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16世纪以前,欧洲人赖以生存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小米、黑豆、豌豆等,贫民长期处于饥饿环境中;16世纪以后,广大平民的主食逐渐发生了改变,他们的主食新品种可能是( )
A.大米、玉米 B.面包、南瓜 C.玉米、土豆 D.土豆、番茄
2.16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传入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
A.小麦、水稻、牛、马 B.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
C.玉米、水稻、牛、马 D.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
3.以下物种属于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最早培育的是( )
①玉米
②番茄
③西瓜
④辣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面是外来物种传入中国的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 )
物种 传入中国的时期
玉米 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
花生 16世纪传入中国
烟草 17世纪初传入中国
甘薯 16世纪伟人中国南方,后又传至北方
A.西欧庄园经济发达的产物 B.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
C.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 D.中国劳动人民的辛勤培育
5.下面是某学者对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进入世界其他地区后的影响的研究分析情况,据此可知( )
西班牙水手在航行途中因食用马铃薯而避免得坏血病 马铃薯传入中国后,人口增长导致大量山地森林被砍伐殆尽 在英格兰,许多制造商尝试用马铃薯取代面粉制的面包,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工业化进程 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战争,大规模地军事动员使马铃薯的食用遍及欧洲广大地区
A.食物来源决定人口增长规模 B.战争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C.物种交流影响人类历史进程 D.人口迁徙推动文化认同
6.中国传统本草学一向认为辛辣食物或辛辣味有“除六腑寒冷”的功效。《清稗类钞》记载:“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下列关于辣椒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原产于南美洲的阿根廷
B.16世纪传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
C.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D.传入中国后,流行于山东、山西地区
7.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去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农作物。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番薯、西红柿、鳄梨、南瓜、菠萝、可可、烟草等农作物和可卡因、金鸡纳霜等重要药材。材料表明,西欧人的早期海外扩张( )
A.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促成了洲际物种大交流 D.促进了种族交流和重新分布
8.有学者指出,欧洲大陆与新大陆之间的人们往来变得密切,大量的植物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从新大陆传入欧洲,这些植物带来的利益构成了欧洲发展的基础,使得新的文明被构筑、被建立。该学者强调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
C.美洲物种传播加速了欧洲发展进程
D.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9.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能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实战练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
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10.从1750年算起,欧洲人口在100年时间里从1.42亿增长到2.65亿。此前每次人口增长都会带来食物涨价,但这次不同,1800年后,至少在英国,两个指数开始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下列项中,促使这一时期指数“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黄热病的肆虐 B.工业企业的增加
C.土豆等新物种种植的普及 D.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
11.15世纪末,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美洲时,将水稻等作物带到美洲的海地、波多黎各等地。在随后的一两个世纪内,水稻种植逐渐扩展到美洲的其他地区。18世纪以后,北美的水稻种植业进入黄金时期,水稻成为纯粹的经济作物。由此可见,水稻( )
A.改变了欧美居民的饮食习惯 B.提高了北美农业的集约化水平
C.为北美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2.如表为清代不同时期河北、山东及河南三省人均耕地统计表(单位;亩)。此表可用来研究清代( )
时间 河北 山东 河南 平均
顺治十八年(1661) 5.32 8.69 9.42 7.46
康熙二十四年(1685) 5.62 9.04 9.01 7.77
雍正二年(1724) 6.40 4.74 7.17 5.72
乾隆十八年(1753) 7.01 7.60 10.16 8.26
乾隆三十一年(1766) 4.09 3.77 4.42 4.09
嘉庆十七年(1812) 2.75 3.39 3.01 3.06
A.国家耕地面积减少的后果 B.精耕细作技术停滞的影响
C.粮食种植结构变动的原因 D.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表现
13.马铃薯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据此可知,马铃薯的推广( )
A.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印证了物种交流的双重影响
C.保障了欧洲人口的持续增长 D.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材料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对明清时期社会的影响。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的最早驯化、驯养及使用发生在黑海、亚速海、里海以北的广袤的西南干旷草原。 ★古代的马具会压迫马的气管,严重限制了马的应用。大概到了公元前1800年,有人将马运用于专门的轻型牵引中,并建造了尽可能轻型的马车,这就是战车的雏形。那些游牧骑士冲进底格里斯……一度到达埃及和印度。 ★马匹最初由西班牙人引入美洲。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航行首次将马匹带至圣多明各。航行期间,他还率领250名弓弩手、110个火枪手、20名随从及15匹马,对古巴进行了征伐。 ★1531年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之时,奉命将马匹从牙买加带至秘鲁和厄瓜多尔,然后到智利,再到阿根廷。其他殖民者在对新大陆的远征中,携带的马匹数量也明显增加,最后一次竟达万匹。在这一过程中,当地的印第安人也逐渐接受了马,并学会养马、骑马。
——据徐杨、张箭《马在美洲的传播初探》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的功能。并说明马的传播对我们认识世界史的意义。
材料二:英国内战前后,爱尔兰人种植的粮食被英国军队践踏,来自新世界的马铃薯既容易种植又高产,适应了温暖潮湿的气候和多山、泥沼的环境,很快成为人们的主食。作为欧洲“第二面包”,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优点,还可以充当极好的饲料。对爱尔兰家庭而言,一头牛所产牛奶和一英亩的马铃薯足以支撑一家人生计。经过英国的掠夺,爱尔兰人的土地不断减少,马铃薯在爱尔兰人最艰难的时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19世纪人口的快速膨胀对社会产生巨大压力,农民出卖劳动力,换得一小块土地种植马铃薯,而一旦歉收,饥荒很难避免。1845年夏,霜霉病侵袭爱尔兰,马铃薯大面积绝产,引发大饥荒,也导致疫病流行,有至少25万人死亡。大饥荒带来空前的移民运动,永久性地改变了爱尔兰的人口结构,在本国和美国都播下了对英国政府不满的火种。马铃薯病害和大饥荒教训警醒后人,“哥伦布大交换”带来的物种交流,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在全球一体化时代,一旦疾病大流行或是粮价大波动,处于全球链中的每一个国家都无法全身而退。
——据曹瑞臣《作物改变世界——以马铃薯对爱尔兰的历史影响为例》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铃薯成为爱尔兰人主粮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尔兰大饥荒”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物种交流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16世纪以后”,16世纪以后,欧洲人因为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美洲,并引入了大量的食物物种,如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土豆),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其中,玉米、土豆是高产作物,它们迅速被广大平民接受,成为他们的主食新品种,故C项正确。
2.答案:A
解析:小麦、水稻、牛、马不是美洲的原有产物,故A项正确;玉米、马铃薯的原产地都是美洲,与设问不符,故B、C、D三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玉米、番茄和辣椒原产于美洲,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发现美洲,将原产于美洲的作物传遍世界,因此①②④正确;西瓜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③错误。故选B项。
4.答案:C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原产于美洲的作物传播到中国,故选C项;西欧庄园经济与物种的传播无关,排除A项;明清政府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B项;材料中的物种是外来的,并非是中国培育的,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从材料的信息可得出,美洲物种向外传播过程中,引起了疾病、环境的破坏、加快了工业化进程等,这反映出物种交流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故C项正确;A项“决定”的说法太绝对,排除;材料并不全部都在讲战争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并非强调人口与文化认同的关系,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辣椒原产于拉丁美洲的秘鲁和墨西哥一带,A项错误。15世纪末辣椒传入西班牙,16世纪辣椒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B项错误。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C项正确。辣椒传入中国后,流行于西南和中南地区,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西欧早期海外扩张的贸易范围并非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新旧大陆在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大量物种的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种族问题,故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由材料“这些植物带来的利益构成了欧洲发展的基础”“使得新的文明被构筑、被建立”可知,美洲植物的传入不仅促进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欧洲新文明的建立,故C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美洲植物的传入,而非早期殖民扩张,故B项错误;材料与工业革命无关,故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16世纪50年代正是世界联系逐渐加强的阶段,不同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使欧洲自然科学家对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进而影响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故选B项;材料中自然科学家对未知物种的分类并非科学的发展,物种交流也并非科学发展促进的,而是世界联系加强促进的,排除A项;“商业革命”中的商品交流引发了欧洲人饮食结构变化,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能够促进世界贸易发展,但材料强调的是饮食习惯变化而不是贸易的发展,排除D项。
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土豆等高产新物种种植的普及,极大提高了欧洲的食物供应,C项正确;黄热病的肆虐会带来人口的下降,而不是增加,排除A项;工业企业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带来食物的降价,如果食物种植跟不上,食物同样会涨价,排除B项;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水稻进入美洲之后,被广泛种植,最终成为纯粹的经济作物,这说明水稻在北美的传播丰富了北美的作物种类,为北美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居民的饮食习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北美农业的集约化水平,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2.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清代河北、山东及河南三省人口急剧增加,导致人均耕地减少,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提高亩产量,在此背景下,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推广和大规模种植,导致粮食种植结构出现新的变化,因此可以用于研究粮食种植结构变动的原因,C项正确;材料显示清代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国家耕地面积并未减少,排除A项;清代精耕细作技术继续发展而非陷入停滞,排除B项;材料强调清代三省人均耕地,区域经济差异扩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人口出现了较快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加,马铃薯作为高产作物受到重视,说明马铃薯的推广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题干材料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无关,排除A项;B项“双重影响”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C项“保障了欧洲人口的持续增长”说法绝对,且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引进和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丰富了农作物的种类,改变了农产品结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口激增的压力;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对外贸易出超,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解析:
15.答案:(1)功能:农业生产中的畜力;战争的工具;交通运输的工具;贸易的商品。
说明:马的早期传播是印欧人大迁徙的缩影,印欧人对马匹的驯养和利用,促进了其对外迁徙和征服;近代马的传播是物种大交流的重要见证,欧亚大陆的马被引入美洲,丰富了美洲的物种,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马在美洲的传播是西欧早期殖民史的缩影,欧洲殖民者将马带至美洲各地,推动了其殖民美洲的进程。
(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英国内战和殖民统治对爱尔兰的破坏;马铃薯适应环境能力强;营养丰富用途广。
影响: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引发疾病流行;带来移民运动,改变了人口结构;加深了爱尔兰人和美国爱尔兰族裔与英国的矛盾;为现代世界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借鉴。
(3)认识:物种交流是文明交流的重要形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避免单一化种植模式;物种交流过程中要注意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等。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世界。马的功能根据“有人将马运用于专门的轻型牵引中,并建造了尽可能轻型的马车,这就是战车的雏形。那些游牧骑士冲进底格里斯……一度到达埃及和印度”得出是农业生产中的畜力;根据“他还率领250名弓弩手、110个火枪手、20名随从及15匹马,对古巴进行了征伐”得出是战争的工具;根据“其他殖民者在对新大陆的远征中,携带的马匹数量也明显增加,最后一次竟达万匹”并结合所学可知,马还是交通运输的工具和贸易的商品。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马的传播对我们认识世界史的意义可从人口迁徙、物种交流、殖民扩张的角度进行总结,主要是马的早期传播是印欧人大迁徙的缩影,印欧人对马匹的驯养和利用,促进了其对外迁徙和征服;近代马的传播是物种大交流的重要见证,欧亚大陆的马被引入美洲,丰富了美洲的物种,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马在美洲的传播是西欧早期殖民史的缩影,欧洲殖民者将马带至美洲各地,推动了其殖民美洲的进程。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马铃薯成为爱尔兰人主粮的原因根据“爱尔兰人种植的粮食被英国军队践踏,来自新世界的马铃薯既容易种植又高产,适应了温暖潮湿的气候和多山、泥沼的环境,很快成为人们的主食”得出是新航路开辟,马铃薯传入爱尔兰;英国内战破坏了爱尔兰的粮食,马铃薯适应环境的能力强;根据“马铃薯在爱尔兰人最艰难的时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得出营养丰富用途广。“爱尔兰大饥荒”的影响根据“马铃薯大面积绝产,引发大饥荒,也导致疫病流行,有至少25万人死亡。大饥荒带来空前的移民运动,永久性地改变了爱尔兰的人口结构,在本国和美国都播下了对英国政府不满的火种。马铃薯病害和大饥荒教训警醒后人”得出是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引发疾病流行;带来移民运动,改变了人口结构;加深了爱尔兰人和美国爱尔兰族裔与英国的矛盾;为现代世界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借鉴。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对世界物种的交流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积极的一面主要是物种交流是文明交流的重要形式。但从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应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避免单一化种植模式;而且物种交流过程中要注意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