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2.5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内进行的吗?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想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2.前面我们在学习有理数加减法时提到水位升降问题,现在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2)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前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3)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cm,那么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4)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cm,那么3天前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二. 合作讨论,探究新知:把水位上升记为正,水位下降记为负,几天前记为负,几天后记为正。按上面规定,水位上升4cm记为“+4”,3天后记为“+3”,3天后的水位变化是(+4)×(+3),我们已经知道,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12cm,所以 小组讨论,共同回忆,尝试回答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口答学生思考、讨论,写出变化量的计算式 自然地引入新授为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做铺垫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有(+4)×(+3)=12类似地,有(2)(+4)×(-3)=-12(3)(-4)×(+3)=-12(4)(-4)×(-3)=12思考:(1)若将上题中4cm换成6cm或将上题中3天换成5天,结果如何? (2)(+4)×0=? (-4)×0=?强调:两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确定应分为两部分:“符号”和“绝对值”部分。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三、应用举例,变式练习:例1:计算 (1)9×6 (2)(-9)×6 (3)3×(-4) (4)(-3)×(-4) (5)(-8)×0练习1:课本P38 练一练补例:计算:(1)3×(-6)×4 (2)(-4)×(-5)×2 (3)(-2)×9×(-) (4)(-)×9×(-10)×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2、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的(正数)乘法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 五、作业: 见作业纸 学生仿照(1)列出(2)(3)(4)相关算式小组合作完成并讨论,观察其规律,教师给予补充学生根据推导过程理解法则。学生口答,并说明依据学生板演并相互纠正学生尝试小结,教师给予补充 进一步验证得出的结论及时练习及时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为下一节课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确定以及有理数范围内乘法运算律做铺垫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