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5 18:52:1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6张PPT)




鲁迅
阅读导航
01
明确目标
02
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03
篇目简介
04
人物形象分析
05
艺术手法鉴赏
明确学习目标
01
1.我掌握了鲁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
2.了解《朝花夕拾》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
3.我掌握了《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能够准确分析人物形象。
4.能够运用答题模板,熟练回答《朝花夕拾》名著阅读题
明确目标
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02
鲁迅(1881-1936)
作者简介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毛泽东




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郭沫若




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朝花夕拾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尽管生活艰苦,仍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 猫 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南下教书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篇目简介
03
《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
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
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
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
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
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
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
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
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
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在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时而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这篇文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阿长的身份及称呼的由来,“长妈妈”的称号原来是顶替了“我家”先前一个女工的绰号而来,长妈妈连自己姓什么也不为人知。
第二部分:作者主要选择了几个典型事例写对长妈妈的讨厌,并写渐渐对长妈妈产生敬意。
第三部分:写哀悼长妈妈,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作者厌烦长妈妈的原因:
一是厌烦长妈妈啰嗦(“常喜欢切切察察”),甚至怀疑长妈妈在家中挑拨是非。
二是厌烦长妈妈限制“我”的行动
三是厌烦长妈妈睡觉占地
四是厌烦阿长繁琐的细节,厌烦长妈妈的许多“规矩”和“道理”,特别是过年的规矩,从压岁钱到祝福语再到吃福橘等等。






作者对长妈妈产生敬意的原因:
一是长妈妈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而对阿长产生“空前的敬意”。这是由“厌烦”到“敬重”的第一次转折。
二是因长妈妈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而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重点描写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虚伪和残酷
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作者得到《二十四孝图》既高兴又扫兴的原因
高兴:①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书中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不识字的人,如阿长,只要一看图便能滔滔讲出一段故事。
扫兴: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安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原因:我即将出发看五猖会,父亲强令背《鉴略》
经过:我艰难地背诵出一段不懂的文字,父亲才让我出发。结果:先前兴奋的心情全没有了情感变化:高兴地笑着、跳着、着--忐忑、担着心地强记--梦幻铁钳的帮助--热门却没有什么大意思。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
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
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一开始总写百草园的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表明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与留恋。
接着写“我”在百草园的生活。然后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以及“我”对这个故事的感慨。
再写冬天时在百草园中的雪地上捕鸟时的乐趣。









第二部分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首先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的特点以及先生的为人。接着写初次见先生,问先生“怪哉”是怎么一回事,没有得到答案。
然后写偷偷到后花园去玩,后花园的乐趣。最后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以及“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描画儿。









故事发生在鲁迅年轻时的绍兴城,鲁迅的父亲患水肿,长年无法康复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神医”来看,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还是死了,而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轿子阔气着呢、生活好得很、还康健,听了如何不叫人生气。

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文章记述“我”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而到南京求学的一段生活经历。
作品先描写了邻居衍太太帮小孩子隐瞒玩闹,又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钱和首饰,并散播流言的事;后描写了作者在中西学堂、雷电学堂、矿路学堂看到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天演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歌颂了“不满现状”的爱国青年形象,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散文,是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以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段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文中写了七个典型事例:①“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⑤看电影事件。②“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④匿名信事件。⑥与藤野先生道别。⑦怀念藤野先生。
“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的4件事:
①修改“我”的讲义,表现先生对学生关心,认真负责
②订正“我”的解剖图,表现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③关心“我”的解剖实习,表现他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关心学生思的进步。
④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况,表现他严谨求实精神,对骨学的浓厚兴趣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人物形象
04
长妈妈
阿长,鲁迅的保姆。她的真实名字并无可考,因为在她之前的女工叫“阿长”,所以大家仍叫她阿长。她生得“黄胖而矮”,夏天的睡相很差,还总喜欢“切切察察”。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粗俗守旧、愚昧迷信但又朴实善良、勤劳忠厚、热心真诚
①教给鲁迅一些传统的习俗和规矩。比如正月初一早上第一句话要说“阿妈,恭喜恭喜”,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人死了,不能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②给鲁迅讲“长毛”的故事。③主动为鲁迅买来他心心念念的《山海经》。④踩死了鲁迅养的隐鼠并嫁祸给猫。




藤野先生
全名藤野严九郎,仙台医专教授解剖学的教授。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他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有正义感,没有民族歧视,平等对待学生。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严谨认真、正直善良、和蔼可亲
(续表)
范爱农
鲁迅的同乡,与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相识。最初与鲁迅有过嫌隙。回国后受到排挤,十分潦倒。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无法在黑暗的社会立足,痛苦失意,最终溺死(鲁迅疑心是自杀)。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孤傲、正直、倔强、疾恶如仇,内心痛苦、悲凉
①留学时期,在同乡会上和鲁迅发生争执;②他因没有学费而无法继续留学,回国后在故乡受到排斥、迫害,只好躲在乡下教书;③与鲁迅在故乡的酒楼重逢,两人叙谈各自经历;④辛亥革命后,他热情高涨,身兼数职,做了很多事,却卷入报馆案风波;⑤鲁迅离开绍兴后不久,他便失业,穷困潦倒,终日借酒浇愁,最终溺死。
(续表)
衍太太
鲁迅儿时的邻居。儿时的鲁迅认为她是一个和蔼的人,长大后逐渐发现她的虚伪自私。她喜欢孩子,也很受孩子们的信任,但她常常背后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出事后又充当老好人。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自私自利、心术不正、爱搬弄是非
①让“我”在父亲临终前大声呼喊父亲,增加了父亲临终的痛苦。②怂恿孩子冬天吃冰;怂恿孩子们打旋子,孩子摔倒后又推卸责任。③教唆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散布谣言,迫使鲁迅离开故乡,去异地求学。
(续表)
寿镜吾
书塾的先生,名寿怀鉴,字镜吾。对学生要求严格,思想却也开明,对爱玩的学生并不严加斥责。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方正、质朴、博学,对学生要求严格
①鲁迅向他询问“怪哉”虫的事情,他面带怒色,拒绝回答;②循序渐进教鲁迅读书;③学生们跑到书屋后面的园里玩耍,耽误了上课,他也不会严厉呵斥。
(续表)
圆而胖的“名医”和“名医”陈莲河
绍兴城的“名医”,实则是讹人钱财的庸医。第一位“名医”,文章里没有交代姓名,只提及了他的长相特征——“脸是圆而胖的”。第二位“名医”陈莲河,颠倒黑白,不分是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江湖骗子。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两人都狡猾,道貌岸然,贪婪,故弄玄虚,草菅人命
(续表)
相关事件
圆而胖的“名医”治病有四招。第一招——“讹”,病人都已经没有脉了,这位“名医”还说“这病我明白了”,收人100元英洋;当主人提出用药还得重一点时,他又收人200元英洋。第二招——“拖”,“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两整年,足以把一个好人给拖成重病,何况父亲本来就有病。第三招——“骗”,故意开一些奇怪的药引。第四招——“推”,实在没办法治好父亲的病之后,便拉陈莲河来替罪,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
陈莲河“巧妙”使用连环套诈骗。第一套——药引:蟋蟀也就罢了,还是什么“原配”。第二套——丸药:“败鼓皮丸”,一吃就是一百多天。第三套——点在舌尖的“神丹”,其实也没有什么神奇。第四套——前世的事,这完全就是瞎扯了,公然的欺骗。
(续表)
父亲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本名凤仪,秀才出身,因屡应乡试未中,闲居在家。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古板严厉,不了解儿童心理,但疼爱孩子
鲁迅对要去看五猖会十分高兴,然而正要出发,父亲却强迫他背熟《鉴略》才能去。
(续表)
艺术手法
05
sorting out important knowledge points of famous works sorting important points
1.既有理性批判,又有温情回忆。
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如《藤野先生》,写“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又如《<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艺术特色
2.以小见大。
作者常摄取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3.反讽手法。
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4.对比手法。
如《五猖会》中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强权教育的反感和批判;《无常》中通过对比“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揭露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5.融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
如《狗·猫·鼠》中作者一边叙述狗、猫和鼠的故事,一边通过议论揭示狗、猫、鼠的本质特征,并对那些“名人教授”加以冷嘲热讽。又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sorting out important knowledge points of famous works sorting important points of famous works sorting out important
名著《朝花夕拾》重要知识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