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二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学年月考试题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A)
A.政权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B.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C.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治理模式 D.保障了西周的长治久安
2.据史书记载,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约471年。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约554年。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C)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3.(2024·烟台高二检测)以下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学习笔记,学习的主题应是(C)
措施 目的
废中书省和宰相,权分六部 皇帝独揽大权
设内阁 协助皇帝决策
设特务机构 严密控制臣民、法外行事
...... ····.·
A.唐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B.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C.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D.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
4.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这些规定 (C)
A.避免了权臣干预决策 B.提高军机大臣的地位
C.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 D.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
5.雅典人创立陶片放逐法的本意旨在防止一些人由于权力过于膨胀而危及民主政体,但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演化为排斥“精英”或者“英雄”的工具,常常放逐有功之人,使德才兼备之人遭排斥。下列对于“陶片放逐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
A.体现出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B.表现出原始民主政治的虚假
C.有利于维护城邦的持久稳定 D.成为现代民主制的直接源头
6.罗马帝国早期的纪念碑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皇帝出征和向士兵讲话的场面,到了帝国后期,皇帝形象高大,超乎常人,士兵形象则渺小模糊。皇帝的不同形象体现了罗马帝国(A)
A.君主政治的发展 B.对外扩张的频繁 C.海外贸易的发达 D.文学艺术的繁荣
7.877年,法兰克王国路易二世在即位仪式上宣读誓词:“我,路易,由于······人民的选举,被设立为王。”1108年,路易六世加冕时,教士在举行宗教仪式之前再次询问在场民众是否确认。这表明当时(C)
A.国王已成为最高专制统治者 B.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觉醒
C.民众选举影响王权的合法性 D.王权与教权斗争在逐渐强化
8.在西方代议制下,国家权力不再属于个人,而是由公民选出的代表组成的权力机构来掌握。国家的法律不再是个人的意志,而是由代表公众意志的立法机构来制定。这反映出西方代议制(D)
A.彻底解决了君权与民权的矛盾 B.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具有明显精英政治倾向 D.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9.某一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殊的宣誓仪式,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该制度是(C)
A.印度种姓制 B.罗马奴隶制 C.封君封臣制 D.庄园农奴制
10.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指出:“(训政是)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1928年,蒋介石在《训政纲领》中提道:“在
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总揽执行。”这表明(D)
A.国民党发展了美国三权分立的理论 B.蒋介石践行了孙中山的“训政”理念
C.当时中国尚不具备基层自治的条件 D.“训政”沦为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工具
11.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妇女主动提出离婚的案件有增无减。据统计,上海市自婚姻法公布后的10个月间,该市人民法院共受理4 197件婚姻案件,其中由女方提出的占89%。这说明(D)
A.男女平等得到充分落实 B.女性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C.公民权利得到法律保障 D.妇女解放取得明显成效
12.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该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该章程的颁布(B)
A.使科举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B.推动了近代选官制度的转变
C.有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D.奠定了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13.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理时说:“我们过去曾说过建立“一条线'的反霸统一战线,现在不搞那些······国际上一切和平力量都是我们的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也不搞集团政治,不依附于任何集团。”这表明中国(C)
A.积极投身不结盟运动 B.重点巩固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C.适时地调整外交政策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4.下图为1862-1874年中国进口货物关税收入情况统计柱状图(单位:两)。该图体现了中国(A)
A.日益卷入世界市场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贸易主权逐步丧失D.关税成为主要收入
15.王安石的第一项经济改革措施是解决农民的资金短缺问题,这项改革计划在官员中激起强烈反响,许多官员在争论中上表要求辞职以示抗议。他们批评说,从金钱交易中获利不是国家该做的事情。这主要说明王安石变法(C)
A.改革措施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B.指导思想主要偏重开辟财源
C.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D.加深了官僚化致与民间争利
16.下列关于维新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0
A.代表人物是康有为、张之洞 B.引发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C.没有任何进步意义 D.其结局是失败了
17.1984年,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商业部、牧渔业部报告,继续减少统购、派购品种,将现行管理的一、二类农副产品由21种减为12种。这一做法(D)
A.开启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深化了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D.有利于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化
18.两宋三百余年间,每科取士几乎都达数百人乃至上千人。两宋登科者,北宋约为61000人,南宋约为51000人。这些数字的总和数倍于宋朝以前和以后的历朝科举登科人数。两宋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反映了宋代(C)
A.科举制度的完善B.民间书院的繁荣C.重文轻武的国策D.程朱理学的形成
19.唐代科举考试中,考生是否能得到公卿大臣的推荐,密切关系到录取与否和名次高低。宋代科举要求以考生成绩为录取的唯一依据,禁止官员向考官“荐嘱举人”,以防止势家垄断科举,“致塞孤寒之路”。禁止官员推荐考生的做法(B)
①使科举录取更加公平 ②杜绝了科举舞弊现象
③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④导致南北分卷的出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据《通典》(卷十三)对于两汉时的选举制曾有这样的记载:窃名伪服,浸以流竞,权门成仕,请谒繁兴。该现象说明(A)
A.察举制的弊端引发风气日坏 B.秦汉时期选官渠道多样化
C.西汉的选官标准特别重门第 D.察举制容易引发政治腐败
21.清代的监察官多由在任的京官和在外知县等政绩卓异者.通过内外大臣保举,经考试合
格而入选。一般要求京官历俸两年.外官历俸三年。由此可见,清代(A)
A.监察官员选拔严格 B.构建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C.监察官员地位崇高 D.发挥监察官员对皇权的牵制
22.秦汉时期制定了大量制度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这些制度法规(A)
A.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行政 B.杜绝了官场腐败现象发生
C.完善了权力监督制度体系 D.有利于秦汉践行主流思想
23.“工业革命造就了英国一个生机勃勃的新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他们从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这一要求促进了英国(C)
A.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文官制度的建立 D.福利国家的形成
24.下图是讽刺“政治分肥”的漫画。该漫画揭示出“政治分肥”(B)
A.导致社会经济衰退 B.导致腐败现象滋生
C.提高了官员的积极性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25.美国1787年宪法明文规定:凡在政府供职者,于其任期内,不得为国会议员。日本和联邦德国也禁止文官在职期间成为政党或议员的候选人,如要当候选人,必须先辞去公职。这些规定体现了西方文官制度的(A)
A.政治中立原则 B.公平竞争原则C.奖优罚劣原则 D.职务常任原则
26.下图是某老师教学时的板书设计图(局部),图中“《 》”处应为:(A)
A.《奏定学堂章程》 B.《公务员任用法》
C.《公务员任用条例》 D.《文官考试法草案》
27.下表所示为南京国民政府举办的前三届高等文官考试报考人数及录取人数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D)
届别 时间 报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率
第一届 1931年 2185人 101人 4.6%
第二届 1933年 2639人 102人(首次录取2名女性) 3.9%
第三届 1935年 3941人 251人(包括3名女性) 6.4%
A.文官任用程序逐步完善 B.男女受教育权利实现平等
C.官员选拔方式渐趋公平 D.文官选拔制度日益被接受
28.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考试也不是唯学历论,例如高等考试,除学历外,经高等鉴定考试及格的、有专门著作经检查合格的、有服务经历的人都可以应考。由此可知,这一时期(C)
A.文官制度优于科举制 B.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C.文官选拔具有开放性 D.考试程序逐渐完善并且制度化
29.据调查,解放之初的农村村干部多是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多是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新时期选拔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个新动向。这些变化说明(B)
A.宗法世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 B.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任用
C.经济地位决定农村干部身份 D.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30.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改革开放后对干部管理制度提出的新要求。从1993年《国家
公务员暂行条例》到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再到2018年对公务员法的修订。这表明我国(B)
A.党管干部原则初步形成 B.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
C.公务员的素质得到提高 D.干部选拔走向制度化
31.周的王道政治对统治者有“德”的要求,是所谓“德政”。······春秋战国的霸道政治背离了周的王道。秦制取代周制,霸道的色彩明显,······法家所言之法是统治之法,不限制君权,所以是“霸道”的理论。材料反映出西周治理国家(A)
A.崇尚“天下归心”的礼乐文化制度 B.采取儒家的治国理念
C.积极推行仁政思想 D.积极维系宗法分封制
32.唐初编订的《唐律疏议》规定,禁止在发生债务时以奴婢质(抵)债;开元年间的《唐杂令》中也提到、“(欠债人)家资尽者,(才被允许)役身折酬(以劳役抵债)”。这些规定(A)
A.体现了人本思想对法律的影响 B.表明奴隶制度已被彻底废除
C.反映了唐律重视调整契约关系 D.说明政府严格保护私有财产
33.宋朝基于五代的残杀,大量任用文人,支持文人群体建立儒家思想体系。这体系的建立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的思想也加以固化。读书人忠君爱国,关爱苍生。地方上士人上承官府法令、协助朝廷事务,下安抚团结乡里,组织百姓生产。材料旨在说明(B)
A.宋朝重要官职都由文人担任 B.儒学体系可以稳定社会统治
C.文人执政利于办事效率提升 D.宋朝地方权力分配比较合理
34.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三字经》更为经典,几乎家喻户晓。这些读物都是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的。这反映出(A)
A.理学思想渗透到百姓生活 B.民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
C.文学世俗化惠及市民阶层 D.思想界出现个性自由倾向
35.公元前227年,南郡守滕发给官员的《语书》提到:“凡法律令者,以教道(导)民,去其淫避(僻),除其恶俗,而使之之於为善殴(也)······令吏明布,令吏民皆明智(知)
之,毋巨於罪。”这反映出秦国(A)
A.推行以法为教制度 B.建立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C.调整地方行政制度 D.以“圣谕”教化基层百姓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袁刚《国会和辛亥革命》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 民主没有精确值,只有近似值;民主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民主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命题,民主的实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此而彼的过程。毋宁说,民主“是一个连续体,一段旅程,一个正在进行着的过程”。
-黄相怀、李向军《“中国式民主”的现实逻辑与内在理路》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中英两国“光荣革命”的法律成果。(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具体表现。(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3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论》
材料二: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7分)
参考答案
ACCCA ACDCD DBCAC DDCBA ADCBB AABAA
36.(1)特点:以国会为中心;谈判协商与法制程序相结合;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而代之以民主共和政体。成果: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中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2分)
(2)赋予总统行政权,国会是间接的民主代议机构,构建了分权制衡体制。(6分)
(3)民主政治建设在借鉴别国经验时要注意结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有其多样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7分)
37.(1)趋势: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评选标准趋向才能。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8分)
(2)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民国政治的发展。(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