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一)(苏科版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一)(苏科版七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0-22 15: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使学生对正、负数有实感,对正、负数意义及加法有实际领悟
3.通过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体现化归的意识、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今年我国很多地区都遇到了罕见的水灾.(出示相关图片),水位的不断变化给市民带来了很多不便.经过很长时间市民才恢复正常的生活.问题1. 第一天水位上涨了3cm,第2天上涨了2cm,两天共上涨了多少?问题2. 第1天水位下降了3cm,第2天下降了2cm,两天共下降了多少?问题3. 第1天水位上涨了3cm,第2天下降了2cm,两天共上涨了多少?问题4. 第1天水位上涨了3cm,第2天不升也不降,两天共上涨了多少?……二、合作讨论,探究新知如果将上涨记为正,下降记为负,你能用含正数、负数的算式表示水位的变化过程和结果吗 两天的水位还会出现哪些变化 请用含正数、负数的算式表示变化过程和结果.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我们大家仔细观察比较这几个算式,看能不 学生观察图片,联想水位变化的情况学生口答小组交流,讨论教师作适当提示 与实际生活联系,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能从这些算式中得到启发,想办法归纳出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活动1:把笔尖放在原点处,先向正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请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活动2:把笔尖放在原点处,先向负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请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三、应用举例,变式练习例1.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1)(-180)+(+20) (2)(—15)+(—3)(3)5+(—5) (4)0+(—2)练习 1.口答:(1)(+4)+(+7); (2)(-4)+(-7); (3)(+4)+(-7); (4)(+9)+(-4);(5)(+4)+(-4); (6)(+9)+(-2); (7)(-9)+(+2); (8)(-9)+0;2.计算:(1)(-10)+(+6);(2)(+12)+(-4); (3)(-5)+(-7); (4)(+6)+(+9); (5)67+(-73); (6)(-84)+(-59) (7)33+48; (8)(-56)+37.3.判断:(1) 两数的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2) 两数的和一定大于两数绝对值的和;(3) 两数的和一定小于两数绝对值的和.4.课本P 28 练习1.2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那些新的知识,你认为你有那些方面的进步.五、作业见作业纸 学生组内交流后尝试归纳,教师给予补充学生理解记忆学生按要求操作完成, 直观感受两次连续运动中,点的运动方向与移动的距离对实际移动效果产生的影响学生口答,从练习中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学生板演,并互相订正学生尝试小结,教师补充 问题的提出可让学生注意到结果应要注意“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让学生从“形” 上感受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通过“数”“形” 的转换,加深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