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四首古代诗歌,准确默写重点诗句。
2. 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如律诗、绝句等,掌握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3.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学会从炼字、修辞、意境等方面赏析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3. 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体会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和思考,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2.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如热爱祖国山河、珍惜友情、坚守理想等。
二、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帮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透过诗歌的字面意思,理解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
2. 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诗歌中意象的多重含义,并能结合诗歌的意境进行赏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无数的诗人用他们的才情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经典之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起走进古代诗人的精神世界,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作者及诗歌背景介绍
1. 《观沧海》——曹操
-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情感深沉。
- 《观沧海》是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这首诗展现了曹操广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
- 王昌龄是李白的好友,“左迁”即被贬官。当时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在扬州、闻此消息,便写下这首诗寄给好友,表达了对王昌龄的同情和牵挂。
3. 《次北固山下》——王湾
- 王湾是唐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秀丽。
-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沿江东下,旅途中停驻在北固山下时所作。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戏曲家、散曲家。他的作品风格豪放中不失典雅,意境深远。
-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的代表作之一,这首小令通过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愁和漂泊之苦。
(三)诵读诗歌,感受韵律
1. 教师范读四首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 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诗歌的大意。
3. 教师针对学生诵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如读音错误、节奏把握不准确等。
4.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四)诗歌赏析
1. 《观沧海》
- 整体感知
- 提问: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中描绘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有山岛的竦峙、树木的丛生、百草的丰茂,还有秋风萧瑟中的洪波涌起。诗人通过对大海的描绘,展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自己广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
- 意象分析
- 提问:诗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了什么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讲解:这两句诗运用了“日月”“星汉”等意象,诗人将日月星辰的运行都想象为从大海中升起,这不仅夸张地表现了大海的浩瀚无垠,更体现了诗人的壮志豪情,他把自己的胸襟和抱负都寄托在了这广阔的大海之中。
- 语言赏析
- 提问:诗中的“观”字有什么作用?
-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观”字是全诗的诗眼,它统领全文,表明诗人是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描绘大海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大海的关注和审视。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整体感知
- 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诗主要写了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官的消息后,将自己的一片同情和牵挂之情寄托在明月之上,遥寄给远方的好友。
- 意象分析
- 提问:诗中的“明月”有什么作用?
-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讲解:“明月”是这首诗的关键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明月常常被用来寄托思念之情。在这里,李白借明月传达自己对王昌龄的同情和牵挂,使这份情感更加真挚和深沉。
- 语言赏析
- 提问:诗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愁心”比作可以寄递的物品,让明月带着自己的愁心陪伴好友直到夜郎西,这种写法既新颖又生动,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3. 《次北固山下》
- 整体感知
- 提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中描绘了北固山下的江景,有青山绿水、行船帆影、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等景象。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之情以及思乡之情。
- 意象分析
- 提问:诗中的“潮平岸阔,风正帆悬”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讲解:这两句诗运用了“潮”“岸”“风”“帆”等意象,通过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江面开阔、风平浪静、帆影高悬的画面,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秀丽和宁静,同时也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作了铺垫。
- 语言赏析
- 提问: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这两句诗运用了“海日”“残夜”“江春”“旧年”等意象,通过对新旧交替的描绘,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因为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诗人却漂泊在外,这种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更加浓烈。
4. 《天净沙·秋思》
- 整体感知
- 问
- 意象分析
- 提问:诗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有什么作用?
-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讲解: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展现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为下文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愁和漂泊之苦作了铺垫。
- 语言赏析
- 提问:诗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夕阳西下的景象,将游子的思乡之愁和漂泊之苦推向了高潮。“断肠人在天涯”直接表达了游子的痛苦和无奈,让人感同身受。
(五)拓展延伸
1. 比较阅读
- 选取与四首诗歌主题或意象相关的其他古代诗歌,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异同点。例如,选取王维的《使至塞上》与《观沧海》进行比较,分析两首诗在描绘沙漠和大海景象时的异同;选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进行比较,分析两首诗中“明月”意象的不同用法。
2. 诗歌创作
- 引导学生模仿所学诗歌的格式和风格,进行诗歌创作。可以以“四季”为主题,让学生创作一首绝句或律诗,要求体现出对季节的感受和思考。
(六)课堂小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情感表达以及鉴赏方法等。
2. 强调古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古代诗歌,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七)课后作业
1. 背诵并默写四首古代诗歌。
2. 选择其中一首诗歌,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从内容、情感、意象、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
3. 继续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诗歌创作任务,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五、板书设计
(一)《观沧海》
曹操 - 东汉末年 -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大海 - 雄伟气势 - 胸襟抱负
日月、星汉 - 浩瀚无垠 - 壮志豪情
观 - 统领全文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 唐代 - 诗仙
王昌龄 - 被贬官
明月 - 寄托思念 - 同情牵挂
我寄愁心与明月 - 拟人 - 淋漓尽致
(三)《次北固山下》
王湾 - 唐代 - 清新秀丽
江南水乡 - 秀丽景色 - 思乡之情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 铺垫 - 宁静秀丽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新旧交替 - 思乡之情
(四)《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 元代 - 戏曲家、散曲家
深秋晚景图 - 凄凉孤寂 - 思乡漂泊
枯藤老树昏鸦等 - 铺垫 - 凄凉氛围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高潮 - 痛苦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