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案(4)

文档属性

名称 《秋天》教案(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24 16:2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秋天 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揣摩诗歌的清丽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秋天》绘写出一幅绚丽多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乡村秋景图。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用精辟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意味深长。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三幅画面组合成的流动又整合的诗意氛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联想想像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诗以“秋”为线,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每一句诗都是一幅诗意的画面,学生通过对意象及组合的想像联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1·c·n·j·y
3.比较阅读法。将狄金森的《秋景》与课文就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的共同处比较鉴赏,使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情感、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2-1-c-n-j-y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习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秋风。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慨叹,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对枫林霜叶的画意勾绘。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板书文题、作者)21教育网
二、资料助读
何其芳(1912~1977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21*cnjy*com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来源:21cnj*y.co*m】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1)根据拼音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肥shuò qī 息
乌jiù 梦mèi
清liè 枯hé
lián 刀  xī shuài
liáo kuò
(2)释义。
丁丁 肥硕 栖息 寥阔 枯涸 清冽 梦寐 幽谷
明确:(1)硕 栖 桕 寐 洌 涸 镰 蟋蟀 廖阔
(2)丁丁:形容伐木、弹琴等声音。
肥硕:文中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寥阔:高远空旷。也作“寥廓”。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清洌:水清。 梦寐:睡梦。
幽谷:幽深的山谷。
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熟悉读歌内容。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四、内容研讨
1.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出理由。
学生畅谈,教师归纳: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润 、形声兼具的画面。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 ( http: / / www.21cnjy.com )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是收割的形象说法。“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视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21cnjy.com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21·世纪*教育网
(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www-2-1-cnjy-com
(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
(7)“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梦寐”名作动,喻安详、奇妙之义。【出处:21教育名师】
2.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请同学们为诗中的三幅画面各拟一则标题。【版权所有:21教育】
教师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
3.逐节品析诗歌的意境美。
讲解:“农家丰收图”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了两个场景: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丁丁之声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具有清静、清远的氛围。
“霜晨归渔图”画面包括撒网、收渔、 ( http: / / www.21cnjy.com )摇桨平常活动,在诗人笔下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的。
“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续言是少女心怀恋情。这一节五行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视角,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里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三节诗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的景物与人事,第三节写人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具有清甜的氛围。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为呼应,均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体悟何其芳《秋天》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体验展开丰富的想像,用优美的诗句绘写出心中的秋景。21·cn·jy·com
5.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
五、拓展延伸
将下面这首诗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秋 景
(美国)狄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提示: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www.21-cn-jy.com
六、课堂小结
《秋天》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意象和谐统一,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到极致。技盖至此,非高手不能为。可是何其芳写这首诗时只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少年心事当拿云”同学们请用你稚真的手笔,绘写出人生的七彩画卷,我想,那是更精彩、更灿烂、更富有诗意的境界。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