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与苏联以及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依据的方针是(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新中国建立之初,周恩来提出“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外交人员需要师团级以上干部,并且政治上忠实可靠、有相当丰富知识、懂外语,谨慎周详、坚决执行政策的同志。对此,有学者认为这也是对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充分体现。下列外交政策最适合解释该学者认识的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周恩来在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谈到,“一些民族主义国家是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的…但他们不参加战争”,所以“对这些国家,我们不能采取敌对态度,不要把他们挤到敌人的营垒里去,我们可以和他们做朋友”此后,中国推行(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另起炉灶”
4.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下列项中属于这一时期外交成就的是( )
A.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B.同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C.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D.推动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
5.1949年6月,毛泽东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1973年2月,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这一变化说明( )
A.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家利益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新中国外交开始走向成熟 D.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分裂
6.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以下属于这一时期外交成就的是( )
A.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D.发起成立博鳌亚洲论坛
7.下表所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据此可知我国( )
时期 外交理念
20世纪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20世纪70年代 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
20世纪80年代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
20世纪90年代 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21世纪初 “和谐世界”
2012年以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外交政策不受意识形态干扰 B.外交目的在于维护世界和平
C.外交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 D.外交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8.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一直进行妖魔化宣传。朝鲜战争结束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存在疑虑甚至恐惧,认为中国是一个进攻性很强的好战国家。1955年,中国取得国家形象塑造的重大进展。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外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的布局
C.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支持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9.中国加入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数量从1977年的21个增加到1996年的51个,几乎加入了联合国体系中的所有重要的政府间组织。从中可以看出( )
A.中国以主动姿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不结盟
D.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10.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被写入中印、中缅双方总理的联合声明中。中共十八大后,中国政府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新理念。这一新理念的提出( )
A.顺应新时代国家建设的需要 B.推动建立新型区域国际组织
C.完全继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促进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形成
11.下表反映了1949—1953年中国新增建交国家的数量变化(单位:个)。从表中可知,当时中国( )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新增建交国家数 10 9 1 0 0
A.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政策D.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就
12.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等国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关键因素是( )
A.中苏关系恶化使中国倒向西方国家 B.中国重返联合国大会并主导安理会
C.中国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分歧消失 D.中美关系趋于缓和并向正常化发展
13.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美国国务院研究认为:美国有必要支持中国,以防止中国被苏联摧毁,致苏联坐大,从而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这表明当时( )
A.中美关系改善迎来有利时机 B.中美两国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C.美国改变对华“孤立”政策 D.在美苏对抗中美国处于劣势
二、材料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13世纪初,中国的火药技术首先传入阿拉伯,到13世纪末14世纪初,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在欧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380年,欧洲铸造了火铳,接着出现了各种重型加农炮,并在15世纪末,首先由德国发明了近代步枪。从16世纪到19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兴起,火器技术逐渐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装备。
——摘编自姚娟娟《西方火器技术的冲击与晚清中国科技的发展》
材料二:近代中国科技与社会转型关系图
——摘编自冯震宇《西方火器技术冲击下的明清科技与社会转型》
材料三:新中国诞生前夕,人民解放军全军装备的枪炮共有100多个品种,80多种口径,产自十几个国家,曾有“万国牌”之称。当时,国民经济还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无法支援军事工业的建设。求助于苏联是当时中国争取外部支持的唯一来源。而此时中国是无法拿出大量外汇购买先进武器的,只能以贷款形式先从苏联获得军事技术,等经济恢复了慢慢偿还。这是中苏盟友关系下,苏联对中国经济的直接支持。
——摘编自刘一呜《国家利益视域下苏联对华军事技术转移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至近代中西方军事技术发展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对华军事技术支持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清以来中国学习国外军事技术的启示。
15.和平与发展
材料一: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为基础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冲突的危机……
当前世界的特征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构成对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
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
材料二:我们必须尝试超越我们自己的日常争吵(或谈判)去看待危险的长期问题。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贫困和饥饿仍然在很多地区肆虐的世界,一个滥用资源而不顾其再生的世界,一个武器生产和销售超过任何时代的世界……
南北之间无论有何不同,分歧有多深刻,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利益。双方的命运休戚相关。
——(世界银行成立的)国际发展问题独立委员会:《北方和南方:争取生存的纲领》(1980)
材料三: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新旧问题与复杂矛盾叠加碰撞、交织发酵……
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和谐共生、合作共赢……
中华文化以和合理念为精神内核,秉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2023)
(1)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世界的认识。
(2)中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结合所学对材料三加以解释。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题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与苏联以及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体现新中国建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A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要在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及其影响之后,再让外国客人进来,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另起炉灶”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表现,排除 D项。故选 A项。
2.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材料“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可知,这符合新中国初期提出的“另起炉灶”方针,体现了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日外交关系,B项正确;
一边倒指的是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的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外交上开始淡化意识形态,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即后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体现,故选A项。
4.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巴黎协定》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C项正确;2001年6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英在1954年6月17日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排除B项;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A
解析:1949年毛泽东提出“一边倒”是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保卫国家安全,在国家建设中争取援助,1973年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是因为苏联对中国构成威胁,需要联合美国等国家对抗苏联,两次都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A项正确;中美建交时间是197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195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就已出现分裂,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中国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的杭州峰会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之一, C项正确; “求同存异”是1955年的外交成就,排除A项;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1971年,排除B项; 发起成立博鳌亚洲论坛是在2001年,排除D项。 故选C项。
7.答案:D
解析:通过表格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信息可知,这些外交理念都是从大处着眼,着眼于世界各国关系的发展,这就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故选D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理念中,充分显示出“外交政策受到意识形态的干扰”,排除A项;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首要目的在于维护本国利益,而不仅仅是维护世界和平,排除B项;题干表格中所列举的诸多外交理念并没有涉及国际上对此的看法,排除C项。
8.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55年以前,西方国家对中国持否定态度,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持怀疑态度。1955年,中国取得国家形象塑造的重大进展,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在外交上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如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外交新发展,A项正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的布局,排除B项;“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支持”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多边外交涉及多个国家,要求参与各方求同存异,控制相互间的矛盾冲突,作出相应的妥协和让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共同利益。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是中国多边外交的重要体现,多边外交使中国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增进了国际合作,一方面推动了本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为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故选B项。
10.答案:A
解析:中国政府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新理念,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故选A项;周边外交新理念无法推动建立新型区域国际组织,排除B项;这一新理念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排除C项;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方针提出后就促进了睦邻友好,排除D项。
11.答案:A
解析:依据表格数据可知,1949—1950年新增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9个,1951—1953年新增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1个,这种情况是受到新中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建交国家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是在1953年,不能完整地反映材料中数据变化的信息,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并未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政策,排除C项;这一时期中国建交国家越来越少,不能说明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就,排除D项。
12.答案:D
解析:A.根据所学,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更加注重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各友好国家发展关系,不存在倒向哪一边的问题,故项错误;B.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而不是主导,故项错误;C.中国和西方分别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执政,所以意识形态的分歧依然存在,故C项错误;D.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国迎来了与西方国家建交的热潮,故D项正确。
13.答案:A
解析: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美国国务院研究认为:美国有必要支持中国,以防止中国被苏联摧毁,致苏联坐大,从而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信息可知,中苏关系破裂后,美国要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要支持中国来牵制苏联,故A正确;每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都应是从自身出发,因此B说法错误;据材料“美国国务院研究认为:美国有必要支持中国,以防止中国被苏联摧毁,致苏联坐大,从而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可知,这是美国开始认识的问题,没有涉及执行改变,C错误;据材料不能明确显示美苏对抗中美国处于劣势,D错误。
14.答案:(1)相同点:都推动了社会转型。不同点:欧洲军事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中国火药技术的影响;近代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受到西方军事技术的影响。
(2)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困难;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建立同盟关系,获得了苏联的援助。
(3)启示:善于学习先进科技;加强国家间科技合作;加强军事科技自主创新。
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世界)。相同点:据材料“从16世纪到19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兴起,火器技术逐渐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装备”可知,促进了西方的社会转型;据材料二或其技术推动中国科技与社会转型可知,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转型。不同点:据材料“公元13世纪初,中国的火药技术首先传入阿拉伯,到13世纪末14世纪初,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在欧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可知,欧洲军事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中国火药技术的影响;据材料二火器技术及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受到西方军事技术的影响。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苏联)。据材料“国民经济还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无法支援军事工业的建设”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困难;据材料“求助于苏联是当时中国争取外部支持的唯一来源”“这是中苏盟友关系下,苏联对中国经济的直接支持”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冷战背景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建立同盟关系,获得了苏联的援助。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现代(中国)。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军事技术学习西方,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带来的启示是要善于学习先进科技;据材料二“而此时中国是无法拿出大量外汇购买先进武器的,只能以贷款形式先从苏联获得军事技术,等经济恢复了慢慢偿还”及所学知识可知,加强国家间科技合作;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带来的启示是要加强军事科技自主创新。
15.答案:(1)认识:材料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待建立,应秉持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原则。材料二:世界面临多重挑战,各国命运休戚相关,应共同努力。
(2)解释:当今世界环境污染严重、各种问题复杂并存,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和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坚持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认识:材料一:根据材料得出“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为基础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冲突的危机”得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待建立,根据材料“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得出应秉持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原则。
材料二:根据材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贫困和饥饿仍然在很多地区肆虐的世界,一个滥用资源而不顾其再生的世界,一个武器生产和销售超过任何时代的世界”得出世界面临多重挑战,根据材料“南北之间无论有何不同,分歧有多深刻,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利益。双方的命运休戚相关。”得出各国命运休戚相关,应共同努力。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解释: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背景、内容、影响三方面回答。根据材料“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新旧问题与复杂矛盾叠加碰撞、交织发酵”得出背景是当今世界环境污染严重、各种问题复杂并存,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根据材料“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和谐共生、合作共赢……”得出内容是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和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根据所学得出影响是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坚持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