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6 09:3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南北朝以来,“百室之邑可以成州,三户之民可以成郡”,机构臃肿,冗员过多。面对这种情况,隋文帝下令( )
A.大索貌阅,重核户籍 B.划分十道,监察有力
C.授权御史,强化考核 D.废除郡制,以州统县
2.中国古代与家谱相关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内外服制 D.井田制
3.对于西藏地区,设立直属中央政府的机构宣政院进行管辖是在(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公元前575年,在晋楚鄢陵之战中,晋国将军郤在战场上三次遇到楚王,他都下车行礼,楚王见了十分高兴还把自己的弓赏赐给了他。公元前554年,晋国将领匄率军攻齐,已经打到了齐国的国都附近,这时候传来了齐灵公去世的消息,按“礼不伐丧”的礼制,晋国主动撤兵。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
A.春秋礼韵,君子风范 B.井然有序的礼乐制度
C.诸侯争霸,烽火连天 D.友好热情的外交氛围
5.秦始皇改“命为制”,令为“诏”。又,《文心雕龙·章表》:“秦初定制,改书曰奏。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这反映了秦汉( )
①是文书行政管理的创始阶段
②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③文书分类有尊君卑臣的色彩
④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元史·百官志七》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实战练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
A.三司 B.行中书省 C.中书省 D.宣政院
7.中国古代的一级行政区多有变动,如秦汉为郡,汉末魏晋南北朝为州,唐末为道,宋代为路,元明清为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治理能力的强化 B.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C.历代国土面积的变化 D.国家人口数量的激增
8.如表反映的是北周至隋的地方行政区划层级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州 郡 县
北周宣帝大象二年(580年) 211 508 1124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 211 538 1011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 190 — 903
A.“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B.“罢废诸郡,以州统县”
C.“存要去闲,省并州县” D.“户口滋多,析置州县”
9.汉代在郡一级,郡丞、长吏辅佐郡守,都尉管武事、督邮管监察,列曹分理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但所有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县一级也是如此。汉代地方行政体制( )
A.形成了制约机制 B.杜绝了吏治腐败
C.实现了权力集中关系 D.避免了裙带
10.《孟子·滕文公》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据此可知( )
A.孔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春秋》是重要的儒家经典教材
C.分封制和宗法制均已经崩溃 D.《春秋》杜绝了乱臣贼子的行为
11.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毋口请”,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的这种做法( )
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现了思想统一
C.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D.导致了暴政统治
12.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队伍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一史实可以说明( )
A.王室衰微 B.西周灭亡 C.诸侯争霸 D.变法图强
13.宣公十一年冬季,楚庄王趁陈国内乱,灭陈置“县”,将陈国置于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但此举遭到了楚大夫申叔时从道德层面的批判,楚大夫申叔时劝楚庄王尊周礼,于是楚庄王“乃复封陈”,中止了陈县的设立。据此可知,该时期( )
A.楚庄王推行县制实现了中央集权 B.周礼有效规范了诸侯国间的关系
C.县制成为诸侯国扩张的主要形式 D.分封制维系的统治格局遭到破坏
二、材料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宰相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的“三正”,商朝时出现了“三公”。西周中后期,实战练鉴于重要辅臣不断更换易造成政务混乱,开始设置专门的辅政机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辅政方式虽各不相同,但辅政大臣多为贵族集团的代表,可以自辟僚属,独立行使权力,可以说他们是在“主政”,与帝王分庭抗礼。秦汉以来,宰相的出身有名门望族的,有宗室的,也有寒门的。唐宋之后,科举入仕者居多。宰相辅政制度的沿革趋势体现了皇帝专制权力欲望的不断膨胀和驾驭百官能力的不断提升。该制度对古代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发展甚至国家的兴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编自李现曾《我国古代宰相辅政制度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中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宰相辅政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简析古代宰相辅政制度的积极作用。
15.【中国古代的权力继承】
材料一
下表是中国西周一家庭母亲与儿子的组成表
妻妾 普通称谓 宗法称谓
妻(正配) 四哥(14岁) 嫡长子
六哥(10岁) 嫡次子
妾一(侧室) 二哥(18岁) 庶次子
五哥(12岁) 庶五子
妾二(侧室) 大哥(20岁) 庶长子
三哥(16岁) 庶三子
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中国大概至晚从公元前一二世纪起,就实行诸子均分制度。父亲遗留下的财产,每一个儿子都有一份。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否则的话,每一个国王或每一个有爵位的贵族死亡,都可能爆发一次骨肉残杀,因而导致国家和家族的崩溃。
材料二
国别 时间(年) 事变
楚国 前626 太子芈商臣(楚穆王)杀他的父亲现任国王芈熊頵,自立。(芈熊頵打算废掉芈商臣而另立幼子当太子,密谋泄露,芈商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弑父的君王。)
宋国 前620 诸公子杀国君子御,立公子子杵臼(宋昭公)。(宋国国君子王君逝世,他的弟弟子御把太子杀掉,自立。)
莒国 前541 公子已去疾(莒丘公)逐国君己展舆,自立。(已去疾是自己展舆的弟弟。)
陈国 前534 公子妫招发兵围国君妫弱(陈哀公),妫弱自缢死,立他的儿子妫留。(妫招是妫弱的弟弟,他跟庶子妫留结盟,杀掉太子妫偃师。)
(注:表中所称“公子”,是封国国君的儿子。)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柏杨著《中国人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周这一家庭的权力、财产应该由谁继承?说明理由。并指出这一继承方式的合理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继承方式发生的新变化,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隋朝中国。为了解决机构臃肿,冗员过多的问题,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D项正确;隋朝开展大索阅,重核户籍,是为了解决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排除A项;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排除B项;御史主要起到加强官员监察和考核的作用,不是为解决“机构臃肿,冗员过多”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宗法制强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这与家谱关系密切,A项正确;分封制、内外服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与家谱无关,排除BC项;D项是土地制度,与家谱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事务。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
4.答案:A
解析:
5.答案:B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秦汉时期,“改书曰奏”,“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体现了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②符合题意;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体现了文书分类有尊君卑臣的色彩,③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是否为文书行政管理的创始阶段,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D项;材料没有描述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达系统,④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B项。
6.答案:B
解析: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代表中书省管理地方事务。行中书省与中央的“都省”即中书省互为表里,故B项正确,排除C项。三司是宋代设置的掌管财政赋税的机构,宣政院是元朝中央设置的专管全国宗教事务与西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排除A、D两项。
7.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的一级行政区多有变动,如秦汉为郡,汉末魏晋南北朝为州,唐末为道,宋代为路,元明清为省。”可知,地方容易产生与中央对抗的割据力量,行政区的变动本质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也就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强化,A项正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土面积的变化.人口数量的激增都是表面现象,而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C项和D项。故选A项。
8.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北周至隋(中国)。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州县数量减少,郡被取消。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废郡,以州统县。B项正确;材料中隋朝废郡,排除A项;隋朝没有设立省制,元朝设立行省制,排除C项;户口增多,州县数量应该增多,但材料反映州县数量减少,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从材料可以看出,地方郡县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行政的分工,但是有一个总长官来统领。这一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将地方的权力集中起来,便于中央来统一控制和管理,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制约机制,排除A项;“杜绝了”表述太绝对,应该说汉代地方行政制度有利于惩治吏治,排除B项;材料中的制度容易形成裙带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A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孟认为孔子作《春秋》的因为当时礼崩乐坏,孔子为了维护礼乐秩序,警示乱臣贼子而作,体现了孔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春秋》在家学说中的地位,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证明春秋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均已崩溃,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秦朝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和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这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C项正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通过郡县制等制度实现的,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思想统一,B项错误;秦朝暴政统治不是文书行政管理制度造成的,D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周桓王与郑国的矛盾,结果王室败北,这反映了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材料史实发生在春秋时期(东周时期),与西周灭亡无关,故排除B;材料讲述的是周王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与诸侯间争霸无关,排除C;变法图强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
13.答案:D
解析:楚庄王灭陈置“县”的行为虽然被制止,但是其实质说明当时周天子的权威已经下降,诸侯国之间发生了攻伐,分封制维系的统治格局遭到破坏,D正确;A说法错误,排除;B与题干现象相反,排除;题干没有体现对诸侯国扩张的其他方式进行罗列,也就无法得出比较的结论,排除C。
14.答案:(1)现象:秦汉时期,设置丞相,成为百官之首,制约皇权魏晋时期,国家分裂,皇权衰弱;隋唐宋元时期,分相权于三省六部,皇权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皇权达到顶峰。虽然图示中皇权有消长,但总体趋势是皇权逐渐强化。
(2)趋势:不断完善,逐步专门(职)化;辅臣构成由以出身贵族为主到出身多元化;辅臣的权力由可与君主抗衡到完全服从于君权。积极作用: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后世提供借鉴;等等。
15.答案:(1)继承者:四哥(或嫡长子)
理由: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合理性:嫡长子继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贵族集团因权力、地位和财产继承而导致相互残杀,有利于保持国家和贵族的完整和统治稳定。
(2)新变化:嫡长子继承者遭到破坏(或宗法制遭到破坏)
原因:政治: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传统秩序遭到破坏;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阶层:士阶层的崛起;文化:私学兴起,文化下移。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继承者,根据材料一“四哥(14岁)”与“嫡长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这一家庭的权力、财产应该由四哥(或嫡长子)继承;根据材料一“嫡长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第三小问合理性,根据材料一“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嫡长子继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贵族集团因权力、地位和财产继承而导致相互残杀,有利于保持国家和贵族的完整和统治稳定。
(2)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新变化,根据材料二“妫招是妫弱的弟弟,他跟庶子妫留结盟,杀掉太子妫偃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嫡长子继承者遭到破坏(或宗法制遭到破坏);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芈熊頵打算废掉芈商臣而另立幼子当太子,密谋泄露,芈商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弑父的君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经济,政治与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政治看,王室衰微,礼崩乐坏以及诸侯争霸,传统秩序遭到破坏;从经济上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从阶级上看,士阶层的崛起;从文化上看,私学兴起,文化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