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他是个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光照千秋。
20岁的时候,他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48岁的时候,他从军边关,在漫天飞雪和凛冽的寒风中,他这样高唱“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52岁的时候,他因为主战而被罢官,遭受迫害,大病不起,他仍然坚定地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 棺。”
68岁的时候,这位年将古稀的老人终日缠绵病榻,可是他魂牵梦绕的依然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hé)
示 儿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学习任务一
1.读一读,读准字音,在通顺流利的基础上试着读出节奏。
2.说一说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古诗。
评价标准
字正腔圆 (+1)
有板有眼 (+1)
读出感受 (+1)
学习任务二
1.说一说我们学过哪些方法来帮助我们理解古诗的意思。
2.默读课文,结合所学方法想一想古诗的意思。
3.小组讨论,说一说诗的意思。
评价标准
方法正确、完整(+1)
默读认真、勤动笔(+1)
讨论认真、积极 (+1)
死去元知万事空
死去元知____空;
死去元知____空;
死去元知____空;
死去元知____空。
诗人为何而 ?
因国家没有统一而悲
但悲不见九州同
悲
靖康之变:
公元1127年,陆游两岁的时候,金兵入侵,攻陷了北宋首都汴州,掠走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北宋灭亡。
康王赵构逃到杭州建立了新政权,史称南宋。
从此国家分裂,北方人民生活在金兵铁蹄之下,
整个国家风雨飘摇,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但悲不见九州同
北宋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
遗民
遗民
遗民:指亡国之民,或者沦陷区的百姓,或者改朝换代后不愿承认新朝的人,或者劫后余留的人民。
诗人因什么而悲?
因国家没有统一而悲
因百姓屈辱困苦的生活而悲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1126年,北宋灭国后,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他们苟且偷安,不思复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
北宋
诗人因什么而悲?
因国家没有统一而悲
因中原百姓屈辱困苦的生活而悲
因统治者只知贪图享乐,不知收复失地而悲
但悲不见
九州同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学习任务三
1.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想象,结合其他资料体悟诗中情感。
2.再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评价标准
诗中情感把握得当(+1)
读出真情实感(+1)
读出气势(+1)
他是个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光照千秋。
20岁的时候,他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48岁的时候,他从军边关,在漫天飞雪和凛冽的寒风中,他这样高唱“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52岁的时候,他因为主战而被罢官,遭受迫害,大病不起,他仍然坚定地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 棺。”
68岁的时候,这位年将古稀的老人终日缠绵病榻,可是他魂牵梦绕的依然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hé)
他是个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光照千秋。
20岁的时候,他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48岁的时候,他从军边关,在漫天飞雪和凛冽的寒风中,他这样高唱“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52岁的时候,他因为主战而被罢官,遭受迫害,大病不起,他仍然坚定地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 棺。”
68岁的时候,这位年将古稀的老人终日缠绵病榻,可是他魂牵梦绕的依然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hé)
他是个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光照千秋。
20岁的时候,他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48岁的时候,他从军边关,在漫天飞雪和凛冽的寒风中,他这样高唱“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52岁的时候,他因为主战而被罢官,遭受迫害,大病不起,他仍然坚定地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 棺。”
(hé)
68岁的时候,这位年将古稀的老人终日缠绵病榻,可是他魂牵梦绕的依然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学习任务三
1.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想象,结合其他资料体悟诗中情感。
2.再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评价标准
诗中情感把握得当(+1)
读出真情实感(+1)
读出气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