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原始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古代文明社会形成的物质基础 B.是奴隶社会初期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C.由渔猎经济向采集经济发展而来 D.是畜牧业与采集经济分工的产物
2.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生活方式由游牧到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农耕经济的出现 B.阶级的产生
C.私有制逐渐产生 D.早期城市的出现
3.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 )
①马铃薯
②花生
③水稻
④番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表是一段时期内地球上的人口数量表。这一时期人口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年代 人口数量
公元前1万年前 400万
公元前5000年 500万
公元前3000年 1400万
公元前2000年 2700万
公元前1000年 5000万
公元前500年 1亿
A.农业的出现和发展 B.食物物种的交流
C.农业和畜牧业分离 D.定居生活的出现
5.人类的居住方式经历了从流动逐渐转向定居的过程,而定居方式的出现,推动了语言交流的增加,从而促使文字产生。同时,定居点的扩大也必然会促使城市、国家以及青铜器等的产生。由此可推知,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主要得益于( )
A.阶级斗争的推动 B.生活水平的提高
C.农业的不断发展 D.科学技术的进步
6.有学者认为农业起源于中东,再传播到全球各地。如果要质疑这一观点,可以使用的论据是( )
A.中美洲人种植了玉米 B.张骞将苜蓿带回中原地区
C.河姆渡居民已饲养猪 D.小麦、大麦原产地在西亚
7.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农业发展,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B.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作物
C.人类在文明之初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D.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
8.如图为古代世界主要文明示意图。据图可知( )
A.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形态 B.农业起源标志着文明的形成
C.农耕文明区域不断扩展 D.古代各文明逐步联系为整体
9.早期人类的居住从流动逐渐转向定居。定居方式的出现,推动了语言交流的形成,进而使得文字产生。同时,定居点的扩大也必然推动城市、制度以及青铜器等的出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据此可知,推动人类文明诞生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农业的不断发展 B.语言交流的形成 C.金属工具的出现 D.阶级对立和制度
10.下图为世界主要文明起源分布图。地图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产生( )
A.取决于丰富充足水源 B.得益于农牧业的发展
C.呈现出多元一体特征 D.促进了王权神权交融
11.下图是四川省彭州市出土的一方汉代画像砖,左侧为一酒肆,酒肆内一人右手持一量器,左手伸出,作售卖状,酒肆前一人伸手作接物状,当为沽酒者。其右侧又有一人肩荷二壶,作奔走状。这从侧面反映了四川地区( )
A.酿酒行业高度发达 B.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C.农耕经济较为繁荣 D.商品经济全国领先
12.靠渔猎和采集维生的人,也许每星期只需花两天找东西吃,但他们的生活仍受到食物控制。因此,当人们开始从事农牧,因而转化了食物供应的性质时,一切便都改变了。以下选项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①人类逐渐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②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出现第一次革命
③人类依赖自然的状况彻底改变
④人类过渡到定居生活,逐渐形成聚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从公元前8000一前7000年起,西亚、东亚和东南亚、中美、南美以及非洲内陆先后形成各有特色的农业中心。下列有关“农业中心”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西亚培植出小麦和南瓜 B.中南美洲培育出西瓜和棉花
C.东亚培育出水稻和粟 D.非洲培育出玉米和甜高粱
二、材料题
(1)黑格尔与梁启超在分析沿海与内陆居民的精神气质时,有何相同认识?
(2)结合古希腊与古代中国的相关史实,分析二人的说法是否合理。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千年前,出现了“丰下类型”的原始文化。这种文化遗址在辽宁西部地区分布得十分密集,堆积一般很厚,说明定居时间已经很久。赤峰水地遗址发现了大量磨盘。收割工具和粮食加工工具相对增多。
材料二 “丰下类型”同一遗址的房屋,小房才容一身,大房则直径可达四五米,并外附小间。房内遗留的物品一般是粗简的炊具,个别房屋内则有贝和玉牌等贵重物品。墓葬或有葬具,或无葬具,殉葬的猪狗和陶器也是有多有少。某些墓主人无珍贵饰品,个别墓葬的人骨却佩有非常贵重的大小玛瑙块,项前还有成串的石珠。赤峰等地墓葬中发现有成年男女的合葬墓,这是对某些妇女可随便加以杀殉的表现。因为这种土坑墓都是一次埋葬的,墓中死者必须同时葬入,而一个家庭夫妻同时自然死亡的可能性毕竟很少,因此墓中的女骨不是其正妻,而应该是那些“奴隶式的婢妾”。“丰下类型”的居住遗址周围往往有高大的石筑城墙。这种墙周长数百米,现存高度数米,工程浩繁,牢固耐久。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从辽宁的考古发现看私有制、商品生产和货币的产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关于“丰下类型”原始文化食物生产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丰下类型”人类社会生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角度认识“丰下类型”原始文化。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原始农业是古代文明社会形成的物质基础,A正确;原始农业诞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排除B;原始农业是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排除C、D。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从游牧生活到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农耕经济的出现,这是生产力进步,A正确;B、C、D出现均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排除。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铃薯、玉米和花生等农作物最初是由美洲的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水稻原产地并非美洲,③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CD三项错误。故选B项。
4.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元前1万年前大约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也逐渐出现。所以这一时期人口的变化主要和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有关,人类逐渐进入定居生活,成为食物的生产者,人口大量增加,A项正确;这一时期人类各地区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所以人口数量的变化并不是由于食物物种的交流,排除B项;这一时期人口的增加主要和农业的出现与发展有关,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定居生活的出现也是农业出现的影响,排除C、D项。故选A项。
5.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农业不断发展,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从而推动人类由流动转向定居,定居方式的扩大又推动城市、国家以及青铜器等的产生,这使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居住方式的变化对促进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没有体现阶级斗争的推动,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科技进步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所学可知,中美洲不属于中东,且玉米是粮食作物之一,属于农业,A项正确;苜蓿原产地在伊朗一带,但苜蓿是牧草,不属于农作物,排除B项;河姆渡文化是古代中国遗存,但饲养猪不属于农业,排除C项;“小麦、大麦原产地在西亚”符合农业起源于中东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及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即农业产生,农业生产的特点使定居成为必要及可能,故材料强调的是生产食物对定居生活方式的重要性,D项正确;其余三项未涉及定居生活方式,排除ABC项。故选D项。
8.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恒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区域在不断扩展,C项正确;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形态,而非决定,排除A项;文明形成的标志是出现文字、国家等,而不是农业的起源,排除B项,古代世界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并没有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A
解析:
10.答案:B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可知,文明的发源地基本上都在大江、大河流域,这说明大江、大河的地理环境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营养,促进了文明的产生,D项正确水源是文明产生的重要因素,非决定性因素,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早期文明发源的相似性,非多元性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王权和神权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画像石中描绘的专门卖酒的酒肆和售酒、沽酒的场面,反映了当时农耕经济较为繁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C项正确; “高度发达”说法绝对,排除A项; 材料主要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排除B项; 材料未进行比较,故“全国领先”不能从图片信息中得出,排除D项。 故选C项。
12.答案:A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根据材料“当人们开始从事农牧,因而转化了食物供应的性质时,一切便都改变了”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人们从事农牧业生产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生产者,从而出现了第一次农业革命。由于人类成为食物的生产者,也使得人类过渡到定居生活,逐渐形成了聚落,①②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彻底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培育出水稻和粟,C项正确;西亚培育了小麦,南瓜发源于南美洲,排除A项;西瓜发源于非洲,棉花发源于南亚的印度,排除B项;非洲培育出甜高粱,美洲培育出玉米,排除D项。故选C项。
14、
(1)答案:都认为人的精神气质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沿海居民有进取心,大陆居民有依赖性。
解析:要先归纳二人的基本观点再提取共同点。
(2)答案:基本合理。古希腊人多从事航海业,工商业发达,殖民扩张频繁;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达,安土重迁。关系: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关系密切,人类文明受其影响;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但要注意运用唯物史观来认识问题。
15.答案:(1)历史信息:原始农业有较大发展;粮食产量有较大提高;定居生活出现。
(2)特点: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明显;审美意识萌发;阶级分化形成;有防御性军事设施保护。
(3)认识:“丰下类型”原始文化的原始农业发展,粮食较丰富,促进了相关手工业的发展;产品剩余导致私有制形成和阶级的对立;大规模城墙的修建说明早期国家机器处于形成中。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