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城景山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景山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5 20:50:07

文档简介

初一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C B A C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C C C
16.(1)现象:原始农业的兴起。(1分)
(2)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2分)形式: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等。(2分)
(3)先祖:半坡原始居民。(1分)半地穴式房屋(1分)
(4)作物:水稻;(1分)
17.(1)制度:分封制(1分);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1分)
(2)现象:诸侯争霸;(1分)影响:导致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2分)
(3)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工具进步或革新)。 (2分)亭湖新区初级中学2024秋学期初一年级第一次学情检测
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25分钟 卷面总分:30分 命题人:周灵灵 审核人:陈守军
一、选择题(15分)
1.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曾孕育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其中典型代表。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2.山顶洞遗址下层墓地发现三具遗骨,骨架周围撒有赤铁矿粉的圆圈。红色的赤铁矿粉象征着鲜血,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在死者的周围撒赤铁矿粉,祈求给死者以新的生命,显然是原始灵魂不灭观念的反映。该考古发现说明山顶洞人( )
A.已有祭祀观念 B.具有审美观念 C.手工技艺高超 D.过着集体生活
3.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主题纹饰,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和信仰,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出土的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画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这说明良渚文化( )
A.已经形成早期国家 B.宗法制度正式形成
C.可能进入文明时代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4.在大汶口晚期墓葬中,明显地分成大墓和小墓群。大墓中,死者往往随葬大批财物,有的随葬陶器多达120多件,甚至有镂花象牙筒、鳄鱼鳞板、玉铲、龟甲等珍奇物品。而其他许多小墓只有才容得下尸体的小坑,除一具白骨外别无他物。这表明当时(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阶级国家开始建立
C.出现严重贫富分化 D.原始社会已经解体
5.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不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 )
A.农作物的种植 B.铁器的使用 C.家畜饲养的出现 D.聚落
6.司马迁编著《史记》时,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此后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帝,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这体现了( )
A.华夏文明的传承 B.部落联盟的形成
C.禅让制度的确立 D.神话传说的真实
7.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鼍(tuó)鼓、石磬、土鼓等在大墓中随葬的数量、组合和布设位置都是固定和统一的。即使几座大墓的入葬时间至少相距百年,上述规制也无明显变化。据此可知当时( )
A.社会中神权至上 B.中原为引领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C.礼制已初步形成 D.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较频繁
8.《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礼乐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9.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10.右图反映的形势可用于研究( )
A.文明的产生 B.朝代的更替
C.统治的残暴 D.制度的创立
11.《尚书·牧誓》一篇中记载:“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商战于牧野,作《牧誓》。”该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商汤灭夏 B.盘庚迁殷
C.武王伐纣 D.平王东迁
12.下列关于夏商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没有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 D.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13.《史记 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从这段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信息是(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各诸侯国都“尊王攘夷”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楚国是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
14.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推动了“炎黄、东夷、苗蛮”三大族群的同化,这也成为秦汉间所谓“中国人”的三个主要来源,中国至此进入了华夏时代,华夏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便逐渐确立了。材料反映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是( )
A.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 B.战争是华夏族形成的唯一原因
C.战争能促进民族交融 D.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1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面年代轴中对应春秋时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1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摘自《白虎通》
材料二 氏族聚落建立后,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改变了“竭泽而渔”的方法,发展成为可持续创造财富的生产方式。我们的祖先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开始定居生活的。他们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反映的就是农耕文化。
材料三 先从地面向下挖一个圆形土坑,用坑壁做墙壁,然后在地面上沿着坑边埋上一米多高的木棍。为了防止刮风下雨,再用泥和草混合后抹在木棍内外,弄成泥巴墙,还要用火把墙烧硬,最后盖顶,一间房子就建成了。于是造成了这种房子,一半在地面上,一半在地面以下的状况。
材料四 生活在这里(浙江河姆渡)的原始先民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开始步入原始农耕时代。
(1)材料一中的“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1分)
(2)根据材料二找出“农耕文化”的代表性遗址两处。(2分)从材料中找出原始居民开始定居生活的表现形式,至少两种。(2分)
(3)材料三中所描述的是哪一原始先祖的什么样的房屋结构?(2分)
(4)材料四中种植的庄稼主要以什么作物为主?(1分)
17.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周初形势图
图一《周初形势图》 图二《春秋争霸形势图》
(1)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1分)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1分)
(2)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1分)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2分)
材料二
(3)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好分数官网:www.
只荣只
5
瓷特
下载APP查分
关注成绩通知
2024秋学期第一次课堂检测-初一历史答题卡
准考证号
姓名:
学校:
7
[o]
[0]
[0]
[0]
[0]
[o]
[0]
7
[1
[1]

班级:
[21
2]
T2
[2]
[21
[21
3
3
31
[3
[3
4
[4
座号:
4]
[4
[4
[5]
[5
6]
[61
T61
[67
T61
[6
[6]
L7]
[71
[7
[7
[7
[
r81
[81
8
[87
[8
[87
81
8
[9]
[91
[9
[97
91
[91
[9
[9]
.选择题(15分)
1[A][B][C][D]
6[A][B][C][D11[A][B][C][D
2[A][B][C]
[D]
7[A][B][C][DI2[A][B][C][D
3 [A][B][c][D]
8 [A][B][c][D]13 [A][B][c][D]
4 [A][B][c][D]
9 [A][B][c][D]14 [A][B][c][D]
5 [A][B][c][D]
10 [AT EB][c][DT 15 [AT CBT [cT [D]
■■■
■■■■■■
二综合题
16.1
16.2
16.3
16.4
17.1
17.2
17.3

ID:3354729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