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江泽民指出:“(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这种制度”是指中国的(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十大关系》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钦定宪法大纲》 D.《中华民国宪法》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里程碑。从其内容看,它借鉴了哪些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 )
①英国责任内阁
②德国君主核心
③美国三权分立
④法国议会共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确定训政时期党、政府、人民行使政权治权之分际及方略案》规定:国民党对于中华民国之政权治权,要“独负全责”;必须是“服从拥护中国国民党,衙行三民主义”者,“始得享受中华民国国民之权利”。这反映出国民党“训政”的实质是( )
A.主权在民 B.独裁专制
C.以党治国 D.法律至上
6.1904年孙中山发表演说:“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此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建立了( )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广州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7.下方图片为国民党的“训政”图解。关于国民党的“训政”,解读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 B.意在训练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C.违背了孙中山“革命程序论”顺序 D.实质是国民党把持国家政权
8.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年2月公布了选举法。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选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说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A.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 B.推动了基层民主制度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有学者指出,民初的党人只知道要造成责任内阁制,须造成拥护内阁的政党,却不知拥护内阁的政党,还要有民众站在它的后面去拥护他。从唐绍仪内阁到赵秉钧内阁,同盟会派只恨内阁不能全操己党手中,以为还是党势太弱,极力扩张党势。该学者意在强调( )
A.国人缺乏对民主的深入了解 B.政党政治不符合国情
C.制度缺陷致使权力难以制衡 D.同盟会改组势在必行
10.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决定按照孙中山的建国程序,进入“训政”,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
A.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B.发扬三民主义理论
C.扩大人民政治权利 D.营造专制的合法性
11.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这一变化源于( )
开始时间 代议机关名称
1934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甘边区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6年3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北省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7年5月 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参议会
1938年11月 陕甘宁边区下辖县(乡)将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大会
1945年10月 代议机关名称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
C.国共两党阶级斗争的推动 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12.据统计,民国初年有312个政治性党派,具有健全或具体政纲者不过35个,其中涉及“振兴实业”与“普及教育”内容的各有10多个。由此可知当时( )
A.民主政治制度臻于完善 B.实业与教育思想深入民心
C.多数党派缺乏政治倾向 D.社会各界投身于政治运动
13.18世纪中期,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制形成并逐渐完善;1912年,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下的责任内阁制。由此可知责任内阁制旨在( )
A.体现社会契约的精神 B.实行天赋人权的思想
C.实现三权分立的学说 D.践行主权在民的理念
二、材料题
1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党政治的有序运行有赖于国民丰富的法治观念和发达的契约精神。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主要是人伦政治思想。民初政党组合也“往往以个人之感情,强为牵合,而未尝以一定之党纲相号召,党员之中知所谓本党政纲者百无一个焉”。梁启超观察第一届国会选举时提出,“未闻有一党发表政纲建旗帜以卜人民之祈向”。各政党的经费不像西方政党主要来自企业界和私人的捐助,而主要源自行政拨款。可是,政党得到的行政拨款十分有限,许多政党不得不接受袁世凯的资助,在政治上也就不得不迎和袁世凯。
——摘编自邓亦武《论民初政党政治的畸形化》
根据材料,概述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畸形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可知材料所说的是中国的政党制度优势,选项D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是政权组织形式,材料未涉及,排除选项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制度,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材料未涉及,排除选项B;民主集中制是原则不是制度,选项C排除。
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尚未召开,宪法尚未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故选C;AB是毛泽东的文章,排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没有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排除D。
3.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等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A项正确;《中华民国约法》又称《新约法》,俗称《袁记约法》,是北洋军阀袁世凯执政期间制定的一部宪法性文件,排除B项;《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晚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排除C项;《中华民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D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借鉴法国议会共和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借鉴美国经验实行三权分立,借鉴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①③④正确,故D正确,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不是君主立宪,所以没有借鉴德国经验,排除含②的选项,排除ABC,故选: D。
5.答案:B
解析: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也就是南京临时政府,故选A项;北洋军阀政府是指在1912年至1928年间,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央政府,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州国民政府(1925年7月1日—1926年12月5日)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在广州成立的政权机关,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18日—1948年5月20日)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行政机关,统辖全国各地的中央政府,由以蒋介石为核心的中国国民党建立,宁汉合流后成为中国国民党政权,排除D项。
7.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行国民大会行使权力,实质是国民党一党专政,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初衷,故D正确,AB错误。国民党的“训政”符合孙中山军政、训政、宪政的“革命程序论”顺序,故C错误。
8.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根据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选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会代表的广泛性,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排除A项;基层民主制度建立是在1989年先在农村建立的,排除B项;材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刚刚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A
解析:据材料“党人只知道......还要有民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期从唐绍仪内阁到赵秉钧内阁,同盟会派的人只知道利用内阁夺取权力,认识不到党势太弱的原因在于看不到民众的力量,这折射出了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不足,故选A项;材料说的是民初政党政治的不足,得不出政党政治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权力制衡的问题,排除C项;1912年7月,同盟会本部召集全体会员会,讨论改组问题,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的“训政”是借孙中山的建国程序,为自己的专制独裁统治寻找依据,以营造一党专政的合法性,D项正确;国民党的“训政”主要是为一党专政营造合法性,没有体现捍卫民主政权、发扬三民主义和扩大人民权利,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调整代议机关的名称,1937—1945年处于全民族抗战阶段,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代议机关主要是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或者参议会,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无必然关系,主要和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有关,A选项排除。从1840一1949年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选项排除。1937—1945年期间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C选项排除。
12.答案:C
解析:民国初年政党数量较多,但是有明确政治纲领的政党数量较少,而且很多党派涉及“振兴实业”与“普及教育”,这说明民国初年多数党派缺乏政治倾向,C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B中的“深入民心”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社会各界的态度,排除D。
13.答案:D
解析:据材料英国是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是民主共和制下的责任内阁制,两国内阁制实施的目的是保障民主,践行了主权在民的理念,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契约思想和天赋人权思想,排除A.B两项;英国的内阁制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思想,排除C项。
14.答案:√
解析:据所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15.答案:(1)表现:不以党纲为立党基础(个人色彩鲜明,内在凝聚力弱);忽视民意;经费源自行政拨款,乃至个人。
成因: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国民缺乏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袁世凯等人的专权企图;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