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争权夺利的混战,它始于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宗教分歧,却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使欧洲各国普遍接受了“主权”的概念,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主张成为关注焦点。这场战争后确立起来的国际关系体系称为(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维也纳体系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体系
2.一份文件的签订“标志着国际和平主义浪潮顶峰时期的到来”,但随即被视为“一纸空文”,不到20年又成为“构筑国际法的基石”。该文件最可能是( )
A.《凡尔赛条约》 B.《联合国宪章》 C.《非战公约》 D.《波茨坦公告》
3.奠定了国际法基础的文件是( )
A.《战争与和平法》 B.《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C.《非战公约》 D.《联合国宪章》
4.有学者在评价某一国际体系时,认为它把对神圣罗马帝国和基督教“统一”的否定付诸实践,重新整合了欧洲分散的行为体,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纽带。这一国际体系是(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维也纳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5.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提出:为解决洛林问题,有关方面“应提交双方提名的仲裁人,或由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一项条约,或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这一规定( )
A.削弱了法国及其盟国的势力 B.提供了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
C.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 D.奠定了国际法和外交制度的基本原则
6.近代某国际体系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另一方面在该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回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该体系是(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凡尔赛--华度顿体系 D.维也纳体系
7.如表所示为20世纪上半叶重要的国际法文件及其基本内容。这反映出( )
时间 国际文件 基本内容
1919年 《国际联盟盟约》 联盟会员国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不得从事战争
1928年 《非战公约》 缔约国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1945年 《联合国宪章》 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安全理事会……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A.国际法适用范围逐渐扩大 B.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思想的确立
C.集体安全机制的不断完善 D.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形式的开创
8.1901年,应德国要求,清醇亲王载沣等赴德为德前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杀赔罪。在礼仪环节,德国政府主张“中国与德国系平行,所以清廷官员见德皇亦需行华礼”,中国官员“应照中国礼赔罪”,故德皇坐受国书,载沣须对德皇行三鞠躬礼,其他参赞人等须“照中国臣下觐君礼叩首”。这反映了(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受到冲击 B.国际体系无力保护弱国
C.此时国际法不适用亚洲国家 D.国际法受大国强权挑战
9.14世纪,欧洲一些封建主在易北河、塞纳河一带设立征税站。后来,欧洲君主为商人提供保护,颁布了统一法律,废除领主特权。这一变化有利于西欧( )
A.新兴民族国家的产生 B.市民政治地位的提高
C.封建割据势力的消除 D.近代法律体系的建立
10.国际法之父荷兰人格劳秀斯(1583—1645)指出: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即使神也不能更改。根据自然法,整个海洋和海洋的分支都不应被任何人占为财产。在辽阔的海域上,各国都可共同使用。据此判断他强调自然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反对对上帝的信仰 B.适应荷兰资本主义发展
C.维护民族国家主权 D.构建资本主义国家蓝图
11.18世纪绝大部分时期,欧洲大陆由大大小小的封建君主统治,专制、服从、效忠、等级等观念构成了现实的社会政治法则。到了19世纪初,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下列说法与上述现象无关的是( )
A.“十二月党人”传播了革命主张 B.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
C.《法国民法典》传播了启蒙思想 D.欧洲各国民族意识觉醒
12.18世纪末以前,人们一直把国家与君主本人混为一谈。如路德认为“主教们和诸侯们”构成了德国,路易十四则声称法兰西国家“完全属于国王本人”。之后,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而是由公民组成。这一观念的变化( )
A.引发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B.源于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C.确立国家主权与独立原则 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构
13.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写道:“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材料的核心内容为( )
A.君主制定条约可以保证世界的和平
B.强调了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C.确认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D.开创了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来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二、材料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8年8月27日,英、法等国代表签订《巴黎条约》(即《非战条约》)。同一天,美国向18国家发出了邀请,建议加入公约。中国南京政府代表于1928年11月27日在华盛顿签字加入该条约。1928年4月至8月期间,苏联对美、法未邀请苏联参加签署非战公约表示不满,一方面表明苏联愿意加入公约,另一方面谜责把苏联排除在外。苏联要求加入公约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和平和扩大苏联的国际联系与合作。苏联最终于9月5日正式签字加入公约。但苏联对公约提出保留,苏联的保留为:“公约的最先参加国在外交文书往来中提出的保留对苏联没有约束力”。此外,“苏联政府认为不但是宣布战争,而且连由任何国家已开始的一切实际军事行动,不管这些行动有如何辩白理由,均应视为破坏公约的行为”,先后有60多个国家加入非战公约。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战公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加入《非战公约》的目的。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8年欧洲各国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19世纪建立起来的维也纳体系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步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地方。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国际联盟,但因排除美苏而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二战后,《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力量。国际法院也在荷兰海牙成立。同时,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国际人权、国际环境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纷纷问世。
——摘编自杨泽伟《国际法史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近代以来国际法发展的突出特点,并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自成立到1977年底,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总共不过31个。从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已多达236个。这些多边条约超出了外交、人道主义法、海事、航运、少数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章程等狭小范围,既涉及联合国及其所有专门机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一般国际法,又涉及国际刑法、反对恐怖主义行为、毒品管制,以及某些建立国际组织的章程等。中国已全面融入国际法律秩序。
——摘编自饶戈平《国际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程度有何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为了争夺领土、王位和霸权,各国展开激烈的争斗。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因此A项正确;
维也纳体系是在镇压拿破仑战争之后,排除B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排除C项;
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排除D项。故选:A。
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的《非战公约》是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强大压力下签订的,“标志着国际和平主义浪潮顶峰时期的到来”:但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非战公约》被视为“一纸空文”;《非战公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审判和惩处德、日甲级战犯的主要法律根据,成为“构筑国际法的基石”。故C项正确。
3.答案:A
解析:1625年荷兰人格劳秀斯发表的《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A正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和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排除B;《非战公约》是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强大压力下签订的,在国际关系中对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斗争有一定的作用,在国际法上也有一定的意义,排除C;《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排除D。
4.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它把对神圣罗马帝国和基督教‘统一’的否定付诸实践,重新整合了欧洲分散的行为体,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纽带”可知,这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A项正确;维也纳体系建立起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排除B项;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该体系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排除C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没有材料中所述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48年(欧洲)。据本题材料“不使用武力”可知该规定开创了通过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B项正确,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解决国际争端,并不是为了削弱法国及其盟国的势力,排除A项;只要有利益的纷争,欧洲各国的矛盾就会存在,不会因为一个文件而解决,排除C项;奠定国际法基础的是《战争与和平法》,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D
解析:
7.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缔约国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与“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安全理事会……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社会对于战争的态度从宣布其非法,再到授权安理会采用断然措施维护世界和平,可知国际社会对于战争的防范程度越来越高,体现国际社会集体安全机制的不断完善,C项正确;“国际法适用范围逐渐扩大”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而非主权国家思想的确立,排除B项;欧洲近代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形式,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年(中国)。国际法中,国家主权平等,但大国强权思想的德国试图突破这种规则,侮辱清帝国,D项正确;1815年,维也纳体系取代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排除A项;材料中只说明德国的行为,没有说明这种行为的结果,排除B项;维也纳体系下,国际法的应用范围超越欧洲,扩展到亚洲、美洲等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封建主设立征税站”会造成了地方分裂割据,不利于国家统一,而“欧洲君主颁布了统一法律,废除领主特权”的做法则加强了封建王权,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促进新兴民族国家的产生,A项正确;材料虽有“欧洲君主为商人提供保护”,但不能说明‘市民’‘政治地位’是否提高,排除B项;君主废除领主特权有利于打击封建割据势力,但“消除”不是一项措施的结果,而是一系列措施的结果,(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商业方面的部分法律,不能说明近代法律体系建立,排除 D项。故选A项。
10.答案:B
解析:由材料“根据自然法,整个海洋和海洋的分支都不应被任何人占为财产。在辽阔的海域上,各国都可共同使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1583—1645年)荷兰凭借庞大的商船队,成为“海上马车夫”,故格劳秀斯此时强调自然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荷兰的海上贸易利益,适应荷兰资本主义发展,故选B项;西方从来没有反对对上帝的信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维护民族国家主权”,排除C项;构建资本主义国家蓝图的是启蒙运动,排除D项。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D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类、影响类。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而是由公民组成”可知,18世纪末以前,国家属于君主,在此之后,国家由公民组成,体现了国民主体意识增强,国家属于公民有助于公民加强对国家的认同,进而促进民族国家的建构,D项正确;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对法国影响巨大,但材料信息并不止涉及法国的情况,该说法夸大了法国大革命的作用,排除B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国际关系中的国家主权与独立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信息可知,格劳秀斯强调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具有主体地位,B项正确;“保证世界和平”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与国际法的原则无关,而且,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排除C项;开通先例的说法是《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1)特点:美、法主导;加入国家多,影响大;通过保留条件逃避履约责任,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
(2)目的:应对战争危险,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为苏联经济建设争取和平外部环境;塑造爱好和平国际形象,改善外交环境;扩大苏联的国际影响,参与和扩大国际合作。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英、法等国代表签订《巴黎条约》(即《非战条约》)”可归纳出美、法主导;根据材料“美国向18国国家发出了邀请,建议加入公约”可归纳出加入国家多,影响大;根据材料“公约的最先参加国在外交文书往来中提出的保留对苏联没有约束力”可归纳出通过保留条件逃避履约责任,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
(2)目的:根据材料“苏联要求加入公约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和平和扩大苏联的国际联系与合作”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应对战争危险,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为苏联经济建设争取和平外部环境、塑造爱好和平国际形象,改善外交环境、扩大苏联的国际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
15.答案:(1)特点:主体增多;包括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由欧洲到全世界;领域逐步扩展;由国家安全到国际事务各方面。影响:形成了调整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建立了国际问题的解决机制,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国际法的实际作用被削弱。
(2)差异:改革开放前,参与程度较弱,参与多边条约数量和领域均较少;改革开放后,参与程度加深,参与多边条约数量大幅度增加,领域增多,涉及众多国际事务,全面融入国际法体系,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按角度给分:参与程度、条约数量、涉及领域、发挥作用,答出3个角度的对比)
原因:改革开放前,国内政治形势与外交政策的影响;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需要和外交政策的调整;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大;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以来的世界。近代以来国际法发展的突出特点,根据“19世纪建立起来的维也纳体系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步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地方”可以得出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由欧洲到全世界;根据“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可以得出主体增多,包括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根据“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力量”可以得出领域逐步扩展,由国家安全到国际事务各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对世界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从形成调整国与国关系基本准则、建立国际问题解决机制、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以及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导致国际法的实际作用被削弱等方面来回答。
(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程度的差异,根据“新中国自成立到1977年底,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总共不过31个。从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已多达236个,仅1978年到1988年就签署、生效了122个”等信息可以得出改革开放前参与程度较弱、参与多边条约数量和领域均较少,改革开放后参与程度加深、数量大幅度增加;根据“1978年以后中国参加的多边条约,超出了外交、人道主义法、海事、航运、少数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章程等狭小范围”可以得出全面涉及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原因应当联系所处国际国内形势,从改革开放前国内政治形势与外交政策、美苏两极格局和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需要和外交政策的调整、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大、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等方面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