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23. 月光曲 任务型教学(第1课时)(习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无忧】23. 月光曲 任务型教学(第1课时)(习题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6 13:2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核心素养习题设计
23. 月光曲(第1课时)
1.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在一个yōu jìng( )的夜晚,贝多芬为máng rén( )姑娘创作了《月光曲》。当他按动qín jiàn( )时,姑娘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月亮正从shuǐ tiān xiāng jiē( )的地方升起来,wēi bō lín lín(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2.下面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字是错误的,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A.著名 B.传说 C.茅屋 D.入场卷 ( )
(2)A.微弱 B.纯熟 C.清秀 D.莱因河 ( )
(3)A.清幽 B.一缕 C.照耀 D.淘醉 ( )
3.用“\”画去不恰当的词语。
(1)兄妹俩被(美妙 美丽)的琴声(沉醉 陶醉)了。
(2)一天夜晚,他在(幽静 幽寂)的小路上(散步 漫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3)贝多芬(走近 走进)茅屋,琴声(猛然 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4.选择恰当的语气填在括号里:
A.遗憾、内疚 B.诚恳 C.体谅、安慰
(1)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人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
(2)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3)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5.下列哪个句子是比喻句?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
(2)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 )
(3)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 )
6.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A.环境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外貌描写
(1)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
(2)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 )
(3)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 )
(4)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 )
7.默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把情节图补充完整。
8.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2)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的微云。(改为比喻句)
(3)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改为“把”字句)
9.音乐让不同国界不同民族的人心灵相通;音乐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产生情感共鸣。生活中有各种音乐,让我们带着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来完成练习吧。
(1)某学校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做了一个关于音乐的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统计表。从表格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调查统计表
喜欢的歌曲的种类 革命歌曲 民歌 流行歌曲
人数 11人 18人 71人
结论:
(2)不少同学喜欢边听音乐边做作业,这个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议,有支持的,有反对的。班级为此将举行一次讨论会,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参考答案:
1.幽静 盲人 琴键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2.D D D
3.美丽 沉醉 幽寂 漫步 走进 猛然
4.A C B
5.1.√ 3.√
6. C D B A
7.
8.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美妙的琴声把兄妹俩陶醉了。
9.(1)示例一: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远比喜欢革命歌曲的学生多。
示例二: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最多。
(2)示例一:支持,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示例二:反对,一心不能二用,音乐容易让人分心,边听音乐边做作业,会使学习效率不高。
示例三: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或肯定,有的人听音乐会分心,有的人听音乐反而会提高学习效率,不能一概而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