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随堂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随堂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6 09:3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生产工具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生产工具的革新可以改变生产的劳作方式,给人类生活带来深刻影响。以下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铁犁牛耕——个体劳作出现 B.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的形成
C.流水作业——垄断组织产生 D.人工智能——企业管理的发展
2.自古以来,人们想往飞天,从嫦娥奔月到苏轼把酒问青天,再到万户航天等等,面对浩渺星空,他们想象的脚步不曾停歇。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曾经的人类登天神话在我国梦想变成现实的是( )
A. B.
C. D.
3.二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 )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
A.蒸汽机 B.汽船 C.机车 D.人工智能技术
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批准建立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国际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成果推广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这主要表明中国( )
A.努力构建科技发展新格局 B.优先发展航天和国防科技
C.体制改革向科技领域扩展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5.1981—2010年,美国中产阶级的收入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据民间机构统计,2010年美国中产阶级的平均年收入较2000年下降近5%;但也有调查显示,美国中产阶级在这30年间,仍然感到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出现这一反差的重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得到解决 B.世界货币体系受到美国控制
C.科技进步降低了生活的成本 D.美国福利政策的覆盖面扩大
6.普京认为,发展数字经济,从规模上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上看,都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正如1920年有作家对列宁关于国家电气化计划的言论表示怀疑,在他与列宁见面后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并表示,无产阶级领袖“看到了未来的世界”。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A.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B.信息科技关乎国家未来
C.数字经济受到各国重视 D.国家未来在于技术创新
7.下面为二战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人群收入结构变化示意图。这反映出战后西方发达国家( )
A.中间阶层主导国家发展走势 B.社会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
C.社会基本矛盾出现新的变化 D.科技新发展提升了生产力
8.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制造业生产“智能化”成为发展新趋势,经济增长方式得到优化。与此同时,实证分析证实,“自动化”生产将造成技术性失业,对中低技能劳动者产生挤出效应。据此推知,现代科技进步( )
A.影响了劳动力的需求 B.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
C.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 D.降低了产业要素成本
9.有学者认为,以3D打印为标杆的新兴制造业,由于技术含量提高、成本降低、生产周期缩短,更适应个性化、高端化的需要,并且能简化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流程,有可能使目前盛行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被分散化和社会化生产代替。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可能( )
A.使非西方国家丧失全球贸易优势 B.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C.带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变 D.引起新一轮的科技大发展
10.九五计划时期(19962000年),我国在利用清洁能源降低汽车排污、净化大气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方面的进展以及对质子膜燃料电池、甲醇重整制氢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为制造环保汽车准备了新型动力来源。这反映出科技进步( )
A.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B.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C.加快了社会现代化步伐 D.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焦点
11.1731年德国人彼特·亨克斯依托当地的稀有金属矿产和制刀剑传统,外加30多道工艺,创立双立人品牌。1867年双立人成立现代化钢材铸造车间,1939年研发成功独有的低温冰锻技术。双立人品牌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是( )
A.注重品质坚持技术创新 B.及时转化工业革命成果
C.采用现代化机器大生产 D.国家统一助力企业发展
12.21世纪,不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一场产品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用电脑延伸人脑,用邮件延伸人腿,用语音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导全世界。材料意在说明互联网( )
A.推动了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 B.重新阐释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C.代替了传统产业和已有产品 D.深刻改变人们交往交流方式
13.据统计,1960—1978年美国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百分比由40.1:54.6变为47.8:49.3;日本由28.2:71.8变为41.9:58;联邦德国由30.1:65.7变成45:53。据此可知( )
A.科技革命加速世界经济格局变动 B.信息技术引领社会生产变革
C.产业结构变动加快社会经济发展 D.科技发展推动劳作方式改变
二、材料题
14.2024年的春运,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主要体现在自驾的比例增加。为适应这一变化,交通运输部上线“e路畅通”微信小程序,帮助人们查询高速公路实时状态等信息,如果遇到事故,也可通过小程序“一键呼救”。根据材料可知( )
A.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一 B.信息革命成果已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C.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D.微信小程序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的科学革命为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物理学革命为原子能、电子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化学革命为分子设计和开发新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兴起,以至任何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再是单一学科发展的结果。科学事业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成为社会性的巨大事业。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劳动生产率,战后1946年至1970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4倍。同时,海陆空立体交叉交通运输网络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部门,如:信息技术产业已被人们从第三产业中独立出来,作为第四产业。科技革命造成的新的技术水平,使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很少能单独全面开发新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产品零部件开发的国际合作。
——摘编自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从古至今世界范围。结合所学,流水作业不是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C项不符合历史事实,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使一家一户个体劳作成为可能,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随着机器的使用和推广,工厂制度逐渐形成,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人工智能掀起了企业管理革命,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乘有一名航天员,在轨道运行了一天,人类登天神话在我国由梦想变成现实。故答案为C项。AD玉兔号月球车、嫦娥一号都晚于神舟五号航天载人飞船,排除;B项,东方红一号是人造地球卫星,与“人类登天”不符,排除。
3.答案:D
解析:二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D项正确;蒸汽机、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各个项目都与科技有关,说明新时期政府引领构建科技发展新格局,因此选A项。由材料不能得出优先发展航天和国防科技,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体制改革的内容,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提出,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经济皆有较大发展:科技水平的提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商品日益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这使得美国的中产阶级能够在收入几乎没有增长甚至有所下降的情况下,获得生活品质的提升,C项正确;A项史实错误,美国至今未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虽然美元仍是主流国际储备货币,但美国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控制在日益减弱,排除B项;20世纪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福利开支,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材料主旨为:正如1920年列宁认识到电气化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一样,普京也认识到数字经济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界经济竞争,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普京对数字经济的重视,没有体现各国的重视,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技术创新,排除D项。
7.答案:D
解析:对比左图和右图,可以看出,中等收入人群数量激增,低收入人群数量锐减;结合所学,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中间阶层人数不断增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呈现新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所示为中等收入阶层激增,并不能说明中间阶层主导国家发展走势,排除A项;随着中等收入人群的激增,社会阶层贫富差距有所缩小,排除B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并未出现新变化,C项不符合史实和材料主旨,排除。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将造成技术性失业”“挤出效应”可知,“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将造成技术性失业,即很大程度上取代中低技能劳动者,影响和改变劳动力市场需求及就业结构,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推动就业结构变化,“生产力的跃进”“社会生活方式”与材料无关,排除B、C项;要素成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商品所产生的各项要素费用,如人力成本、燃料成本、机器成本等,据材料得不出现代科技进步降低了产业要素成本,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材料“有可能使目前盛行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被分散化和社会化生产代替”强调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于生产模式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信息量不足,不能得出A、C、D项。
10.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我国在清洁能源、新能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环境保护、环保汽车行业发展,体现的是科技进步推动社会更健康、文明地发展,C项正确;材料与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无关,排除A项;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他国,也未提及综合国力,排除D项。
11.答案:A
解析:由“制刀剑传统”“30多道工艺”“现代化钢材铸造车间”“研发成功独有的低温冰锻技术”等可知,双立人创立伊始就有很强的品牌意识,注重工艺,坚持更新设备、研发技术等,A项正确;工业革命是双立人品牌发展的背景,为品牌发展提供了动力,但转化工业革命成果不能精准概括品牌长盛不衰的原因,排除B项;采用现代化机器大生产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1871年德意志统一,并非品牌长盛不衰的原因,排除D项。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1960-1978年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脑力劳动者的比例上升,体力劳动者的比例下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生产过程逐渐智能化,智能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劳动力的构成上脑力劳动者比例逐渐提高,体力劳动者比例逐渐下降,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1960-1978年资本主义劳动力结构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是科技发展,信息技术的概念相对狭窄,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二战后劳动力构成的变化,并未体现出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
14.答案:B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4年中国。据材料可知,2024年春运时期因人们自驾出行比例增加,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交通运输部上线“e路畅通”微信小程序方便人们高速出行的需要,可见信息革命成果已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2024年春运时期我国自驾出行比例增加,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一的认识,排除A项;C项表述符合现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D项表述符合逻辑,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革命成果已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1)特点: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学科间的综合性加强,大量新兴学科兴起(或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兴起);科技研究的社会化趋势明显。
(2)影响: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国际分工的变化,国际合作加强。
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