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01了解古代中国金属冶炼技术、纺织技术和陶瓷技术的发展。 本课以“罗马凯撒大帝德尔丝绸长袍”小故事为切入点,引起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课主题。本课介绍中国古代三种经营形态的手工业,重点介绍发达的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对于本课内容,主要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本课的重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成就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本课通过结合大量图片和材料,问题探究等方式进行讲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难点是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通过学习手工业的发展历史及概况,引导学生从中进行探究思考、总结归纳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重点问题聚焦1.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有何特点和成就?
2.我国古代民间手工业包括哪两种形式?各有何特点?
3.我国古代民间手工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4.我国古代手工业在世界上占有怎样的地位?有何表现?1.发展过程:历史悠久。
(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2.特点与地位
(1)特点: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青铜器青花瓷丝绸(2)地位: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3.代表行业:原始社会晚期西周晚期商周时期两汉时期东汉杜诗南北朝时期掌握了冶铜技术中国已经有铁器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高炉冶铁和炒钢技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灌钢法水排冶铸技术3.代表行业: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制瓷业(1)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2)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
(3)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4)劳动人民的积极创造与聪明智慧;
(5)官营手工业的推动。3.代表行业:(1)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2)商朝: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3)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4)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5)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6)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7)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丝织业 2:汉代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的打扮是:“妾有绣腰褥,葳蕤自生光。”她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夏斗帐,
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焦仲卿妻能有这样的少年生活,能有这样的打扮和装饰,反映了什么?反映了当时丝织业生产十分普遍和发达。生产方式家庭手工业生产目的民营手工业作为农产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经营方式与生产目的2.发展过程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生产力的发展,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雇佣关系。4: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
(2)技术不断进步;
(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4)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
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交流提示】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三个角度列表比较。列表比较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
手工业民营
手工业家庭
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民间私人自主经营农户的副业武器等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民间消费的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不在市场流通在市场流通剩余部分出售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地位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Silk & china最受欢迎的当然是丝绸和瓷器,因此中国也被称为是“丝国”和“瓷国”。2.外输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5:材料 18世纪初,法国有这样一首诗:来啊,观赏这件瓷器,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信息?说明什么?
(2)简述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享誉海内外的原因。答案;(1)材料反映了18世纪的法国人对中国瓷器的赞赏。说明中国瓷器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2)原因:①中国古代手工业品是日用品和艺术品的完美结合,适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②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手工业产品向海外输出提供了便利条件。③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的方式,加强与亚、
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1. 《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D2.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D3.元朝人曾作《木锦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框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输官赋。”下列描述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
A.农户植棉日益普遍
B.农民负担沉重的债务和赋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D4.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A5.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
A.制瓷业开始兴起
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