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随堂练习
一、单选题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下列中华文化符号中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是( )
A.青铜器 B.甲骨文 C.丝绸 D.瓷器
2.20世纪60年代末,灰、绿、蓝成了中国服装的主色调,肥、大、宽成了中国人服装的基本式样,军装和“干部服”盛行。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治观念 B. 审美情趣 C. 生活水平 D. 国际潮流
3.1810年德国教育家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时,秉承的精神是( )
A.研究教学合一 B.分权与集权相统一 C.权力与权威相统一 D.自由与民主相统一
4.1898年,京师大学堂开办,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科举考试内容也开始转向时务。但在1903年乡试前夕,“大学堂两馆生已纷纷赴乡试,所存学生不过三十余人...设诸公乡试得意,似较学堂出身为优”新式教育的困境映射了( )
A.新旧教育体系矛盾尖锐 B.科举制妨碍学堂推进和开展
C.守旧派不断地阻碍改革 D.教育体制改革缺乏社会基础
5.李大钊先生1920年在家乡办女学聘请女教师时写家书道:“来信已阅悉,女教习已聘妥。翟女士年薪二百五十元,望大家设法筹款,不日就起程。川资二十元,由我捐出。知会会上诸公,赶快为女教习备一小院,以便教习偕他的丈夫同来,此事最方便。初办女学,难得如此。如何 ”该家书体现了李大钊( )
A.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初衷 B.热衷教育事业的情怀
C.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决心 D.解放基层妇女的热情
6.近年来泸州博物馆推出多款文创产品。如太平红云折扇、四渡赤水得意之笔、麒麟温酒器公仔、风过泸州带酒香文艺包等,大受欢迎。这反映了( )
A.现代网络营销技术迅速发展 B.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C.市民文化是社会的主流文化 D.文创产品是知识传播的主要媒介
7.1850年,英国诞生了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1882年,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欧仁·莫雷尔发起公共图书馆运动并于1906年成立了法国图书管理员协会。1924年,德国成立公共图书馆协会,拥有450家图书馆会员。这一时期欧洲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
A.彻底实现了文化的大众化 B.体现欧洲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C.担负保存文化典籍的职责 D.彰显出政府的公共属性和社会职能
8.“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是国家博物馆的两个基本陈列主题。“古代中国”以2500余件珍贵文物较为全面地记录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复兴之路”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由此可见,国家博物馆的重要功能是( )
A.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推动文物保护研究的传承
C.推动学术研究活动开展 D.展示国家发展的历史脉搏
9.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这一诏令内容的实施( )
A.标志着科举制走到了尽头 B.有助于人才培养思想的解放
C.使近代教育体制得以建立 D.使统治者放弃中体西用思想
10.湘湖师范学校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成立的,该校从1932年起开设有劳动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各种劳动技能。初级部学习播种、施肥、灌溉等技能。高级部学习造纸、纺织、农具制造等技能。这些课程的设置( )
A.助推近代中国乡村建设 B.适应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
C.受西方劳动教育思想的影响 D.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1.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制作儿童类应用程序“皇帝的一天”,带领儿童了解清代宫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携手百度启动“百度AI秦始皇兵马俑复原工程”、游客通过手机百度AR功能扫描相关触发物就可以“唤醒”秦始皇帝陵下沉睡的秦兵马俑军团。这说明( )
A.博物馆具有科学研究的职能 B.人工智能改变了生产方式
C.信息技术促进文化遗产保护 D.博物馆担负文化传播使命
12.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尚不多见,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一现象( )
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 B.反映了社会矛盾日益缓和
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D.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产生
13.1994年,宝鸡市图书馆采编部配备微机实行计算机编目;1999年,购置服务器,建立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完成了馆藏文献书目回溯建库工作;2005年,在对馆局域网进行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建起了电子阅览室。据此可知,宝鸡市图书馆( )
A.率先实现服务职能的拓展 B.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
C.坚持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 D.利用科技取代了传统媒介
二、材料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晚清的教育发展
时间 内容
1866年 奕 提出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规定原来读儒家经典的科举人员入洋务学堂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接受洋教习的传授。
1885年 清政府三次派遣留学生赴欧洲诸国留学,主要学习造船、驾驶、兵技等。学生出洋后,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还要集中学习圣谕广训。
1887年 江南御使陈璜莹上奏建议将数学科列为科举考试科目,明习算学人员可以量予科甲出身。清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第一次将“西学”与“中学”同考。
1898年 总理衙门上奏《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学堂课程分“溥通学”和“专门学”两类,其中以经学、理学、诸子学、初级算学、初级格致学、体操学等为“溥通学”;“专门学”包括卫生学(含医学)、高等算学、高等格致学、高等政治学(含法学)、高等地理学(含测绘学)、商学等十五门。
1901年 清政府发布上谕: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为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为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为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教法规定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
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上述材料,对晚清教育发展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作为精英阶层创造的博物馆,自诞生起就不自觉地带有强烈的精英文化的基因,这决定了博物馆服务对象的角色不自觉的偏向精英阶层。而民主趋势下,普通大众权利的获得使得博物馆又不得不重视大众的文化权益。16世纪中叶,收藏被受教育阶层视为一种有修养的绅士行为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收藏主要涉及文化艺术、自然奇珍和历史古物,由于启蒙运动的推动,19世纪公众将自己藏品捐出成为潮流。法国大革命后政府宣布将卢浮宫变成国家博物馆,在理论上强调博物馆成为普通人可进出的场所,“这些国家的艺术属于自由平等理念下诞生的新社会全体公民所有”。
——摘编自潘继业《西方博物馆公共化中的精英力量》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与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交涉中常常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与外国人沟通必须“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恭亲王奕 也感到清政府在外交中的劣势,于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官办外语学校同文馆建立了。同文馆博物馆是辅助教学的设施,藏有新式机器(模型)、动植物、医学标本、矿石等。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同文馆总教习后还从国外购买了一些藏品,藏品的陈列主要是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只为同文馆教授学生使用,并未对社会公众开放。虽然庚子之变打断了它的发展历程,然而其曾经的管理和陈列都为后期博物馆事业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摘编自陈思清《近代中国学校博物馆发展研究(1876~194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师同文馆及其博物馆建立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博物馆的共同贡献。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能或用途,一是盛装物件,一是陈设布列。青铜器对文字的形成并无深远影响,故A项错误。瓷器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器物,与文字的形成关联较小,故B项错误。丝绸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与文字无关,故C项错误。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是中国商朝时期一种成熟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故D项正确。故选:B。
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60年代末”“灰、绿、蓝成了中国服装的主色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可知,60年代末处于文革是时期,由于左倾错误以及受政治的影响,中国人的服饰元素主要体现“革命”概念,故A项正确;60年代末也审美情趣也主要受到政治观念的影响,B项错误;生活水平的变化不是造成军装和“干部服”盛行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没有受到国际潮流的影响,是“中国特色”,D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
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晚清时期学堂选官与科举制并存,但学堂学生仍然希望通过参加科举入仕,说明当时的新式学堂并未受到大众的认同,教育体制改革缺乏社会基础D项正确。材料强调新式教育的困境,无法反映与旧教育体系的矛盾,排除A项,当时科举考试内容也开始转向时务,说明科举制顺应学堂推进和开展,而不是妨碍,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守旧派的态度,无法得知其对改革的行动,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川资二十元由我捐出。知会会上诸公,赶快为女教习备一小院,以便教习偕他的丈夫同来,此事最方便。”和所学可知,李大钊对家乡教育的热爱,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切,对家乡教育做出奉献,B项正确,材料的核心主旨是热衷家乡教育事业,而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李大钊的教育思想,这与推动共产党组织的建立无关,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基层妇女的热情,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近年来泸州博物馆推出多款文创产品,这种文化创新受到了大家的欢迎,由此可知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创新方式传承文化,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文化传播载体是博物馆,而非现代网络,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而非市民文化,排除C项;文创产品是知识传播的媒介之一,材料未反映其是主要媒介,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0年后的欧洲。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材料体现近代以来欧洲公共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包括立法手段、社会运动倡导等推动,欧洲已经逐步建立起公共图书馆体系,这与政府的公共属性和社会职能是分不开的,D项正确;A项“彻底”表述绝对,排除A项;公共图书馆在欧洲的兴起与欧洲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之间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公共图书馆的职责,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D
解析: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看,初级部的学习技能主要是围绕农事活动。高级部的学习技能造纸、纺织是跟农产品加工有关,农具制造也跟农业发展有关。这些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培养乡村建设人才,因此A选项正确。近代民族工业属于机器工业。初级部所学的技能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无关。高级部所学的造纸、纺织、农具制造等并不能看出是手工业技术还是机器工业技术,进而不能得出适应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B选项错误。材料中湘湖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劳动教育,但并不能判断是否受西方劳动教育思想的影响,因此C选项错误。材料中湘湖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劳动教育,但并不能体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D选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博物馆借助人工智能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具有国民教育、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科普而非科学研究,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人工智能改变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播方式,与社会生产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为图书馆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与文化遗产保护无关,故C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和博物馆都属于文化机构,这些机构的普及说明文化的大众化得到发展,故选A;文化机构的推广普及不代表社会矛盾日益缓和,排除B;文化机构的普及也和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现实主义文艺的产生和社会现实的变化有关,与文化机构的普及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
13.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宝鸡市图书馆采编部配备微机便于搜查书目;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建立便于馆藏文献书目回溯;建立电子阅览室一方面便于读者的查询和阅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书籍的保护,这些做法体现了宝鸡市图书馆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B项正确;材料中宝鸡市图书馆没有与其他图书馆进行比较,因此得不出其“率先”实现服务职能的拓展,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材料出现时间是1994年,排除C项;D项中“科技取代了传统媒介”的表述过于绝对化,现在是两种媒介并存,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不断传入;近代企业的发展;有识之士的推动等等,清政府先后进行一系列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主要涉及兴办新式学堂,增开天文、数学、商学等实用科目;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改革科举考试制度。但改革的同时注重儒学等纲常礼教的学习。清政府主导的晚清教育改革呈现中学为体、新旧并存的特点。
改革冲击了传统观念,培养了新式人才,促进了西学的进一步传播,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顺应了近代化的趋势。但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其改革无法挽救其统治。
解析:
15.答案:(1)趋势:参与群体上,从精英主导到参与群体多样化;服务对象上从精英专享到公共空间;功能上从身份地位的象征变为自由平等民主的象征。
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民族主义观念的促进;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
(2)背景:鸦片战争后与列强交涉的需要;有识之士的推动;洋务运动的兴起;民族危机的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
共同贡献: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推进了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交流和发展;利于推动科学文化研究;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