在的功能 和价值,缺一不可。 3.用美术语言表达抽象感觉的乐趣,激发其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 情感。
单元评价方案
单元表现性任务 单元任务评估要点
通过观察、游戏 等活动引导学生自 主探索,充分打开我 们的感官, 感受视 觉、嗅觉、触觉、味 觉、听觉给我们生活 带来的神奇体验,了 解感官的秘密,并将 自己的感觉以绘画 形式记录下来。 学生能够利用感官探索生活、发现生活,欣赏抽象艺术 作品,理解画家通过点线面色等元素传达的艺术情感,用艺 术角度欣赏奇妙的感觉。(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通过手绘、添画等形式初步尝试画五官,并用 点线面色等元素表现我们的感觉。(艺术表现) 学生用绘画等形式大胆表现生活中的各种感觉,充分 打开感官,大胆进行创作。(创意实践) 学生理解点线面色与人类感觉之间的关系,感悟丰富 的感官体验给我们带来了更加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更好地 体验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感情。 (文化理解)
单元课时设计
课题 打开我们的感官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造型 ·表现 作者
教学目标
知道 我们的感官有哪些,怎样使用它们。
做到 用感官捕捉感受,体会生活。
理解 感官帮助我们体会世界,享受探索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感官的种类,充分打开我们的感官捕捉感受,体验世界。
难点 如何充分打开感官并用其探索世界,发现探索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师 绘本《了解感觉——奇妙的感官》、涂色后的纸杯电话、实物投影仪、 PPT 课件、画具、装饰后的节奏瓶、游戏魔盒。
学生 丙烯马克笔、装好石子或红豆等颗粒物的塑料瓶、用棉线链接的两个 纸杯(纸杯电话)。
作业练习
内容 1.用大小不同的点或者用粗细不同的线条装饰纸杯电话。 2.将喜欢的图案画在节奏瓶上,进行装点。
形式 在实物上用丙烯马克笔进行绘画。
材料 丙烯马克笔、纸杯电话、节奏瓶。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活动 导学活动
阅读绘本 初探感官 教师带领学生在投影仪或教学 课件中,共同阅读绘本《了解感 觉——奇妙的感官》。 创设有趣探索情境,引出课题。
学生分析说说绘本中的小朋友 分别有哪些感官,给他带来了哪 些不同的感受。 生自主思考、回顾, 根据生活经验 和绘本提示尝试说出感官种类。
仔细探索 打开感官 教师小结我们的感官有:眼睛、 鼻子、耳朵、嘴巴、皮肤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看、闻、听、尝、 摸更好地探索世界。 教师小结,给感官分类,让学生有 整体认识,做好充分打开感官的准 备。
请同学上台参与游戏,教师课前 准备好魔盒道具,让学生摸一 摸、闻一闻、尝一尝,猜猜里面 是什么,充分打开感官,感知世 界,体会各感官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做游戏,从触觉、嗅觉、 味觉等方面感知世界。
播放音频和视频,闭眼体会,进 一步感受听觉、视觉等感官给我 们带来的丰富感受和新奇体验。 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感 受,打开多重感官。
装饰物品 丰富感官 出示纸杯电话,探讨这个小道具 可以带来的感官体验,如何将其 丰富。对比教师装饰完成彩色的 纸杯电话,说说视觉上的体验, 并同桌合作,用点或线装饰自己 的纸杯电话作品。 带领学生用点、线等元素装饰纸杯 电话,选择简单的色彩。
玩一玩、赏一赏纸杯电话,对比 各自的装饰手法有何不同,对比 大小不同的点、粗细不同的线给 人带来的不同视觉美感。 通过对比学生作品,小结不同大小 的点、不同粗细的线的美感。
欣赏更多装饰性图案,丰富视觉 感受。 创作:以个人为单位,用丙烯马 克笔以喜欢的图案或点线装饰 巡视辅导。
节奏瓶。
展评: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展示
各自的节奏瓶,欣赏其带来的视
觉美感。摇一摇,对比不同填充
感官游戏 拓展延伸 物带来的听觉感受。 小小节奏瓶给我们带来多重感官 体验,回应本课主题,跨学科融合。
拓展:拿出节奏瓶,在老师的带 领下作为小小音乐家,演奏有趣 的节奏。
板书内容
打开我们的感官 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皮肤 看、闻、听、尝、摸 点 大小 线 粗细
评价要点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运用不同感官,勇敢表达自己对感官的体验和理解,表扬 学生对同一事物的多角度思考。 从以下角度进行评价: 1.学生说出有哪些感官,如何使用我们的感官。 2.学生能充分开发自己的感官,体验世界。 3.学生能用简单的点线对物品进行装饰。 4.能从多角度评价自己与他人作品。 5.能跟着老师使用节奏瓶敲击音乐。
单元课时设计
课题 感官的秘密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综合 ·探索 作者
教学目标
知道 感官运作的基本原理。
做到 初步尝试画感官,记录有趣的发现,留下当下的感觉。
理解 感受人体像一台精密而复杂的机器,每个器官有其存在的功能和价值, 缺一不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探索感官的秘密,了解感官运作的原理,尝试留下当下的感觉。
难点 理解感官是如何运作的。
教学准备
教师 教学课件、绘本《眼睛的故事》、投影仪、示范作品
学生 胶棒、水彩笔、2-3 朵鲜花
作业练习
内容 1. 用简单的线条画眼睛或其他五官的基本构造。 2. 使用落花等综合材料创作一幅花卉主题作品,留下鲜花的感觉。
形式 在纸上用线条勾勒。 在纸上粘贴鲜花,后用水彩笔添加落叶等造型进行装饰。
材料 两张白纸、鲜花、水彩笔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活动 导学活动
谈话引起 回想 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打开 我们的感官》, 说说我们有哪些 感官,引入本课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感官类型,小结 如何利用感官探索世界, 引出课 题。
初探感官 秘密 复习上节课阅读的绘本《了解感 觉——奇妙的感官》最后故事情 节:人体的指挥中心——大脑会 对人们所感受到的原始信息进行 加工处理,并让身体做出反应,人 类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需要各 部分配合才能完成。 带领学生对之前内容复习,并引导 出大脑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进一 步探索感官们与大脑的关系,理解 感官的秘密。
观察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五官的外形,说说他们像什么。 各五官并不仅仅像表面看到的, 研究眼睛秘密。 共同阅读绘本《眼睛的故事》,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我们的感 觉需要通过神经传达给大脑,并 由大脑做出决策。 举一反三,耳朵和鼻子等感觉器 官也需要通过神经将感受传达给 大脑 , 这就是感官的秘密。
尝试表现 感官 学生在练习纸上,跟随老师用简 单的线条画一画眼睛的构造或基 本成像原理。 教师带领学生一步步进行绘画,表 现眼球、瞳孔、神经的器官,通过 绘画加深对感官秘密的理解。
正确使 用感官 播放视频,如何正确使用感官,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阅读时 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听音乐时声 音的大小等。 引导学生在认识感官的同时养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
留下我 的感觉 感官给我们带了丰富的生活体 验,但是外部世界往往是变化万 加深学生对感官的理解,进一步探 索感觉。
千的,以水为例,展现水的不同 形态,如:冰、雨、气泡水、糖 水等,在探索世界时往往需要各 感官的配合。
引发学生思考,瞬息万变的世界, 如何留下我们的感觉,生自主探 讨。 教师带领学生用鲜花和水彩笔创 作留下花卉感觉的作品。 展示评价。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创意无限。 先将鲜花用胶棒等固定在纸面上, 后用水彩笔画树叶等装饰,加强视 觉感受。
启发课 后探索 除了制作成纸面作品,还可以用 拍照、录音、摄像等方式更好地 留下我们的感觉。 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世界,记录 生活。
板书内容
感官的秘密 眼睛 耳朵 嘴巴 鼻子 皮肤 神经 大脑
评价要点
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答案并不唯一。对创作时有想法和动 手能力强的孩子进行及时表扬和赞赏。 从以下角度进行评价: 1.学生理解感官的基本运作原理。 2.学生知道各感官之间的合作才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 3.学生能积极参讨论,发表自己想法。 4.学生能跟随老师用线条表现眼睛原理。 5.能利用手头绘画工具,创作主题作品。 6.充分利用感官,课后继续观察生活,热爱生活。
单元课时设计
课题 表达我们的感觉 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 造型 ·表现 作者
教学目标
知道 不同点、线、面、色彩与不同感觉之间的联系。
做到 通过欣赏、体验,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与色彩等形式来表达各种 感觉。
理解 用美术语言表达抽象感觉的乐趣,激发其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不同感觉与点、线、面、色彩之间的关系,用美术语言表达我们 的感觉。
难点 引导学生用点线面色表达抽象艺术,记录感觉。
教学准备
教师 PPT课件、范画、分组准备道具盒(里面有糖果、毛绒玩具、磨砂纸 等等物品)
学生 练习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作业练习
内容 1.尝试用点、线表示道具盒中物品给人的感觉。 2.用美术语言表达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感觉。
形式 绘画。
材料 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活动 导学活动
设疑激趣 出示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 说说画面中的组成部分,猜猜作 者表现的是对什么的感觉。 引导学生对大师作品进行观察赏析 , 揭示课题。
逐层深入 简单介绍抽象艺术概念,用美术 语言表现非具体的事物。 对比出示两幅作品,比较其点和 线给人的不同感觉,揭示本课将 用点线面来进行创作。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画面理解。
播放视频,感受点和线条的表现 形式,如可以快乐时用跳跃的点 ,波浪线,心情平和时用直线, 心情愤怒时用锯齿线等等。 学生讨论说说准备用什么样的点 表现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自主交流,感受点和线丰富的 表现力。
你画我猜 以小组为单位,打开桌上的道具 盒,在练习纸上尝试用点、线表 现其中道具给人的感觉,作业完 成后其他同学猜一猜他画的是什 么感觉,作简单点评。 以游戏形式,比较不同感觉的用点 、用线有何区别。
色彩联想 欣赏图片,感受不同色彩给人的 视觉感受,如火焰的图片给人感 觉温暖,冰雪的颜色给人感觉寒 冷等等,体会不同色彩在表现感 觉时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感受色彩丰富的表现力, 鼓励大胆用色。
乐趣创作 欣赏大师作品:吴冠中《春潮》 、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 特罗斯勒《清脆的声音》,说说 在其中找到了什么点线面,体会 画家想表现的感觉。 感受大师作品丰富的表现力,学习 画家用笔用线。
观摩教师示范,进一步学习如何 用 演示绘画步骤。
学生创作:选择自己想表现的感 觉,用点线面色的形式创作表现 。 展示评价。 巡视辅导,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 困难。
拓展延伸 欣赏毕加索另一幅作品《和平鸽 》,感受人们对和平的渴望,热 爱世界,珍惜和平。 首尾呼应,在学生心中播下向往和 平的种子。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用绘画 记录此刻感受。
板书内容
表达我们的感觉 点 线 面 色彩
评价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参与课堂互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 法。对点线面色与感觉之间的关系是否理解,能否大胆地用点线面色以绘画的形 式表达自己的感觉。鼓励学生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创意。 从以下角度进行评价: 1.欣赏抽象艺术,理解艺术家寄托在画作中的感情。 2.学会运用不同造型的点线面进行绘画创作。 3.能选择恰当的色彩表达感觉。 4.达成热爱世界、热爱生活、珍惜和平的感情。
小学美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学习主题 圆圆的中秋
学 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一年级
学情分析 认知水平:“中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一 年级的孩子知道中秋节时天上的月亮很圆,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 节日,但是对于月亮的变化、故事以及寓意并不知晓,对于团圆 美好的中秋文化也并不理解。本单元为学生提供了了解月亮、走 进中秋的机会,也加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一年 级的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 和探究心,所以学生会更乐于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探索月亮之美。 能力水平: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美术学习兴趣浓厚,也具备一 定的生活感知能力,能够在日常的经验中了解到中秋节的故事和 习俗。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剪贴技能, 他们敢动手、 爱提问,大多数同学能自信、大胆、自由地用美术形式和语言表 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低年级的孩子依旧天性爱玩,所以本单元 通过轻松的教学形式,做到在玩中学。 情感基础:中秋是孩子们每年都要过的传统节日,他们对中 秋、月亮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同时, 一年级的孩子对未知是充 满好奇的,所以本单元将会带领学生看月亮、讲故事、画月亮、 做月饼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团圆美好的中秋文化。
大观念 团圆美满的中秋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
关键问题 如何用多元的艺术表现手法,体现月亮之美和中秋之情?
单元教学 目标 学生将知道:知道和月亮相关的图形寓意,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学生将做到:观察月亮的变化,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关 于月亮的故事。 学生将理解:借物抒情是美术作品常用的方法。
单元评价设计
单元表现性 任务 单元任务评估要点
运用所学的中 秋节知识将创 意转化为具体 成 果 美 化 生 活,绘制表现 不同形状的月 亮,合作创作 月亮的故事, 用黏土制作月 饼 形 状 小 饰 品。 学生了解月亮的基本知识、掌握月亮不同时期的形状和变化, 知道中秋节的习俗,体会到月亮的科学与艺术之美。(审美感知) 学生能用绘画、剪贴的方式表现不同形状的月亮,也能发挥 想象,用绘画的方法创作出我们的月亮故事。(艺术表现) 学生能掌握用揉、搓、拉、压等黏土制作技法,用黏土制作 有趣的月饼形状中秋小饰品。(创意实践) 学生能通过古代艺术作品体会到月亮背后的图形寓意,理解 圆月和月饼寄托着人们对团圆美满的期盼,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文化理解)
单元课时设计
课题 月亮,你好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造型 ·表现 作者
教学目标
知道 月亮的知识、形状、变化。
做到 用绘画、剪贴的方式表现不同形状的月亮。
理解 月亮的科学与艺术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察了解不同时期月亮的变化,通过实践体验探索月亮的乐趣。
难点 能用绘画、剪贴的方式表现不同形状的月亮,体会到月亮之美。
教学准备
教师 画具、剪刀、胶棒、PPT 课件、实物投影仪、月相盒。
学生 画具、剪刀、胶棒。
作业练习
内容 用绘画、剪贴的方式表现不同形状的月亮。
形式 在素描纸上用蜡笔或水彩笔作画或者用手和剪刀创作不同形状的月亮。
材料 蜡笔、剪刀、胶棒、素描纸。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活动 导学活动
初遇月亮 从月的古文字了解月的外形与 特征,既揭示了本课内容,又给 月亮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 教师手写月字甲骨文,引出课题。
解密月亮 通过课堂视频、猜谜、抢答游戏, 带领学生学习月亮的自然科学 知识,体会月亮的科学之美。 组织学生分享、谈论、抢答, 给他 们带来认知上的冲击,从而体会到 月亮的魅力。
通过观察月相盒,发现不同时期 月亮的形状变化,从而进一步了 解月亮的名称与形态。 组织小组观察,总结月相变化与不 同时期的形状特征。
绘出月亮 欣赏月亮的摄影作品, 任务一:学生尝试用水彩笔画月 亮。 教师示范、师生合作,实操演练, 掌握绘画、剪贴等方法表现不同的 造型特点的月亮。和绘画方法。
欣赏名画中的月亮,体会艺术家 是如何表现心中之月的,启发学 生用撕、剪贴等多元的方法表现 月亮。
创作:用绘画或剪贴等不同的美 术方法表现出你心目中的月亮。 巡视辅导。
展评:“你好,月亮 ”,互相观 摩评价。 组织互评,点评。
向往月亮 欣赏用身边的物体创意表现月 亮的变化。听月亮的故事, 幻想 月亮上的生活。 欣赏故事,表达对月亮的向往之 情,引入第二课时。
板书内容
你好,月亮 名称:婵娟、玉盘、玄兔 形状:蛾眉月 上玄月 满月 下玄月 (范画)
评价要点
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包括想象、交流、表现与评价。对于乐于分享、勇于思考、大胆尝 试的孩子多加赞赏、肯定和鼓励。同时,不要过分关注学生画面的完整与鲜亮,而要站在尊 重学生个性表达的立场上仔细阅读每一幅学生的作品,去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去寻找画面 中创造性的本质所在,然后加以肯定并提出建议,满足孩子发展的真正需要。
单元课时设计
课题 月亮的故事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造型 ·表现 作者
教学目标
知道 月亮相关的故事、传说和图形寓意。
做到 能用绘画的方法创作出我们的月亮故事。
理解 月亮背后是人们对于美满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月亮的传说与故事,通过艺术实践体会月亮的图形寓意。
难点 能通过奇妙的想象,用绘画的方法创作出月亮的故事,感受月之美。
教学准备
教师 画具、PPT 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 画具。
作业练习
内容 用绘画的方法创作出属于我们的月亮故事。
形式 在素描纸上用水彩笔作画。
材料 水彩笔、素描纸。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活动 导学活动
月亮里的 故事多 用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引入本 课,鼓励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知道 的关于月亮的故事。 教师说故事、学生接故事, 引出课 题。
由月圆联想到中秋节,读一读关 于月亮的诗歌,再通过欣赏古代 画像石、绘画、刺绣等艺术作品, 带领学生通过传统文化体会古 人的审美,学习月亮后背的图形 组织学生分享、谈论、欣赏、交流 关于月亮的诗歌、故事与传说, 让 学生获得对月亮审美的、立体的、 综合的认识。
寓意。
我们的月 亮故事 欣赏月亮的创意作品,激发学生 想象力,分享你的月亮故事。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月亮的“变” 是人们想象的发源,更是打开孩子 想象的入口。通过艺术作品、经典 形象、绘本故事, 唤起孩子对月亮 的特殊情感,开拓一片宽广的想象 空间。
共读绘本《这是一个... 的夜 晚》,思考绘本中每一晚的月亮 都有什么样的故事。
教师示范用添加、变形的方法把 月亮变成一幅有趣的画面。 任务一:发挥你的想象,尝试用 添加、变形的方法把不同形状的 月亮变成一幅有趣的画面。 欣赏绘本、教师示范、实操演练, 激发学生创意的想象。
欣赏传统文化绘本《月亮走我也 走》、《月亮之歌》从中再次体 会月亮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
邀请函:小朋友,我想邀请你到 月亮上去旅行,请你和小组成员 一起谈论以下问题。 1、你想邀请谁和你一起到月亮 巡视辅导。
上去? 2、你用什么方法到月亮上去? 3、在月亮上将会发生什么有趣 的事情? 创作:分小组,用绘画的方法创 作出属于我们的月亮故事。
展评:“我与月亮的故事 ”,互 相观摩评价。 组织互评,点评。
我们的节 日——中 秋节 天上圆月,人间团圆,中秋节正 是这样一个因月亮而生的节日。 抛出问题:你知道中秋习俗和诗 歌吗? 抛出问题,引发思考,为第三课 时做准备。
板书内容
月亮的故事 故事: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猴子捞月 寓意:美好、圆满、故乡、思念 方法:添加、变形 (范画)
评价要点
充分利用绘本资源和优秀学生作品资源,起到启迪、开发的作用,从预设的欣赏与观察,到 自由的想象生成,实现教与学融合。对于乐于分享、勇于思考、大胆尝试的孩子多加赞赏、 肯定和鼓励。在绘本操作层面,不需要过分强调绘画技法操作要点,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提供 最大可能性,从画面的故事和效果出发,加以鼓励评价。
单元课时设计
课题 圆圆的中秋 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 造型 ·表现 作者
教学目标
知道 中秋节的习俗。
做到 能用黏土制作月饼形状的中秋小饰品。
理解 借物抒情是美术作品常用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关于中秋节的诗歌、习俗,知道月圆象征着美满团圆。
难点 能使用黏土,掌握用揉、搓、拉、压等方法制作出月饼形状的中秋小饰品。
教学准备
教师 超轻黏土、黏土工具、PPT 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 超轻黏土、黏土工具。
作业练习
内容 用黏土制作月饼形状的中秋小饰品。
形式 在超轻黏土制作。
材料 超轻黏土、黏土工具。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活动 导学活动
和和美美 咏明月 回顾上节课留下的问题,学生自 由朗诵诗歌、分享自己了解的中 秋节习俗。 组织学生吟诵关于月亮的诗歌,分 享中秋节的习俗,承接上一课时, 引入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团团圆圆 过中秋 观看从秦汉到唐朝、宋朝、明清 的中秋节习俗演变:从祭月望月 赏月到祈盼团圆。通过对比, 使 学生对于中国传统佳节有了更 加全面、立体的认识。 组织学生观看、讨论、欣赏中秋节 的习俗变化,通过名画了解古人是 如何过中秋的,进而体会中国人把 对生活的期盼寄寓中秋佳节之中。
开开心心 做月饼 视频观看大厨做月饼的过程,了 解美味的月饼是如何做出来的。 带领学生了解美味的月饼制作过 程,在美术课堂用手工黏土的方法 复刻出大厨手中香甜的月饼。学生 尝试、教师示范、小结点评、美化 装饰、欣赏启发, 通过一系列艺术 实操演练,学生能够掌握制作黏土 手工的基本技法。
带领学生在课堂上用超轻黏土 制作月饼形状的中秋小饰品。学 生初步感受超轻黏土的材料特 性。 任务一:尝试用超轻黏土做出月 饼的圆圆扁扁的外形。
教师示范揉、搓、拉、压等制作 技法。学生尝试在月饼外形的基 础上继续美化装饰。同时, 欣赏 设计师与学生的优秀作品,启发 学生创意表达。
创作:使用超轻黏土,试着用课 上学习的揉、搓、拉、压等方法 制作出有趣的月饼形状中秋小 饰品。 巡视辅导。
展评:“圆圆的中秋 ”,互相观 摩评价。 组织互评,点评。
团圆美满 中秋节 把制作的中秋小饰品送给爸爸 妈妈或者好朋友。 学生评价、总结: 通过本单元的 学习我学到了、做到了、理解了 哪些内容。 带领学生回顾、总结整个单元的 学习。
板书内容
圆圆的中秋 中秋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习俗:赏月、吃月饼、玩花灯、猜谜、饮桂花酒 方法:揉、搓、拉、压 (示范)
评价要点
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可以从掌握黏土基本技法、月饼饰品造型把握、装饰有趣、色彩丰富等 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在本单元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自然,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所以在评价中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同时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以及教师和家 长的评价。在整个单元学习完成后,不仅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也体会到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小学美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学习主题 泥玩具
学 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一年级
学情分析 认知水平:玩具是学生们都很喜欢的,但是都市生活中的学生 对于泥土和泥塑玩具可能比较陌生。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泥塑 这一艺术形式,往往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被泥塑材 料的可塑性和变化性所吸引。 能力水平:在泥塑方面,一年级学生通常处于基础技能掌握的 初级阶段,他们刚开始学习如何揉捏、搓长、压扁等基本的塑形 操作。这些基础技能的学习对于他们后续进行更复杂的泥塑创作 至关重要。但是如何理性地进行造型和色彩的概括,对学生来说 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教师需要耐心指 导,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基础技能。 情感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民间艺术品了解有限,对其 所传达的吉祥寓意知之甚少,但这个阶段的孩子又非常愿意去积 极主动探索新知识,对美术也充满了极大地兴趣。
大观念 泥塑工艺是民间艺术的瑰宝,需要创造性继承与发扬。
关键问题 如何简化难度,让学生并运用民间泥玩具造型概括、色彩艳丽的 表现方法创作作品?
单元教学 目标 学生将知道: 1.我国各地民间泥玩具的艺术特色以及美好寓意与造型特点; 2.民间泥玩具的设色特点和泥玩具的美好寓意与造型特点。 学生将做到: 1.用搓、捏、贴等方法制作一件有趣的泥玩具; 2.让学生在捏泥涂色的过程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美感和持久魅 力。 学生将理解: 1.在创作中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情感,启发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
认知与喜爱,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美化生活的愿 望; 2.知道泥玩具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在潜移默化中快乐地承担起民 间文化的传承、交流之责。
单元评价设计
单元表现性 任务 单元任务评估要点
在了解民间泥 玩具的基础造 型和色彩特点 的基础上,通 过动手实践, 体验泥玩具的 制作过程,感 受 创 作 的 乐 趣。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地域的泥玩具作品,让学生感 受到泥塑艺术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和情感表达。通过对比、分析泥 玩具的线条、色彩、形态等元素,学生逐渐建立起对美的认知框 架,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审美感知) 通过掌握揉、捏、搓、压等基本泥塑技法,尝试将脑海中的 想象转化为具体的泥塑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学会运用色彩 搭配、形态塑造等艺术手段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使作品更加生 动有趣。(艺术表现) 在掌握基本泥塑技法的基础上,学生被鼓励发挥想象力和创 造力,进行创作。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创 作。在创意实践中,学生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解决问 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意实践) 通过介绍泥塑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民俗意义等内容,引 导学生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在创作中传达自己对 生活的情感,培养对民间艺术的认知与喜爱。(文化理解)
单元课时设计
课题 手捏玩具 课时 第 1 课时
课型 造型 ·表现 作者
教学目标
知道 欣赏不同地域的民间泥玩具,知道我国各地泥玩具的风格大不相同。 了解民间泥玩具造型概括、多样的特点。
做到 了解泥玩具的制作过程,知道捏、揉、搓、压、上色等方法,能够仿 照或者创造一个传统泥玩具形象。
理解 发现泥玩具工艺是民间艺术的瑰宝,感受劳动人们就地取材,以及无 拘无束的想象力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泥玩具的艺术特色并尝试制作一件有趣味的泥玩具作品。
难点 运用民间泥玩具造型方法制作可爱的泥玩具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 泥玩具、课件、示范作品、陶泥、陶艺工具。
学生 陶泥、陶艺工具。
作业练习
内容 学习民间泥玩具造型方法,创作一件可爱的泥玩具形象。
形式 用陶泥捏一个造型生动可爱的泥玩具形象。
材料 陶泥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活动 导学活动
第一环节 ( 激趣导 入) 师生交流讨论自己最喜欢 的玩具。 欣赏苏汉臣的《货郎图》, 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中发现哪些 玩具? 教师总结:这么多的小朋友 围着货郎,他的货车真是一个流 动的百货商店!小小的货车上不 仅有锅碗瓢盆、瓜果糕点、琴棋 书画,还有琳琅满目的儿童玩 具。引出本课课题,明确本课学 习任务。
第二环节 (观察体 验,品味 泥玩具之 趣) 1. 历史源远流长 请同学们猜一猜最早的泥 玩具是什么样? 了解什么是泥玩具,它最早 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早期泥玩 具造型粗狂、色彩单一,随着时 代、技术和历史文化的演变, 泥 玩具也不断发展。 教师介绍各时代泥玩具的发 展变化,总结从新石器时代至今, 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到现代已成为 重要的艺术品种。
2.种类丰富多样 我国地大物博、人文荟萃, 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泥玩具, 你知道有哪些代表性泥玩具 呢? 小组讨论:请你观察老师带 来的不同类别泥玩具作品,说说 他们的造型特点。 (1)无锡惠山泥人:它是 我们江苏地区最有名的泥塑,微 笑的大阿福是惠山泥人的代表。 大阿福的历史非常久远,憨态可 掬的造型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 期盼。 (2)山东高密泥叫虎:老虎 头部夸张,近似方形,表现老虎 的威风凛凛和百兽之王的气势。 制作时首尾两段,中间用高强度 纸、皮革连接,按动头或尾会发 出“咕咕 ”的声音。 可请学生上台试玩。 (3)河南浚县泥咕咕:这种 色彩独特的泥玩具产自河南浚 县,这只鸟儿造型非常夸张,圆 鼓鼓的肚子像个皮球,黑色的身 上装饰满满的彩色花纹,特别绚 丽。你们看,尾巴这还有一个小 孔,你们知道有什么用吗?(播 放视频)原来它是能吹响的泥玩 具。除了鸟,泥咕咕的造型还有 很多种,我们一起来看看。 (4)兔儿爷:兔儿爷是北 京民间一种独特的泥玩具,它的 形式为兔首人身,是老北京过中 秋节时的一种吉祥物件。 教师展示不同地域的泥玩具。 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件喜欢的,从 造型上说说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观察泥玩具特点,发 现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不同地方的 泥玩具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和色彩。
(5)凤翔泥塑:凤翔泥塑以 其精美的造型设计而闻名。艺术 家们灵感源自自然界的万物以 及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第三环节 (探索发 现,制作 泥玩具之 法) 一块普通的泥巴如何变成有 趣的泥玩具呢? 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制作泥玩具 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捏出造型, 第二步是装饰色彩。明确本节课学 习内容以造型为主。
对比真的公鸡和凤翔泥塑的 公鸡,你发现泥塑玩具的特点是 什么?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泥玩 具造型简单概括的特点(板书:简 单概括)。教师出示更多的基本型 组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捏出哪些 动物。用简单的造型降低学习难度,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观察教师示范制作,分析。 练习一:用基本型概括的方 法,试着捏出一组基本型并组合 成你喜欢的动物或者人物。 教师示范制作,实操演练,用 基本型概括。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教师 巡视辅导,并点评。
出示泥塑动物外形剪影,猜 猜分别对应的是什么动物,你是 如何发现的? 引导学生观察剪影造型,发现 泥塑之所以造型如此生动传神,是 因为作者能够抓住所塑对象的特 征。(板书:突出特点)
说说你喜欢的形象有哪些特 征? 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捏泥玩 具? 引导学生总结手捏玩具的具体 方法有:捏、搓、贴、挖、推等。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教师示范添加特征和细节。 作业二:调整造型,用、捏、 搓、贴、挖、推等方法为你的作 品添加特征和细节。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展评:将作品放在展台上, 针对同学创作的泥玩具的形象、 制作技巧、作品效果开展自评和 互评。 (教师可用投屏软件直播展示) 展示学生制作的泥玩具,并引 导学生分析评价。
第四环节 (拓展小 结) 欣赏泥玩具的色彩美。 提出第二课时要求,布置下节 课准备的颜料和工具。 安排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教 室背阴处阴干。
板书内容
第 1 课 手捏玩具 造型:简单概括 突出特征 方法:捏、搓、贴、挖、推、刻
评价要点
1.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互动交流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一定形态和特色的泥玩具作品。 3.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体验到泥塑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4.学生是否对中国民间泥塑文化产生兴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单元课时设计
课题 彩绘玩具 课时 第 1 课时
课型 造型 ·表现 作者
教学目标
知道 了解民间泥塑玩具色彩的特点和寓意。
做到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的过程,能够自主发现色彩搭配的规律,掌握 泥玩具上色的基本技巧,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理解 在创作中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情感,理解民间泥玩具中蕴含着的美好祝 福与期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泥玩具上色的基本步骤和技巧,了解民间泥塑玩具色彩的特点。
难点 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搭配原则,使作品既具有民间特色又富有创意。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已完成的泥玩具半成品、各种颜色的颜料、调色盘、画 笔、水桶、抹布等。
学生 第一课时完成的泥玩具半成品、颜料、调色盘、水桶、画笔等。
作业练习
内容 学习泥玩具上色技巧,为上节课的泥胚上色,完成泥玩具作品。
形式 在上一课时的作品基础上,全面完成泥玩具的制作过程。
材料 颜料、毛笔等。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活动 导学活动
第一环节 (回顾导 入) 欣赏晾干后的泥玩具作品。 简要回顾第一课时泥玩具的 制作过程,展示部分优秀作品,激 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观看喻湘莲奶奶的惠山泥人 作品图片,了解到惠山泥人“三 分捏塑,七分画”的特点,看到 它们的色彩,同学们是不是也想 让自己的作品披上彩妆呢? 色彩是泥玩具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能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生动、 有趣,引入新课《彩绘泥玩具》。
第二环节 (讲授新 知) 1.分小组讨论泥玩具色彩特点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泥玩具进 行研究,在组内讨论、交流以下 几个问题: (1)这种泥玩具一般是以 什么颜色作为底色? (2)除了底色外,用的最多 的颜色是哪几种? (3)这种泥玩具身上有哪 些装饰图案? 小组汇报。 展示不同地区的民间泥玩具 图片,引导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它 们的色彩特点。
根据小组汇报总结: (1)泥塑底色多为白色,以 河南浚县泥咕咕和淮阳泥泥狗 为代表的泥玩具多以黑色作为 底色。 (2)泥玩具的颜色多用红、 黄、绿、蓝等色彩亮丽的颜色。 (3)身上的装饰图案以点 线面和吉祥花草、动物图案为 主。 作业一:确定一种风格,并 选择合适的颜色为你的泥玩具 上底色。 观看示范视频,学习上帝色 的技巧。 教师补充为何要先画底色, 是因为在白色底上作画,色彩会 更鲜艳。 先刷底色,为后面的作业预留 晾干时间。教师示范时强调上色时 要涂抹均匀,颜色不堆积,玩具底 部可不上色。
2.了解装饰图案寓意 思考不同图案在民间泥塑 玩具中的寓意,如牡丹寓意富 贵、桃子寓意长寿、鱼寓意年年 有鱼、神兽寓意辟邪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 作品中运用这些色彩寓意。
3.彩绘技巧学习。 使用画笔时,要注意控制水 分和颜料的量,避免颜色过于浓 重或稀薄。 色彩搭配要和谐,避免过于 杂乱无章。 可以适当运用对比色和邻 近色来增强视觉效果。 基础步骤:先上底色,再逐步 添加细节色彩。注意色彩之间的过 渡和融合。
第三环节 (艺术实 践) 作业二:为上节课的泥玩具 进行上色,创作完成一件完整的 泥玩具作品。 注意事项: 1. 上色时要细心、耐心, 注 意色彩搭配和细节处理; 2. 保持桌面和衣物的整洁, 避免颜料弄脏。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 的疑问,并给予个性化的建议。
展评:学生展示自己的上色 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和色 彩运用。 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 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从色 彩搭配、创意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和交流。
第四环节 (拓展延 伸) 通过视频了解传统惠山泥人 面临的发展困境,说说如果你是 非遗传承人你会怎么做? 观看凤翔泥塑国家级传承人 胡新民创新凤翔泥塑视频。谈谈 如果你是一名惠山泥人的传承 人,你会怎么做? 让学生了解传统泥塑在当下的 时代面临的困境,激励学生做传统 泥塑的传承者与发扬者,用智慧创 新,用热情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
板书内容
第 2 课 彩绘玩具 底色:白色、黑色 色彩:红、黄、绿、蓝 寓意
评价要点
3. 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体验了泥塑和彩绘的乐趣; 4. 能独立完成泥玩具的制作并进行彩绘,展现出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通过彩绘制作,独立完成作品,体会到了传统泥塑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和 民族自豪感。
小学美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学习主题 大地妈妈的礼物
学 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一年级
学情分析 认知水平:一年级学生首次接触生活化、实践化、农村化的 美术课。对他们来说这类课程是新奇、有趣且好玩的。但是由于 学生普遍在城市长大,接触乡村的程度不一,因此对基础农作物 相关情况的了解较为匮乏,有些甚至一无所知,便更谈不上体味 其中蕴藏的艺术魅力、深刻意义、质朴情感及人文价值。不过该 学龄段的孩子乐于探索自然,善于主动挖土地中的奥秘,勇于通 过进阶式的亲身实操,逐步领悟大地系列单元学习中所含的隽永 真谛。 能力水平:一年级学生通常会对美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也已通过过半的学期学习初步锻炼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 力。跟随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专业的美术练习,学生能够根据自己 的感受,基于自己的想法去大胆描绘和表达。在这一过程里逐步 掌握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学会使用绘画工具、多种颜色和多 样化的媒材,积极参与由浅入深的有效实践活动,充分培养创作 思维和想象才能,进而建立美术自信。 情感基础:低龄段的学生对土地、谷物、农民的认知始终是 浮于表面而碎片化的,难以自主理解大米四季生长的神奇,意识 到宝贵粮食的来之不易。本单元将让学生在层次性的实际探索、 研讨、绘画、手工制作中,掌握稻米的相关知识,体会田间农作 的艰辛,真正明白“粒粒皆辛苦”的伟大崇高,从而产生对劳作 者的深切敬意。
大观念 大地上的谷物是生长之美的艺术硕果,是劳作之辛的深刻体现。
关键问题 掌握稻米的相关知识,学会采用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充分展现 谷物的四季变化,抒发辛勤农作背后的人文情感,树立珍惜宝贵 粮食的观念。
单元教学 目标 学生将知道: 1.谷物的生长步骤,尤其是水稻的相关知识; 2.谷物的四季变化,从土地发芽到餐桌入口的一系列过程; 3.有关农作的大师绘画作品、古诗词赏析; 4.数字化农田和传统化农田的不同; 学生将做到: 1.用线的造型记录谷物的生长过程; 2.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完成谷物的四季变化; 3.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综合媒材创作大地中稻草人的造型, 培育想象思维,锻炼动手能力。 学生将理解: 1.以眼观、触摸、闻嗅、科学分析掌握谷物生长的知识; 2.通过观察谷物一年四季的变化,了解农民、机器在生产过程中发 挥的作用; 3.感受大地植物长成的神奇之处,了解每一粒大米的来之不易,学 会珍惜粮食,并抒发对劳动者的深深尊敬之情。
单元评价方案
单元表现性 任务 单元任务评估要点
1. 通 过 线 描 表现稻米的成 长过程; 审美感知:学生观察、分析、掌握稻米的生长过程及四季的变化, 深入了解谷物的形态美,亲近自然以充分激发美术创作的灵感。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通过基础性线描、大胆的色彩使用、多种综
2. 用 绘 画 或 拼贴展现大米 的四季变化; 合材料的结合去表现大地中的谷物,展示大地的魅力。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说出数字化农田和传统化农田的不同,在使 用不同媒材为大地妈妈制作稻草人时,培养颜色搭配、艺术创造
3. 用 综 合 材 料为大地妈妈 制作多样造型 的稻草人。 和想象设计的能力。 文化理解:学生欣赏、分析中西方大师的绘画作品,吟诵描述农 忙的诗词,体会粮食产出的不易和辛苦,抒发自己对一线劳作者 的尊敬之情。
单元课时设计
课题 观察礼物——感大地之美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欣赏 ·评述 造型 ·表现 作者
教学目标
知道 谷物稻米的具体生长过程。
做到 用线描的方式表现稻米的成长步骤。
理解 感受种子在大地妈妈怀抱里的变化,激发热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稻米成长时的每一个造型变化,并能通过手绘线描的方式表现出 来,从中体验绘画的乐趣。
难点 能区分并详细表现出多个生长过程,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教学准备
教师 画具、PPT 课件、实物投影仪、稻米实物。
学生 画具、美术习作本。
作业练习
内容 完成稻米成长的形态变化。
形式 用手绘线描的方式在画本上直接作画。
材料 铅笔、橡皮、勾线笔、美术习作本。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活动 导学活动
初识大地 谷物之美 认识最常见的谷物— —稻米,通过猜一猜 的方式活跃课堂的学 习氛围。 教师分发稻米,让学生 通过视觉、触觉和嗅觉 直接去感受。
学生举手探讨课前预习的内容,说一说自 教师在热烈的讨论后
己所知道的稻米的生长步骤。 指出谷物是大地妈妈 怀抱里茁壮成长的礼 物,进而引出课题。
探析造型 用笔提炼 学生观察相关图片资料,掌握稻米的基本 成长步骤。 教师在 PPT 中呈现多张 图片,介绍稻米的生长 过程。
详尽分析,仔细研究稻米在不同时期的具 体形态,如大小、形状、色彩等。 逐个放大图片,学生自 行归纳总结每一个时 期的造型特点。
认真观看教师示范,用线条简约勾勒出稻 米的尺寸、结构等,提示学生可采用不同的 形状去提炼表现。 教师范画,帮助学生 掌握稻米的造型特点 和用线方法。
欣赏作品 完成初绘 欣赏教材中配备的多张学生优秀画作,汲 取他人优点,思考如何绘画自己的作品。 通过观看学习他人作 品,为自己接下来的绘 画打下基础。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采用线描的方式 完成本课作业。 学生实操演练,教师巡 视辅导。
展示评价 抛出疑问 展评:谁画的好,为什么?哪些画面还值得 完善,如何改进? 教师组织自评、互评、师 评。
教师询问学生有关大米和稻子关系的问题。 下课前抛出疑问,引发 学生思考,以便顺利引 入第二课时。
板书内容
观察礼物——感大地之美 谷物成长步骤 (多幅教师范画)
评价要点
1.能在课前尝试了解稻谷的相关信息。 2.能通过视觉、触觉和嗅觉感受稻米。 3.能掌握稻米的成长步骤,并用线描的方式表现出来。 4.能从不同的角度完成自评、互评。 5.能在师评后进一步改进自己的作品。
单元课时设计
课题 呈现礼物——展大地之美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欣赏 ·评述 造型 ·表现 作者
教学目标
知道 水稻的基本知识,及在四季中的培育情况。
做到 用绘画或拼贴的方式展现稻米的变化场景。
理解 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和不易之处,激发对农业工作者的尊敬之情。 了解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不同,认识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优势。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现稻米在四季中变化丰收的特点。
难点 组织大型场景,适当加入人物等细节。
教学准备
教师 画具、PPT 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 画具、美术习作本。
作业练习
内容 稻米从生长到丰收的四季场景。
形式 用绘画或拼贴的方式来展现。
材料 铅笔、橡皮、勾线笔、马克笔、彩纸、剪刀、胶棒、美术习作本。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活动 导学活动
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听农业专家讲 述故事 —— 水 稻小知识。 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了解 水稻的相关情况,激起兴 趣,引出课题。
以四季为基,了解稻米宝宝的一生。 春:春耕-育苗-发芽;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稻米 从成长到丰收的过程,帮
深入挖掘 总结过程 夏:插秧-管理-观花; 秋:成熟-收割; 冬:脱粒-晾晒-冬藏-品尝。 助学生直观清晰地辨识 四季的变化。
小组讨论:哪一个步骤给你留下最深刻的 印象?说出你的理由? 通过讨论的方法帮助学 生加深记忆,为本课的作 业打下基础。
教师示范 欣赏名画 教师示范其中一个季节的主场景绘画,并 邀请学生上台添画。 在围绕主场景的添画中, 帮助学生把控大场面,同 时注意小细节。
欣赏中西方大师的作品: 梵高《播种者》、米勒《拾穗者》、齐白 石《农耕图》。 教师 PPT 出示绘画名作,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 归纳。
欣赏同学的优秀作品:
完成作业 展示评价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采用绘画或拼贴 的方式完成本课作业。 学生创作, 教师巡回指 导。
展评:谁画的好,为什么?哪些画面还值 教师组织自评、互评、师
得完善,如何改进? 评。
拓展延伸 PPT 图片展示我国近现代农耕的状况,启 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感受到农业劳作 者的辛勤付出,从而产生 崇敬之情。
观科技视频,讨论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 不同,见证科学技术的革新对农业的伟大 影响。 让学生见识技术进步带 来的巨大优势,为中华民 族的茁壮发展而自豪。
板书内容
呈现礼物——展大地之美 春:春耕-育苗-发芽; 夏:插秧-管理-观花; 秋:成熟-收割; 冬:脱粒-晾晒-冬藏-品尝。 (教师范画 学生添画)
评价要点
1.能深入了解水稻的相关知识。 2.能充分掌握水稻从种植到丰收的系列过程。 3.能用绘画或拼贴的方式,选择自己喜爱的季节去表现稻米的变化。 4.能理解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不同,见证科学技术革新的伟大影响。 5.能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和不易之处,激发对农业工作者的尊敬之情。
单元课时设计
课题 回馈礼物——创大地之美 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 综合 ·探索 设计 ·应用 作者
教学目标
知道 学会小组协作,采用适合的材料设计稻草人。
做到 运用综合材料为大地妈妈制作稻草人,大胆发挥想象力,锻炼手工操 作和小组合作能力。
理解 体会中国古诗词中的深刻人文精神,为珍惜粮食献计献策。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以多人合作的形式完成稻草人的扎制,注意色彩搭配和造型设计。
难点 能根据各种综合材料的特点,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准备
教师 PPT课件、实物投影仪、在田野里或日常生活中收集的综合材料。
学生 在田野里或日常生活中收集的综合材料、美术习作本。
作业练习
内容 小组团结协作,为大地妈妈设计一个稻草人。
形式 将多种综合材料进行组合搭配,完成个性化创作。
材料 在田野里或日常生活中收集的综合材料。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活动 导学活动
古诗铺垫 吟诵有关农作的诗词 《悯农(一)》、《 悯农(二)》,再次 回顾谷物生长过程的 不易。 复习前两课已学习过的 知识,对相关古诗词有 更深入的理解,揭示课 题。
教师引导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稻草人身体的大致结构。 为学生的作业创作制定 出简易步骤。
教师示范,由学生选择适合的材料,一起完 成完整的稻草人。 让学生参与示范,启发 对已有的综合材料的进 一步思考。
小组协作 小组讨论如何为大地妈妈设计稻草人,尝试 画出简易草图。 完成草图,为平面变立 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多人合作的形式完成稻草人的扎制,注意 色彩搭配和造型设计。 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分 工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帮忙解决制作过程中 遇到的困难。
拓展延伸 展评:哪个组的稻草人最有新意,以投票比 赛的方式评出前三名。 通过比赛的方式,增强 学生的胜负欲,体会集 体力量的强大。
通过本单元三节课的学习,思索如何更好的 节约粮食,为学校食堂提供好主意。 教师引领学生回归人文 初心,即感谢大地妈妈 的赠与,学会珍惜宝贵 的粮食。
板书内容
回馈礼物——创大地之美 结构草图 (教师范例)
评价要点
1.能复习前两课已学习过的知识,对相关古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 2.能灵活运用综合材料制作稻草人。 3.能在分组活动中能顺利的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和合作,高效率完成作品。 4.能在比赛投票中说明自己的观点。 5.能为学校食堂的建设提出好的想法和建议。
小学美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学习主题 形的世界
学 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一年级
学情分析 认知水平:一年级的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初期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往 往比较直观和表面,注重事物的外在形象和色彩。对于形状和颜色的认知 较为简单,能够区分常见的基本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但对形状 的组合理解有限。 空间感知能力较弱,在构图和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上存 在一定困难。 能力水平:手部肌肉发育尚不完全,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例如 在绘画时可能无法很好地控制线条的流畅性和画笔的压力。具备一定的模 仿能力,但创新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启发,鼓励他们发 挥想象力。大多数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进行涂鸦和简单的图形绘 制,但在手工制作方面,如剪纸、粘贴等,操作技巧还不够熟练。 情感基础:他们对美术活动充满好奇和兴趣,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 愿意参与各种美术创作活动。喜欢用图形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由 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美术作品成为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渴望 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赞扬,对成功的体验有较强的需求,因此在教学 中及时的鼓励和正面评价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大观念 形是构成艺术的基石,通过探索创作展现多彩世界
关键问题 如何用简单的形,体现创意有趣的新事物
单元教学 目标 学生将知道: 1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常见的基本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 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一些规律,初步感受图形设计之美。 3. 学生学习拼拼插插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形的立体组合的独特美感。
学生将做到: 1 运用形状添画的创意方式,装点我们的生活。 2 通过简单的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的不同组合,创造出不同图形。 3 运用卡纸为材料,掌握形状变化的基本方法,如切割、组合、折叠等,制 作立体几何作品。 学生将理解: 1 生活中处处存在有趣的形状以及形状的特性。 2 知道对称、重复、组合的形状给我们带来的美的感受并能运用形的组合 装饰生活。 3 能运用拼拼插插作品,装饰生活,让学生感受拼拼插插的乐趣,激发热爱 生活的情感。
单元评价设计
单元表现性 任务 单元任务评估要点
运用所学形状 知识将创意转 化为具体成果 美化生活, 添 画形状,用拼 贴组合的形式 表现各种形, 用纸材料制作 多样形的新造 型 围绕美术核心素养达成目标制定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常见的基本形状;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一 些规律,初步感受图形设计之美;了解古代建筑隼牟结构不仅牢 固还是古人智慧。(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通过形状添画的创意形式,装点我们的生活,通过 简单图形的不同组合,创造出不同图形。(艺术表现) 运用卡纸为材料,掌握形状变化的基本方法,如切割、组合、 折叠等,制作立体几何作品。(创意实践) 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存在有趣的形状,知道对称、重复的形 状给我们带来的美的感受,能运用拼拼插插作品,装饰生活,让 学生感受拼拼插插的乐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文化理解)
单元结构设计
学习阶段 学习任务 小问题 学习活动 学习评价
第一阶段 ( 1 课时) 有趣的形 状: 用手 绘的方式 添画有趣 的形状。 生活中的 物品都有 哪 些 形 状? 1、故事导入:讲述 一个以“形状王国” 为主角的简短故事。 2 、一起找一找教 室里有哪些形状。 3、你知道生活生 哪里还有这些形状 么? 4. 认识 形状 的特 性。 5. 欣赏画家笔下 的形状艺术 6. 教师示范、尝 试练习,评价反馈 1.学生能用手迅 速找到教师里的 形状。 2.每个人能够说 出生活中形状物 品。 3.能够了解形状 特性。 4. 能从多角度评 价自己与他人作 品,记录反馈。
第二阶段 ( 1 课时) 多变的形 状 : 用剪 贴的方式 将熟悉的 形状 重 新 组合。 生活中能 找到哪些 物品由特 定的形状 组成 1. 熟悉的朋友,闪 亮登场。在争论到底 谁的本领大。 2.乘上火车欣赏如 博物馆、欧洲花园、 艺术展馆。 3 尝试使用两种形 状进行联想添画。 (请 2 个同学) 4. 教 师 使 用 希 沃 白板尝试使用形状 组合示范, 1. 学生掌握并 能够 尝试用两种 形状表现新 的物 品。 2.学生能积极参 课堂与小组讨论, 敢于上来示范。 3.学生在绘画与 操作过程中,大胆 创意、构图饱满、 色彩搭配合理。
5. 发现儿童插画、 有趣的图形中,都 有组合变化的形 6. 创作评价 4. 能从多角度评 价自己与他人作 品,记录反馈。
第三阶段 ( 1 课时) 形状大聚 会 :运用 卡纸 ,制 作立体几 何作品 如何用卡 纸制作立 体几何作 品? 1 圆圆、方方、角角 请它们闪亮登场! 2 通过拼积木,为什 么会连在一起,还会 站得这么牢、这么 高? 引出因为积木 之间有插口。 3 通过让圆立起来, 得出至少需要三个 角。尝试练习 4.共同示范,分工合 作,尝试创作,分享 交流。 5.知识拓展:隼牟结 构、生活中的形状大 聚会 1.能完成课上积 木拼搭,了解立起 来的拼插原理。 2.能够通过练习 尝试让圆立起来 3.能灵活运用所学 知识用卡纸制作 作品。 4. 在分组任务 中,我能够顺利与 小组成员交流、合 作完成任务。
单元课时设计
课题 有趣的形状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造型 ·表现 作者
教学目标
知道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常见的基本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做到 运用形状添画的创意形式,装点我们的生活。
理解 生活中处处存在有趣的形状以及形状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常见的基本形状, 不同形状的特点
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将形状组合成富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包括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 方形等
学生 如图形卡片、彩色笔、等
作业练习
内容 用手绘的方式添画有趣的形状。
形式 在画本纸上用马克笔或水彩笔作画。
材料 马克笔、绘画纸。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活动 导学活动
第一环节 (寻找形状) 第二环节 (认识形状) 1、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以“形状 王国”为主角的简短故事,每个 基本形状都是故事中的一位角 色,它们一起冒险、创造,激发 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同学们你们认识形状么?我 们一起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形 状。(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出示 的) 3、你知道生活生哪里还有这些 形状么? ⑴ 世博会广场上的雕塑(圆形) ⑵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入口 (三角形) ⑶ 三角形的蛋糕 ⑷ 金字塔⑸ 滑滑梯…… 认识形状的特性: 1 大自然和生活中有许多三角 形的物体,大家看:(出示 PPT) 找找三角形,三角形的叶子、三 角形的蝴蝶的身体、红领巾、帆 船的帆…… 形状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 常见的包含这些基本形状的物品图 片,如太阳(圆形)、书本(长方 形)、屋顶(三角形)、窗户(正方 形),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小组讨论,引发学生思考 1、当尖尖的角在上面的时候,三 角形显得非常稳定、坚硬,所以很 多设计师就是利用三角形的这个 特性来设计的。 再看,把角转一转,转得朝下,现 在你又有什么样的感觉?倒过来, 三角形就变得很锐利、危险。(引 导学生感受三角形特性)
2 感受圆形;欣赏各种圆形的有 趣设计,请同学们画出自己看到 的圆形物品。(世界上无处不存 在圆形) 3 认识方形:同学们,看看你坐 的凳子是什么形状的?老师这 里有一个羊角球,我请一个同学 上来坐一坐,说说看坐在圆形的 羊角球上和坐在方形的凳子上 感觉有什么不同? (请一个学生 上来坐一坐,并谈谈自己的感 受) 2、安排学生观察圆形物品并表现 出来的环节。学会观察是学习美术 的一种基本能力,观察是学生积累 素材、积累生活的重要手段。(感 受圆形特性) 3 方形由四条线组成,它给我们安 定、对称、方正的感觉。 (感受正方 形特性安定、对称、方正)
第三环节 (欣赏形 状) 欣赏画家笔下的形状艺术 1 除了以上三个形状,还有半圆 形、菱形、梯形、水滴形等。 2 欣赏圆形艺术作品(草芥民生 南瓜) 3 欣赏方形作品(蒙德里安作 品) 4 三角形几何风景画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感悟 生活和美术作品的机会。画出观察 到的有趣细节是学生作业的一个重 难点,可以给学生提供课件、图片 等,让学生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可 以进行观察、描绘。
1.老师来画半圆形(示范时详细 教师示范、师生合作,掌握形状联
第四环节 分解),你能把这个方形联想成 想的技巧和绘画方法。
(奇思妙 什么?
想)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小朋友 的奇思妙想。
3.作业要求学生画一个形状,可 以方方的,也可以长长的,然后 联想、添画。想的时候作业纸可 以横着看,也可以竖着看。在这 个作业环节中,一定要先剪方形, 布置作业要求
再进行联想添画,作业顺序不能 弄反了。 创作:用手绘的方式完成形状联 想。可以适当配上文字说明。 展评:展示联想后作品,观摩评 价。 巡视组织作业点评
板书内容
1. 标题:有趣的形状 2. 左边部分:画出常见的基本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等) 三角形:稳定、坚硬 圆形:滚动性 对称 方形:安定、对称、方正 3. 右侧部分:展示由基本形状联想而成的简单图案
评价要点
1.学生能用手迅速找到教师里的形状。 2.每个人能够说出生活中形状物品。 3.能够了解形状特性。 4.能从多角度评价自己与他人作品,记录反馈
单元课时设计
课题 多变的形状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造型 ·表现 作者
教学目标
知道 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一些规律,初步感受图形设计之美。
做到 通过简单的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的不同组合, 创造出不同图形。
理解 对称、重复、组合的形状给我们带来的美的感受并能运用形的组合装 饰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通过欣赏及创作,发现和体会形的组合的美感,能采用多种表 现方法来表现形的变化。
难点 让学生能合理运用多种形进行组合,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 剪刀、双面胶、彩色纸、水彩笔、大卡纸、PPT 课件、色粉纸等
学生 剪刀、双面胶、彩色纸、水彩笔。 选用颜色不同的彩色纸课前练习剪大小不同的方形、三角形、圆形。
作业练习
内容 小组合作,用剪贴的方式将熟悉的形状从新组合形成新的形状。
形式 画、剪、贴都可以。
材料 马克笔、绘画纸 、胶棒、剪刀、彩色 A4 纸。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活动 导学活动
第一环节 导入 1.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 给你们带来了你们熟悉的朋友, 他们是圆圆,三角,方方,请他 们闪亮登场。PPT1 音乐(进行曲) 2 可是今天他们有些矛盾,在争 论到底谁的本领大呢?老师也 搞不清了。那我们乘上火车到外 面的世界看看,看看他们三个到 底谁的本领大? 把圆形、三角形、方形做拟人化处 理,三个图形模拟人物出场,PPT 设 置舞台背景,并配上学生熟悉的进 行曲,奠定本课的学习氛围。引出 课题。
第二环节 生活中寻 找形状 1.乘上火车到下列三站去找 形,一是为了增加趣味性,二 是尽可能开阔视野 。如博物 馆、欧洲花园、艺术展馆(艺术 家的作品)等都是学生很少去过 或没有去过的地方,让学生感 受到世界真美。 1、这个盒子里藏着圆圆、方方、 三角,我请三位小朋友来摸,摸 到谁,我们就和谁在一起变魔 术。三位学生上台摸形, 并在黑 板上用彩色粉笔进行添画。 3 利用希沃白板示范,让学 生通过快速移动形状的形式,练 习多变的形。(添加延伸到半圆、 扇形、长方形、梯形、直角三角 形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形的组合变化 教师示范、师生合作,掌握两种 形的组合绘画方法。 利用游戏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 趣,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进行设计 添画,初步感受成功,并觉得自 己行,增加自信。 形的家族朋友是拓宽圆形、方 形、三角形的范围,延伸到形的家 族朋友是拓宽圆形、方形、三角形 的范围,延伸到半圆、扇形、长方 形、梯形、直角三角形,便于学生 放开手脚,大胆创作,为下面的组 合做准备。
第三环节 创意组合 多变的形 1、欣赏图片,欣赏形的组合和 变化,发现儿童插画、有趣的图 形中,都有组合变化的形。 2、 一定要请圆圆、方方、三角 或他们的家族到你的作品中去, 不然他们会很生气!方法随便 用,画、剪、贴都可以!。 3、创作:小组合作,用手绘或 剪贴的方式完成形的组合变化 图。可以适当配上文字说明。 展评:展示作品,互相观摩评价。 播放画作赏析。由欣赏学生优秀作 品,延伸到画家的作品、设计师的 作品,进一步感受简单的形,通过 组合可以设计出千变万化的美丽 作品。 教师绘画示范,实操演练通过师生 合作,让学生初步了解怎样来进行 分工合作,怎样来进行复杂的形的 组合。巡视辅导。 组织互评,点评。肯定学生作业的 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 学生下一步的提高。
板书内容
多变的形状 1. 中间部分:画出常见的基本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等) 2. 右侧部分:展示由基本形状组合而成的简单图案 3. 左侧部分:学生作品展示
评价要点
1. 学生掌握并能够尝试用两种形状表现新的物品。 2.学生能积极参课堂与小组讨论,敢于上来示范。 3.学生在绘画与操作过程中,大胆创意、构图饱满、色彩搭配合理。 4.能从多角度评价自己与他人作品,记录反馈。
单元课时设计
课题 形状大聚会 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 设计 ·应用 作者
教学目标
知道 学生学习拼拼插插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形的立体组合的独特美感。
做到 运用卡纸为材料,掌握形状变化的基本方法,如切割、组合、折叠等, 制作立体几何作品。
理解 能运用拼拼插插作品,装饰生活,让学生感受拼拼插插的乐趣,激发 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掌握各种立体形任意组合的插接方法,提高学生对空间的认 识与表现。
难点 指导学生在作业的拼插过程中插得牢、站得稳、想得巧。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硬卡纸、剪刀、已剪好的圆形、三角、方形。
学生 硬卡纸、剪刀、已剪好的圆形、三角、方形。
作业练习
内容 创作一个以几何图形拼接的立体作品。
形式 卡纸拼拼插插。
材料 卡纸、剪刀、胶棒。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活动 导学活动
第一环节 导入 1 朋友们好,我们的朋友圆圆、 方方、三角又来到了我们教室, 请它们闪亮登场! 2 这次同来的还有积木兄弟。你 们谁会拼积木? 3 小小的积木为什么会连在一 起,还会站得这么牢、这么高? 生:因为积木之间有插口。 教师板书 拼 - 插 积木是小朋友熟悉和喜爱的物品, 以积木游戏为开头让学生觉得亲切 又好奇。露一手的积木游戏让学生 初步了解拼拼插插。
第二环节 层层探究 1 我们玩积木时千万别冷落了 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也想变得 像积木一样这么牢、这么高,可 是没有现成的插口呀,怎么办 师:听你的,请你来试一试。用 两个方形吧! 师:要剪多深才合适呢?(小一 点,过一点,一半) 2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把两张 纸都剪上相同的口子。(可以把 两张纸合起来剪,师示范)看看 是不是更牢固。(把拼好的纸反 过来就站稳了) 3 刚才是 2 张方形纸的插接游 戏,现在我们试试圆圆的游戏, 这次难度要高一点。本次游戏 不但要插得牢站得稳,还要让 它站得高。为了让圆圆站得高, 大家想一想最下面一层是不是 要更稳一些? 4 怎样才能更稳一些呢?我们 来比较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第一次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第二次练习 小朋友在剪插口时,不能太浅, 也不要太深,要稍微长点,这样就 比较牢,也站得稳。 (板书:插得牢)
(板书:站得稳) (师拿出一张大圆,4 张小圆) 在大圆上插 1 个小圆;(师进行尝 试站稳) 在大圆上插 2 个小圆;(生猜想) 在大圆上插 3 个小圆;(生练习, 并回答要几个小圆才能站稳) 在大圆上插 4 个小圆; 得出结论:起码要 3 个才能站得稳, 当然越多越稳,稳了才能站得高。 。
第三环节 师生共同 示范 1 共同示范: 问题一:欣赏制作好的立体作 品,分析如何站立。 问题二:教师带领学生分工合 作 师:进行小结,草图是很有用 的,我们可以先画草图再来做, 这样心中会更有数。草图的要 求是简洁明了。 2 欣赏同龄人作品 前几次尝试练习中已对拼拼插插有 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通过师生合作 清晰具体的演示,详细到位的讲解 与提醒,使学生在获取技法的同时 学会合作。
第四环节 实践阶段 作业要求 1. 可以模仿。 2. 也可以创作。 3. 可以单独做,也可以每 组学着老师和合作伙伴的样子 进行分工合作。4. 可以边想边 做,也可以先画画草图后再做。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每组的作品放在课桌中间,把 废纸都收拾好。大家走下来看 一看,说一说,评一评。老师也 走到学生中间与大家一起看, 学生围成一圈: 1.组长介绍作品,合作中有没 有碰到问题 ? 怎么解决 的 做的什么?满意的地 方在哪儿?还有改进的地 方吗? 2. 同组之间进行补充,其他小 朋友评一评。 3. 集体推选优秀作品:站得 稳,插得牢,拼得巧。 4. 老师进行扼要的点评。 通过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集 体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 信。教师也加强了评价的指导性, 旨在通过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 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 展。
拓展延伸 1. 古人很早前就巧妙地把拼拼 插插运用到了生活中 2. 介绍古代建房中的隼牟结构 3. 在生活中,人们到处能利用 拼拼插插打扮这个世界 教师播放图片视频加以讲解,可让 对本课感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探究拼 拼插插的魅力,从而增强了本课的 实效性和延续性。
板书内容
插 一 插 拼 一 拼 剪 一 剪
评价要点
1.能完成课上积木拼搭,了解立起来的拼插原理。 2.能够通过练习尝试让圆立起来 3.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用卡纸制作作品。 4.在分组任务中,我能够顺利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完成任务。
小学美术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学习 主题 学习小帮手
学 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一年级
学情分析 认知水平: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对学具的认识,能够通 过观察识别不同的形状、色彩、材质和功能。 美术的形象性特征有助 于学生认知的发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不同的视觉元 素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本单元“学习小帮手”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了 解各类学具,加强学生观察识别不同的形状、颜色和材质, 并增强了 学生表述的能力。 能力水平: 学生具备基本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但他们愿意 使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自由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这 个阶段,学生更侧重于通过绘画、拼贴等活动来探索和表达,而非创 作复杂的艺术作品。在教学中创设真实情景,从小事做起,锻炼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利用设计改变生活。美术学习更强调体验和游 戏性,通过“看看、画画、拼拼、做做、玩玩”的方式,学生双手的 灵巧性也在美术活动中得以增强,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学生 因“手巧”而“心灵”。 情感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中国的传统学具笔墨纸 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和文化自信。学生在学具设计创作的过程中也是一种情感的表 达方式,学生通过作品表达了主观情绪,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促进 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表达,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观点。
大观念 设计改变生活,学具不仅是学习的工具。
关键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创造,来深入理解和改进他们的学具 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乐趣。
学生将知道:
单元教学 目标 学具的形状、色彩、材质和功能等特点。 学具的基本构造、发展历程、文化内涵与审美意义。 通过观察、使用,了解学具是如何设计的更加合理方便运用。 学生将做到: 观察并描述学具的特点,了解学具是如何成为学习小帮手的。 分享改造学具的想法,对学具进行创意拼搭和装饰美化。 大胆的将自己的创意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改进学具,体验 造型活动的乐趣。 学生将理解: 不同学具在学习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和使用方法。 创意表达的重要性。 设计让让学具即具有美观性又具备实用性。
单元课时设计
课题 我的好朋友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设计 ·应用 作者
教学目标
知道 了解学具的形状、色彩、材质和功能等特点。
做到 积极参与讨论,描述学具的造型特点,探究各类学具实用功能,将 构思创作通过拼搭创作出小作品,对作品进行展评。
理解 关注生活中设计的巧妙应用,体验设计的乐趣,让学生理解设计改变 生活,敢于表现与创作,形成主动探索、创意构思与表现等美术创作 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学具的造型特征,运用“看看、画画、拼拼、搭搭、玩玩”的方 式,将像艺术家一样创作。
难点 能观察身边学具的造型特点,表现创造的新的创意,体会设计的价值 与魅力。
教学准备
教师 书包、剪刀、尺子、铅笔、文具盒、卷笔刀、水彩笔、 PPT 课件等。
学生 书包、剪刀、尺子、铅笔、文具盒、卷笔刀、水彩笔等。
作业练习
内容 将身边的学具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形象。
形式 运用拼一拼、搭一搭的方式,进行组合创造。
材料 书包、剪刀、尺子、铅笔、文具盒、卷笔刀、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活动 导学活动
情景导入 了解中国独有的书画工 具, 了解文具记录传承了文 化。 在假期中, 老师去了南京博物 院,今天老师带来了其中镇馆之 宝之一鎏金银镶嵌宝石兽形铜 砚盒,介绍文房四宝,即笔墨纸 砚,与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密 切相关。
学生回答,你使用哪些文具, 对文具有初步的了解。 现在我们有了更便捷的文具帮 助我们的学习生活,你使用过哪 些文具?教师总结,导入课题。
欣赏交流 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笔,分析 不同笔的外形、材质、功能、 颜色。并和同学们分享。不同 的笔,它们长得不一样,本领 也不一样。 教师出示铅笔、钢笔、水彩笔、 蜡笔,你知道这些笔有什么不同 吗?
学生从造型、功能等多方面分 享自己对学具的观察。 小组讨论,同学们有很多的学习 小帮手,你的好朋友是谁?长什 么样子?它是怎么在学习过程 中帮助你的?哪里最吸引你?
分享创意 观察教师示范,观察分析学具 的造型特点。 教师分享我的学习好伙伴,今天我 把它们请来聚会,让他们互相认识 一下,教师示范组合创意。
如何将学具拼搭出新创意? 创作:挑选出自己的好朋友, 拼拼搭搭,拼出新感觉。 欣赏同学们的文具拼搭创意作品。 提出作业要求,提示同学们操作中 注意安全。
展示评价 展评:展示自己同学具拼 搭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会描述 欣赏作品。 组织互评,点评。
欣赏创意文具视频,了解 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感受设计 美学与趣味。 播放创意文具视频,为接下来的文 学创作注入更多灵感与创意。
板书内容
学习小帮手——我的好朋友 看一看 外形 摸一摸 材质 赏一赏 颜色 用一用 功能 (范画)
评价要点
1. 课堂上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参加讨论,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能够多角度观察学具,清晰的分辨不同的学具。 3. 能够准确描述一两个学具的外形、材质、颜色、功能。 4. 能够用所学方法,结合对学具的了解,拼拼搭搭出创意造型; 5. 认真欣赏同学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能够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喜爱的作品。
单元课时设计
课题 学习小帮手——探秘好朋 友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造型 ·表现 作者
教学目标
知道 观察分析学具的关键结构,知道如何兼具美观与实用设计学具。
做到 用绘画的方式画出学习小帮手的关键结构。
理解 学具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各类学具的设计思路、运作原理,能抓住学具的关键结构。
难点 能运用绘画的形式画出学具的关键结构,并简单地加上文字描述。
教学准备
教师 书包、剪刀、尺子、铅笔、文具盒、卷笔刀、水彩笔、PPT 课件等。
学生 书包、剪刀、尺子、铅笔、文具盒、卷笔刀、水彩笔。
作业练习
内容 运用线描的形式画出你喜爱的学具的关键结构。
形式 在白纸或彩纸上作画。
材料 勾线笔。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活动 导学活动
对比欣赏 导入主题 学生欣赏作品,感受软笔书 法与硬笔书法不同的艺术表现。 出示两幅书法作品,比较他们 是用什么工具书写的?
了解毛笔的结构,实物观察毛笔 与硬笔的区别,找出毛笔的笔尖 由柔软的毛发组成,也是能书写 出气韵生动的书法作品的关键。 介绍毛笔的历史,引导学生探究 毛笔如何书写出粗细、浓淡、干 湿等变化丰富的作品。引出课 题。
探秘好友 笔尺精要 欣赏毛笔制作过程视频,观察毛 笔的捆扎、整形、上胶等制作过 程、体会传统手工艺的匠心独 运。 播放毛笔制作的视频,为什么要 使用毛笔,而不是更方便的硬笔 呢?总结毛笔的设计精妙之处。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 解决真实的问题,思考如何改进 设计学具,分析学具的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