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测七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3.1-3.2)(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周周测七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3.1-3.2)(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18 08:0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周测七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3.1-3.2)
一 、选择题
农业上用生长素的类似物进行农田除草,其原理是生长素(  )
A.高浓度促进杂草衰老 B.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C.低浓度促进杂草衰老 D.低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下列腺体既属于内分泌腺也属于外分泌腺的是(  )
A.胰腺 B.甲状腺 C.胸腺 D.肾上腺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截至2021年,我国20~79岁的糖尿病患者约1.41亿人。糖尿病患者应注射的激素是(  )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如图为某人饭后四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点血糖含量高是糖尿病的表现
B.BC段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减少
C.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
D.此人体内的血糖含量基本维持在140毫克/100毫升左右
如图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茎
B.根生长的最适浓度是B点
C.D点对芽和茎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
D.生长素浓度越高,对各器官的促进作用越强
用体重相近、发育正常且程度相似的甲、乙、丙3组雄性小狗进行内分泌腺切除实验,以研究内分泌腺体与分泌激素间的关系。甲不做任何处理,乙、丙分别切除某种内分泌腺。几个月后,分别测定其血液中的激素含量,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微克/100mL 血液),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狗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B.乙狗切除的是甲状腺
C.丙狗切除的是(脑)垂体
D.手术一段时间后,乙狗发育正常,丙狗生长停滞
如图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右侧开口,左侧照光。固定幼苗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是(  )
A.直立生长
B.向左弯曲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
D.先向右弯曲生长再向左弯曲生长
小怡同学想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墙壁上固定一个装置,装置内的幼苗种植在以铁丝固定的湿棉花上, 并在地上放置光源照射此幼苗。经过一段时间后,幼苗会朝着固定的方向生长,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此实验说明茎只具有背地生长的特点
B.此实验说明茎只具有向光生长的特点
C.此实验说明茎向光生长效应更显著
D.此实验说明茎具有向地生长的特点
糖尿病是一种“现代文明病”,我国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下列哪一种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人患糖尿病(  )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中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
二 、填空题
将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A.B、C、D四只雄性小狗分别进行如下处理:A不作任何处理;B、C、D分别通过手术切除某个器官。12个月后,得到如表所示结果(单位:毫克/100毫升血液),请回答:
  A B C D
雄性激素 4 3.8 3.6 0.8
甲状腺激素 3 0.1 2.8 3
生长激素 6 5.8 0.1 5.5
(1)A狗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2)B狗被切除了   。
(3)C狗被切除了   ,生理上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4)D狗在生理上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请分析下列植物常见的感应性。
(1)西湖边生长的柳树、桃树,靠湖一侧生长旺盛,说明植物有向   性。
(2)根在土壤中会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说明植物有向   性。
(3)捕虫草捕捉小虫,是依靠   性。
如下图在暗箱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为   (填字母),影响幼苗生长方向的激素是   。
如图为正常人饭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正常人的血糖基本上维持在   左右。
(2)饭后1小时(BC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其原因是    。
(3)请在图中,大致画出患糖尿病的病人,在饭后同样时间内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曲线(直接画在原图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红叶是观赏类树木的叶子,结伴登高观赏红叶已成为休闲旅游的一大特色项目。右图所示为我国东部红叶最佳观赏期。完成下列小题。
(1)植物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会将叶绿素分解,叶片在掉落之前因缺乏叶绿素而呈现出红色或黄色。这种特性属于植物的   性;
(2)从图中信息可知,在北京、浙江观赏红叶的最佳时期并不相同,影响北京与浙江观赏红叶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三 、实验探究题
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类药物的说明书上标明的用法为注射。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生长激素能否口服?”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将 30 只体长、体重相近的幼年小白鼠,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②甲组定时饲喂普通食物;乙组定时饲喂等量添加了生长激素的普通食物;丙组定时饲喂等量普通食物并注射生长激素。
③重复步骤②的操作,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
(1)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   分泌的,甲组在实验中起   作用。
(2)该实验设计分 3 组进行,每组样品都选用 10 只小鼠,主要是为了   。
(3)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组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的平均值:丙组的数值最大,甲组和乙组的数值相比丙组都明显较小且基本相等,则该实验的结论是   
根据已学过的知识,不用人工修剪或弯折、不使用单侧光、不使用药剂的方法,设计培育出如图所示的盆景的方案,并说明其原理:
简要方案:     。
主要原理:     。
四 、解答题
如图所示为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过程示意图。
(1)在图中填上适当的词。            
(2)血糖是指血液中的    ,它主要来自食物中的    物质。
(3)血糖能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主要是因为在人体内各器官和系统是协调工作的,身体的某些方面发生变化,会引发其他的生理变化。例如饥饿时,血糖有可能降低,从而引发胰岛素分泌    ,这种变化能起到     血糖含量的作用,使人体保持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
甲、乙两人在正常进餐后4小时,测定了血糖浓度,甲为90毫克/100毫升,乙为140毫克/100毫升,然后让他们喝下等量相同的葡萄糖溶液,并每间隔一小时测定一次血糖浓度,如图所示。
(1)甲、乙两人中血糖调节功能正常的是   。另一人患的是   病。
(2)二人在饮用葡萄糖溶液后1小时内血糖浓度显著增高的原因是   。
(3)一小时后,甲的血糖浓度迅速下降,该过程与人体分泌的   有关。(填激素名称)
如图表示甲、乙二人进食前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据图回答:
(1)甲曲线中MN段血糖含量下降非常缓慢,原因是   。
(2)乙曲线BC段血糖含量明显上升的原因是   。
周周测七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3.1-3.2)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B
【解析】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的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化学物质叫做植物生长调节剂,如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这些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微量的情况下,具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但量稍高时,就会严重地破坏植物的生命活动,甚至导致植物死亡。因此,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当做除草剂使用。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它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利用这一原理,人们研制出生长素类似物进行农田除草。
故答案为:B
A
【解析】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卵巢、睾丸等。其中胰岛位于胰腺上。胰腺分为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外分泌部分泌胰液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内分泌部分泌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人体内既属于内分泌腺也属于外分泌腺的是胰腺。
故答案为:A
B
【解析】糖尿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分泌胰岛素不足使血糖浓度偏高,出现高血糖,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性激素影响性发育,影响第一性征;生长激素影响生长发育;肾上腺素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糖尿病患者应注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B正确。
故答案为:B
C
【解析】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葡萄糖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正常人体每天需要很多的糖来提供能量,为各种组织、脏器的正常运作提供动力。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其正常值在0.1%左右。血糖的来源包括:①食物消化、吸收;②肝内储存的糖原分解;③脂肪和蛋白质的转化。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可降低血糖的浓度。正常人餐后,因为食物中的淀粉等糖类被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并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而使得血糖浓度升高,但胰岛素会分泌增加,促使血糖合成糖原,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人体会患糖尿病。
饭后食物中的淀粉等糖类被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并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而使得血糖浓度升高,所以A.B叙述错误。正常人血糖浓度升高后,胰岛素分泌会随着增加,促使血糖合成糖原,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恢复到正常值,所以C叙述正确。此人体内的血糖含量基本维持在100毫升左右,D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C
C
【解析】1.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
2.观察图片可知: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芽和茎的敏感程度大小是:根最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而图中A.B和C分别对根、芽和茎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对应的浓度为最适浓度。
A.由图可知 ,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根,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A.B、C点对应的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B不符合题意。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C符合题意。
D. 生长素 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D
【解析】在对照实验中,根据所探究的问题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研究对象就是实验组,而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研究对象就是对照组。例如: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那么放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中的种子就是实验组(接受温度变量的处理),而在正常温度环境中的种子则是对照组。
人体和动物体内有多种激素,它们在血液中的含量虽少,但作用却很大。其中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动物生长。
本实验探究内分泌腺体与分泌激素间的关系,不作任何处理的甲狗为对照组,而分别切除了某种内分泌腺的乙狗和丙狗就是实验组。乙狗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少,说明它被切除了甲状腺。丙狗血液中生长激素含量过少,说明它被切除了垂体。手术一段时间后,被切除甲状腺的乙狗会发育停滞,而被切除了垂体的丙狗则会生长停滞。
故答案为:D
A
【解析】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幼苗固定,纸盒旋转,右侧开口也随之旋转,导致植物受到的光照是均匀的,所以植物是直立生长的;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C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向性运动,植物的生长会受到重力、光照、水分、肥料等等因素印象,无论是何种原因,都是植物适应生活环境的表现。
植物的向光性是指受到单侧光引起植物产生生长素分布不均,使得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植物向光源生长。
A.通过图可以看到,植物在“向下”生长,很明显不是属于背地生长,A错误;
B、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很多,选项中“只具有”明显不符合题意,B错误;
C、实验在光源的照射下,产生万弯向生长,说明向光性显著,C正确;
D、向地性缺少对比实验,以及实验变量不单一,D错误;
故答案为:C
C
【解析】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得大脖子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血糖,性激素分泌可以维持生殖功能。
A.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得呆小症,过多会得甲亢,体内长期缺碘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
B、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呆小症和侏儒症的相同点是都是身材矮小,不同点是呆小症智力低下,侏儒症智力正常。
C.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患糖尿病。
D、性激素的主要功能是刺激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并维持生殖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A
【解析】科学探究往往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向光性有利于植物获得更大面积、更多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保证植物更好地生长。
A.该实验探究的是:光照对植物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设置了三组实验,分别用均匀光照、单侧光照、黑暗环境。结果,一号、三号胚芽鞘均直立生长,而二号弯向单侧光源,可以得出结论: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A符合题意。
B、若要验证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应设置对照将胚芽鞘尖端和下方分别用锡箔罩住,B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没有涉及到生长素,C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没有涉及到生长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 、填空题
(1)对照
(2)甲状腺
(3)脑垂体;生长缓慢
(4)第二性征消失
【解析】在人体内分布有许多内分泌腺,它们会分泌相应的激素。虽然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它们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卵巢、睾丸等。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被运送到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各个器官。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性腺分泌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1)科学探究往往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A狗不作任何处理,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照。
(2)B狗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值,所以它的甲状腺被切除了。
(3)C狗血液中生长激素含量低于正常值,所以它被切除脑垂体,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动物的生长,C狗生理上发生的变化是生长缓慢。
(4)D狗血液中雄性激素含量低于正常值,性激素能够激发和维持动物体的第二性征,所以D狗在生理上发生的主要变化是第二性征消失。
故答案为:(1)对照;(2)甲状腺;(3)脑垂体;生长缓慢;(4)第二性征消失
(1)向水性
(2)向化性
(3)感触性
【解析】根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使其不能整体移动。但是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却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例如,植物体在单测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当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就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这是植物根的向水性。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总是朝着肥料较多的方生长,这是植物根的向化性。牵牛花、葡萄等植物的卷须一旦接触到杆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的上面,这是植物的向触性。植物体能感受机械震动、烧灼、电触、骤冷、光暗变化等各种刺激,并产生运动,但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感性运动。捕蝇草、猪笼草等食虫植物遇机械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这种运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是植物的感触性。
(1)西湖边生长的柳树、桃树,靠湖一侧生长旺盛,说明植物有向水性。
(2)根在土壤中会朝向肥料较多的方向生长,说明植物有向化性。
(3)捕虫草捕捉小虫,是依靠感触性。
故答案为:(1)向水性;(2)向化性;(3)感触性
B;生长素
【解析】
由题意可知,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因此固定光源对幼苗来说就不是单侧光而是均匀光照。
根据题意:暗箱不转,内部花盆水平匀速旋转,即花盆内的幼苗所受的光照就不是单侧光而是均匀光照,无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分布均匀,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均衡,两侧的生长素的促进作用相同,所以两侧生长速度相同,即直立生长。
故答案为:B;生长素。
(1)90毫克/100毫升左右
(2)消化和吸收(糖类物质经消化变为葡萄糖后,被吸收进入血液)
(3)
【解析】(1)正常人饭后2-3小时血糖达到正常水平,据此判断血糖范围;
(2)人吃入的食物都会转化为葡萄糖的形式,才能被人体吸收;
(3)糖尿病人的血糖比正常人高,但变化趋势与正常人的变化相似。(1)图中可以看出:正常人的血糖饭后有较大幅度的升高,但随着胰岛素的调节,基本稳定在100mg/100mL;
(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餐后人体内刚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血糖浓度会升高,故答案为:消化和吸收(糖类物质经消化变为葡萄糖后,被吸收进入血液);
(3)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如图所示:
(1)感应
(2)A
【解析】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1)植物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会将叶绿素分解,叶片在掉落之前因缺乏叶绿素而呈现出红色或黄色,这种植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2)读图可知,北京纬度高,温度低,进入秋天相对较早,红叶佳观赏期早;杭州纬度低,温度高,进入秋天相对较晚,红叶佳观赏期晚。综上所述,故A符合题意。
三 、实验探究题
(1)垂体;对照
(2)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率
(3)生长激素注射有效
【解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
解:(1)人的垂体能够分泌生长激素,起促进生长的作用;根据对甲、乙、丙三组的分析可知,甲组是自然组,没有作任何处理,属于对照组,其对照作用;
(2)该实验设计分3组进行,每组样品都选用10只小鼠,主要是为了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率;
(3)乙组是喂等量添加了生长激素的普通食物,甲组喂普通食物,一段时间后,两者长势基本相同,说明生长激素口服无效,而乙组口服生长激素、丙组注射生长激素,则丙组的小鼠在体长和体重方面都明显的大于乙组,说明生长激素注射有效;
故答案为:(1)垂体、对照;(2)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率;(3)生长激素注射有效。
将植物横放,待生长弯曲一段后,再调整放置的方向;植物茎具有负向地性
【解析】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
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于向光侧,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简要方案:将植物横放,待生长弯曲一段后,再调整放置的方向;
主要原理:植物茎具有负向地性。
四 、解答题
(1)降低;减少;90毫克/100毫升
(2)葡萄糖;糖类
(3)减少;调节
【解析】本题考查了人体对血糖的调节。需要储备的知识有:
1.调节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如下图。
2.糖类物质会在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这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叫做血糖。血糖含量在一天内并没有出现很大的波动,基本上维持在 90毫克 /100毫升左右。
3.正常人体中,血糖含量由于受到胰岛素等激素的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的相互配合作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1.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 增加 , 以促使血糖含量降低 ;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 胰岛素分泌 减 少 ,使血糖含量 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基本上维持在 90毫克 /100毫升 左右。
2.血糖是指血液中的 葡萄糖,它主要来自食物中的 糖类物质 物质。
3.糖有可能降低,从而引发胰岛素分泌 减少 ,这种变化能起到 调节 血糖含量的作用,使人体保持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
故答案为:1.增加;减 少 ;90毫克 /100毫升2.葡萄糖;糖类物质 3.减少;调节 。
(1)甲;糖尿
(2)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
(3)胰岛素
【解析】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人体正常的血糖含量一般在90mg/100mL;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治疗糖尿病。
(1)人体正常的血糖含量一般在90mg/100mL;甲、乙两人中血糖调节功能正常的是甲。另一人患的是糖尿病。
(2)二人在饮用葡萄糖溶液后1小时内血糖浓度显著增高的原因是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
(3)胰岛素具有分解血糖的作用, 一小时后,甲的血糖浓度迅速下降,该过程与人体分泌的胰岛素有关。
故答案为:(1)甲;糖尿(2) 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 (3) 胰岛素
(1)甲是糖尿病患者,其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居高不下
(2)饭后食物被消化,淀粉被消化为葡萄糖,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血糖浓度明显上升
【解析】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代谢过程。
对糖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使血糖降低;
对脂肪代谢:促进脂肪酸合成和脂肪贮存,减少脂肪分解;
对蛋白质: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以增加蛋白质合成。
(1)由图可知,甲是糖尿病患者,其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居高不下;
(2)乙曲线BC段血糖含量明显上升的原因是饭后食物被消化,淀粉被消化为葡萄糖,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血糖浓度明显上升。
第 1 页(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