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3.3 神经调节(第1课时) 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3.3 神经调节(第1课时) 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16 21:28:15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3 神经调节(第1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了解对刺激的反应是一个接受、传导、处理、传导信息和作出反应的连续的过程;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科学思维:通过对神经元结构图的观察,提高学生识图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兴奋传导这一生命活动的本质规律。
态度责任:使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态度。
01 对刺激的反应
1.(2023八上·上虞期末)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时,上方的手捏住直尺的顶端(0刻度朝下),下方的手做捏住直尺的准备,当上方的手放开直尺时,下方的手“立即”捏住直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上方的手是被测试者的
B.测试过程中直尺应该静止后下放
C.为了获得准确结果,应该多测试几次
D.捏住时刻度值越大,说明被测试者的反应越慢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实验是为了测试人反应的快慢,实验时,测试者突然松开静止的直尺,被测试者要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记录相应的刻度,一般测试3次,然后求平均值,数值越大,说明被测试者的反应越慢。
【解答】
A.实验时,直尺静止下放,图中上方的手是释放直尺者的,下方的手是受测者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实验时,直尺静止下放,图中上方的手是释放直尺者的,下方的手是受测者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为了获得准确结果,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需要多测试几次求平均值,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捏住时刻度值越大,说明受测者的反应时间越长,被测试者的反应越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故答案为:A。
2.(2022八上·金东期末)近年我国加大了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但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仍时有发生。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了“饮酒能否影响人体动作的准确度”实验,实验设计及结果如表:
测试人数 测试要求 测试次数 饮酒前测试准确的次数 测试者饮酒量(mL) 饮酒后测试准确的次数
15 测试者在规定时间内用左手食指指尖准确的指向自己右手食指的指尖,重复做20次 第1次 20 300 15
第2次 20 600 9
第3次 20 900 5
第4次 20 1200 3
第5次 20 1500 2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科学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   。
(2)为了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作对比,每次实验前均对测试者饮酒前进行测试。上述五次测试,除饮酒量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这遵循了   原则。
(3)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三次,并将所测数据取平均值作为该实验的最后结果。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饮酒的量越多,人体动作的准确度越   。可见,饮酒过量,会危害人体小脑的协调功能,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应杜绝饮酒。
【答案】(1)饮酒能影响人体动作的准确度
(2)单一变量
(3)低(差、小等)
【解析】【分析】从表格中看出喝酒后,测量值明显增大。因此,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低。
【解答】(1)根据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饮酒能否影响人体动作的准确度”实验,实验设计及结果,该生物兴趣小组作出假设:饮酒能影响人体动作的准确度。
(2) 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在该实验中,除饮酒量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这遵循的是单一变量原则。
(3)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低。
02 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1.(2022八上·嘉兴期末)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朱利叶斯和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研究表明,人体的各类感受器均与神经元紧密相关,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大多数神经元细胞都较长
B.神经元具有接受和传导信息的功能
C.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
D.神经元中信息的传递方向是:轴突→细胞体→树突
【答案】D
【解析】【分析】神经元即神经元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解答】A: 大多数神经元细胞都较长,正确。
B:神经元具有接受和传导信息的功能,正确。
C: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正确。
D:神经元中信息的传递方向是: 树突→细胞体→轴突,错误。
故选D。
1.B
【分析】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详解】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
故选B。
2.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用手摸含羞草时,其小叶片会自然合拢,且整个复叶叶柄下垂,这是含羞草对外界刺激作出了反应,属于应激性。
故选C。
【点睛】明确生物的应激性。
3.B
【分析】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表皮由上皮组织组成,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
【详解】人体各个部位感觉冷热刺激的神经分布密度不同,密度大的地方感觉灵敏一些,密度小的地方感觉灵敏弱一些。
4.C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结构,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详解】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脊髓是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部位。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缩手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5.A
【分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详解】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A正确。
故选A。
6.D
【分析】(1)植物在光合作用的同时,一定进行呼吸作用;(2)神经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3)基因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遗传物质;(4)当外界溶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植物根毛细胞将失水。
【详解】植物在光合作用的同时,一定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活细胞中时刻进行;A正确;神经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B正确;基因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基因是DNA上决定性状的有效片段,C正确;当外界溶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植物根毛细胞将失水,D错误;所以答案选择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熟悉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来解答。
7.B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详解】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使得生物能耐趋利避害,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去掉几片鳞片的小鲫鱼释放告警外激素,这种外激素使得大室鲫鱼逃向B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8.A
【分析】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图中甲树突、乙细胞体、丙轴突。
【详解】A.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甲树突→乙细胞体→丙轴突,A错误。
B.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B正确。
C.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够将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这种可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C正确。
D.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A。
9.C
【分析】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图中①树突、②细胞体、③轴突、④神经末梢。
【详解】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A正确。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个神经元不能完成最基本的反射活动,B正确。
C.图中①树突、②细胞体、③轴突、④神经末梢,C错误。
D.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D正确。
故选C。
10.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越小 实验二中被测试者需要同时进行数数和夹住直尺两个任务,注意力被分散,反应时间会变长,反应速度会变慢
【详解】(1)[1]实验重复3次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这是科学实验中常见的做法,通过重复实验,可以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使结果更加可靠。
(2)[2]实验一记录的刻度数据越小,说明被测试者反应越快。因为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需要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如果被测试者反应快,那么在直尺下落的距离较短的时候就能夹住直尺,记录的刻度数据就会越小。
(3)[3]实验二中的被测试者需要处理两个任务,而实验一中的被测试者只需处理一个任务。因此,实验二中的被测试者的反应时间普遍较长,反应速度较慢。这种现象可以从注意力的角度来解释。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当被分散到多个任务上时,每个任务的处理能力就会减弱,导致反应速度变慢。这也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时,往往会感到有些手忙脚乱,处理不过来。
11. 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合理即可) 捏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AC
【详解】(1)[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2)[2]本实验多次测量的处理方法是寻找规律,避免偶然性,所以,是为了减小误差。
(3)[3]利用了转换法,通过比较捏住尺子的刻度数(或刻度距离)来说明反应快慢。
(4)[4] 根据题意知道,实验采用了转换法。
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的大小时,通过弹簧形变的大小判断拉力的大小,应用了转换法,符合题意;
B.用显微镜观察并画出植物细胞,采用的是模型法,不符合题意;
C.电流的大小看不见、摸不着,在电路电压不变情况下,研究电路中电流大小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电路中灯泡的亮暗来判断,这用到了转换法,符合题意。
故选AC。
12. 眼 慢 多次测量,使实验具有普遍性
【分析】(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从表格中看出看手机时,测量值明显增大。因此,实验结果表明:看手机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3)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进行多次实验,通过多人进行实验。
【详解】(1)“通过抓尺活动测人的反应快慢”的实验当中,是通过眼睛来接受信息,由神经将信息传导到大脑,由大脑做出反应。
(2)实验结果表明:手机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3)本实验只测小金一人,具有偶然性。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多次测量,使实验具有普遍性,才能得出手机对反应时间的长短的影响。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13. 神经元 ②→①→③→④
【分析】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
【详解】(1)由图可知,该图是神经元的结构。
(2)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图中①为细胞体,②为树突,③为轴突,④为神经末梢,则传导顺序为:②→①→③→④。
【点睛】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14. 细胞膜 敏感离子通道受体
【分析】1.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
2.敏感离子通道受体被激活之后会产生兴奋,从而感知到热。
【详解】(1)材料一中说到“离子通道受体的开放与关闭影响着细胞内外离子的进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可推测该离子通道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控制着离子的进出。
(2)材料二中说到“敏感离子通道受体都能被辣椒素和高温激活,激活之后会产生兴奋,从而感知到热。”因此,吃辣椒会感觉到热,是因为辣椒素与高温一样会激活神经细胞的敏感离子通道受体,从而感觉到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3 神经调节(第1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了解对刺激的反应是一个接受、传导、处理、传导信息和作出反应的连续的过程;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科学思维:通过对神经元结构图的观察,提高学生识图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兴奋传导这一生命活动的本质规律。
态度责任:使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态度。
01 对刺激的反应
1.(2023八上·上虞期末)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时,上方的手捏住直尺的顶端(0刻度朝下),下方的手做捏住直尺的准备,当上方的手放开直尺时,下方的手“立即”捏住直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上方的手是被测试者的
B.测试过程中直尺应该静止后下放
C.为了获得准确结果,应该多测试几次
D.捏住时刻度值越大,说明被测试者的反应越慢
2.(2022八上·金东期末)近年我国加大了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但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仍时有发生。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了“饮酒能否影响人体动作的准确度”实验,实验设计及结果如表:
测试人数 测试要求 测试次数 饮酒前测试准确的次数 测试者饮酒量(mL) 饮酒后测试准确的次数
15 测试者在规定时间内用左手食指指尖准确的指向自己右手食指的指尖,重复做20次 第1次 20 300 15
第2次 20 600 9
第3次 20 900 5
第4次 20 1200 3
第5次 20 1500 2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科学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   。
(2)为了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作对比,每次实验前均对测试者饮酒前进行测试。上述五次测试,除饮酒量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这遵循了   原则。
(3)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三次,并将所测数据取平均值作为该实验的最后结果。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饮酒的量越多,人体动作的准确度越   。可见,饮酒过量,会危害人体小脑的协调功能,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应杜绝饮酒。
02 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1.(2022八上·嘉兴期末)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朱利叶斯和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研究表明,人体的各类感受器均与神经元紧密相关,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大多数神经元细胞都较长
B.神经元具有接受和传导信息的功能
C.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
D.神经元中信息的传递方向是:轴突→细胞体→树突
1.下列关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输的方向正确的是(  )
A.轴突→细胞体→树突 B.树突→细胞体→轴突
C.细胞体→树突 D.树突→细胞体
2.用手摸含羞草时,其小叶片会自然合拢,且整个复叶叶柄下垂,这说明含羞草( )
A.能进行呼吸 B.害羞 C.具有应激性 D.怕碰撞
3.一杯用口可以喝的热水,用手触摸却不太热,但不小心洒在腿上,却感到烫,这种现象说明( )
A.口腔内有保护层 B.不同部位对同样的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
C.手部皮肤较厚 D.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
4.当手指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我们的手就会立即缩回。在此反射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部位是(  )
A.手指上的皮肤 B.手臂中的肌肉
C.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D.手臂中的神经
5.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后,产生的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  )
A.树突→细胞体→轴突 B.轴突→细胞体→树突
C. D.
6.以下有关生命科学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植物在光合作用同时,一定进行呼吸作用
B.人体神经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C.染色体中的 DNA 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遗传物质
D.当外界溶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植物根毛细胞将吸水
7.实验表明:大多数鲤科鱼(如鲫鱼)的肚皮中都含告警外激素,鱼类对外激素很敏感,0.01mm2鱼皮中所含的告警外激素就可以引起整个鱼群的逃离。现选一长方形鱼缸,鱼缸两端用细铁丝网隔出A、B两小室,使水流可以自由通过(如图)。将数条小鲫鱼放入鱼缸中央大室,然后将一尾小鲫鱼去掉几片鳞片,轻轻放入A端小室,在B端则放入一尾正常的小鲫鱼,即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大室鲫鱼逃向A端 B.大室鲫鱼逃向B端
C.大室鲫鱼无异常反应 D.无法确定
8.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体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为丙→乙→甲
B.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个部分
C.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9.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一个神经元不可能完成最基本的反射活动
C.图中①是轴突,②是细胞体,④是神经
D.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10.在“反应快慢测试实验中,两位同学做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一:两个同学如图做好准备(0刻度端朝下),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要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捏住尺的那个位置的刻度,再重复做2次,记录数据。
实验二:让被测试者按2、4、6、8这样的顺序数到100的同时,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
(1)两个实验都需要重复3次的意义是 。
(2)实验一记录的刻度数据 ,(选填“越大”或“越小”)说明被测试者反应越快。
(3)根据数据分析,发现被测者在实验二中反应普遍比实验一慢,其原因是 。
11.如图所示,两位同学在做测试人体反应快慢的实验。
①乙同学手指在刻度为0处准备,甲同学发令的同时突然松开直尺,要求乙同学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捏住;
②记录乙同学捏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③两位同学互换角色重复以上实验,并分别进行多次实验。
(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分别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3)本实验判断人体反应快慢的依据是 。
(4)该实验可取之处在于把一个复杂的难以测量的科学问题,变为可测量且可操作的问题,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和具体化,以下实验中方法相类似的有 。
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的大小
B.用显微镜观察并画出植物细胞的模型
C.用一只灯泡的亮暗判断该电路的电流大小
12.智能手机的普及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有调查表明:开车看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3倍,18%的严重车祸是因为司机使用手机。小强和小明通过如图所示的方法零探究看手机对反应时间的长短的影响,小明边看手机边关注直尺的下落情况,小强同学松开直尺后,小明同学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记录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重复实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单位为厘米)。
测定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不看手机 20.5 19.4 19.2 19.7
看手机 33.7 35.7 34.3 34.6
(1)当小明看到尺子下落时马上夹住直尺,在此过程中,接受直尺下落信息的器官是 ;
(2)实验结果表明:看手机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表格中测量平均值越大,说明人的反应速度越 。
(3)实验还存在不足,请你提出改进建议 。
13.如图的结构很神奇,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人体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系统。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 的结构。(填名称)
(2)该结构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传导方向 。(用箭头和编号表示)
14.朱利叶斯因感知温度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材料一:在一段时间内,科学家们猜测,神经细胞对不同刺激的不同反应,很可能依赖于细胞的某种离子通道受体,它的开放与关闭影响着细胞内外离子的进出。
材料二:朱利叶斯以辣椒为切入点,于1997年发现辣椒素能激活某种细胞的敏感离子通道受体,并发现该受体也可被43℃以上的高温激活,激活之后会产生兴奋,从而感知到热。
(1)分析材料可知,该离子通道受体位于 (填细胞结构)。
(2)吃辣椒会感觉到热,是因为辣椒素与高温一样会激活神经细胞的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