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26.伏尔泰说:“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此之前,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迄今任何伟大的业绩在这一新的创举面前都相形见绌。”这件“头等大事”是指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三角贸易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郑和下西洋是1405——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成功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这是14—16世纪的欧洲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地理大发现”主要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互相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世界开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故B项正确;西进运动是指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迁移和进行开发的群众性运动,故C项错误;宪章运动是英国爆发的工人运动,故D项错误。
【答案】B
27.《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民法典》都体现了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指
A.实行民主政治 B.争取民族独立
C.发展民族经济 ???? ??D.推动精神文明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英国通过颁布《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体现了“自由”、“平等”和“博爱”,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一面旗帜;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成为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这些文献的颁布都促进了近代欧美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故选A。
【答案】A
28.一个是战功赫赫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另一个是双耳失聪的德国著名作曲家。但一部《英雄交响曲》把两个伟人连在一起。他们的相同之处是
A.职业 B.生卒年 C.国籍 D.历史影响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世界的文化杰作
【解析】《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是贝多芬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拿破仑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贝多芬也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热情歌颂者,两者的历史影响的相同之处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他们的职业、生卒年和国籍均不同,故选D。
【答案】D
29.19世纪中叶,英国生产的工业品约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5%,并占有世界商船舰队数量的1/3,拥有全世界国际贸易总量的1/5。这一史实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C.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D.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知识点】“蒸汽时代”的到来
【解析】上述史实说明了19世纪中叶的英国工商业高度发达,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其主要原因是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故选C。
【答案】C
30.对下图人物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民主先驱 B.民族英雄 C.政治领袖 D.开国元勋
【知识点】美国的诞生;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解析】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民族英雄;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者;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并取得了民族独立;邓世昌是黄海海战中抗击日舰的民族英雄。他们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故选B。
【答案】B
31.林肯说:“我们所奉行的作战计划上已经走到了绳子的尽头。我们必须拿出最后一张牌,并且改变我们的策略,否则就会输了。现在我决定采取释放奴隶的政策。” 其中,“释放奴隶的政策”指的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全国工业复兴法》
【知识点】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为了动员广大群众,特别是黑人参加到北方军队中来,瓦解和战胜南方奴隶主的反叛。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所以这里的“释放奴隶的政策”指的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故选C。
【答案】C
32.下面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俄国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A.赢得了克里米亚战争 B.废除了农奴制
C.解放了黑人奴隶 D.实行了五年计划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解题时注意题干中表格的时间“1860年”“1879年”,联系时代背景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由此分析可知导致表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故选C。
【答案】C
33.全世界不同肤色的劳动者有各自的语言、激越的旋律,唱着同一首歌。一百多年来这首为了宣扬巴黎公社精神、鼓舞无产阶级斗志而创作的歌曲是
A. 《国际歌》 B.《英雄交响曲》
C. 《义勇军进行曲》 D.《命运交响曲》
【知识点】巴黎公社
【解析】1871年6月,公社成员欧仁·鲍狄埃为了宣扬巴黎公社精神、鼓舞无产阶级斗志,写下了一首诗《英特纳雄耐尔》。这首诗后来由法国工人音乐家狄盖特谱了曲,这就是著名的《国际歌》。故选A。
【答案】A
34.广告是一种销售形式,它推动人们去购买商品或接受某种观点,以下广告语中宣传的产品出现最早的是
A. 东走西走铁路好走 B. 超越极限,奔驰汽车
C. 联想,汇聚世界的力量 D. 百度百科,百看必可
【知识点】“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铁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奔驰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联想电脑、百度搜索引擎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所以答案选B。
【答案】B
35.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因故取消,你认为取消的主要原因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建立 B.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
C.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D.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1914年——1918年,一战的爆发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也是导致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因故取消主要原因,故选B。
【答案】B
36.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这说明,当时苏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思想问题 D.文化问题
【知识点】新经济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解析能力.题干材料中“旧的社会经济结构”是相对社会主义经济结构而言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结构,“不摧毁”就意味着保留并利用这些经济.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这是新经济政策的本质.
【答案】B
37.丘吉尔曾说:“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能取得丘吉尔所说的成就,主要是因为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创建了斯大林模式
C.实行改革开放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强大的原因。此题可用排除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就被新经济政策代替,列宁1924年去世后,斯大林上台,他停止实行新经济政策,重点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改革开放是1978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伟大决策,C排除。故选D
【答案】D
38.1921年,日本向参加华盛顿会议的本国代表发出训令,强调中国山东问题属于“不可变更事项”。日本不愿变更的国际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北大西洋公约》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委任统治”,其中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所以在华盛顿会议上日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愿变更的国际条约是《凡尔赛和约》,故选A。
【答案】A
39.有位西方学者把一战后的国际形势描述为“从和平走向战争”,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A.经济危机的爆发、持续 B.两极格局的建立和瓦解
C.联合国的成立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瓦解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世界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随着二战的爆发,也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故选D。
【答案】D
40.下表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部分经济数据统计,导致数据变化主要是由于
年 份
工人周平均工资
失 业 率
1933年
16.73美元
24.9%
1935年
20.13美元
20.1%
A.罗斯福的坚强意志
B.《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实施
C.银行信用的恢复
D.大型工程的兴建
【知识点】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解析】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实施新政。为了对工业进行调整,美国政府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这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故选B。
【答案】B
41.慕尼黑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麓,是一座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山城,也是德国最瑰丽的宫廷文化中心与世界著名的“啤酒城”。但在1938年,慕尼黑曾经扮演过不光彩的角色,一些大国在这里曾经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拱手让给了某大国。这场阴谋是指签订
A.《凡尔赛和约》 B.《慕尼黑协定》 C.《九国公约》 D.《四国公约》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它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故选B。
【答案】B
4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每一个阶段,往往都是以进攻的一方发动突然袭击开始的。下列战役中不属于突然袭击的军事行动是
A.法西斯德国进攻波兰 B.法西斯德国进攻苏联
C.法西斯日本进攻珍珠港 D.苏联红军攻克柏林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苏联;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它们都属于二战中突然袭击的军事行动。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属于一场攻坚战,不属于突然袭击,故选D。
【答案】D
43.下列图片反映的史实,纳入的学习主题,正确的是
日军刺杀南京青年???????? 格尔尼卡? 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
A.凡尔登绞肉机 B.残酷的欧洲战场 C.民族解放运动的艰难 D.法西斯的暴行
【知识点】法西斯
【解析】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反映的是西班牙内战中纳粹德国受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之邀对西班牙共和国所辖的格尔尼卡城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地毯式轰炸。再加上《日军刺杀南京青年》、《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可以看出三幅画都反映的是法西斯的罪行,故选D。,故选D。
【答案】D
44.1955年的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重新军国主义化西德参加的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材料中的“新军事集团”是指北约,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缔结了《华沙条约》,华约成立,上述内容就是出自《华沙条约》。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故选C。
【答案】C
45.图表是解释历史的重要依据。下表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可见该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趋势是
时间(年)
日本
美国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1952—1960
8.2
2.8
2.7
7.5
4.8
1961—1970
11.2
4.1
2.8
4.8
5.8
A.曲折发展?? B. 持续发展 C. 停滞不前?? D. 冷热不一
【知识点】美国经济的发展;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解析】观察上表可知,二战后的50年代—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呈现持续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日本,其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故选B。
【答案】B
46. 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无疑是法国之欧洲。”由此可见
A.英国率先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B.法国大革命影响了世界
C.英国、法国曾经引领了欧洲 D.英国、法国称霸了欧洲
【知识点】“蒸汽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
【解析】本题是对英国、法国国别史的考查。英国经济与工业革命有关;法国思想文化与启蒙运动有关。故选择B。
【答案】B
47. 关于“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的主题复习总结,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 赫鲁晓夫改革 B. 新经济政策 C. 戈尔巴乔夫改革 D. 苏东剧变
【知识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解析】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实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1985年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1991年苏东剧变,苏联解体。所以A.C.D项均符合上述主题。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不是在二战后,故选B。
【答案】B
48. □□以来,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海湾战争、巴以冲突、叙利亚内战……“□□”应是
A.一战 B. 二战 C.冷战 ?D. 朝战
【知识点】动荡的中东地区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由于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海湾战争、巴以冲突、叙利亚内战……,故选B。
【答案】B
49.下列对非洲历史表述错误的是
A.三角贸易致使非洲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B.“马歇尔计划”使经济迅速恢复
C. 1960年是“非洲独立年” D.纳米比亚最后独立
【知识点】血腥的资本积累;亚非拉的奋起
【解析】三角贸易致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经济受到严重破坏;197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是美国帮助西欧计划恢复经济,与非洲无关,故选B。
【答案】B
50.美国《纽约时报》曾披露,美国为保持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不惜将自己集团内的西
方盟国视为“潜在的敌人”,提出尤其要警惕从欧洲、日本和其他地区出现与美国相抗衡的力量。这说明
美国独霸了世界 B.世界开始形成鼎足之势
C.美国霸主地位摇摇欲坠 D.世界处于“一超多强”的局面
【知识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随着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力量的崛起,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故选D。
【答案】D
55.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一和图二所示史实都与哪一个国家有关?(2分)
(2)在上述史实中,此国家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4分)
(3)图一、图二所示史实最终分别对该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美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1)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图一是拿破仑帝国形势图;1952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形成了欧共体的雏形,199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盟。所以图一和图二所示史实都与法国有关。
(2)图一拿破仑帝国形势图反映了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控制了欧洲大片领土,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1993年,欧盟的成立,法国是欧洲联合的主导者或推动者之一。
(3)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遭到了各国的联合抵抗,最终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覆灭。1993年,欧盟的成立,促进了包括法国在内的欧盟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
【答案】(1)法国(2分)
(2)它是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发动者(2分)它是欧洲联合的主导者或推动者之一(2分)
(3)拿破仑帝国最终覆灭(2分)使法国经济得到发展,国际地位提高(各1分,共2分)
5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他见条件成熟……把早先成立的秘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农民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他还下令让各地的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他还签署法令用以永远废除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改革后,俄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材料三 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以及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额以防止因盲目竞争而导致的生产过剩,并协调劳资关系。……改革使美国社会矛盾得以缓和,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的“他”是谁(1分),并概括“他”领导材料一中“改革”的方式有哪些?(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此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4分)
依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分)
(4)综上所述,概括这些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3分)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1)第一小问,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材料中的“他”是亚历山大二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的方式包括:舆论宣传、成立机构、颁布法律。
(2)第一小问,材料二中的“铁路”、“电报”、“纺纱机”属于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186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这些都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果。第二小问,日本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所以“铁路”、“电报”、“纺纱机”等成果与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有关。
(3)“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这是一种政府行政手段,这说明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俄国农奴制改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了危机,维护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所以这三次改革的共同的积极作用是,都促进了各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答案】(1)亚历山大二世(1分),舆论宣传、成立机构、颁布法律。(写出两个即可给4分)
(2)日本明治维新(2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2分)
(3)国家干预经济(2分)
(4)促进了各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3分)
5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美国不同于历史上的大英帝国或日本,它将长期保持世界主要大国的位置,并将长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原因在于……美国有独一无二的同盟体系,至今无新兴强国同盟体系与其抗衡。美国学者分析……即使不是美国盟友的经济大国也不愿颠覆现在的世界秩序,而是要在其中争取更大的空间,比如通过扩大自身在国际机构的权威或影响力,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材料二 美国“衰落论”不是一个新话题。近年来美国人对“衰落”这个词越来越敏感。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及经济危机,使美国人深感美国衰落不再是传说……金融危机的重创、过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中国的崛起”和“他者的崛起”,令许多美国人在“一落一起”之间,真切地感到了危机。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警告说,美国不能在当“世界警察”,因为美国已使自己面临破产,国内民怨上升,在国际上的合法性丧失。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长期保持世界主要大国位置的原因有哪些?(4分)
(2)材料二中美国人认为美国衰落不再是传说。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2分)请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证你的判断。(6分)
【知识点】美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原因在于……美国有独一无二的同盟体系,至今无新兴强国同盟体系与其抗衡。美国学者分析……即使不是美国盟友的经济大国也不愿颠覆现在的世界秩序”可知,美国长期保持世界主要大国位置的原因有:美国有独一无二的同盟体系;不是美国盟友的经济大国不愿改变现在的世界秩序。
(2)材料二中美国人认为美国衰落不再是传说。如果不同意这一观点,原因是美国一直是超级大国;美国有雄厚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在未来将长期居首位;美国历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中国等新兴国家发展的不稳定性;美国强盛趋势未发生转折。这些都使美国不会衰落。如果同意这一观点,原因是历史上曾拥有大国位置的国家都走向衰落;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崛起;美国经济困难重重;美国国民民怨上升;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这些都使美国的衰落不是传说。
【答案】(1)美国有独一无二的同盟体系;不是美国盟友的经济大国不愿改变现在的世界秩序。(4分)
(2)不同意(2分)。美国一直是超级大国;美国有雄厚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在未来将长期居首位;美国历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中国等新兴国家发展的不稳定性;美国强盛趋势未发生转折。(4分)这些都使美国不会衰落。(2分)
同意(2分)。历史上曾拥有大国位置的国家都走向衰落;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崛起;美国经济困难重重;美国国民民怨上升;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4分)这些都使美国的衰落不是传说。(2分)
5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任务是世界市场的建立——至少大体是如此,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生产的确立。世界既然是圆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移植实施,中国和日本开发以后,这个行程像是已经完成。 ——1858年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
材料二 “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场那里汲取的东西要比后者从它那里得到的多得多。在早期阶段科学并不是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对科学的利用也是少量、零星的——甚至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也是如此。但是到19世纪末,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从属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了全新的工业”。
材料三 工业革命使世界统一起来,统一的程度大大超越了早先在罗马人时代、蒙古人时代所没有过的统一程度。并且,使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
(1)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任务及其实现的主要途径各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三,归纳促成“世界统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资本主义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贡献。(6分)
【知识点】“蒸汽时代”的到来;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任务是世界市场的建立”可知,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就开始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所以世界市场的实现的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
(2)根据材料三中“工业革命使世界统一起来”可知,促成“世界统一”的主要因素是进行工业革命;发展科学技术。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西方国家最早开始了新航路开辟,使全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19时期下半期——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它们引领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所以资本主义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贡献包括: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使全世界联系起来等。
【答案】(1)特殊任务指建立世界市场;途径是殖民扩张。(4分)(意思相近即可)
(2)进行工业革命;发展科学技术。(4分)(意思相近即可)
(3)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使全世界联系起来等。(6分)(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