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 》教案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重点)
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重点)
比较鉴赏诗歌。(难点)
学习课时:1
学习过程:
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并解释。(要求找出来的词见P64)(用“语言积累”本,第二天交)21·cn·jy·com
2.从上述词中任选三个,组成一段100-200字的文章。(放入周记本,用大作文本,每周一交。至于篇数,学几课就有几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格式:第一行中间写课题名字,第二行写所选的词,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
标注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练习一问题。就课文不理解之处质疑。
二.导入
1.作家作品: 课题右下,注①
2.导语: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好,现在,就让我们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去听听诗人的深情絮语。21·世纪*教育网
三.正课
1.听读课文一遍,标注字音。
2.这首诗描绘了三幅画面,每节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表现了既流动而又整合的充满诗意的乡村秋景图。读原诗二遍,并给这三幅画各起一个标题。(答见每节尾。完成练习一)
说明:归纳第一幅图时,插进3-5点讲。归纳第二幅图时插进6-7点讲。归纳第三幅图时插进8-10点讲。
3.第一节诗(书?)的词语写出了农家的丰收之景,农民的丰收之乐。其中“饱食过稻香”这个词中“饱食”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答见练二1)21cnjy.com
4.这种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这节中还有哪句?(答见练二2)
5.小结1节:第1节诗总体从听觉:伐林声;嗅觉:稻香;视觉:肥硕的瓜果,这些感官来描写丰收的景象。
6.第2节诗,哪些词语可表现秋晨?(答见本节Δ)
7.在这节诗中,“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好在什么地方?(答见练二3)
8.第三节中第一句诗“草野在蟋蟀声中理寥阔了”的意思是:秋季秋高气爽,田园收获后显得更加空旷,在入秋的蟋蟀叫声中,草野就显得“寥阔”了。www.21-cn-jy.com
9.下面请同学根据上下文想想“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是什么意思?
答:那是放牛郎在夏夜吹响笛声,洋溢着芳香和热情。
10.那么是谁在问“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答:是牧羊女。牧羊女在想念着放牛郎。那如梦般的秋景,引发牧羊女渴盼着也收获一份如痴如醉的爱情。所以说“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完成最后一句的笔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小结:让我们再朗读课文,想想秋天到底在哪里?(每节最后一句)。
全诗通过对不同场景、画面的描绘,创造出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嚣尘的清静、清甜、清柔的“秋”的氛围,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主旨记课题之上)21教育网
五.作业:1。将练习三中狄金森的《秋景》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答见练三)课后要求背诵全诗。2·1·c·n·j·y
2.预习第在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