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尾巴它有一只猫 教学设计(表格式,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尾巴它有一只猫 教学设计(表格式,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6 10:2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课《尾巴它有一只猫》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尾巴它有一只猫》作为一则富有想象力和创意的童话故事,其教材设计旨在通过故事创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课作为第二课时,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故事细节,强化逻辑性和连贯性,并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特别是在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方面。教材通过具体范例展示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运用这些写作技巧,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与全班展示的环节,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公众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情分析 在进入《尾巴它有一只猫》第二课时之前,学生已经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初步构建了故事框架,并对细节描写和角色性格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学生在具体运用写作技巧,特别是环境、动作和心理描写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公众表达方面也可能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较为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丰富故事的内涵和表现力。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并认同“反向思维”在创作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不寻常的切入点,为编写《尾巴它有一只猫》的故事做准备。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初步构思故事框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并认同“反向思维”在创作中的应用。 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不寻常的切入点,为编写《尾巴它有一只猫》的故事做准备。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初步构思故事框架。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约5分钟) 教师行为: 手持一张画有猫和尾巴的卡片,但故意将尾巴画得特别大,引起学生注意。 微笑说:“同学们,你们看这张图,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是的,这只尾巴看起来好像比猫还要大!如果我们说‘尾巴它有一只猫’,你们觉得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学生行为: 学生好奇地观察图片,纷纷举手想要发表看法。 师生示例对话:
师:“小明,你觉得为什么尾巴会有一只猫呢?”
生:“可能是这只尾巴有魔法,它召唤来了小猫!”
师:“哇,你的想象力真丰富!那小猫会怎么和尾巴相处呢?” 二、启发思维,寻找灵感(约10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反向”现象,如“鞋子长脚跑了”、“树叶唱歌给风听”等。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启发。 学生行为: 学生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 师生示例对话:
师:“小红,你想到什么有趣的故事点子了吗?”
生:“我想到了一片云朵收养了一群小鸟,因为它们找不到家。”
师:“真棒!那你能想象一下,云朵是怎么照顾小鸟的吗?” 三、构思故事,搭建框架(约15分钟) 教师行为: 回到《尾巴它有一只猫》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开头、发展和结尾。 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尾巴的特别之处”、“遇见小猫的经过”、“两者如何相处”、“故事的寓意或教训”。 学生行为: 学生根据关键词,在草稿纸上尝试写下自己的故事梗概。 师生示例对话:
师:“小刚,你能说说你故事里的尾巴是怎么遇到小猫的吗?”
生:“有一天,尾巴在森林里散步,突然听到了一阵微弱的叫声,原来是只迷路的小猫。尾巴就用它那神奇的力量,把小猫带回了家。”
师:“很好,那小猫发现尾巴竟然能‘拥有’自己时,是什么反应呢?” 四、口头表达,分享创意(约10分钟) 教师行为: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用自己的话讲述《尾巴它有一只猫》的故事梗概。 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设性的建议。 学生行为: 学生轮流上台分享,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给予掌声鼓励。 师生示例对话:
(学生小李上台分享)
小李:“在我的故事里,尾巴其实是一个被施了魔法的魔法师,它用它的魔力让小猫学会了飞翔。小猫一开始很惊讶,但很快就和尾巴成了好朋友,一起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
师:“小李的故事真是太精彩了!特别是让小猫学会飞翔的点子,非常有创意。其他同学有什么想对小李说的吗?”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约5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今天的构思,进一步完善故事细节,并尝试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开头。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聆听总结,明确课后作业的要求。 师生示例对话: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尾巴它有一只猫》的奇妙世界,你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记住,写作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行,只要我们敢于想象,就能创造出无限可能。期待你们下节课带来更加精彩的故事!”
生:“谢谢老师,我们会加油的!” 六、创意拓展,深化理解(约10分钟) 教师行为: 引入角色性格与情感: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在故事中为尾巴和小猫赋予独特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故事的基本框架,但要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我们还需要给角色加上性格和情感。比如,尾巴可能是个温柔的守护者,而小猫则是个好奇又勇敢的小探险家。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情感交流呢?” 情境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模拟表演,选取几个小组,每组选择故事中的一个片段进行即兴表演,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展现角色特点。 学生行为: 学生开始思考并讨论如何给尾巴和小猫设定性格和情感,有的学生说尾巴是幽默的,总是讲笑话逗小猫开心;有的则说小猫是顽皮的,经常惹出小麻烦但尾巴总是包容它。 在情境模拟环节,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表演加深了对角色性格和情感的理解,同时也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师生示例对话:
师:“小丽,你觉得尾巴的性格是怎样的?”
生:“我觉得尾巴是个温柔的守护者,总是默默地保护着小猫。”
师:“很好,那你能表演一下尾巴怎么安慰害怕的小猫吗?”
(小丽和同桌开始表演,小丽扮演尾巴,轻轻环绕着同桌扮演的小猫,用温柔的声音安慰它。) 七、写作技巧指导(约10分钟) 教师行为: 细节描写:强调在写作中注重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如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这些都能让故事更加生动具体。
“同学们,在编写故事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情节的发展,还要注重细节的描写。比如,尾巴是怎么带着小猫穿越森林的?小猫看到新奇事物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些细节都能让故事更加吸引人。” 语言运用: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比喻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学生行为: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在草稿纸上尝试添加一些细节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让自己的故事更加精彩。 八、课堂反馈与自我反思(约5分钟) 教师行为: 小组互评: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阅读并评价对方的草稿,提出改进意见。 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想象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收获与不足。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阅读同伴的草稿,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记录下自己在这次习作课中的学习心得和改进方向。 九、课堂结束与预告(约2分钟) 教师行为: “同学们,今天的习作课非常精彩,你们不仅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还学会了如何构思故事框架和细节描写。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完善你们的故事,并准备进行全班展示。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期待你们更加精彩的表现!” 学生行为: 学生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期待离开教室,准备在课后继续完善自己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约3分钟) 教师行为: 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细节描写和角色性格的重要性。 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为《尾巴它有一只猫》的故事打下了基础,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让故事更加丰满和精彩。” 学生行为: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准备好继续完善自己的故事。 二、细节深化,技巧提升(约15分钟) 教师行为: 环境描写指导: 展示一段环境描写的范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作用。 “比如,当尾巴带着小猫穿越森林时,我们可以这样描写:‘阳光透过密集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轻拂,带来阵阵花香,让小猫兴奋不已。’” 鼓励学生尝试在自己的故事中加入类似的环境描写。 动作与心理描写指导: 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动作和心理描写的技巧,如使用动词短语展现角色动态,通过内心独白或表情描写展现角色心理。 “比如,小猫看到一条小溪时,它可能会兴奋地跳起来,心里想着:‘哇,我可以在这里玩水啦!’” 学生行为: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在自己的草稿纸上添加或修改环境、动作和心理描写。 师生示例对话:
师:“小华,你能分享一下你故事中尾巴带小猫过河的场景吗?”
生:“尾巴变成了一座小桥,让小猫安全地过了河。小猫心里很感激,它想:‘尾巴你真棒!’”
师:“很好,但如果你能加入一些环境描写,比如河水的声音、两岸的景色,会让这个场景更加生动哦。” 三、小组合作,互改互评(约15分钟) 教师行为: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4-5人,相互交换草稿进行阅读。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互评,包括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和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行为: 学生分组进行互改互评,认真阅读同伴的草稿,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四、全班展示,交流分享(约10分钟) 教师行为: 邀请几组学生代表上台,分享他们小组修改后的故事片段。 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学习他人的优点,并思考如何应用到自己的故事中。 学生行为: 学生代表轮流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给予掌声鼓励。 师生示例对话:
(学生代表小杰上台分享)
小杰:“我们小组给故事加了一段尾巴和小猫在雨天避雨的情节,尾巴变成了一把大伞……”
师:“这个创意非常棒!你们是怎么想到这个情节的呢?”
小杰:“我们觉得雨天能增加故事的氛围,而且也能展现尾巴的神奇和对小猫的关爱。”
师:“非常好,你们成功地运用了环境描写和角色性格来丰富故事,值得大家学习。”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约5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细节描写和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今天的指导和同伴的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故事,并准备在下节课进行全班展示。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聆听总结,明确课后作业的要求。 师生示例对话: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的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和精彩了。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够继续努力,完善自己的作品。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全班展示,期待你们更加出色的表现!”
生:“谢谢老师,我们会加油的!” 六、个性化创作与创意拓展(约10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创意发挥: 鼓励学生跳出常规思维,为故事增添独特的创意元素。 “同学们,除了我们已经讨论的环境、动作和心理描写,你们还可以尝试加入一些意想不到的情节转折或角色互动,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比如,尾巴和小猫在旅途中遇到了一个神秘的生物,或者它们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宝藏。” 个性化角色塑造: 提醒学生进一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变化。 “考虑一下,随着故事的推进,尾巴和小猫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变化的?它们各自有哪些成长和收获?这些都可以通过细节描写和对话来展现。” 学生行为: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开始在自己的故事中尝试加入新的创意元素和个性化的角色塑造。 学生们互相交流想法,激发彼此的灵感。 师生示例对话:
师:“小丽,你的故事中尾巴和小猫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互动或者成长经历可以分享?”
生:“我想让小猫在旅途中学会勇敢,比如它第一次独自面对困难时,尾巴虽然不能直接帮忙,但通过鼓励和引导,让小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这个设定很有意义,它不仅能展现小猫的成长,也能体现尾巴作为守护者的智慧与温情。” 七、写作实践与即时反馈(约10分钟) 教师行为: 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将刚才的创意和想法落实到纸面上。 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的写作情况,并提供即时的指导和反馈。 学生行为: 学生专注地写作,尝试将新学到的技巧应用到自己的故事中。 遇到问题时,主动向教师或同学求助。 八、课堂小结与情感升华(约5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强调创意和个性化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情感和价值,如友情、勇气、成长等。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丰富故事的细节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创作感受到了故事的魅力,体会到了角色之间的深厚情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继续发挥创意,用心去感受和表达。”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小结,感受故事创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收获。 九、课后作业与预告(约2分钟) 教师行为: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故事,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或情感层面去丰富它。 预告下节课的内容:“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全班范围内的故事展示和交流,期待每位同学都能带来自己的精彩作品。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准备,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学生行为: 学生记录下课后作业的要求,准备在课后继续投入创作。 学生对下节课的展示充满期待,纷纷表示要认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