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议论文阅读之找准文章观点
【内容解读】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只有准确地找准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常见问法
1.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3.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说说作者是如何提出来的。
4.概括 提炼某一段的论点
5.为本文拟标题
●论点的特点
从内容方上讲:一是正确,就是能揭示真理,表现规律,符合客观实际;二是鲜明,就是是非清楚,不含糊,不隐晦,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明朗;
从形式上讲:语言简练,多用判断句,是完整的句子,比喻句、疑问句不能作为论点。
●解题技巧
1.把握中心论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看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一般有三种:①直接揭示论点;②提示论点;③提示议论的范围(即论题)
如果题目为一句话,并且是肯定的判断,则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如果题目由偏正短语、并列短语构成,则要到文中寻找中心论点。
看内容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且一般是正面的 积极的
看句式
中心论点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问句绝对不可能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一般有提示性的语言,如:开头有“我认为”“我们要”“我们应该”“可见”“由此可见”等词句,结尾有“总之”“综上所述”等词句
看形式
论点一般是完整的一句话,不可能是偏正短语 并列短语,但可能是动宾短语 主谓短语 如:并列短语,如“敬业与乐业”,论点则是二者的关系:“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看位置
中心论点常出现在文章标题 开头 过渡句(段) 结尾等地方
①在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②在文尾,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寻找时可从语言标志入手,一些在结尾推出中心论点的文章,论点前常有“总之”“综上所述”“所以”等标志性词语。③在文中,在初步展开议论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6)综合概括:有的文章中没有直接的句子点题,作者的观点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要通过阅读 归纳 整理,然后概括出中心论点
●论题和论点的区别
论题是作者在一篇议论文中要论述的问题,可以是现象 问题或者事实等,没有任何褒贬感情倾向,一般是短语或词语。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有明确的褒贬感情倾向,即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判,一般是一个句子
【例题展示】
例1: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概括出最佳观点。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带刺。
观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
例2:《敬业与乐业》“思考探究”: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
分析:本题考查把握作者观点,理解文章内容。作者在开篇提出了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之后从“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
【答题公式】
第一步:审清题,明确答题角度。
看题干要求是让回答文章中心论点还是分论点。
第二步:根据文章内容找到(提炼)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中心论点:
①题目:有的议论文题目即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中间:由论题展开论证,自然引出论点:或体现作者观点的表述句
④文章结尾:以结论形式归纳中心论点。(注意“因此”“可见”"所以”“归根到底”等词语提炼
分论点:
①段落开头:开门见山提出分论点
②段落结尾:总结归纳分论点
③归纳提炼:根据段落内容。提取作者观点
④论证反推:根据作者驳斥的观点反推论点
注意:提取文章观点的时候,一定要区分“论题”和“论点”;论题是作者谈论的话题,没有倾向性,表达的观点态度不明确;而论点代表了作者的观点态度,表达的意思非常明确。
【中考速递】
(本题共4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评论,完成1~4题。
书法教育如何平衡“技”与“道”
刘善军
①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对书法教育的意义和方式提出了挑战。如何将传统书法的技能、观念、理论等,在现代教育体制模式下进行转换,显得尤为关键。这也是现阶段书法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书法教育要“技”“道”并重。
②“技”指技法,包括书写者对材料、工具、笔墨、书体等技术层面的掌握;“道”指书写者从技法上升至精神层面,拓展至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社会、自然、宇宙的一系列思考与体悟。中国古人从不将书法视为单纯的技能,而是赋予更高的精神意旨。书画于文人而言,并不仅仅是遣兴玩乐的雅兴,而是作为修身悟道的媒介。然而,在现代教育体制下,无法用标准化的数据测定和衡量。如今的书法教育也明显呈现出重技轻道的特点。
③清末学者魏源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中人可易为上智,凡夫亦可祁天永年;造化自我立焉。”书法教育应加强对“道”的关注,却也不能忽略书法的技能训练。对于“技”和“道”的看法,其实他是综合了中国传统观念与当时社会现实而作出的判断,但时至今日,仍然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启发。因此,书法教育重“道”,必须建立在“技”的基础上。
④学习书法基本是以前人为师,以经典为师,这种学习模式与绘画有所不同。学习绘画除了向经典范本学习以外,还以自然为师,以造化为师,依靠写生来训练基础技能,但书法必须依靠对经典作品的反复临习来提高技法。此外,古人的书法学习往往注重个人的领悟,无论临帖或读书,其学习历程大多呈现散点式。历代书法家教导其弟子,也不作过多理论的阐发,或者亲身示范,或者寥寥数语点拨,重在启发学习者自我开悟。
⑤与古代的书法教育不同,当今书法教育要求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具体的技法方面,将复杂的书法技术拆分讲解,构造出一套技法速成的体系。因此,很多学校总结出相应的程式和方法,这些速成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很容易出成果,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弊端。过分精细、机械化的训练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使书法技法缺乏自然的气韵和生机,抹杀了学生的天性和个性,造成千人一面的艺术风格。书法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选择的空间,根据其喜好提供不同的学习范本和临摹方式。
⑥当下,高清的复制品使书法学习者拥有古人无法比拟的便利和优势。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使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视频教学、线上教学等形式已呈普及之势。虽然技术的发展使书法技法的教授方式更加便捷和高效,但也替代不了教师对学生亲身示范的重要性。在大多数学校中,书法教师的亲身示范一直是书法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虽然视频教学可以为学生展示书法技法,甚至可以放大、放慢技法的细节,但无法对学生的现场提问作出解答,也难以因材施教。因此,对于书法的技法教学而言,教师的亲身示范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⑦不仅古代书法之“技”在当代书法教育中面临着现代化转换的问题,书法之“道”亦面临着同样的局面。书法的“道”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对书法的学术研究。书法家丛文俊指出:“通过这种学术的努力,从具体技法的考察复原,到理论的提升概括,都不难做到,而以学术来带动艺术实践和批评、理论研究,堪称时代之必然的选择。”对书法理论的研究只是书道的浅层,而书法教育中的“道”,并非狭义上的书道,也不局限于古人的“天地万物之道”,而是引申为与书法相关的文化、思想以及观念。古人学书,所求之道或许千差万别,但终究不离修身养性,以求个人境界之提升。而在今天的书法教育领域,古人所求之“道”仍然是书法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仍然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书法不再是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因此,“道”的传授也需要转型、转变。
⑧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是为师者最重要和高层次的任务。当下,书法教育之传 “道”,已变换为复杂而多元的思想观念,需要为师者对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现代的书法教育体系还需要教师之间的分工合作,完全以书法艺术家作为书法教育工作者的做法已经受到了质疑。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习书法的主要途径是以自然为师,以造化为师,其次是以前人为师,以经典为师。
B.选文从书法教育“‘技’是基础”和“‘道’也重要”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C.书法不再是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书法教育工作不能完全依靠书法艺术家。
D.第⑦段“所求之道或许千差万别”中“或许”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4. 作者在第⑥段说“对于书法的技法教学而言,教师的亲身示范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你同意这个说法吗?结合你学习书法的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课后练习】
(一)阅读《谈自立》一文,回答第19—22题。(共9分)
谈自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3.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这一点”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4.根据作者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我们怎样做才能够“自立”?(3分)
书法教育如何平衡“技”与“道”
答案:
1.书法教育要“技”“道”并重。
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1分)。引用清末学者魏源的话,有力地证明了“书法教育重‘道’,必须建立在‘技’的基础上”这一论点,(1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1分)
3.A
4.示例一:我同意这个观点。(1分)因为我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教师亲身示范的重要性。比如我学习颜真卿的楷书时,一直抓不住笔法顿挫(运笔)的要领,通过老师手把手的教导,我有了很大的进步。(2分)
示例二:我不同意这个观点。(1分)我学习书法的时候,身边没有合适的老师当面指导我,我就去书店买来柳公权的字帖临摹,还经常在网上观看书法家们书写的视频,学习他们提、按、顿、挫的笔法,坚持了一年以后,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觉得学习书法,兴趣和毅力更重要。(2分)(以技法(材料、工具、笔墨、书体等技术)为例,言之有理即可,共3分)
谈自立
1.要想成才,先得自立。评分标准:(2分)准确即可。
2.举例论证 作用:运用发明家爱迪生的事例,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这个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评分标准:(2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
3.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或者: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评分标准:(2分)准确即可。
4.示例: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不要依赖父母的庇护,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要自立、自强。评分标准:(3分)开放性试题,能围绕“自立自强”联系生活实际作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