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卷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测试卷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0-15 22:1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中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第一章~第三章第4节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评卷人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时眼睛位置应在图中的    (选填“A”或“B”)处;铅笔的长度为    cm。
2.如图甲所示,这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    ;如图乙、丙所示,这是乐音和噪声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选填“乙”或“丙”)是噪声的波形图。
3.小明在家中学习,正在读书时,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大声喧哗,于是他起身关紧了门窗。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声喧哗”描述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关紧门窗”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4.蝙蝠能够发出超声波,而大象可以发出次声波,    (选填“蝙蝠”或“大象”)发出声音的频率较低;我国自主研发了包括导航、水声通信测速、图像信号传输等多部不同功能的声呐,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超声波,这种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中的月亮与渔火,    是光源;唐代卢仝《月蚀诗》中写道:“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烂:光洁灿烂)诗中描述的“烂银盘”是月亮在海水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
6.激光测距仪是利用光的    原理制造出的能测量远距离的“尺”。“东方红,太阳升”描述了太阳刚刚升起的情景,但我们看到的并非实际的太阳,而是光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    形成的虚像。(均选填“反射”或“折射”)
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如图所示,映在平静湖水中的荷花“倒影”是荷花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这是由         (选填“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或“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8.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将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AO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OB沿    (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当激光笔垂直镜面入射时,反射角的大小为    。
9.图中A、B两架飞机,B是实际飞机,A是从潜水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这是因为光从    中斜射入    中时发生了折射。 (均选填“水”或“空气”)
10.如图所示,光束AO斜射入水中时,会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杯底的光斑。请你从上述情景中提出一个物理问题,要求运用光现象知识进行解释,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问题: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折射角的大小如何变化
解释:往杯中加水,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入射角大小不变,所以折射角大小也不变。
问题:                     
解释                     。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如图所示,小明家的六人长方形餐桌的规格是“1400×800”,此餐桌的宽度为 (  )
A.1400 cm
B.1400 mm
C.800 cm
D.800 mm
12.下图所示四个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示意图中,正确的有 (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13.如图所示,这是一种敲碗音乐。表演者在水平桌面上摆上用同种材质做成的大小不同的碗,当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碗时,改变的是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振幅
14.“入班即静”就是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下列措施与“入班即静”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
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
B.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C.给摩托车发动机安装消声器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15.下列实验或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  )
A.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B.把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变小
C.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声音变低
D.拉小提琴时,在隔壁房间里也能听到悠扬的琴声
16.下列常见的声现象中,能够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  )
A.海边的人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
B.水中的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
C.我们听到树枝上鸟的“叽叽”声
D.隔着一道墙仍能听到隔壁教室的声音
17.我国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诗句中“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诗句中“水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诗句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18.一只青蛙从水下看水面上的物体,下列关于这一过程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
19.如图所示的钟和磬是我国古代的击打乐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木槌敲打钟或磬时,钟或磬由于振动而发出声音
B.人们能根据音调区分钟或磬发出的声音
C.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D.用钟或磬演奏时发出的悦耳动听的声音不可能是噪声
20.如图所示,这是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的情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小明远离平面镜时,他的像变小
B.小明面镜时,他与镜中自己的像的距离不变
C.将平面镜垂直于地面向上移动,他的像的位置不变
D.将平面镜的上端向小明倾斜,他的像的位置不变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1.如图所示,CD为平面镜后不透光的木板,请画出箭头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22.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由于实验操作不当,人眼在B处看到烛焰的像的情景如图所示,A是烛焰上的一点,A'是A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及A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23小题8分,第24小题8分,第25小题4分,共20分)
23.“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DC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选用的白色硬纸板表面要尽可能粗糙一些,其目的是使光在纸板上发生    ,这样我们就能从各个方向看清光的传播路径。
(2)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线绕入射点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线沿    时针方向转动。
(3)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4)为了进一步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小红同学把白色纸板BDON沿PQ剪开,将白色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如图乙所示,发现在白色纸板的       (选填“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看不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5)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线    (选填字母)。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6)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们都没有做到,你认为没有做到的原因是                     。
24.小明想要用一块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1)首先将玻璃板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一侧。
(2)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一侧,发现蜡烛有两个像,原因是玻璃板太    。
(3)更换玻璃板后继续进行实验,拿另一支外形与A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透过玻璃板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4)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人眼        (选填“透过玻璃板观察”或“直接观察”)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A的像,从而判断平面镜所成的是    (选填“虚”或“实”)像。
(5)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保持蜡烛A的位置不变,若将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蜡烛A所成的像      (选填“水平左移”“水平右移”或“位置不变”)。
25.影响“橡皮筋琴”发声音调的因素有很多,小明想要探究同种橡皮筋振动发声时的音调与橡皮筋的宽度是否有关。请你参考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帮助小明进行探究。
(1)实验器材:                      。
(2)实验步骤:                                 
                      。
(3)实验结论:                      。
五、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26小题7分,第27小题7分,第28小题8分,共22分)
26.宇宙中恒星间的距离都非常大,为了表达方便,天文学家使用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光年。1光年等于光在1年内(365天)传播的距离。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只能在南半球看到),它距离地球4.3光年。(光速取3×108 m/s,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问:
(1)1光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比邻星距离地球约为多少千米
27.小贺周末和同学结伴去木兰山游玩,来到大草坪中央,他们对着前方340 m处的木兰山兴奋地大声喊:“你好!”(空气中的声速取340 m/s,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 s)
(1)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秒
(2)他们能否听到自己的回声
28.一辆汽车以15 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 s听到回声。(已知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求:
(1)鸣笛声2 s内通过的路程。
(2)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
(3)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B 8.50 解析: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cm,故铅笔的长度为8.50 cm;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B方式读数正确,若按A方式读数会造成错误。
2.振动 丙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丙图的波形图杂乱无章,是噪声的波形图。
3.响度 传播过程中 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大声喧哗”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大;“关紧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大象 大于 解析: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波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为次声波,所以大象发出声音的频率较低;由于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制成了声呐,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5.渔火 虚 解析:渔火本身能够发光,是光源;月亮本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诗中描述的“烂银盘”是月亮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6.反射 折射 解析:使光垂直入射,利用光的反射可以测量距离,通过知道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时间,根据s=vt计算出总路程,再除以2即可求出,激光测距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折射,早晨我们能够看到地平面以下的太阳,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7.虚像 光的反射 解析:湖水中荷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8.顺 0° 解析:由图可知,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反射光线会沿顺时针转动;将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所以入射角等于0°,反射角也为0°。
9.空气 水 解析:飞机反射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水中的潜水艇上沿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到飞机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10.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杯底的光斑怎样移动 往杯中加水时,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移动,所以光斑也向左移动(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二、选择题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C C A B B A A C
11.D 解析:餐桌的宽度一般不超过1 m,即小于1000 mm,所以此餐桌的宽度为800 mm。
12.B 解析:图乙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未与物体被测边保持平行;图丙中,读数时视线未正对刻度线。
13.C 解析: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由同种材质做成的大小不同的碗,敲击时碗的振幅相同,发出声音的响度、音色相同;碗的大小不同,质量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14.C 解析:“入班即静”是控制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道路两旁种植树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选项不符合题意;教室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选项不符合题意;给摩托车发动机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选项符合题意;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选项不符合题意。
15.A 解析: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故A选项符合题意;把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声音变低,说明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拉小提琴时,在隔壁房间里也能听到悠扬的琴声,说明固体和气体都能传声,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16.B 解析:海边的人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气体)传播;水中的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水(液体)传播;听到树枝上鸟的“叽叽”声,说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气体)传播;隔着一道墙仍能听到隔壁教室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墙(固体)和空气(气体)传播。
17.B 解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选项正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选项不正确;“水浅”是指水底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选项正确;“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选项正确。
18.A 解析:青蛙从水下看水面上的物体,光由空气中射入水中,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故A选项符合题意。
19.A 解析:用木槌敲打钟或磬时,钟或磬由于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选项正确;人们能区分钟或磬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选项错误;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不同的钟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选项错误;乐器发出的声音如果妨碍到人们正常的休息、工作、学习,或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造成了干扰,就会成为噪声,故D选项错误。
20.C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所以当小明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故A选项错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明面镜时,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他与像之间的距离变小,故B选项错误;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将平面镜垂直于地面向上移动,他的像的位置不变,故C选项正确;将平面镜的上端向小明倾斜,他的像的位置会变高,故D选项错误。
三、作图题
21.如图所示。
22.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3.(1)漫反射
(2)竖直 逆
(3)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4)上半部分 在
(5)C
(6)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4.(1)竖直
(2)厚
(3)等效替代法
(4)直接观察 不能 虚
(5)不变 位置不变
25.(1)宽度不同而其他都相同的橡皮筋四根,上方带有洞的长方形硬纸盒一个,木板两块
(2)①先将四根橡皮筋间隔一定距离按宽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套在长方形硬纸盒上,并在橡皮筋的下方靠近两端各垫上一块木板;②用相同的力度分别拨动宽度由大到小的四根橡皮筋;③一边拨动一边听橡皮筋振动时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
(3)若音调相同,则说明橡皮筋振动发声时的音调与橡皮筋的宽度无关;若音调不同,则说明橡皮筋振动发声时的音调与橡皮筋的宽度有关
五、计算题
26.解:(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光一年通过的距离s=ct=3×108 m/s×365×24×3600 s≈9.46×1015 m=9.46×1012 km。 (4分)
(2)比邻星距离地球4.3光年,4.3光年=4.3×9.46×1012 km≈4.07×1013 km。 (3分)
27.解:(1)他们发出的声音传播到木兰山再反射回来的路程s=340 m×2=680 m,听到回声的时间t===2 s。 (4分)
(2)因为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2 s>0.1 s,所以他们可以听到回声。 (3分)
28.解:(1)鸣笛声2 s内通过的路程s1=v1t=340 m/s×2 s=680 m。 (2分)
(2)汽车2 s内行驶的距离s2=v2t=15 m/s×2 s=30 m,则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s=(s1+s2)=×(680 m+30 m)=355 m。 (3分)
(3)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山崖之间的距离s'=s-s2=355 m-30 m=325 m。 (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