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百家争鸣 学案+练案(学用无答案+教用含答案+PDF打印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百家争鸣 学案+练案(学用无答案+教用含答案+PDF打印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6 11:21:07

文档简介

第 7课 百家争鸣(学案)
一、通读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1.百家争鸣的定义:战国时期的各家学派(儒墨道法兵农阴阳等)的代表人物
( ),著书立说,提出各种( )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 )
问题,也就是当时礼崩乐坏、战乱不休的情况。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 )
(选填相同还是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 ),相互( );同时又相互( ),
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教材 42页最后一段)
2.百家争鸣的背景:百家争鸣之所以会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背景是多方面的,比如说
政治上的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军事上的兼并战争带来的连年战乱等,但根本原
因,还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即( )农具和( )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进而使旧的
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回顾之前所学,教材 31 页)
同时,因为身为周朝史官的老子西出函谷、下层没落贵族的孔子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导致“学在( )”格局被打破,( )
勃兴,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其中,( )家、
( )家、( )家、( )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不过除此之外,还有兵家、农家、阴阳
家、名家、杂家、小说家、纵横家、医家、杨朱学派等。(教材 41 页,百家争鸣第一段)
3.老子与孔子:阅读 39-41 页,完成下面的表格。
老子 孔子
姓名与字
时期与诸侯国
创立学派
经典著作
核心思想
政治主张
老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涵
盖了哲学、文化、政治、文学等多个
后世影响 领域,他的观点和思考方式贯穿于中
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华
文明的发展进程。
第 1 页 共 8 页
4.速读 41-42 页内容,重点关注战国时期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完成下表。
学派 兵家
代表人物 孟子、荀子
代表著作
孟子:
主要思想
荀子:
5.百家争鸣的影响是什么?(教材 43页,最后一段,全文抄下)
二、综合思考,核心素养提高
1.列表总结儒墨道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著作。(核心能力:总结归纳)
学派 人物 著作 主要思想主张
创始人
儒家
战国代表
创始人
道家
战国代表
墨家 创始人
法家 集大成者
2.如何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当时盛况、历史影响和对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启示?(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第 2 页 共 8 页
3.结合所学,分析下列材料分布反映了什么思想主张:(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1.“不尚贤,使民不争……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
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三

思想主张: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思想主张: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二章
思想主张:
4.“仁者爱人”“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思想主张:
5.(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果以
政令来引导人民,以刑罚来管束人民,人民虽然不会犯法,但心中并没有道德约束,不会以犯法
为耻;如果能够以道德来引导人民,以礼仪来约束人民,那么人民就会有是非观和羞耻感,就会
自我约束,不会犯罪了)” ——《论
语》
思想主张:
6.子曰:“有教无类。”(孔子说:“人人都教,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差别。”)“自行
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带着一点微薄的拜师礼来求见我的,我没有不教诲的) ——《论
语》
教育主张:
7.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
语》
冉有(求)做事时常常退缩,因此孔子鼓励他大胆地向前迈进;子路(由)则因为过于勇敢,
有时不够慎重,所以孔子要他退后一步,谨慎行事。
教育主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第 3 页 共 8 页
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思想主张:
8.“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故曰:仁者无敌!”——《孟子》
思想主张: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思想主张: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思想主张:
11.礼者,强国之本也……人道之极也…… ——《荀子》
思想主张:
12.(1)天下兼相爱,交相利……
(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
至于郢,见公输盘……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墨子》
思想主张:
13.(1)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2)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有能则举之 ——《墨子》
思想主张:
14.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思想主张:
15. 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
芸而灭裂之,其灾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飨。
(君主治理国家千万不可鲁莽粗疏,治理人民千万不可草率急躁。之前我种庄稼,就是太急躁鲁
莽了,结果装甲的收成很不好,这是它在报复我的不负责;第二年我改变了方法,顺应自然规律,
精耕细作,最终获得了大丰收) ——《庄子》
思想主张:
16.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
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
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
尾于涂中。” ——《庄子 秋水》
思想主张:
第 4 页 共 8 页
第 7课 百家争鸣(练案)
1.(2023·吉林长春·2)春秋战国时期,有学派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治
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该学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 法家 D.道家
2.(2024·黑龙江龙东·2)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在政治上主张“无为
而治”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 老子 D.韩非
3.(2022·山东潍坊·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对立统一的观点。我国古代思
想家与其相近的主张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兼爱非攻
4.(2022·甘肃兰州·3)小明的期中考试考砸了,爸爸却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
事,知道差在哪儿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爸爸的说法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
接近( )
A.道家 B.法家
C. 墨家 D.儒家
5.(2024·湖北中考·1)孔子曰:“仁者人也”。他认为应当关爱尊重他人,有同情
心,还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这体现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道之以政 D. 有教无类
6.(2024·甘肃兰州·4)《论语·乡党》中记载,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
子回家后看见马棚被烧,赶紧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却不问马怎么样了。该故事
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 )
A.以德治国 B.有教无类 C.仁者爱人 D. 因材施教
7.(2023·海南·2)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迎来了第一次精神觉醒。有学者认为,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较早自觉地、直接地思考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问题的人,能够佐证这一观
点的是( )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兼爱非攻 D. 以法治国
第 5 页 共 8 页
8.(2024·内蒙古赤峰·2)有学者称,孔子是大量而有系统地传播贵族学术到民间来
的第一人,他把贵族宗庙里的知识变换成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学术事业。由此可知,孔子的
做法有利于( )
A.维护旧贵族的统治秩序 B.弘扬正气和社会风化
C. 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D.减轻压迫和改善民生
9.(2023·黑龙江大庆·2)梁启超在《世界伟人》中这样记载:“教育家之主义及方
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孔子创办私
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
A. “无为而治” B. “有教无类” C. “兼爱” D.以法治国
10.(2024·福建中考·2)子路问,“闻斯行诸”(听到就去做吗?)孔子说不行;冉
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可以。有弟子对此表示疑惑,孔子说,冉有行事畏缩,所以鼓励
他大胆去做,子路比较鲁莽,所以让他注意克制。这体现了孔子注重( )
A.学而不厌 B.因材施教
C. 温故知新 D.不耻下问
11.(2021·四川达州·14)当前,达州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素质也在大幅
度提高,比如为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大家积极践行国家倡导的“光盘行动”。这行动体现了
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该思想家还提出( )
A.倡导节俭 B.以法治国
C. “兼爱”“非攻” D.民贵君轻
12.(2018·山东临沂·1)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该
卫星以战国时期的墨子命名,是因为墨子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
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墨子的这项成就,表明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 )
A.科学家 B.政治家 C.军事家 D. 教育家
13.(2023·安徽·1)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
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 )
A.无为而治 B.因势而变 C.兼爱非攻 D. 尊卑有序
14.(2021·四川德阳·13)战国中期,以申不害为宗,重“术”(权术);以商赖为
宗,重“法”(法令):以慎到为宗,重“势”(威势)到战国末期,将这三派思想兼容并
顾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 韩非
第 6 页 共 8 页
15.(2024·四川宜宾·1)有学者认为“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
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学术思想蓬勃兴起
C. 奖励军功普遍实施 D.官学兴起开启民智
16.(2023·内蒙古包头·1)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
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 )
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 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
C. 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 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
17.(2022·湖北鄂州·2)下图文本框的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
韩非强调依法治国
A.百家争鸣 B.效法古代
C. 诸侯争霸 D.远古传说
18.(2022·江西·2)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
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
C. 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
19.(2022·内蒙古通辽·3)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气
象,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初奉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唐
太宗则依儒家思想践行“民贵君轻”。以上史实说明( )
A.百家争鸣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思想基础
B. 各家学派的思想全都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
C. 儒家学说成为后世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D.有些学派的政治主张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
20.(2022·贵州毕节·1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
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 7 页 共 8 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图 1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梨 图 2 春秋末期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 140
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
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
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表现在哪
些方面?
(4)材料三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0 题答案请填写在答题卡区,卷面整洁,规范化作答。
第 8 页 共 8 页鉴往知来,读史明知——七年级历史核心素养创新教学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百家争鸣(学案)
一、通读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1.百家争鸣的定义:战国时期的各家学派(儒墨道法兵农阴阳等)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也就是当时礼崩乐坏、战乱不休的情况。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选填相同还是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之为(百家争鸣)。(教材42页最后一段)
2.百家争鸣的背景:百家争鸣之所以会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背景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政治上的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军事上的兼并战争带来的连年战乱等,但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即(铁制)农具和(牛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进而使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回顾之前所学,教材31页)
同时,因为身为周朝史官的老子西出函谷、下层没落贵族的孔子创办私学、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导致“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不过除此之外,还有兵家、农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小说家、纵横家、医家、杨朱学派等。(教材41页,百家争鸣第一段)
3.老子与孔子:阅读39-41页,完成下面的表格。
老子 孔子
姓名与字 李耳,字聃 孔丘,字仲尼
时期与诸侯国 春秋后期楚国 春秋后期鲁国
创立学派 道家 儒家
经典著作 《老子》,又名《道德经》 《论语》
核心思想 “道” “仁”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以德治国
后世影响 老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涵盖了哲学、文化、政治、文学等多个领域,他的观点和思考方式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4.速读41-42页内容,重点关注战国时期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完成下表。
学派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代表人物 孟子、荀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 孙子、吴起、孙膑
代表著作 《孟子》《荀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 《孙子兵法》
主要思想 孟子:仁政 民贵君轻 荀子:礼治 兼爱非攻 尚贤尚俭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强调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
5.百家争鸣的影响是什么?(教材43页,最后一段,全文抄下)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综合思考,核心素养提高
1.列表总结儒墨道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著作。(核心能力:总结归纳)
学派 人物 著作 主要思想主张
儒家 创始人 孔子 《论语》 核心思想:仁 政治主张:以德治国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战国代表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等
荀子 《荀子》 礼治
道家 创始人 老子 《老子》 又名《道德经》 核心思想:道,即顺应自然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战国代表 庄子 《庄子》 治国应顺应自然和民心, 追去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
墨家 创始人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尚俭
法家 集大成者 韩非 《韩非子》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如何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当时盛况、历史影响和对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时代背景:百家争鸣之所以会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背景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政治上的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军事上的兼并战争带来的连年战乱等,但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即铁制农具和牛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进而使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唯物史观)
同时,因为身为周朝史官的老子西出函谷、下层没落贵族的孔子创办私学、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导致“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时空观念)
当时盛况:战国时期的各家学派(儒墨道法兵农阴阳等)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也就是当时礼崩乐坏、战乱不休的情况。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时空观念)
历史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历史解释)
如今启示:道家的顺应自然,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指导着我们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庄子所追求的精神自由、人格独立,更应成为每个人的精神追求。道家的无为,看似消极,但当我们太过疲累时,是不是可以暂时遁入逍遥之境,放空身心,得一时安闲。
儒家的仁者爱人,告诫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导我们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儒家的积极有为,浩然正气,更是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让我们做人做事,都不偏不倚。
墨家的兼爱非攻,不仅适用于当年的春秋战国,更适用于如今变幻莫测的世界局势,墨子这样为世界和平奔走的理想主义者,总是最让人钦佩!墨家的尚贤尚俭,也在告诉我们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商鞅变法告诉我们,当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及时的变革可以推动历史的进步。法家的以法治国,与我们现在的依法治国,虽然有所差异,但也可以给我们提供历史借鉴。
“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金石靡矣,声其销乎!”
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 诸子》中所总结的那样,虽然先秦诸子已经距今两千多年,这漫长的时间,足以让沧海变桑田,足以让金石销靡无形,但百家争鸣的余音,依然萦绕在中华大地,他们的思想,已然在华夏生根,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家国情怀)
3.结合所学,分析下列材料分布反映了什么思想主张:(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1.“不尚贤,使民不争……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三章
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思想主张:顺应自然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二章
思想主张:朴素辩证法,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4.“仁者爱人”“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思想主张:“仁”
5.(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果以政令来引导人民,以刑罚来管束人民,人民虽然不会犯法,但心中并没有道德约束,不会以犯法为耻;如果能够以道德来引导人民,以礼仪来约束人民,那么人民就会有是非观和羞耻感,就会自我约束,不会犯罪了)” ——《论语》
思想主张:以德治国
6.子曰:“有教无类。”(孔子说:“人人都教,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差别。”)“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带着一点微薄的拜师礼来求见我的,我没有不教诲的) ——《论语》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7.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
冉有(求)做事时常常退缩,因此孔子鼓励他大胆地向前迈进;子路(由)则因为过于勇敢,有时不够慎重,所以孔子要他退后一步,谨慎行事。
教育主张:因此啊时间
8.“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故曰:仁者无敌!”——《孟子》
思想主张:仁政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思想主张:民贵君轻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思想主张:大丈夫的人生观
11.礼者,强国之本也……人道之极也…… ——《荀子》
思想主张:礼治
12.(1)天下兼相爱,交相利……
(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
13.(1)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2)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有能则举之 ——《墨子》
思想主张:尚俭、尚贤
14.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思想主张:中央集权
15. 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灾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飨。(君主治理国家千万不可鲁莽粗疏,治理人民千万不可草率急躁。之前我种庄稼,就是太急躁鲁莽了,结果装甲的收成很不好,这是它在报复我的不负责;第二年我改变了方法,顺应自然规律,精耕细作,最终获得了大丰收) ——《庄子》
思想主张:治国应顺应自然和民心
16.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 秋水》
思想主张: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
第7课 百家争鸣(练案)
1.(2023·吉林长春·2)春秋战国时期,有学派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该学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答案】D
【解析】据“自然的法则”“顺应自然和民心”可知,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故选D项;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要实行德政,这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这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法家强调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这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
2.(2024·黑龙江龙东·2)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故选C项;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排除A项;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B项;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崇尚严刑峻法,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
3.(2022·山东潍坊·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对立统一的观点。我国古代思想家与其相近的主张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兼爱非攻
【答案】C
【解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符合对立统一的观点,故选C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排除B项;兼爱非攻是墨家的主张,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4.(2022·甘肃兰州·3)小明的期中考试考砸了,爸爸却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爸爸的说法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答案】A
【解析】据“……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可知,这与辩证法思想有关,属于道家主张,故选A项;法家主张中央集权,墨家主张兼爱,儒家主张仁,排除B项、C项、D项。
5.(2024·湖北中考·1)孔子曰:“仁者人也”。他认为应当关爱尊重他人,有同情心,还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这体现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道之以政 D.有教无类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孔子曰:‘仁者人也’……关爱尊重他人。有同情心……爱人之心”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他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故选A项;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主张,题意反映的是孔子处理人际关系的主张,排除B项;道之以政反映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以德治国,题意反映的是调节人际关系的思想主张,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此,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主张,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观点,排除D项。
6.(2024·甘肃兰州·4)《论语·乡党》中记载,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回家后看见马棚被烧,赶紧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却不问马怎么样了。该故事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  )
A.以德治国 B.有教无类 C.仁者爱人 D.因材施教
【答案】C
【解析】据材料“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可知,孔子在自家马棚失火的情况下首先关心人,这体现了孔子“仁者爱人”的主张,即能够关爱他人,以他人的福祉为念,与材料信息相符,故选C项;以德治国是孔子的政治思想,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材料信息关系不大,排除B项、D项。
7.(2023·海南·2)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迎来了第一次精神觉醒。有学者认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较早自觉地、直接地思考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问题的人,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社会政治治理上,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反映了孔子较早地、自觉地、直接地思考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问题,故选B项;春秋时期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不是孔子,排除A项;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以法治国”是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
8.(2024·内蒙古赤峰·2)有学者称,孔子是大量而有系统地传播贵族学术到民间来的第一人,他把贵族宗庙里的知识变换成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学术事业。由此可知,孔子的做法有利于(  )
A.维护旧贵族的统治秩序 B.弘扬正气和社会风化
C.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D.减轻压迫和改善民生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孔子……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学术事业”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故选C项;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维护旧贵族的统治秩序,但材料强调其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孔子的教育贡献,不涉及具体教育内容,不能得出其“弘扬正气和社会风化”,排除B项;减轻压迫和改善民生与教育无关,材料强调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排除D项。
9.(2023·黑龙江大庆·2)梁启超在《世界伟人》中这样记载:“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
A.“无为而治” B.“有教无类” C.“兼爱” D.以法治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故选B项;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战国时期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不阿贵,排除D项。
10.(2024·福建中考·2)子路问,“闻斯行诸”(听到就去做吗?)孔子说不行;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可以。有弟子对此表示疑惑,孔子说,冉有行事畏缩,所以鼓励他大胆去做,子路比较鲁莽,所以让他注意克制。这体现了孔子注重(  )
A.学而不厌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不耻下问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孔子说,冉有行事畏缩,所以鼓励他大胆去做”“子路比较鲁莽,所以让他注意克制”可知,对待同样的问题孔子给不同的弟子指出了截然相反的解答,体现了因材施教的主张,故选B项;材料与学而不厌无关,学而不厌是指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温故知新的相关信息,温故知新是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体会或有新的发现,排除C项;不耻下问是形容谦虚好学,排除D项。
11.(2021·四川达州·14)当前,达州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素质也在大幅度提高,比如为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大家积极践行国家倡导的“光盘行动”。这行动体现了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该思想家还提出(  )
A.倡导节俭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民贵君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提倡节俭。另外墨子还主张“兼爱”“非攻”,主张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故C符合题意,A排除。法家的韩非主张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故 B排除。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孟子提出来的,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故D排除。
12.(2018·山东临沂·1)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该卫星以战国时期的墨子命名,是因为墨子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墨子的这项成就,表明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  )
A.科学家 B.政治家 C.军事家 D.教育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墨子的贡献,依据材料可知。属于科学的范围,因此,答案为A。
13.(2023·安徽·1)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  )
A.无为而治 B.因势而变 C.兼爱非攻 D.尊卑有序
【答案】B
【解析】商鞅、韩非为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即顺应时势的发展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具体情况制定法令。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即法律能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国家就能治理好;治理方式因时制宜,就能收到实际效果。因此,二者均强调立法与治国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因势而变,故选B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排除A项;兼爱非攻为墨家的主张,排除C项;尊卑有序为儒家的主张,排除D项。
14.(2021·四川德阳·13)战国中期,以申不害为宗,重“术”(权术);以商赖为宗,重“法”(法令):以慎到为宗,重“势”(威势)到战国末期,将这三派思想兼容并顾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权术”“法令”“威势”可知。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故D符合题意。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故A不符合题意。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该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故B不符合题意。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故C不符合题意排除。
15.(2024·四川宜宾·1)有学者认为“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学术思想蓬勃兴起
C.奖励军功普遍实施 D.官学兴起开启民智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周朝衰落,礼崩乐坏促使民众思想解放,诸子百家学说因而被创立,“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指的正是各种学术思想的蓬勃兴起,故选B项;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A项;奖励军功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材料没有提及,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百家争鸣的背景,没有体现官学兴起,排除D项。
16.(2023·内蒙古包头·1)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  )
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 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
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 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众多思想家......纷纷提出救世之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故选C项;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与材料反映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无关,排除A项;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诸侯争霸战争,与材料反映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无关,排除B项;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与材料反映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无关,排除D项。
17.(2022·湖北鄂州·2)下图文本框的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 韩非强调依法治国
A.百家争鸣 B.效法古代 C.诸侯争霸 D.远古传说
【答案】A
【解析】根据文本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诸多思想家,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形成了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史称百家争鸣。故选A项;效法古代说法错误,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诸侯争霸是指春秋时期诸多诸侯国为了获得霸主地位而进行的战争,排除C项;远古传说多涉及远古时期的一些神话传说故事,排除D项。
18.(2022·江西·2)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关键词“为政以德”“兼爱”“非攻”“以法治国”结合所学可知,老子、孔子、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社会动荡不安,各学派代表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故选C项;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不可能推崇西周制度,排除A项;墨家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排除B项;“无为而治”“为政以德”是治国理念,不是追求精神自由,排除D项。
19.(2022·内蒙古通辽·3)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气象,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初奉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唐太宗则依儒家思想践行“民贵君轻”。以上史实说明(  )
A.百家争鸣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思想基础
B.各家学派的思想全都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
C.儒家学说成为后世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D.有些学派的政治主张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
【答案】D
【解析】从题干“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初奉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唐太宗则依儒家思想践行‘民贵君轻’。”可知中国各封建王朝采用的是不同学派的政治主张,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中华民族的起源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各家学派的思想并没有全都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排除B项;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推崇是在汉武帝以后,秦朝推崇的是法家思想,排除C项。
20.(2022·贵州毕节·1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图1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梨 图2 春秋末期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表现在哪些方面?
(4)材料三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案】
(1)铁制农具的使用、牛耕的使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私田的不断增多,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
(2)诸侯争霸战争使强国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国家;
评述:消极性: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积极性:诸侯国不断减少,有助于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3)目的:如何才能有效的治理国家,维护和巩固统治;思想文化方面。
(4)政治、经济的变革,促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解析】
(1)新现象:据图1“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及图2“春秋末期穿有鼻环的牛尊”可知,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使用铁犁牛耕。
影响:据所学可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私田的不断增多,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
(2)直接原因:据材料“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断,使强国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国家。
评述:根据所学可知,评述可从消极性和积极性两方面回答。
消极性:诸侯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积极性:诸侯国不断减少,有助于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3)目的: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围绕如何才能有效的治理国家,维护和巩固统治,这些学派“互相辩论”。
方面: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
(4)根据所学可知,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变革,促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鉴往知来,读史明知——七年级历史核心素养创新教学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百家争鸣(学案)
一、通读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1.百家争鸣的定义:战国时期的各家学派(儒墨道法兵农阴阳等)的代表人物( ),著书立说,提出各种( )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 )问题,也就是当时礼崩乐坏、战乱不休的情况。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 )(选填相同还是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 ),相互( );同时又相互( ),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教材42页最后一段)
2.百家争鸣的背景:百家争鸣之所以会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背景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政治上的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军事上的兼并战争带来的连年战乱等,但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即( )农具和( )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进而使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回顾之前所学,教材31页)
同时,因为身为周朝史官的老子西出函谷、下层没落贵族的孔子创办私学、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导致“学在( )”格局被打破,( )勃兴,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其中,( )家、( )家、( )家、( )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不过除此之外,还有兵家、农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小说家、纵横家、医家、杨朱学派等。(教材41页,百家争鸣第一段)
3.老子与孔子:阅读39-41页,完成下面的表格。
老子 孔子
姓名与字
时期与诸侯国
创立学派
经典著作
核心思想
政治主张
后世影响 老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涵盖了哲学、文化、政治、文学等多个领域,他的观点和思考方式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4.速读41-42页内容,重点关注战国时期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完成下表。
学派 兵家
代表人物 孟子、荀子
代表著作
主要思想 孟子: 荀子:
5.百家争鸣的影响是什么?(教材43页,最后一段,全文抄下)
二、综合思考,核心素养提高
1.列表总结儒墨道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著作。(核心能力:总结归纳)
学派 人物 著作 主要思想主张
儒家 创始人
战国代表
道家 创始人
战国代表
墨家 创始人
法家 集大成者
2.如何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当时盛况、历史影响和对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结合所学,分析下列材料分布反映了什么思想主张:(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1.“不尚贤,使民不争……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三章
思想主张: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思想主张: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二章
思想主张:
4.“仁者爱人”“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思想主张:
5.(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果以政令来引导人民,以刑罚来管束人民,人民虽然不会犯法,但心中并没有道德约束,不会以犯法为耻;如果能够以道德来引导人民,以礼仪来约束人民,那么人民就会有是非观和羞耻感,就会自我约束,不会犯罪了)” ——《论语》
思想主张:
6.子曰:“有教无类。”(孔子说:“人人都教,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差别。”)“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带着一点微薄的拜师礼来求见我的,我没有不教诲的) ——《论语》
教育主张:
7.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
冉有(求)做事时常常退缩,因此孔子鼓励他大胆地向前迈进;子路(由)则因为过于勇敢,有时不够慎重,所以孔子要他退后一步,谨慎行事。
教育主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思想主张:
8.“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故曰:仁者无敌!”——《孟子》
思想主张: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思想主张: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思想主张:
11.礼者,强国之本也……人道之极也…… ——《荀子》
思想主张:
12.(1)天下兼相爱,交相利……
(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墨子》
思想主张:
13.(1)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2)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有能则举之 ——《墨子》
思想主张:
14.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思想主张:
15. 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灾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飨。(君主治理国家千万不可鲁莽粗疏,治理人民千万不可草率急躁。之前我种庄稼,就是太急躁鲁莽了,结果装甲的收成很不好,这是它在报复我的不负责;第二年我改变了方法,顺应自然规律,精耕细作,最终获得了大丰收) ——《庄子》
思想主张:
16.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 秋水》
思想主张:
第7课 百家争鸣(练案)
1.(2023·吉林长春·2)春秋战国时期,有学派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该学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2.(2024·黑龙江龙东·2)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
3.(2022·山东潍坊·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对立统一的观点。我国古代思想家与其相近的主张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兼爱非攻
4.(2022·甘肃兰州·3)小明的期中考试考砸了,爸爸却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爸爸的说法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5.(2024·湖北中考·1)孔子曰:“仁者人也”。他认为应当关爱尊重他人,有同情心,还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这体现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道之以政 D.有教无类
6.(2024·甘肃兰州·4)《论语·乡党》中记载,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回家后看见马棚被烧,赶紧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却不问马怎么样了。该故事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  )
A.以德治国 B.有教无类 C.仁者爱人 D.因材施教
7.(2023·海南·2)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迎来了第一次精神觉醒。有学者认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较早自觉地、直接地思考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问题的人,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8.(2024·内蒙古赤峰·2)有学者称,孔子是大量而有系统地传播贵族学术到民间来的第一人,他把贵族宗庙里的知识变换成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学术事业。由此可知,孔子的做法有利于(  )
A.维护旧贵族的统治秩序 B.弘扬正气和社会风化
C.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D.减轻压迫和改善民生
9.(2023·黑龙江大庆·2)梁启超在《世界伟人》中这样记载:“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
A.“无为而治” B.“有教无类” C.“兼爱” D.以法治国
10.(2024·福建中考·2)子路问,“闻斯行诸”(听到就去做吗?)孔子说不行;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可以。有弟子对此表示疑惑,孔子说,冉有行事畏缩,所以鼓励他大胆去做,子路比较鲁莽,所以让他注意克制。这体现了孔子注重(  )
A.学而不厌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不耻下问
11.(2021·四川达州·14)当前,达州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素质也在大幅度提高,比如为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大家积极践行国家倡导的“光盘行动”。这行动体现了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该思想家还提出(  )
A.倡导节俭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民贵君轻
12.(2018·山东临沂·1)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该卫星以战国时期的墨子命名,是因为墨子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墨子的这项成就,表明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  )
A.科学家 B.政治家 C.军事家 D.教育家
13.(2023·安徽·1)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  )
A.无为而治 B.因势而变 C.兼爱非攻 D.尊卑有序
14.(2021·四川德阳·13)战国中期,以申不害为宗,重“术”(权术);以商赖为宗,重“法”(法令):以慎到为宗,重“势”(威势)到战国末期,将这三派思想兼容并顾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
15.(2024·四川宜宾·1)有学者认为“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学术思想蓬勃兴起
C.奖励军功普遍实施 D.官学兴起开启民智
16.(2023·内蒙古包头·1)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  )
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 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
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 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
17.(2022·湖北鄂州·2)下图文本框的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 韩非强调依法治国
A.百家争鸣 B.效法古代
C.诸侯争霸 D.远古传说
18.(2022·江西·2)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
19.(2022·内蒙古通辽·3)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气象,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初奉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唐太宗则依儒家思想践行“民贵君轻”。以上史实说明(  )
A.百家争鸣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思想基础
B.各家学派的思想全都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
C.儒家学说成为后世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D.有些学派的政治主张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
20.(2022·贵州毕节·1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图1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梨 图2 春秋末期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表现在哪些方面?
(4)材料三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0题答案请填写在答题卡区,卷面整洁,规范化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