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件:第1课《长江》(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件:第1课《长江》(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24 14:4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请欣赏歌曲《长江之歌》
演唱:殷秀梅导入语播放《长江之歌》,说说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同学们,你热爱祖国吗?什么样的行为才算爱国,作为中学生怎样做才算热爱祖国? 导入语答案歌颂了长江,表达了赞颂祖国的感情。 关注国家大事,爱护环境,认真学习,乐于助人等等。作为中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是: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大胆举手,踊跃发言等。 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板书:长江??郭风) 长 江郭 风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郭风及其作品。???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温故学:有关长江的知识长江,亚洲第 长河,全长 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是世界第 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 ”。知新学 走近作者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郭风:1917年生,当代作家。1938年散文处女作《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和海岛》、《曙》、《唱吧,山溪》、《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作者简介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 与 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 ﹔从形式上看﹐它有 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多用 手法描写客观生活,引发的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 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写作背景检查预习一、文学常识填空
《长江》是我国作家?????? 的一篇????? (体裁),这是一种介于??????? 和 ????? 之间的文体,兼有二者的特点
二、给下列生字注音浦口 舢板
驳船 黎明
曙光 堆栈
奔赴 粼粼
穿梭suō
pǔshānbólíshǔzhànfùlín三、解词(注意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千年万载:指时间长久。载:年。
曙天:刚亮的天,曙:天刚亮。
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
无边无际:指极为辽阔广大,没有边际。
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通常用于人的神态描写。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解读课文
这是一首散文诗,朗读时要读出诗的感情和韵味,注意语速和语调.
一、理清结构长 江1-2 描写长江美景3-6 抒发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7-8 照应开头,高唱赞歌,
点明主旨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的祖国的赞歌。中心句:二、合作探究1、作品为什么不写长江的中午或者傍晚,而只写长江的黎明?这里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
2、作品反复说“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为什么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
1、作品为什么不写长江的中午或者傍晚,而只写长江的黎明?这里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合作探究因为文中写的是新中国诞生不久后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成果,这是新时代的开始,而长江作为母亲河是祖国的象征,长江的黎明就是祖国新时代的象征。
不是。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祖国祖国新时代的象征合作探究2、作品反复说“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为什么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我们的民族是古老的,因为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新中国诞生不久,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的民族焕发了青春。作者对此变化充满着兴奋和激动。文中强调“古老”,意不在“古”而在新生,突出的不是历史,而是今天的时代。二、合作探究三、品读课文:赏析精彩语句,学习本文修辞。1、??文中哪些语句使用了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来并简单分析其作用. 请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这一句式来表达。 拟人、反复、比喻、排比(作用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的舒畅、愉悦的思想感情)
?例如: ????(1)拟人句:如“长江很早便醒过来。”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长江的寂静很早便被过往的行人打破了。 ?????(2)比喻句:如“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的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中华民族与长江血脉相连的亲切之情,表达了对长江哺育了亿万子女的赞美之情。 ????(3)排比句:如“第四段‘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满怀激情的写出了长江江面上的繁忙景象。 ??2、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和词语重复出现,又无啰嗦之感?试动手删一删,看看删后的效果如何? 明确:无啰嗦之感。这里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补充:反复,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本文运用了间隔反复:一唱三叹,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使感情的抒发得到强调和升华。反复咏叹,使本文赞美和歌唱祖国的主题更加饱满,充满了不可遏止的激情。 3、辨析带点词语的细微差别 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是多么的甜美。 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辨析:“容光焕发”“甜美”不仅写出了形貌,而且写出了心理情状,而“舒畅”“欢愉”主要写的是心情。 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共同学习了本文,你认为本文仅仅是在赞美长江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这篇散文作者创作于1961年,目的是要歌颂那个时代他心目中的祖国,新中国诞生后,年轻的共和国意气风发,欣欣向荣,到处洋溢着为未来的灿烂理想而奋斗的勃勃生机,到处是文中写到的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的成果。这是新时代的开始。所以文中通过描写和赞美长江,来赞美祖国的新时代,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拓展学: 你能不能写一些关于长江的诗句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   "一桥飞驾南北,天堑边通途."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毛泽东?达标学:1、这篇散文诗,全篇贯穿着一个“??? ”字,画面像电影一样由近及远展开,描绘了??? ??????????,抒发了作者?????????? ????感情,这是?? ??的写法
长江这篇散文诗,全篇贯串着一个“醒”字,画面像电影一样由近及远地展开,描绘了长江黎明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的感情 。达标学:2、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舢板(shān)??镂空(lòu)???B奔赴(fù)???哺育(bǔ)
C堆栈(jiàn)??纵横(héng)??D呵斥(hē)?? 吹拂(fú)
3、本文选自《 》,作者是( ),当代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 》《 》《 》,他被称为“ ”。达标学:4、在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下面画一横线,并在括号里改正:
1)、你这样的容光涣发,你的笑容多么甜美。 ( )
2)、那往来穿唆的舢板和驳船,不止是停泊在江心的钻探船。( )
3)、呵,你以宽阔的江布的黎明和鳞鳞的水波,你以脸上展天的微笑。( )
4)、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地浦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 )
5)、它以鱼肚色抹着褛褛玫瑰红的署天。( )达标学:5、按课文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我们看见你,你这样的_____________,你的笑容多么________。
2)、我想,那是祖国人民的无比的____________,那是祖国人民对于未来的______,祖国人民奔赴未来的__________,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__________,照耀得你的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学:6、判断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长江很早便醒过来,它以鱼肚色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它以宽阔的江面上的黎明,它以四月的风吹拂着的麦浪似的水波,它以脸上展天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
2)、你以宽阔的江面上的黎明和粼粼的水波,你以脸上展天的微笑,迎接着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
3)、长江很早便醒过来。( )
4)、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地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 )
5)、从你流动和奔腾过来的、纵横广阔的土地上,山和一串串的明珠一般的湖泊。( )达标学:7、“从你流动和奔腾过来的、纵横广阔的土地上,山和一串串的明珠一般的湖泊” 这句话中“流动”和“奔腾”这俩个词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明确:不能,这两个词表现出了一种程度的提升。达标学:8、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地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这里的乳汁指的是什么?你认为把长江比喻乳娘恰当吗? 明确:长江水,恰当,因为它哺育了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